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二)(道前基礎二+下士道一)▪P4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裏去了,兩個小輩著急得不得了,拼命找,找幾天,也叫他念觀音菩薩,好容易找到了。最近幾天,一個母親找孩子,又是著急得很,來磕頭,獻哈達。我說念觀音菩薩嘛,觀音大慈大悲,好容易叁天不曉得幾天,找到了,高興得很。找到了,以後她聽不聽你話,還不曉得了。她又會不會跑掉呢,不知道。所以這些事情呢,就折磨你多少時間了,憂愁苦惱等等。有的呢無事生憂了,明明沒有事情,自己也去興了一大套,心裏不高興等等,這個不是浪費時間?那麼還要害病,病一來了,你只好睡在床上,動也不能動,那麼怎麼修呢?

  “其類非一”,就是各式各樣的病呢,都能消耗時間,把壽命都斷掉。那就是說你真正一輩子修行的時間有多少呢?這麼一算的話,沒有多少了。

  

  《破四倒論》亦雲:“此諸人壽極久僅百歲,此複初頑後老徒消耗,睡病等摧令無可修時,住樂人中衆生壽余幾。”

  “《破四倒論》亦雲”,也是同樣道理,“此諸人壽極久僅百歲”,這是算得很長了,我們這個世間上的人,最長的壽命算你一百歲,這是我們說現在一百歲的人,有是有的,比例是極少了。我們十幾億人口,能夠一百歲以上的,你算算看有多少?就算你一百歲,“此複初頑後老徒銷耗”,就是前面說的,開頭的十年,小孩子玩,不懂,什麼都不懂。後來老了二十年,修不起。這是浪費時間了,這叁十年消耗了。“睡病等摧”,那麼又要睡眠,一半去掉了,病來了時間也耽擱掉了,尤其是長病,那就是要休養很久時間,那麼要浪費很多時間。

  “令無可修時”,那麼使你呢,沒有修行的時候。“住樂人中衆生壽余幾”,能夠身心很安樂的,可以修行的,這個人,一輩子中間呢,有幾歲呢?有多少壽命余下來可以身心安樂地修行呢?算起來極少。

  

  伽喀巴亦雲:“六十年中,除去身腹睡眠疾病,余能修法,尚無五載。”

  下邊,伽喀巴給你算帳,他是六十年算,“六十年中,除去身腹睡眠疾病,余能修法,尚無五載”,六十年裏邊,除了“身”,“腹”麼吃飯、睡眠、疾病,這些事情,那麼余下來修法的時間最多不過五年。六十歲麼五年,一百歲麼大概有個七、八年麼最多了。這個修裏邊,昏沈、掉舉,你占了多少呢?真正能夠一心修的有多少?那就屈指可數了,沒有多少了。

  那麼這個算盤一打呢,就要想到時間的寶貴,不能浪費。

  

  如是現法一切圓滿,于臨死時唯成念境,如醒覺後,念一夢中所受安樂。若死怨敵定當到來,無能遮止,何故愛著現法欺诳。如是思已,多起誓願,決斷必須修行正法。

  “如是現法一切圓滿,于臨死時唯成念境,如醒覺後,念一夢中所受安樂”,那麼現在一切圓滿,即使你“現法”,就是這輩子,什麼都好,有錢有勢、長得又好端正、眷屬又多、權利地位又高,什麼都圓滿。到你死掉之後,等于說一場大夢,都成了“念境”,成了個回憶了,現實的東西都沒有了。跟夢醒過來一樣,夢裏邊再舒服,醒過來僅僅是念頭知道,一個心裏念一念還記得一些,實際上的東西都沒有了。

  “若死怨敵定當到來,無能遮止,何故愛著現法欺诳。如是思已,多起誓願,決斷必須修行正法”,那麼這個死就是我們最大的怨敵了。這個怨敵一定要來的,也不能遮止的,就是不能使它退,不要來不可以,做不到的。那麼你爲什麼要貪著現在的“欺诳”(不實在的,就是說),跟做夢一樣的事情。你貪得那麼緊,這個追求,那個追求,計畫很長,而結果到頭來一場空了。這樣子好好地思惟的話,那麼要發願了。什麼?

  “決斷必須修行正法”,那麼在這輩子有生之年呢,一定要修正法,不修的話,那就是這個暇滿身體全部糟蹋了。

  所以說,今天我們講了一個根本。叁個根本裏邊第一個根本,就是說決定是要死的。這個第一個根本裏邊叁個因相:第一個思惟死主決定要來的,來之後沒有辦法使它退回去的;第二個,壽命只能減不會添的;最後,即使你沒有死之前,也沒有多少時間能夠真正修法的。

  那麼第一個決斷就是說,必須要趁這個死亡沒有到之前呢,一定要修正法了,再不修,死來了,來不及了,你完了。那麼叁決定呢,就是第一個決定。

  那麼今天講到這裏。

  

  第叁十講

  

 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上一次在思惟無常的叁個根本裏邊講了一個,就是說思惟有情決定要死的。叁個因相:第一個,思惟死主決定要來的,那麼沒有方法可以叫他退的;第二個,思惟壽命不能添只能減;第叁個,思惟生的時候,也都是各式各樣的事情,真正有暇修行的時候是極少的,沒有多少的。那麼得出一個決斷呢,就是決定要修行正法,否則耽擱掉了這個暇滿身體就太可惜了。

  昨天我們說“如是思已,多起誓願,決斷必須修行正法”,這是第一個決斷。

  

  如《本生論》所說而思:“嗟呼世間惑,匪堅不可喜,此姑姆達會,亦當成念境。衆生住于如是性,衆生無畏極稀有,死主自斷一切道,全無怖懼歡樂行。現有老病死作害,大勢怨敵無能遮,定赴他世苦惱處,誰有心知思愛此。”

  那麼下邊打開了。“如《本生論》所說而思”,叫我們根據《本生論》的那些思惟方法去加以思惟。那麼它引了一段文,“嗟呼世間惑,匪堅不可喜,此姑姆達會,亦當成念境。衆生住于如是性,衆生無畏極稀有,死主自斷一切道,全無怖懼歡樂行”。這是什麼呢?釋迦牟尼,因地上有一次做國王,做國王的時候,那個時候國家裏邊有一個大的盛會,一年一次的大盛會,就是“姑姆達會”。這個姑姆達會就是跟我們菊花會之類的,它是一種花晚上開的,見了太陽就關的,月亮出來就開花,那麼一年只開一次。那麼大家搞一個慶祝會,那麼他們下邊的人就請國王去參加這個盛會了。那麼這個國王呢,他是修行的,他就說這個話了,他說,可歎得很了,世間上都是被迷惑住了,一切法都是不堅住的,你有什麼高興的呢,一切都是無常的。一點也沒有什麼高興的。你們開這個姑姆達會很高興,這些也是無常的,就像你們現在要開的這個姑姆達會,這個盛大的宴會“亦當成念境”,一下兒成了我們思想裏的憶念的境界了,過去了嘛,過去了現實的沒有了,只成了過去的陳迹了。

  “衆生住于如是性”,這一切無常的中間,這個法性裏邊,住在裏邊,但是一點也沒有怖畏,不曉得哪一天死掉的,不害怕,這是稀有的。這是就是迷得太深了。“死主”,就是死亡,“自斷一切道”,死主把一切道都斷住了,都堵塞住了,你就沒有辦法逃了,一切可以逃避的路都給死主,死主他把你斷住了,堵住了,那麼在這樣子情況之下,毫無逃避的情況之下,“全無怖懼歡樂行”。還要一點沒有害怕,還高興得很,這是太愚癡了,就是說。

  “現有老病死作害,大勢怨敵無能遮,定赴他世苦惱處,誰有心知思愛此”,現在,我們現實上,身心,這個世界有那些老、病、死,做我們的危害。這種老病死的這些大勢的怨敵,這個等于是我們最大的敵人,勢力又大,你遮不住。它要來了,就受害,在等那裏受害。

  那麼在活的時候受老病的害。這個大家看到,醫院裏的病號,嚴重的重病號,那個苦惱的樣子,大家想一想都可以非常害怕了,在地下打滾的也有,慘叫的也有。我記得在“文革”的時候,有一個年輕人,他是本來在“文革”裏邊參加武鬥,很勇敢,那麼當然也有殺業了。他親自拿一個鐵餅子,把一個對方的女職工打……,那個女的也很勇敢,沖上來(他麼樓上,她麼樓下),沖上來之後,(他們叫手榴彈了,就是一個鐵的餅),往她頭上就丟過去了,就看到那個女的職工馬上倒下,開始流紅的血,最後白的腦漿也出來了,死掉了。這樣子,那時他參加武鬥了。後來他害了一個病,叫紅斑狼瘡病,不能見太陽的。病勢很……,這也是一個很嚴重的病了,也可以說是絕症。那麼臨死的時候呢,他的腹水脹得怎麼樣呢?肚子的水脹得把皮都崩開了,肚子的皮都崩裂了,就這樣子脹死了。

  那麼這些病,想一想很苦惱。老、病、死,這些大勢的怨敵,它要來的時候,你也沒有辦法遮住它,不准它來。現世那麼苦,將來“定赴他世苦惱處”,因爲現在一輩子你們都歡樂了,沒有修善行了,那麼將來一定到苦惱的地方去,那就惡趣去了。“誰有心知思愛此”,哪個這個道理知道之後,還貪著姑姆達會的這些盛會呢?這些東西一點也不可愛。應當抓緊時間好好修行了。那麼就是國王對那些下邊的人做了這麼個開示。

  

  《迦尼迦書》中亦雲:“無悲愍死主,無義殺士夫,現前來殺害,智誰放逸行。故此極勇暴,猛箭無錯謬,乃至未射放,當勤修自利。”

  “《迦尼迦書》中”,這本書,藏地的,“無悲愍死主,無義殺士夫,現前來殺害,智誰放逸行。故此極勇暴,猛箭無錯謬,乃至未射放,當勤修自利”,他這個死主,閻羅王,實際上就是死來了,他是毫無悲心的,說死就死的,把你喊去就喊走了,“無義殺士夫”,毫無道理地把人就殺掉了,死了麼就死掉了,等于殺掉一樣了。“現前來殺害”,就是說死的時候他來了,來殺你了,你誰敢放逸呢,趁他沒有來的時候要好好修,你一放逸的話,他來了你就毫無辦法。“故此極勇暴,猛箭無錯謬”,等于說,這個死主來的時候,他射一個箭,這個箭勢力極大,很“勇”,就是力量極大的,“暴”,又是粗暴的,要把人害死的。這樣猛利的箭,他又不會射錯的,它射哪個,哪個就倒下,不會錯的。那麼趁這個箭還沒有放的時候,應當好好地修行了,等到放過來了,那你就來不及了,死掉了。這個時候,一手抓胸了,把皮抓破了,都沒有用了。整個暇滿身體就這麼浪費掉了。所以說要好好地,在死亡沒有來之前,這個猛箭還沒有射之前,要“勤”,精進地修自利,就是說修那些善行了,就是增上生、決定勝,要好好修了。

  那麼這是說,整個的第一段就完了,死亡是決定要來的。那麼唯一…

《廣論講記(二)(道前基礎二+下士道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