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二)(道前基礎二+下士道一)▪P4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量年,今後須以滿十歲爲壽長際。即于現在老幼中年,于何時死,皆無定故。如是亦如《俱舍論》雲:“此中壽無定,末十初無量。”

  “贍部洲壽極無定准”,而南贍部的人,這個壽量毫無標准了。“劫初壽數,經無量年,今後須以滿十歲爲壽長際”,那麼在劫開始的時候,我們說成住壞空,這個壞劫的時候世界毀滅了,九個太陽出來都毀了。那麼空呢,毀了之後,空的時候有一個劫,世界是什麼都沒有,空的。那麼這個空劫過了之後,慢慢形成這個世界了。等到形成了之後,可以住人了,就是住劫開始了。住劫開始,南贍部的人壽量是無量歲。那麼後來,一百年減一歲,減到最低,最長壽的人只有十歲。

  我們說現在壽命算他一百歲,十歲是個小孩子。但是到了那個時候,十歲是個老頭子了,就快死的人了。那麼這個時候就是說,那個時候的人壽量最高是十歲了,那麼一般就沒有那麼長了,最高的數字就是十歲了。

  “即于現在”,現在來說,“老幼中年”,老人也好,小孩子也好,中年人也好。“于何時死,皆無定故”,什麼時候死都沒有一定的。那麼有的人就說:“他年紀還輕呢,他不會死的。”不一定。《無量壽經》裏就講了這個世間的痛苦的樣子。有的是小的哭老的,老的走掉了。但是還有很多老的哭小的,老的還在,小的都沒有了。這些世間上你去看,還是很多。我們前一次講的那個喻,就是老的哭小的,他的孩子,一個才十幾歲,長得極端正,就是一針打錯了,“哇”的一聲就死掉了。這個再痛惜也就沒辦法了。所以說老年也好,幼年也好,中年也好,什麼時候死都沒有一定的。

  “如是亦如《俱舍論》雲”,《俱舍論》學過的都知道,在十一卷裏邊,“此中壽無定”,“此中”就是南贍部的人,壽命是沒有一定的。“末十初無量”,就是劫末的時候,最高是十歲,劫初的時候,就是住劫了,劫初的時候壽命是無量歲,那就是說,中間的差距就極大了。

  

  《集法句》雲:“上日見多人,下日有不見,下日多見者,上日有不見。”

  “《集法句》雲”,一本書,《集法句》一本書,“上日見多人,下日有不見,下日多見者,上日有不見。”那麼“上日”就是上半天,看見很多人馬路上在走,“下日有不見”,到下午有些就沒有了,已經看不到了。那麼“下日多見者”,下半天你看到很多人,到明天早上也有不見的。那麼這就是說,一切法無常的。你不要看在馬路上哄來哄去的,那麼多人,到下一次去看看,這些人還在不在就不曉得了。那麼有些就是說,開遊樂場所了,很多人在那裏歡喜作樂了。不管你臺上演的也好,下邊看的也好,明天還在不在,哪知道。

  

  又雲:“若衆多男女,強壯亦殁亡,何能保此人,尚幼能定活。一類胎中死,如是有産地,又有始能爬,亦有能行走,有老有幼稚,亦有中年人,漸次當趣沒,猶如墮熟果。”

  “又雲”,這個書又這麼說,它說,“若衆多男女,強壯亦殁亡,何能保此人,尚幼能定活”,很多的男的女的,我們現實看到的,非常強壯的,身體極好的,也會死掉的,那麼你哪能擔保這個人他年紀還小,決定能活得好長呢。誰也不敢擔保。那麼“一類胎中死”,有一些人,沒有出胎就死掉了,這個我們現在很多了,打胎麼,拿掉了。有些難産,死掉了。“如是有産地”,有的是生下來,才下地,死掉了。“又有始能爬”,有的小孩子,才能夠在地上爬來爬去,還不能夠走,死掉了。“亦有能行走”,才能夠走路,死掉了。“有老有幼稚”,死的人有老的,也有小的,也有中年人。“漸次當趣沒”,一個一個慢慢地都走向死亡的道路。

  “猶如墮熟果”,“墮熟果”是一個公案。佛帶了很多比丘到樹林裏去,看見樹上的果子掉下來了,佛就說了,人命無常,不堅定的,就像這個果一樣。這個果長在樹上,熟了,它樹上就呆不住了,就掉下來了。那麼有些呢,沒有熟,給蟲咬了,樹枝撐不住了,也掉下來了。那就是年輕的、年幼的也會死掉。

  

  應當作意所見所聞,若諸尊重,或友伴等,壽未究竟,忽由內外死緣,未滿心願而死。

  “應當作意所見所聞”,那麼我們現實所看到的、所聽到的,都要好好地去注意。就是現實上我們也碰到很多這些事情,一個人有幾十年的經驗,這些事情看到的、聽到的,都會很多。那麼它就是說,你聽到的也好,看到的也好,“若諸尊重”,那些師長,或者是朋友,或者是“壽未究竟,忽由內外死緣,未滿心願而死”。壽還沒有到,年紀還不大,突然之間,“內”,或者是內的死緣,四大不調,或者是“外”的死緣,其它的橫禍、戰爭,或者是行凶的人等等,“未滿心願而死”,他的心願沒有(滿)就死掉了。

  這個我們就看得很多了。以前國民黨的時候,那些大官給人家刺殺的,叫什麼?宋教仁。很有能力,也是極賢能的一個人,後來給人家打死了。那麼他的革命的願還沒滿就死掉了。那麼這個事都有,海外也有。那麼林肯,美國的,他解放黑奴,很偉大,但是也給人家刺死了。那麼小的就不要說了,這是大人物尚且避免不了,“未滿心願而死”。

  

  念我亦定是如是法,應數思惟應令發生必死之心。

  “念我亦定是如是法”,那麼他們這些人都這樣子死了,你自己呢,能逃得過嗎?可能也是這樣子的。“應數思惟應令發生必死之心”,好好地思惟,要使這個心發生,就是必死的心要生出來。

  那麼人家未滿心願而死掉了,你現在那麼長的計畫,要怎麼怎麼怎麼的,你能擔保你都能滿願嗎?哪一天死亡來了,你還不是,一切放下了就走的嘛。所以說有的人擔心了,老了怎麼辦,啥東西,你擔什麼心嘛,你老不老還不知道,你怎麼操那麼多心幹啥麼?操得來一個人身體都搞壞了,盡想那些毫無意思的事情。這不要想的。這個人是你老來好不好,你過去做的業好,決定好;過去業不好,就不好。你去焦啥東西嘛。

  有的人說出了家了,沒有孩子了,沒有人照顧了,苦得很。我出了家了,照顧的人極多,一點也不苦,苦啥東西呢?八個侍者,還有那麼多居士,比哪個在家人還好嘛,這不要去想那些東西。

  那麼好好地去想,必死的心想出來。這個心生了有什麼好處?不叫你去自殺,是叫你好好修善業,不要去找現實的、現世的利益去造惡業,去追求那些五欲的事情了。

  第一個因素,就是說南贍部的人,他的壽命是沒有定的。那麼我們既然現在生在南贍部洲,你的壽命定不定?不定。什麼時候去?不知道。今天可能會去吧,那你好好地要修行了。不要說“今天再玩一天吧,明天再說”,不行了。萬一走了,就來不及了。

  

  (二)思惟死緣極多,活緣少者,謂于此命有多違害,謂諸有心及諸無心,若諸魔屬,人非人等,衆多違害,及傍生類,損此身命,亦有多種。

  “思惟死緣極多,活緣少者”,我們生在這個世間上,要死的因緣極多。使你成活的因緣卻是極少。那就是死的機會是太多了。死無定期。什麼時候死,死的緣來了就死掉了。

  “謂于此命有多違害”,我們生在這個地方(南洲)呢,這個命呢,違害的因緣太多了。“謂諸有心及諸無心,若諸魔屬,人非人等,衆多違害”,有心的、無心的,這可以兩種:一種是有情;一種是非情。或者有故意來害你的,或者無心的無意中的。那些魔眷屬、人、非人這些鬼神,“衆多違害”,還有就是傍生,獅子老虎、毒蛇都會害你,乃至一個蜈蚣,它也可以害你。我們在五臺山的時候,還有蚰蜒,他們五臺山的那些人告訴我(他們吃煙的,他們爲自己吃煙找個借口),他說“我們吃煙了,爲什麼?有種蚰蜒,要爬耳朵去。爬耳朵裏去吃腦子的,那麼這就要斷命的。我們吃煙,它就不爬了。”實際上你不吃煙,我們清涼橋沒有人抽煙,也沒有蚰蜒爬進來。說不定,他們吃煙的人爬進去的還有,這個就不敢說了。那麼這些傍生等等危害極多。

  昨天有人說,我們水有毒,很多青蛙翻了身了,肚子朝天了。這個倒不一定,我們放青蛙的時候,很多青蛙已經不行了,時間太久了。這個我們要重新說一下,放生要趕快放,不要車來了,等了、吃飯了,啥東西了,叽裏呱啦念了很多了,再放它,來不及了,它兩腳朝天了,就死掉了。(師笑)這個要早點放嘛。我們念這個咒就是要快,結果還是很慢。就是嘛,你想想看,本來它要放生的,就是你把它在口袋裏時間放多了一點,它也死掉了。這個死緣太多了。

  

  彼等如何違害之理,如是內中所有諸病及外大種違損之理,皆應詳思。

  “彼等如何違害之理”,那麼他們怎樣危害生命呢?“如是內中”,他說內外,“內”裏邊有病,“及外大種違損之理”,外大種,碰到火了,燒就燒死了,碰到水了,淹死了。“地”,假使石頭倒下來了,壓死了,那麼這些都是外大種損害了。都要好好思惟。

  

  複次自身由四大種成,彼等亦複互相違害,諸大種界若不平等,有所增減能發諸病,而奪命根。 此諸違害,是與自體,俱生而有,故于身命無可安保。

  “複次自身由四大種成,彼等亦複互相違害,諸大種界若不平等,有所增減能發諸病,而奪命根 ”,那麼我們這個身體,四大種造成的:地水火風。這個地水火風,合了個身體,好象是很調和、協調,那麼不是很好嗎?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,地水火風都是相克的,水跟火不相容的,風跟火也要違害的。反正地水火風四個東西都是互相沖突,有矛盾的,都不協調的。那麼暫時它們沒有鬥,鬥的力量或者微弱一點,這個身體好象舒服,但是一鬥了,它也害病了,四大不調嘛。哪一方面勝了,它就害病。風盛就風病,火大就火病,水大就浮腫病等等,這個就害病。病得凶了就還“奪命根”。這個四大本身就是不調和的。你叫它調和是很困難的。就是死緣多、活緣少。

  “此諸違害,是與自體,俱生而有,故于身命無可安保”,你說這個違緣,是不是外邊來的,並不…

《廣論講記(二)(道前基礎二+下士道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