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。你要這個裏受苦嘛,寒地獄熱地獄的苦,後邊要詳細地要講。那麼也要念,“饑渴憔悴諸餓鬼”,那些吃不到東西,喝不到一口髒水的餓鬼。餓鬼五百年吃不到一口髒水,連小便的水都吃不到一口,那麼你想他憔悴的形狀,可想而知了,這些餓鬼的苦好好地想。“應觀念極多”,還要去觀極多的“愚苦諸旁生”,又愚癡、又受苦的畜生。那就是叁惡道了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的苦,好好地想。好好想它這麼苦,你聽了都害怕。那麼你不想去麼,“斷彼因行善”,惡趣的因要斷掉、行善法,那麼就不會去。想了它的苦,不想去,那麼要斷掉惡趣的因。如果你不思惟它的苦,你也沒有不想去,那麼你造它的因。那時候去了,你要悔也來不及了。
“贍部洲人身”,我們生在南贍部洲的人,這個身體極難,“難得今得時”,因爲前面講過,這是暇滿人身不易得到,現在好容易得到了。“勵斷惡趣因”,那你該好好地把惡趣因斷掉,這樣難得的身體,可以斷惡趣因的身體得到了,你還不去斷的話,等到惡趣來了,你就來不及了。這個身體也沒有了,這時候徒喊奈何,來不及了。
這裏邊就是叫我們好好修行,不要放逸。達摩祖師那麼高的禅師,他到中國來九年面壁,據說是觀地獄苦。這樣的祖師都要觀地獄苦,我們怎麼不觀一觀呢?
此中所修生死總苦,惡趣別苦,至極切要。
“此中所修生死總苦,惡趣別苦,至極切要”,我們說要修苦,觀苦有幾種呢?“生死總苦”,就是六道的苦,叁界的苦,觀這個苦苦、行苦、壞苦。那麼“惡趣別苦”。那麼最粗淺的苦呢,是惡趣的苦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都是苦苦。苦苦一看就害怕的。壞苦,你也認不到,還去追求,就是五花箭一樣的,拿到了,還是很高興,不知道這就是苦,還是致命的。那麼這個是高層次的人才認得到。而苦苦呢,再笨的人,哪怕一個畜生,一個豬,你看它,快要殺了,它還害怕。這個畜生的愚癡,也是夠愚癡的了,沒有輪到自己呢,都不知道。
我在五臺山的時候,有一次下山,在等公交車。那公交車的車站很簡陋,也沒有什麼車站,就路邊上等就完了。那個路邊恰恰一個殺豬的,一個殺豬的正在這殺豬。這個豬,他就把抓起來,一個小的板凳上把它按倒。然後,把它一刀。那個豬就大叫。大叫之後,一刀刺在心裏邊,一下“噗啊”,聲音就沒有了。心髒一剖就喊不出來了。那麼就一塊一塊割下來,那麼有的人拿一個麻布袋,就一個腿、一個頭,拿去走起來,背在肩上,一晃一晃地走起,走了。在殺豬的時候,旁邊一個小黑狗,長得跟那個黑豬一模一樣。這個豬,拿上來,按了板上,要殺,大叫大喊的時候,它也不害怕。豬殺掉了,滿地的血,它在舔那個血,它是愚癡嘛。我看看這個狗、那個豬有什麼差別呢?都是漆黑的,滾來滾去那個樣子,但是它知道他主人不會殺它的,它一點也不害怕。畜生是極愚癡,那麼等到要殺掉了,就不知道了。
我們一個黑狗,過年的時候,不見了。那麼這個狗也老了,我們就想它是不是給人家吃掉了,到現在還沒有回來。那個老狗哪個要養呢,吃起來到過年倒也是很大一個狗,肉也不少。曉得是不是這回事就不知道了。那麼這個一切無常嘛。那麼就是要墮惡趣因了。這個畜生的苦,惡趣的苦,是別觀。惡趣是苦苦。苦苦,人才知道,畜生,你看這個狗,看了殺豬,它也不曉得。要殺到它頭上,它才叫的。沒殺到它頭上,它不叫,它沒有事。這就是要修行人身才難得,人身才能修。
所以我們修的時候,要觀叁界的苦,這是高層次的。苦苦、壞苦、行苦。那麼惡趣苦是粗的,很粗顯的,都是苦苦,大家都害怕,但是畜生就不害怕,這個事,所以只有人才修了。“至極切要”,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謂若自思墮苦海理,意生厭離,能息傲慢。
“謂若自思墮苦海理,意生厭離,能息傲慢”,假使說你自己想到,你要墮到惡趣去了,這個想一想的話,馬上生起厭離的心了,那麼世間上就不追求了,所, 謂的憍慢的心也就息下去了。那麼我們說我們很多人我慢貢高,他也知道自己我慢貢高,但是始終他息不下去,那麼這個對治法告訴你了,觀苦。觀了苦之後,這個世界上的事情,光榮也好,什麼也好,等你死了之後,假使你變豬了,給人家殺了,有什麼高興?這個光榮對你毫無用處,憍慢息下去了。那個憍慢、我慢高的人,去試試看。
由見苦是不善果故,于諸惡罪極生羞恥,不樂衆苦故,而樂安樂。由見安樂是善果故,于修善法深生歡喜,由量自心而悲愍他,由厭生死希求解脫,由畏衆苦,發起猛利真歸依等,故是能攝衆多修要大嗢柁南。
“由見苦是不善果故,于諸惡罪極生羞恥,不樂衆苦故,而樂安樂。由見安樂是善果故,于修善法深生歡喜,由量自心而悲愍他,由厭生死希求解脫,由畏衆苦,發起猛利真歸依等,故是能攝衆多修要大嗢柁南”,那麼這個裏邊就是說,我們這樣子看到苦、受苦,它的原因是什麼?“不善果”。修的不善法,感的果就是苦,叁惡趣。人間也有苦,人間是雜的,善業也有,惡業還是有一點。雖然生到人間呢,還是有不少的苦。有的人善業多,少受苦;惡業多,多受苦。
知道苦是不善業所感的果。“于諸惡罪極生羞恥,不樂衆苦故,而樂安樂”,知道這個苦是不善的果,以前作了壞事才受苦。“于諸惡罪”呢,就是做那些造罪的事情呢,要生慚愧心了。這是不善的,要感苦果的,起慚愧心,不要造了。
我們一般現在的人呢,都是造罪的時候,卻沒有慚愧心,很勇敢。等到受罪的時候,卻是一點也沒有勇氣了,趴在地下就動也動不來了,這個勇氣就沒有了。那麼我們要反過來,造罪的時候,不要有勇氣。那麼罪已經造成了,果來了,你逃也逃不掉了,那個時候你膽小也沒有用了。所以說造罪的時候,生羞恥心不要去造。“不樂衆苦故”,對苦不想受,要受安樂。哪個想受苦呢?總喜歡安樂。那個安樂是什麼呢?安樂是善果。造善業得安樂。那麼你對修善法應當歡喜心。
這個我們要說一下,修善法都是辛苦的。修善法是利他,一般都要犧牲自己的。那麼你不要說你修了善法是不耐煩了,天天叫苦叫冤枉了,這個不生歡喜心。將來即使善法的果,也不太好,也不太殊勝。修了善法要深生歡喜,你知道這個法是善法,哪怕自己再辛苦,生歡喜心。那麼將來果報,決定是殊勝的安樂。這個我們學過因果的人,這個心應當懂。否則的話,勉強地做了很多善事,天天叫冤,總想了脫、跑掉。那麼你雖然做了很多善法,功德也不大。這個要自己認識到,我在做什麼法,是惡法要好好羞恥,一點也不要做。是善法,見義勇爲,生大歡喜,好好地去做。
“由量自心而悲愍他,由厭生死希求解脫”,那麼自己不想受苦,想安樂,推己及人,照自己的心比比人家,那麼人家也不想受苦,也想安樂,那麼要起悲心。悲心的最極、最擴大就是菩提心。所以說由自己怕受苦,要安樂,那麼要想到人家也怕苦,也要安樂,一切安樂都給他們,不要自己跟他去奪了。把人家的安樂奪過來自己享受,這些心就不要了。
“由厭生死希求解脫”,看到生死的過患,希望解脫生死。“由畏衆苦,發起猛利真歸依等”,那麼我們看到很多的苦,有惡趣的苦,也有叁有的苦。那麼我們就要如何解脫這個苦呢?歸依,猛利的歸依,不是假的歸依,真的歸依。我們在歸依的時候,請大家聽一個磁帶,都是講這個道理。我們在這個世間上都在受苦,高層次的,知道叁界都是苦,哪怕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也有苦。那麼低層次的呢,至少你知道惡道是苦,哪個說地獄很快樂,我願意去,那沒有的。做畜生也不見得快樂,那個給人家殺起吃掉了,你去想一想,這個有什麼快樂呢?都不想去。那麼你要解除這些苦,哪個人能解除你的苦,這個耶稣嗎?真主嗎?或者是老道嗎?或者是什麼呢?都不能。他們本身還沒有脫離輪回,怎麼能把你救出輪回呢?那麼唯一的——叁寶。佛是真正脫離了一切苦的人;法是真正使我們脫離一切苦的方法;僧是正在修這個脫離苦的方法的人。依靠這叁個寶貝,才能夠使我們脫離一切苦難,所以說我們要歸依。這個歸依不是假的歸依,真心的歸依,要猛利的歸依,這才起效果。如果說馬馬虎虎的,你歸依了,我也來個歸依,隨喜隨喜,那個恐怕效果是很小了。
“故是能攝衆多修要大嗢柁南”,所以這樣子,能夠把很多的修行的要處、關鍵,把它成了一個總的綱要,“嗢柁南”是集施頌,是一個綱要,大的綱要。
如是亦如《入行論》雲:“無苦無出離,故心汝堅忍。”
“如是亦如《入行論》雲”,又引證《入行論》的話來證明,這個在第五卷裏邊有。“無苦無出離,故心汝堅忍”,世間上沒有苦的話,那麼也沒有出離的心了。有苦才想出離,沒有苦,你要出離幹啥呢?所以說對苦要好好地思惟。惡趣的苦,固然很容易思惟,叁界的苦也要思惟。不然僅脫了惡趣的苦,這個在善趣裏邊也有苦。而且還有一個不好的,善趣不能永遠在善趣,到了善趣會造業,造了業又要掉到惡趣去的,都是不究竟的。那麼你要真正脫離一切苦難的話,那就得要好好思惟,那麼生起出離心。
“故心汝堅忍”,你要求出離心的話,那你心要好好堅忍了。在修行中間,一切苦要忍受得了。世間上的過去造的業,該受的苦要忍受。修行的時候,要忍受的苦要忍受。這樣子才能真正出離,否則的話,出麼要想出離的,苦麼又受不了的。那你怎麼做得到呢?
又雲:“複次苦功德,厭離除憍傲,悲愍生死者,羞惡樂善行。”
“又雲:複次苦功德,厭離除憍傲,悲愍生死者,羞惡樂善行”,苦有什麼好處?觀苦,前面說要觀苦,觀了苦才出離。那麼這裏總結,觀苦有什麼好處,也是《入行論》裏邊的。觀苦的功德,第一個是可以厭離,使我們起厭離心、出離心,這前面說了。再麼除憍慢,憍…
《廣論講記(二)(道前基礎二+下士道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