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的器具,用篅來一篅一篅地裝的。那麼它這個篅呢,可以裝胡麻可以裝多少呢?八十斛。“以諸胡麻高盛充滿”,這個大篅裏邊把胡麻裝得滿滿的,“次若有人經越百歲,取一胡麻,諸苾刍,由是漸次容八十斛胡麻大篅速當永盡,然我不說生寒疱中諸有情壽,而能永盡”,這是佛告訴比丘一個比喻,他說能夠裝八十斛的胡麻的一個大器具,裏邊把胡麻裝得滿滿的,假使有人一百歲拿一顆(胡麻拿掉),又隔一百歲再拿一顆,這樣子把這個裝八十斛胡麻的大篅拿完了,那就時間很長了。一百歲才拿一顆胡麻,它裏胡麻的數字無邊,數也數不清楚的,那有多少一百歲就不知道了。但是這個八十斛胡麻的大篅,可以胡麻拿完。而這個寒疱地獄,就是最淺的一個地獄的有情呢,他的壽還沒有完,就是比這個還要多。“諸苾刍如二十疱,如是乃爲一疱裂量”。那麼寒疱地獄是第一層了,二十倍的寒疱地獄的壽命相當于一個疱裂地獄的壽命。乃至廣說,那就是說一層一層下去呢,都二十倍、二十倍地增。“又諸苾刍,如其二十裂如紅蓮,如是裂如大紅蓮量”,就是紅蓮花地獄的二十倍,相當于最後的第八個大紅蓮花地獄壽命的量。“其一亦爾”,他一個壽量相當于他的二十倍。那麼這就是說第一個寒疱地獄的壽量,已經是多得不可數了。下邊的呢,都是二十倍、二十倍地增。“謂乃至爾許壽量受苦”,那麼就是說在這麼長的壽命裏邊,他受這個寒冰地獄的苦。
所以說,越是苦的地方,壽命越長。天的壽命跟這個地獄的壽命不可比了。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,天上的整個的壽命,相當地獄的一天一夜,這樣子比的。
癸四 獨一地獄
獨一地獄者,謂于寒熱地獄近邊。 《本地分》說人間亦有。 《事阿笈摩》,亦說住于近大海岸,猶如《僧護因緣》中說。
“獨一地獄”,這是第四種。“謂于寒熱地獄近邊”,八寒地獄也好,八熱地獄也好,他們附近有一種叫獨一地獄,這是別業所感的。這些其它地獄很多的罪人呢,共業所感。這是個別的業感的。
“《本地分》說人間亦有”,《本地分》裏(就是《瑜伽師地論·本地分》),它說這些獨一地獄,人間也有的。
“《事阿笈摩》,亦說住于近大海岸”,那麼《事阿笈摩》這本書說大海岸的邊上,也有這些獨一地獄。“猶如《僧護因緣》中說”,那麼《僧護因緣集》就講了很多這一類的。那麼我們因爲這本書是出家人看的,在家人不能看,所以也不能詳敘,大略地可以說一下。就是說,有一個人經過一個地方,裏邊很多人很熱鬧,那麼他就進去,他們招待他吃飯。那麼時間還早,他說他吃不下。他們就說(這是下午,晚飯的時候還沒到),他說,“你趕快吃,不吃就吃不到了。”他們就吃了,吃了之後。他看怎麼會說吃不到呢?他跑了,就跑出去,遠遠地看,到了晚上,天一晚了裏邊就互相鬥爭起來了,都是互相殘殺,那麼很可怕。第二天早上,天亮了,他再去看,還是跟以前一樣,很多人在裏邊,這個就是說,它裏邊這個獨一地獄的這些現象,這個是他們有這麼多人的共業。
也有單個共業的,有的人走到個地方,一堆肉,他啥東西不曉得,結果裏邊人的聲音,叫苦的聲音。這也是個別的人感的報,這樣子的很多。還有肉的牆等等,那麼看上去很莫明其妙,一座牆是肉做的,但聽到裏邊有人的聲音,有情的聲音,叫苦的聲音,那就是受苦的,變的地獄了。那麼這些屬于獨一地獄的。
《俱舍釋》亦雲:“如是十六有情地獄,是由一切有情共業增上而成,獨一地獄,或由衆多,或二或一,別業而成。此等形相差別非一,處所無定,若河若山,若曠野處,若所余處,若于地下,悉皆有故。”
“或由衆多”,“衆多”要比前面少了,或者比較多一點的,或者二個人、或者一個人,別業所感的,不是衆多的,不是大量的有情的共業所感的,這是叫獨一地獄。“此等形相差別非一”,這些地獄的形相,因爲是別業所感,那就各式各樣都有了,“差別非一”,各式各樣都有。“處所無定”,他的處所也沒有固定的,或者是“若河若山,若曠野處”,都會有。“若所余處”,或者其他地方,“若于地下,悉皆有故”,他的地方就不固定了,因爲這不是共業,他有什麼業就感了什麼地方了。
如是能感于彼等中受生之因,如下當說。極近易爲,于日日中亦集多種,先已集者現有無量。是故不應安穩而住,應思此等深生畏怖,與彼中間唯除隔絕,悠悠之息而無余故。
“如是能感于彼等中受生之因,如下當說”,那麼怎麼樣的感到這個獨一地獄受苦的、受生的因呢?下邊要說。
“極近易爲”,這個受生的因,極容易做的,“極近”。就是“于日日中亦集多種”,我們日常生活裏邊,衣、食等等,都可以種下這些地獄的因。“先已集者現有無量”,因爲他極容易積集這些受生的因。“極近”就是說隨便生活上那些衣食住都能夠很容易地感這個因的、積集這個因的,有了因必有果了。那麼這樣子容易感呢,過去集積的現在已經無量數的多了,那麼現在正造的還有不少了。
“是故不應安穩而住”,不要麻痹了,自以爲沒有事,安穩而住。要刻刻提高警惕,這一些要“深生怖畏”。自己造了很多這些業,將來就是要感這些果的。“與彼中間唯除隔絕,悠悠之息而無余故”,我們跟這個地獄中間是不是隔了十萬八千裏的?並沒有那麼遠,就是隔一口氣。如果你這些業造了很多,這一口氣出了,不來之後,馬上這個地獄的相就現了,就要去受報去了。所以相隔之間呢,只是一口氣而已,並沒有多的。那麼這個地方呢,就是說很容易感了。
那麼我們《僧護經》裏邊,它舉一個例,當然這個例不一定是獨一地獄了,總是感地獄的報是很容易的。就是有人分東西,分冰糖,分完了,冰糖裏邊,刀裏邊還沾了一點點,他就吃掉了。這個刀口上一點點吃了,人家說是一點點,結果還是下地獄報,這是僧中的物,不能隨便吃了。那麼這些呢,看過《僧護經》的都……,(我們以前,比丘都發過一本。那麼沙彌跟居士就不能看了)。那麼這個就是說,這一類的因――下獨一地獄的因,是很容易的。日常生活之中,每天都可以積集很多的因。那麼這些因到現算起來已經無量了。你不要麻痹大意了,你要趕快要提高警惕。新業不要造了,舊的趕快忏悔掉。否則的話,一口氣不來就會去的。
如是亦如《入行論》雲:“已作地獄業,何故安穩住。”
《入行論》說,“已作地獄業,何故安穩住”,地獄的業造了很多,你現在還是安安穩穩的,當沒有事一樣地安住,這個是愚癡透頂的事情。
《親友書》亦雲:“諸作惡者唯出息,未斷之時而間隔,聞諸地獄無量苦,如金剛性無所畏。見畫地獄及聽聞,憶念讀誦造形相,尚能引發諸恐怖,況諸正受猛異熟。”
“《親友書》亦雲:諸作惡者唯出息,未斷之時而間隔,聞諸地獄無量苦,如金剛性無所畏”,那麼作惡的人,只是這一口氣沒有斷的時間,跟地獄的苦相隔的,只是這麼一點點。一口氣斷了之後,他就到地獄去了。
那麼“聞諸地獄無量苦”,聽到地獄裏有無量的苦,你跟金剛一樣毫不動搖的,一點也不可怕,這是很愚癡的事情了。那麼就該要生起怖畏了,深生畏怖,那麼好好地、盡量地把那些惡業消除、善業增長,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了。你不要安穩而住,像金剛心一樣,無所畏懼,那就是將來苦來了,就來不及了。
“見畫地獄及聽聞,憶念讀誦造形相,尚能引發諸恐怖,況諸正受猛異熟”,我們看了地獄的畫;或者聽到人家說地獄的苦;或者憶念,想一想;或者讀誦一下,關于一些經書,講地獄的;或者造形相,地獄的形相把它造一些。這個能夠引發很大的恐怖。何況你正在受那些真正的異熟的報的時候,那就不可說了。他就是要我們不要麻痹大意了,這個苦是很難受的,時間又長,那麼一去什麼時候出來都不知道。你關在裏邊不受苦,長一點,好象也過得了。但是關在裏邊,那麼長時間,卻是不斷地在受那些極難受的苦,那我們想一想,這個事太不好受了。
生死苦中,諸惡趣苦,極難忍受,其中複以地獄諸苦極難堪忍。于一日中,以叁百矛,無間猛刺,所有痛苦,于地獄中,微苦少分,亦莫能比。諸地獄中,又以無間苦爲至極。
“生死苦中,諸惡趣苦,極難忍受,其中複以地獄諸苦極難堪忍”,那麼我們生死流轉當中,很多苦了。這邊惡趣的苦是最苦,惡趣裏邊又是地獄的苦最難堪忍。那麼打個比喻,“于一日中,以叁百矛,無間猛刺,所有痛苦,于地獄中,微苦少分,亦莫能比”,你假使說我們在人間,一天裏邊把你淩遲處死,有叁百個矛不斷地來刺你,那這個我們想是極痛苦的吧?但是跟地獄比呢,最輕的苦,也比這個要苦得不好比的苦,這個比地獄最輕苦都比不上的。“諸地獄中,又以無間苦爲至極”,那麼地獄裏邊,無間地獄苦是最厲害的。
《親友書》雲:“如于一切安樂中,永盡諸愛爲樂主,如是一切衆苦中,無間獄苦極粗猛。此間日以叁百矛,極猛貫刺所生苦,此于地獄輕微苦,非喻非能及少分。”
“《親友書》雲:如于一切安樂中,永盡諸愛爲樂主,如是一切衆苦中,無間獄苦極粗猛”,他說一切安樂裏邊,“永盡諸愛”,那就是說一切愛都斷完了,那就是證到涅槃,這是最樂的,樂的主,樂的主是最大的快樂。一切世間的樂都是相對的,實際上就是壞苦。真正的安樂,要苦全部消滅了,苦苦、壞苦、行苦,全面消滅,那就是涅槃的最安樂的快樂。這個快樂,是快樂當中的主,王也可以說。那麼樂中是這樣子說。
苦裏邊說,無間地獄是最苦的,最粗猛,它的苦是最厲害的。“此間日以叁百矛,極猛貫刺所生苦,此于地獄輕微苦,非喻非能及少分”,人間一天受叁百矛的刺,極猛利的刺,刺穿了,這樣所受的苦,比地獄裏邊最輕微的苦來說起來,它也比…
《廣論講記(二)(道前基礎二+下士道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