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大鹏金翅鸟;“持明”,是一种仙人,持陀罗尼咒的一种仙人;“似人”,是紧那罗,天龙八部之一,它像人又不是人,它头上有个角,相是像个人的,但是人头上没有角的,它有个角的,它是帝释天的奏音乐的神,这是紧那罗;“腹行”呢,是摩睺罗迦,就是大蟒蛇,大蟒神。这是天龙八部。
就是说,要得到“善逝道”——成佛的道,要依靠这样的人,他能够引导众生发了大心,将来能够发大心行大菩萨道的人,他能够得到。天龙八部这些神,那些持明的仙人都没有办法得到“善逝道”。只有暇满的人身才能得到成佛的道。所以说修大乘的人,什么身体都不完备的,一定要是暇满身体才能说完备。
《入胎经》亦云:“虽生人中,亦具如是无边众苦,然是胜处,经俱胝劫,亦难获得。诸天临没时,诸余天云:愿汝生于安乐趣中,其乐趣者即是人趣。”诸天亦于此身为愿处故。
“《入胎经》亦云”,这是另一部经,它说:“虽生人中,亦具如是无边众苦,然是胜处,经俱胝劫,亦难获得。诸天临没时,诸余天云:愿汝生于安乐趣中,其乐趣者即是人趣”,这也是说明人趣的可贵。 《入胎经》里边这么说,虽然生了人间,还有很多的苦,总是八苦,生、老、病、死等等的苦,但是虽然有这些苦,但是一个殊胜的地方,经过俱胝劫,就是极长的时间,亦很难得到的做个人。做人极难么,不是《法华经》说,盲龟值木吗?一个瞎了眼睛的乌龟,在大海里边,大海大浪把它冲得冲上冲下的,又在海底里头出头没,总是不能浮到海面上来,好容易冲上一次,冲上来,冲到面上,只一下儿工夫,一下儿打下去嘛。好容易这次冲上来呢,碰到个木板。这个木板里边有个眼眼,这个瞎的乌龟,它也看不到,这个木板也是瞎碰碰上的。瞎碰碰上木板还不希奇,木板上个眼眼它又看不到,头乱钻乱钻,又钻了眼眼里钻出来了。那么这个乌龟就保证了,就可以靠了木板的力量,头一伸出来了就不会再打下去了,可以吸一口新鲜空气了。这是很难得的机会,做人也是这么难得了,这是《法华经》说的。我们这个人是很难得的,经过俱胝劫,无数的劫,也难得到这么一个人身。
“诸天临没时”,天上的人临终的时候,其他的天,没有死的天呢,就给他发愿,希望你生到安乐的地方去,这个安乐地方,哪里呢?还是指的是人。就是说即使天上的人他临终了,其他的天发愿希望他生到人中来,那可见这个人趣是极珍贵的。珍贵在哪里?也就是说暇满人身可以修道。你假使得了这个身体不修行的话,实在是……,这是可惜了。“诸天亦于此身为愿处故”,那些真正懂得修行的人,他愿意生到人间来,他们愿意发愿到人间。人间,以为这个是发愿的地方,就是以人的身是他们发愿要得到的身。
又有欲天,昔人世时,由其修道习气深厚,堪为新证见谛之身。然上界身,则定无新得圣道者。如前所说,欲天亦多成无暇处,故于最初修道之身,人为第一。
“又有欲天,昔人世时,由其修道习气深厚,堪为新证见谛之身”,另外一个,“有欲天”,就是欲界天,假使说在人间修道,修道的习气,就是修得很深厚,就是修得很好的人,他在欲界天也可以见道。“堪为新证见谛之身”,就说人间修了之后,修得极好的人,他还没有见道,生到欲界天也可以见道。“然上界身,则定无新得圣道者”,但是再上边的色界、无色界,如果说你在人间没有见道,修行的种子带上去,到色界、无色界去见道呢,是没有的。欲界天跟人近一点,他可以见道,色、无色界没有了。
所以说“如前所说,欲天亦多成无暇处,故于最初修道之身,人为第一”,虽然这么说,欲界也可以见道,但是前面说的,欲界的地方,五欲太多,也成一个无暇了。前面八无暇的时候,欲界天如果享受五欲的人,他也是成无暇了。所以说比起来,还是人间最好。所以说“故于最初修道”,“人为第一”,所以说真正要修道,这个身体,人身是第一。
此复俱卢洲人,不堪为诸律仪所依,故赞三洲之身,其中尤以赡部洲身,为所称叹。是故应当作是思惟:我今获得如是妙身,何故令其空无果利,我若令此空无利者,更有何事较此自欺,较此愚蒙,而为重大。
“此复俱卢洲人,不堪为诸律仪所依,故赞三洲之身”,这个四大洲里边,北俱卢洲,他不能受戒的,因为他里边没有戒好受,东西随便拿,地下都是物资,你要拿就拿,没有什么盗戒,无从受起。他们的男女的事情呢,只要树下去了,树的阴遮下来,只要是合适的,树阴遮下来,他们就做男女事情,如果不该做的,树就不遮下来,他们知道惭愧,就走开了。没有什么邪淫戒可受的。所以说,他们也没有苦,他们的北俱卢洲寿命一千年,没有夭折的,到一千年之后不是要死吗?死了也不怕,死了都生天的,他们也不在乎,没有苦,他们没有办法修行。所以说虽然人身是最可贵的,但四大洲里边,这个北俱卢州不堪修行的。那么“赞三洲之身”,其他三个洲可以。这三个洲里边,“叹尤以赡部洲身,为所称叹。是故应当作是思惟:我今获得如是妙身,何故令其空无果利,我若令此空无利者,更有何事较此自欺,较此愚蒙,而为重大”,所以说三洲里边南洲的身最好。
我们参考一下《现观庄严论》 ,它里边南洲的士夫有十六个殊胜,十六个殊胜的地方。他哪里十六个殊胜呢?分两个八,第一个八个殊胜呢,南洲的人都有,第二个八个殊胜呢,就是有善根的人,这一世能够成大般若、接受大般若法的人。哪十六个?我们看一看。
一、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,南严浮提之有情不惜财货,特能于如来所,作特殊之供养。二、特于般若波罗蜜能作忆念(印顺接近)。三、能得无生法忍(一切法无生心能忍许)。四、于所应作之菩提及能作之诸法,能无所缘。五、于十善等(四静虑)及无色之修习悟入易得。六、接近诸天邻次之下。七、自能镇伏诸魔势力。八、与导师及相同之士夫共在一处(有与佛血统关系)。
第一、“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,南严浮提之有情不惜财货,特能于如来所,作特殊之供养”,这是南洲特有的,他可以不惜财富,一切财物都能够对佛面前做殊胜的供养,其他洲做不到。
第二、“特于般若波罗蜜能作忆念”,对波罗蜜多他们是比较是靠得近的,就是说他们容易接受的。
第三、“能得无生法忍”,一切法无生这个道理他们心里忍得过去,相信得下去。
第四、“于所应作之菩提及能作之诸法,能无所缘”,对于修行的菩提,中间要修很多法,能够知道一切法自性空。
第五、“于十善等及无色之修习悟入易得”,修十善道、四静虑、四无色定等等,他们容易得到。
第六、“接近诸天邻次之下”,就在天下边,他跟天比,靠近的。
第七、“自能镇伏诸魔势力”,南赡部的人刚强,自己的力量可以镇伏诸魔的势力。
第八、“与导师及相同之士夫共在一处”,“与导师”,就是佛,“及相同之士夫”,佛出在南洲的,佛在世的时候就是在南洲出世,佛的亲友,有佛的血统的这些人,我们南洲的人都跟他可以在一处。有福报的,可以跟佛同在一个时间同时相处;没有福报的,佛的亲戚朋友,他的子孙后代,我们也可以跟他相处。这是南洲是特有的,这是其他的人没有的。
这个八个殊胜,是南洲的人共法,都会有的。下边,又特别有善根的人,也属于出于南洲的特别善根的人,还有八个殊胜的法。
复次:一、一切种种善巧方便学处完全清净(别解脱戒能全受,受已清净护持)。二、具足成就如来种性(利他)。三、能得佛果之因相具足(悲心、菩萨行)。四、于波罗蜜反背方面心意不生。五、于色等及俱有,具足之观念心非炽然生(于五尘境不深染着)。六、普摄广大波罗蜜能正知(《大般若》全部教理能知)。七、一切圆满成就能得(依教修行能得大般若)。八、正等圆满菩提相近随顺转成(易成正等菩提)。
“复次:一、一切种种善巧方便学处完全清净”,别解脱戒全部能受,受之后能够清净护持的,只有南洲人。南洲的人有这个刚强性,能够受戒,所有的佛说的别解脱戒都能受,受了之后,还能清净护持。其他地方呢,享受好了,他就戒就受不了了。我们很多人看到,那时我们在广化的时候,很多的海外的法师,都要找徒弟,都到我们大陆上找,他们那里就找不到,为什么?享受太好了,不愿意出家了,不愿意修行。大陆上人多,我们经济还没有发展到他们那么高度,生活上有困苦,有苦么才想修道了。所以说他们愿意修行,愿意受戒,也愿意清净地持戒,这是南洲才有。当然南洲有一部份还没有,这是特殊的有善根的,这个八种。
第二、“具足成就如来种性”,他能够有利他的心,这个利他心是本来有的,这是有善根的人。
第三、“能得佛果之因相具足”,就是说,成佛的因,就是悲心、菩提心、菩萨行,这些他能够得到。成佛的因相有了,将来成佛的果相也会有了。
第四、“于波罗蜜反背方面心意不生”,跟波罗蜜多相背的那个心不生,可以不起来,如果相背的生起来之后,波罗蜜多就修不成了。他相背的心不生,那就可以顺缘的把它生起来。
第五、“于色等及俱有,具足之观念心非炽然生”,对这个五欲的境界,能够不深地染着。一般的人,贪着五欲,陷了下去之后,拔不出来了。但是南洲有些有善根的人,即使生在五欲炽盛的地方,大富之家,也可以不受,他可以出离。这个最标准的就是释迦牟尼佛,生在王宫里边。看过《佛传》的都知道,因为佛从小的时候请过人家给他算命,说不是转轮圣王么,就要出家成佛的。他的父亲就很怕他成佛,各式各样都给他搞够,让他不要产生出家的心,这个享受极好,但是佛还是要出家。所以说这个南洲的人就是有这一些殊胜的心。
第六、“普摄广大波罗蜜能正知”,《大般若》的一切全部的教理…
《广论讲记(二)(道前基础二+下士道一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