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广论讲记(二)(道前基础二+下士道一)▪P4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的办法只有修正法了。否则的话,来了之后,就跟他去恶趣去了,什么都没有了。

  

   第二根本 思惟死无定期

  

  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,谓今日已后,百年以前,其死已定,然此中间,何日而来,亦无定期。

  第二个根本,死的时候没有时间的。不是说判刑,五年枪毙,或者是十年放了,它是没有时间的,什么时候来,就来了,不给打招呼的。

  “谓今日已后,百年以前,其死已定,然此中间,何日而来,亦无定期”,我们前面说过的,我们的人寿命最长算你一百年了。那么现在开始,今天没有死了,今天以后,在一百年之前,这个决定要死的,这个前面讲过了。那么中间哪一天死呢?不晓得。就像一个囚犯关在牢监一样,也没有跟你说,你该哪一天放,哪一天死,都没有说。判的是死刑,但是没有跟你说哪一天执行,那么你蹲在牢狱里的时候,什么时候可以把你拉出去枪毙都可以的,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地坐在那里,那就是非常痛苦了。

  

  即如今日,谓死不死,俱不决定。 然心应执死亡方面,须发今日定死之心。

  “即如今日,谓死不死,俱不决定”,那么今日以后,百年以前,什么时候死不知道。就是今天还没有过完,你到底能不能过完,死不死都还不知道的。那就是说,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。一点消息也没有。

  “然心应执死亡方面,须发今日定死之心”,但是我们修行的人,死不死固然不决定了,但是心应该放在死的一方面。要发什么心呢?今日决定要死的心。这个一般的世间人最忌死了。死的事情大家最忌讳的。那么你说今天死明天死,这个尽想不是倒楣吗?实际上呢,我们说真正你心放下了,只当要死的,不一定就死掉。你说你不死,也不一定就不死。这个死是业报所定的,不是你想象而来的。

  那么想死一方面有什么好处呢?就可以把现世的这些五欲、贪着放下,而提起正念修行。你不放下,不念死的话,那么还是时间很长,你可以好好地享受,修行么慢慢来,这样子呢,造恶业去了。所以说,死不死这个心呢,重点是在看你修不修行了,并没有说什么这个死就倒楣了,没有这事。死不死是业报定的,不是你心里想出来的。

  

  以念今日决定不死,或多分不死,其心则执不死方面,便专筹备久住现法,不能筹备后世之事,于此中间为死所执,须带忧悔而没亡故。

  那么我们心里想这个决定死的心呢,“以念今日决定不死,或多分不死”,那么为什么要这样想呢,要想决定要死的心呢?因为假使你说今天决定不会死的,或者大概说不会死的,“其心则执不死方面”,那么这个心就倾向于不死的那一面去了。既然不死么,就要搞一些事情了,“便专筹备久住现法,不能筹备后世之事”,那么你这一世既然不死么,你要吃要穿,这种东西,要去准备这些事情了。要吃要穿么要工作了,工作么要好的工作了,好的工作里边还要地位要高了,等等,越求越高了,那么没有完了。那么专门搞世间法,现法去了,现世的法专门追求了,后世的事情不去准备了。

  “于此中间为死所执,须带忧悔而没亡故”,那么你专门着眼于现世,后世的事情你不管了,在中间你哪一天死也不知道,正在准备现法的事情的时候,突然死掉了。那么心里就忧悔而死。想一想什么,为什么忧呢?做了很多坏事,好事一件没有做,恶趣的因造了很多,善趣的业一点也没有造,结果到恶趣去了,这个时候忧悔也没有用了,就死了,到恶趣去了。

  那就是说,不想后世、执着现世,有这些过患,不好。

  

  若日日中筹备死事,则多成办他世义利,纵不即死,造作此事亦为善哉,若即死者,则此尤其是所必须,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损害大敌,从此时期至彼时期,知其必至,然未了知何日到来,须日日中作其防慎。

  “若日日中筹备死事,则多成办他世义利”,假使你天天准备死的话,倒不一定你就死掉。但是你会做了很多的好事,来世可以至少得增上生,或者善根高的可以证果证道了,决定胜了,那么都能够成办后一世的好的事情、利益。“纵不即死”,那当然你想死,不一定就死了,“造作此事亦为善哉”,你虽然没有死掉,但是造了好的善业,这也是好事情。所以说念死有这个好处。“若即死者”,假使说业所决定的,固然你就是死掉了,“则此尤其是所必须”,那么你筹备后世的事情更是必须了,总算你没有空过了,后世的好的事情做了一些,将来可以到善趣去,增上生继续修行。

  “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损害大敌,从此时期至彼时期,知其必至,然未了知何日到来,须日日中作其防慎”,这个就打个世间比喻了。假使说你有一个生死的冤家,这个人又很厉害,他就是要报仇的,从现在开始到你的一生的时间,什么时候来,不知道,但是他必定要来的,必定要来找你报仇的。那么你当然了,不能说他今天没有来,我不要去管他,不会吧。你怕死,你总要准备。所以说,如果有这样的冤家,他发誓报仇,要把你杀害掉的,那么他什么时候来又不知道,那你肯定是天天准备着,哪一天来可以对付他,或者逃避,或者把他送警察,或者怎么样。总是天天要准备。这个就是说死是决定来的,我们也要天天准备,不要放逸,就像世间敌人一样。

  

  若日日中,能起是念,今日必死,下至能念多分是死,则能修作,所当趣赴后世义利,不更筹备住现世间。若未生起如此意乐,于现世间见能久住,便筹备此,而不修作后世义利。

  “若日日中,能起是念,今日必死,下至能念多分是死,则能修作,所当趣赴后世义利,不更筹备住现世间,”这是反复地叫我们思惟这个道理了。假使说你每一天都在想,今天是一定要死的。那么乃至大概是要死的,多分是要死的。那么你今天当然放下现世了。你总是要做修行了。修什么?修下一世该到哪里去的善业了。都是要人天趣,都没有说我求往生阿鼻地狱,都没有这样的人了。都要求生西方、或者是兜率天、乃至是转世的人间,得个增上生。那么你当然了,既然要死的,你应该要好好地准备下世的事情了。那么现世的事情就放下了。

  我们很多人问,怎么样子叫把现世放下的标准呢?那么你们去看一看,这个《三主要道》,“十秘财”,这是放弃现世的最高的标准。它就是说,你去修行,你不做其他事情,会饿死吗?饿死就饿死。你饿死了之后,你后事没人办,怎么样?没有人办就没有人办,丢在山里好了。丢在山里狗吃了怎么办?就喂狗吃。他这个什么不考虑了,这就是放弃现世的最高标准。

  那么我们要放弃现世,就是要做什么,动力在哪里呢?就是说念无常。无常到了,你还想什么现世去搞它干什么呢?搞了一天,搞得忙得很,结果什么都带不走,白白地造了很多恶业。这不是划不来吗?

  所以说,那么天天念死,或者多分是要死的,那样你可以做很多的善业了,可以后世得到义利。对现世的事情呢,不要再去准备它了,不要筹备了。

  假使不能生起这样的意乐心的。“若未生起如此意乐,于现世间见能久住,便筹备此,而不修作后世义利”,假使说反过来,你说你不会死的,你没有生起必死的意乐心,那么你看到现世能长住下去的,那么你就要准备这一世的事情了,就去打算盘了:如何去谋生;如何造屋子;买汽车;成家;还有养孩子等等,不断地一连串都会生出来了。那么后世的事情就丢在一边去了。等到无常突然来了,什么都来不及了。

  

  譬如若念久住一处,则计设备住彼所须。若念不住当他往者,则当备作所趣之事,故日日中,定须发起必死之心。

  “譬如若念久住一处”,假使说打个比喻,你在这个地方准备久住的,那么你要“则计设备住彼所须”,那就要想办法了,设在这里住的话,需要什么东西。假使你有一个新屋子,你准备住那里了,那你需要装潢,先把墙壁粉一下,然后买一些家俱,买什么东西,再怎么请客,等等,那么就有弄不完的事情,就来了。

  “若念不住当他往者,则当备作所趣之事”,假使说这个地方是旅馆,你临时住一下的,那你管他那么多干啥吗?旅馆里东西你不要去筹备了,你住一夜就走了。那你还是想明天到哪里去,那边的事情要多考虑了。那么就是说,这里就不要去管它了。

  “故日日中,定须发起必死之心”,所以说,从这个看,每天都要想必死的心,那么这样你可以修行。如果你想不死,你就贪着现在,搞那些造罪的恶业。那个里边一比较,就是不一样的了。念死就是为下一世设想,造好的善趣业。如果你不念死,专门为现世的利益打算,那就是造恶业了。所以这个一定要多念。

  

  此中分三。

  这个死无定期,是第二个根本。它里边又分了三个因相。

  

  (一)思赡部洲寿无定者,总之俱卢寿量决定,诸余处者各各于自,能住寿量,虽无决定,然亦多数能得定限。

  第一个:“思赡部洲寿无定者”,就是我们生的是南赡部洲了,南赡部洲的人,寿命是不一定的,那么其他地方就不一样。

  “总之俱卢寿量决定”,北俱卢洲的人,寿量是决定的,都是一千岁,没有九百九十九了,没有的。所有的北俱卢投生的人都是活到一千岁。一千岁还是要死,你还是要筹备后世吗?不要。他死了之后生天的,比北俱卢还要好,那他什么都不在乎了。所以说北俱卢的人不能修行,也就是他们条件不具备。北俱卢洲的人,寿是决定的。

  “诸余处者各各于自,能住寿量,虽无决定,然亦多数能得定限”,其他的地方,东洲、西洲,那么福报比南洲大。在他们的地方,但是,北俱卢一千年,他们几百年,根据他们地方的寿量,虽说不像北俱卢洲那么定,都是一千年,那没上下的,他们也有点参差不齐的,但是大部分说,能够达到他们的定量的。假使说五百岁的话,基本上能活到五百岁,也有四百九十几的,也有五百零几的,但是不会很早就没有的。

  

  赡部洲寿极无定准,劫初寿数,经无…

《广论讲记(二)(道前基础二+下士道一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