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的器具,用篅来一篅一篅地装的。那么它这个篅呢,可以装胡麻可以装多少呢?八十斛。“以诸胡麻高盛充满”,这个大篅里边把胡麻装得满满的,“次若有人经越百岁,取一胡麻,诸苾刍,由是渐次容八十斛胡麻大篅速当永尽,然我不说生寒疱中诸有情寿,而能永尽”,这是佛告诉比丘一个比喻,他说能够装八十斛的胡麻的一个大器具,里边把胡麻装得满满的,假使有人一百岁拿一颗(胡麻拿掉),又隔一百岁再拿一颗,这样子把这个装八十斛胡麻的大篅拿完了,那就时间很长了。一百岁才拿一颗胡麻,它里胡麻的数字无边,数也数不清楚的,那有多少一百岁就不知道了。但是这个八十斛胡麻的大篅,可以胡麻拿完。而这个寒疱地狱,就是最浅的一个地狱的有情呢,他的寿还没有完,就是比这个还要多。“诸苾刍如二十疱,如是乃为一疱裂量”。那么寒疱地狱是第一层了,二十倍的寒疱地狱的寿命相当于一个疱裂地狱的寿命。乃至广说,那就是说一层一层下去呢,都二十倍、二十倍地增。“又诸苾刍,如其二十裂如红莲,如是裂如大红莲量”,就是红莲花地狱的二十倍,相当于最后的第八个大红莲花地狱寿命的量。“其一亦尔”,他一个寿量相当于他的二十倍。那么这就是说第一个寒疱地狱的寿量,已经是多得不可数了。下边的呢,都是二十倍、二十倍地增。“谓乃至尔许寿量受苦”,那么就是说在这么长的寿命里边,他受这个寒冰地狱的苦。
所以说,越是苦的地方,寿命越长。天的寿命跟这个地狱的寿命不可比了。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,天上的整个的寿命,相当地狱的一天一夜,这样子比的。
癸四 独一地狱
独一地狱者,谓于寒热地狱近边。 《本地分》说人间亦有。 《事阿笈摩》,亦说住于近大海岸,犹如《僧护因缘》中说。
“独一地狱”,这是第四种。“谓于寒热地狱近边”,八寒地狱也好,八热地狱也好,他们附近有一种叫独一地狱,这是别业所感的。这些其它地狱很多的罪人呢,共业所感。这是个别的业感的。
“《本地分》说人间亦有”,《本地分》里(就是《瑜伽师地论·本地分》),它说这些独一地狱,人间也有的。
“《事阿笈摩》,亦说住于近大海岸”,那么《事阿笈摩》这本书说大海岸的边上,也有这些独一地狱。“犹如《僧护因缘》中说”,那么《僧护因缘集》就讲了很多这一类的。那么我们因为这本书是出家人看的,在家人不能看,所以也不能详叙,大略地可以说一下。就是说,有一个人经过一个地方,里边很多人很热闹,那么他就进去,他们招待他吃饭。那么时间还早,他说他吃不下。他们就说(这是下午,晚饭的时候还没到),他说,“你赶快吃,不吃就吃不到了。”他们就吃了,吃了之后。他看怎么会说吃不到呢?他跑了,就跑出去,远远地看,到了晚上,天一晚了里边就互相斗争起来了,都是互相残杀,那么很可怕。第二天早上,天亮了,他再去看,还是跟以前一样,很多人在里边,这个就是说,它里边这个独一地狱的这些现象,这个是他们有这么多人的共业。
也有单个共业的,有的人走到个地方,一堆肉,他啥东西不晓得,结果里边人的声音,叫苦的声音。这也是个别的人感的报,这样子的很多。还有肉的墙等等,那么看上去很莫明其妙,一座墙是肉做的,但听到里边有人的声音,有情的声音,叫苦的声音,那就是受苦的,变的地狱了。那么这些属于独一地狱的。
《俱舍释》亦云:“如是十六有情地狱,是由一切有情共业增上而成,独一地狱,或由众多,或二或一,别业而成。此等形相差别非一,处所无定,若河若山,若旷野处,若所余处,若于地下,悉皆有故。”
“或由众多”,“众多”要比前面少了,或者比较多一点的,或者二个人、或者一个人,别业所感的,不是众多的,不是大量的有情的共业所感的,这是叫独一地狱。“此等形相差别非一”,这些地狱的形相,因为是别业所感,那就各式各样都有了,“差别非一”,各式各样都有。“处所无定”,他的处所也没有固定的,或者是“若河若山,若旷野处”,都会有。“若所余处”,或者其他地方,“若于地下,悉皆有故”,他的地方就不固定了,因为这不是共业,他有什么业就感了什么地方了。
如是能感于彼等中受生之因,如下当说。极近易为,于日日中亦集多种,先已集者现有无量。是故不应安稳而住,应思此等深生畏怖,与彼中间唯除隔绝,悠悠之息而无余故。
“如是能感于彼等中受生之因,如下当说”,那么怎么样的感到这个独一地狱受苦的、受生的因呢?下边要说。
“极近易为”,这个受生的因,极容易做的,“极近”。就是“于日日中亦集多种”,我们日常生活里边,衣、食等等,都可以种下这些地狱的因。“先已集者现有无量”,因为他极容易积集这些受生的因。“极近”就是说随便生活上那些衣食住都能够很容易地感这个因的、积集这个因的,有了因必有果了。那么这样子容易感呢,过去集积的现在已经无量数的多了,那么现在正造的还有不少了。
“是故不应安稳而住”,不要麻痹了,自以为没有事,安稳而住。要刻刻提高警惕,这一些要“深生怖畏”。自己造了很多这些业,将来就是要感这些果的。“与彼中间唯除隔绝,悠悠之息而无余故”,我们跟这个地狱中间是不是隔了十万八千里的?并没有那么远,就是隔一口气。如果你这些业造了很多,这一口气出了,不来之后,马上这个地狱的相就现了,就要去受报去了。所以相隔之间呢,只是一口气而已,并没有多的。那么这个地方呢,就是说很容易感了。
那么我们《僧护经》里边,它举一个例,当然这个例不一定是独一地狱了,总是感地狱的报是很容易的。就是有人分东西,分冰糖,分完了,冰糖里边,刀里边还沾了一点点,他就吃掉了。这个刀口上一点点吃了,人家说是一点点,结果还是下地狱报,这是僧中的物,不能随便吃了。那么这些呢,看过《僧护经》的都……,(我们以前,比丘都发过一本。那么沙弥跟居士就不能看了)。那么这个就是说,这一类的因――下独一地狱的因,是很容易的。日常生活之中,每天都可以积集很多的因。那么这些因到现算起来已经无量了。你不要麻痹大意了,你要赶快要提高警惕。新业不要造了,旧的赶快忏悔掉。否则的话,一口气不来就会去的。
如是亦如《入行论》云:“已作地狱业,何故安稳住。”
《入行论》说,“已作地狱业,何故安稳住”,地狱的业造了很多,你现在还是安安稳稳的,当没有事一样地安住,这个是愚痴透顶的事情。
《亲友书》亦云:“诸作恶者唯出息,未断之时而间隔,闻诸地狱无量苦,如金刚性无所畏。见画地狱及听闻,忆念读诵造形相,尚能引发诸恐怖,况诸正受猛异熟。”
“《亲友书》亦云:诸作恶者唯出息,未断之时而间隔,闻诸地狱无量苦,如金刚性无所畏”,那么作恶的人,只是这一口气没有断的时间,跟地狱的苦相隔的,只是这么一点点。一口气断了之后,他就到地狱去了。
那么“闻诸地狱无量苦”,听到地狱里有无量的苦,你跟金刚一样毫不动摇的,一点也不可怕,这是很愚痴的事情了。那么就该要生起怖畏了,深生畏怖,那么好好地、尽量地把那些恶业消除、善业增长,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了。你不要安稳而住,像金刚心一样,无所畏惧,那就是将来苦来了,就来不及了。
“见画地狱及听闻,忆念读诵造形相,尚能引发诸恐怖,况诸正受猛异熟”,我们看了地狱的画;或者听到人家说地狱的苦;或者忆念,想一想;或者读诵一下,关于一些经书,讲地狱的;或者造形相,地狱的形相把它造一些。这个能够引发很大的恐怖。何况你正在受那些真正的异熟的报的时候,那就不可说了。他就是要我们不要麻痹大意了,这个苦是很难受的,时间又长,那么一去什么时候出来都不知道。你关在里边不受苦,长一点,好象也过得了。但是关在里边,那么长时间,却是不断地在受那些极难受的苦,那我们想一想,这个事太不好受了。
生死苦中,诸恶趣苦,极难忍受,其中复以地狱诸苦极难堪忍。于一日中,以三百矛,无间猛刺,所有痛苦,于地狱中,微苦少分,亦莫能比。诸地狱中,又以无间苦为至极。
“生死苦中,诸恶趣苦,极难忍受,其中复以地狱诸苦极难堪忍”,那么我们生死流转当中,很多苦了。这边恶趣的苦是最苦,恶趣里边又是地狱的苦最难堪忍。那么打个比喻,“于一日中,以三百矛,无间猛刺,所有痛苦,于地狱中,微苦少分,亦莫能比”,你假使说我们在人间,一天里边把你凌迟处死,有三百个矛不断地来刺你,那这个我们想是极痛苦的吧?但是跟地狱比呢,最轻的苦,也比这个要苦得不好比的苦,这个比地狱最轻苦都比不上的。“诸地狱中,又以无间苦为至极”,那么地狱里边,无间地狱苦是最厉害的。
《亲友书》云:“如于一切安乐中,永尽诸爱为乐主,如是一切众苦中,无间狱苦极粗猛。此间日以三百矛,极猛贯刺所生苦,此于地狱轻微苦,非喻非能及少分。”
“《亲友书》云:如于一切安乐中,永尽诸爱为乐主,如是一切众苦中,无间狱苦极粗猛”,他说一切安乐里边,“永尽诸爱”,那就是说一切爱都断完了,那就是证到涅槃,这是最乐的,乐的主,乐的主是最大的快乐。一切世间的乐都是相对的,实际上就是坏苦。真正的安乐,要苦全部消灭了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,全面消灭,那就是涅槃的最安乐的快乐。这个快乐,是快乐当中的主,王也可以说。那么乐中是这样子说。
苦里边说,无间地狱是最苦的,最粗猛,它的苦是最厉害的。“此间日以三百矛,极猛贯刺所生苦,此于地狱轻微苦,非喻非能及少分”,人间一天受三百矛的刺,极猛利的刺,刺穿了,这样所受的苦,比地狱里边最轻微的苦来说起来,它也比…
《广论讲记(二)(道前基础二+下士道一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