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能夠接受的,這是有堪能性修這個。
第七、“一切圓滿成就能得”,依了大波羅蜜多修行的,成就,有這個堪能性,可以得到它的成就。
第八、“正等圓滿菩提相近隨順轉成”,就是說真正成佛的,正等正覺的圓滿菩提呢,可以隨順能夠轉成,就是說可以成佛的,有成佛的堪能性的。就是說這些殊勝之點呢,其他兩個洲是沒有的,東洲、西洲沒有的,北俱盧洲更不要說了,他修行都不修的。只有南洲最殊勝。所以說南洲的人,具足這些殊勝的法。
我們生在南洲,千萬不要自暴自棄。我們就看到很多的佛弟子,開始的時候很發心,中間總是碰到某些緣呢,退墮,甚至于就消沈了。這個辜負了南洲的暇滿身。你曉得這一個身這輩子得到了,不好好利用修善法的話,跟了世間上去漂流,下一輩子決定惡道去了,惡道去了。尤其是你見了叁寶又放棄叁寶的話,這個等流果以後就碰不到叁寶了,所以這是很可怕的。能夠接近叁寶的人,拼命地要靠近,不敢一刻離開。我們在受歸依的時候,就大家發這個願:從現在開始,一直到成佛,生生世世歸依叁寶。都要他們發這個願。我們修行的人就要發這個願,如果你哪一輩子離開了叁寶了,那一輩子的善根就生不起來了。如果說這一輩子已經碰到叁寶了,又離開叁寶了,爲了五欲,爲了其他的原因,這個等流果呢,以後就碰不上叁寶了,那極可怕。碰不到叁寶的話,一片黑暗,方向也沒有了,什麼也沒有了,好事也不知道做了。想想看,這個果就很可怕了。
所以說既然碰到叁寶了,又碰到殊勝的宗大師教了,一定要舍命地把它抓住,千萬不要輕易地拋棄了。輕易拋棄的,現世不能修正法,看起來,表面上看看還沒有什麼,但是時間久了,遠離叁寶,違背依止,這個現報就會來的,後報更可怕。這個等流果,以後碰不到叁寶了,那就糟糕了,永遠是黑暗之中了,不能出頭了。這個,一定要避免這個,一定要發願,生生世世,時時刻刻不離叁寶,不離上師叁寶。所以說勸大家多念四歸依,有的人說:“我念了很多了,可不可以不要念了?”越多越好嘛,念了這個作用很大。現世可以消業障,得加持;下輩子生生世世不離叁寶,說不完的好。這是說了幾句話,更多的好處還說不完的。
今天就時間到了,講到這裏。
第二十二講
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昨天我們講到暇滿人身。什麼叫有暇,什麼叫圓滿?有暇有八個,那麼哪八個?圓滿分自他,自己的有五個,他的也有五個,一共有十個。那麼接下去,就是說暇滿得到有什麼大的利益,那就是說可以成佛的,這個身體我們如果好好修行的話,成佛的可能性也在的。
那麼昨天我們講的,有人提問題。第一個問題,就是銷文的問題。六十一頁的第二行,“善逝道依將成導衆生,廣大心力人所獲得者”,這兩句比較語法不容易看出來。“善逝道”——成佛的道,依靠什麼?依靠人能夠獲得。什麼人?“將成導衆生,廣大心力”,這樣的人。就是說發了大菩提心,修大菩薩行,發願要度一切衆生的,這個人可以修成菩提道。那麼這個道,天龍得不到的,非天修羅也得不到,大鵬金翅鳥也得不到,持明的仙人也得不到,那麼緊那羅、摩睺羅迦都沒有辦法修這個道,只有人身能得。那就是說強調人身的利大。
另外有一個問題呢,書上解了的,沒什麼。他說,他圓滿五個,“佛降、說正法,教住、隨教轉,有他具悲愍”,那麼他的問題說:“說正法就是教住”,那不對的,說正法是教法住世,教住是證法住世。它有說的,“說正法者,謂若佛陀或彼聲聞宣說正法”,這是教正法。“教法住世者,謂從成佛乃至示未入般涅槃,勝義正法”,這是證。這兩個是一個教,一個證,不是一樣的。它有注解。
那麼我們如果看看《瑜伽師地論》的,今天抄出來了,就更清楚了。“謂大師圓滿,世俗正法施設圓滿,勝義正法隨轉圓滿”,這不一樣的,一個是世俗正法,就是教正法;一個是勝義正法,證正法。正法有二,教、證嘛,這個前面也講過的。《俱舍》裏當然學過的更知道了。這是一個正法,有教正法、證正法,所以不是一個,那麼注解裏也說得清楚的。
昨天我們講到這個人身是最可貴的。那麼我們呢,就是說現在世間上走兩個極端,一個極端呢,用最可貴的人身追求五欲享受,那麼結果把這個可以成佛的一個工具糟蹋了,造罪去了。追求五欲就是造罪,那麼將來墮惡道,這是一種極端。另一個極端呢,輕生,認爲這個身體苦透了,不想活了,自殺了。這又是一個極端。把這麼一個可貴的可以成佛的一個工具自己毀壞掉了。那麼這個世間上呢,一般走這兩個極端。
那麼第一個極端呢,這裏一開始就說了,有些人不去修習正法,而爲了活命來引那些五欲的快樂,除那些世間的痛苦,這樣子的人跟旁生一樣,跟畜生一樣,沒有什麼差別。畜生也會搞這些,爲了追求它自己的享受,要吃東西,到處找食吃;那麼排苦嘛,它又對它的敵人什麼東西了,要消滅它,這些。這麼跟畜生無異,這是一種極端,很低微的。另外一極端呢,更可怕的,毀滅自己,這個是犯自殺的罪,這個就是不知道這個暇滿身體的它的大利。
那麼這裏我們要強調,這個身體是這麼可貴的,那麼你千萬不要輕易糟蹋掉了。第一個極端固然不對,第二個極端更不對。那麼要好好利用這個身體,能夠善根具備的,成佛的可能也有;善根差一點的增上生,下一輩子得到圓滿的可以再進一步修習佛法。
那麼昨天我們把《現觀》的南洲士夫的十六個殊勝給大家念了一遍。這個我們可能今天要把它寫下來。有的人就問這個問題,十六個,因爲念的時候記不住,就抄下來。這是顯教的說法,密宗的更厲害。
初業行人以密宗道于一生中即身成佛之身,也必須是“業地”贍部洲具有六界(肉、皮、血、骨、髓、精,前叁者來自母親,後叁者來自父親)的胎生人身。……我們發願的對象通常是極樂淨土,而極樂的菩薩們卻發願要受生到此洲來。所以,我們只是男兒不自強罷了。(《掌中解脫》第叁八五頁)
那麼帕繃喀大師他說這個話,他說對修行的密宗道來說一生成佛的身體,必須要南贍部洲的人。他有什麼特征呢?南贍部的人他有六界,這六個界呢,這是修密法成佛的必須要的東西。哪六個界呢?“肉、皮、血”,這是叁個,從母親那裏得來的;“骨、髓、精”,是從父親那裏得來的。這六個界,我們要修密法的,借了這個身體就可以成就的。那麼他說一個話呢,使人更激動的,就是什麼呢?他說我們現在娑婆世界的人,都發願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去,而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,他卻發願要到南贍部洲來投生。爲什麼?這個地方人如果得了這個身體,修密法的話,即身成佛。那麼這個就是說,我們有些不是年紀大了,他要修淨土去了,那麼這一句話呢,聽一聽呢,密法的可貴。
我們再說一個,就是念《五字真言》的,大家看到後邊寫的嘛,十六生決定成佛,最遲十六生了。那麼你假使修其他的方法,學過《攝大乘論》的,叁大阿僧祗劫,想想看。如果極樂世界去的話,要成佛的話,每一個都壽命無量。阿彌陀佛他的補處是觀音菩薩,再過去是大勢至菩薩,還有其中都有一生補處,那麼多菩薩成了佛之後,你才有希望成佛,那你是等到哪一年去啊,那就是很慢。這個娑婆世界十六生成佛,你想想看,我們的這個十六生,這個時間極短。
所以說第一個把這個人身,暇滿身體不要輕視了,要好好地做大義利的事情;第二個,很多人對密法不了解,那麼也應當重視一下,密法是這麼多的殊勝。
那麼今天我們接下去。昨天講到南洲,“故于最初修道之身,人爲第一。此複俱盧洲人”,北洲的人,“不堪爲諸律儀所依”,北俱盧洲的人不能持戒的,這個昨天我們講過了。“故贊叁洲之身”,所以贊歎南、西、東叁洲的身,但是叁洲的身享受太好了,東、西兩洲的人享受太好,也不容易出離。所以“尤以贍部洲身,爲所稱歎”,那麼在顯教說十六個殊勝,密法說有六界,這個是特別殊勝的身體。佛也在南洲成佛的。
“是故應當作是思惟”,那麼要這樣子好好地去思惟,思惟就是修了,多多地串習了。“我今獲得如是妙身,何故令其空無果利”,今天我們現在大家在座的,包括一切南洲的人,得到這麼樣殊勝的暇滿身體了,爲什麼讓它空無果利,空空地過去呢?得不到一些好的利益呢?成佛成果的利益爲什麼不讓它得到呢?“我若令此空無利者,更有何事較此自欺,較此愚蒙,而爲重大”?假使說,這個身體好容易得到了,把它空空過掉了,那麼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事情再欺騙呢,自己欺騙自己呢?更大的欺騙,更大的愚蒙,就是愚癡,比它更大的還有什麼呢?這是最厲害的自欺,最厲害的愚蒙,沒有比它更大的。所以說千萬不要這樣子白白地浪費了這個暇滿身體。
曾數馳奔諸惡趣等無暇險處,一次得脫,此若空耗仍還彼處者,我似無心,如被明咒之所蒙蔽。由此等門應數數修,如《聖勇》雲:“得何能下種,度生死彼岸,妙菩提勝種,勝于如意珠,功德流諸人,誰令此無果。”
“曾數馳奔諸惡趣等無暇險處,一次得脫,此若空耗仍還彼處者,我似無心,如被明咒之所蒙蔽。由此等門應數數修”,那麼就是說你要好好考慮,思惟這些道理了。什麼呢?就是說,我們無始以來,曾經無數次地在惡趣裏邊,沒有暇的險處,就是那些險惡之處,不曉得去了多少次了,偶爾一次總算得了人身,暇滿身得到了,逃脫了這個惡險的惡處。那麼如果逃出來了,仍舊空耗,把這個身體不利用,不修那個行,不跳出這個生死,而“仍還彼處者”,仍舊回到惡趣受苦的,這個就是等于沒有心了,等于被一些咒蒙蔽掉了,自己心失去了自己的知覺了,那是太可惜了。那麼我們現在想一想,惡趣的苦想不到,如果有個人被人家關在監獄裏,要處死刑的,好容易他逃出來了,該自己自由了嘛…
《廣論講記(二)(道前基礎二+下士道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