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做。
聽聞的時候有叁種。“初中分叁”,第一科分叁個。
第一,“思惟聞法所有勝利”,聞法有什麼好處,這個就要把它搞清楚。如果聞法沒有好處,你何必要聞呢。肯定聞法有很大的好處,那麼就要聞法了。
第二,“于法法師發起承事”,既然法是殊勝的,那麼對這個法,對這個講法的法師對他發起承事的心,同時事也做起來了。
第叁,“正聽軌理”,正在聽的時候要遵守什麼規矩。
第一個,聞法的勝利。
乙一 聽聞軌理
丙一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
《聽聞集》雲:“由聞知諸法,由聞遮諸惡,由聞斷無義,由聞得涅槃。”
“《聽聞集》”,《聽聞集》是阿羅漢把佛的經裏邊同類的,分類把它集中,集成頌,嗢陀南之類的,就是把一類的集在一起。這裏就把聞法的好處集在一起。
“由聞知諸法,由聞遮諸惡,由聞斷無義,由聞得涅槃”,這個頌有幾種講法。那麼我們就采取了一種,太多了反而記不住。那麼我們就說一種。
“由聞知諸法”,由我們聽聞正法,能夠知道法的取舍,哪些是對的,哪些是錯的,這個正見。聞法之後,我們得了正見,正見呢就是好的就要取麼,不好的就要舍麼。得正見知取舍了,這是第一個。
第二,“由聞遮諸惡”,有了聞法之後,那就會持戒了。持了戒之後,就可以遮,哪些壞事就不做了,煩惱要造惡麼,你把這個聲聞的戒——別解脫戒,就把身口的惡遮掉了。菩薩戒呢就把意惡也遮掉了。那就是能夠把惡遮掉。
“由聞斷無義”,那麼你能夠聽聞正法,由戒生定了,生了定之後,無義的事情那些就可以遮住,把它斷掉了。那些屬于煩惱的,不該做的事情不給他不要做了。那個可以斷掉。戒祗能遮,定可以斷了。
“由聞得涅槃”,那麼由定生慧了,慧生了之後,把煩惱的根子都斷掉了,就可以證涅槃。
那麼這就是說,聞了正法之後,第一個得了正的知見,知道取舍,哪些該做,哪些不該做。該做的就是戒定慧了,那麼就持戒了。持了戒之後,一些惡行就把它遮掉了,由戒生定之後,那些無義的煩惱的現行把它斷掉了,就不起現行了。由定生慧,由慧把煩惱根子就斷了,就證涅槃。那麼這就是說,這些都是從聞法而來的。那麼其他還有很多解釋了,我們就不介紹了,自己去看也可以。
又雲:“如入善覆蔽,黑暗障室內,縱然有衆色,具眼亦莫見。如是于此中,生人雖具慧,然未聽聞時,不知善惡法。如具眼有燈,則能見諸色,如是由聽聞,能知善惡法。”
假使說,我們進入一個“善覆蔽黑暗障室內”,蓋的很好的,就是包得嚴嚴的,漆黑的一個房間裏邊,就是把光線全部堵住的,縱然這個房間裏邊有很好的那些東西擺在裏邊,或者是花了什麼東西了,擺設得很漂亮的屋子,但是你就是有眼睛的人進去什麼也看不到,因爲沒有光線,怎麼看呢。
“如是于此中”,那麼這是個比喻,對我們佛教裏修行來說,“生人雖具慧,然未聽聞時,不知善惡法。如具眼有燈,則能見諸色,如是由聽聞,能知善惡法”。如是在我們佛教裏邊,我們在這個裏邊說,這是比喻,我們從事上來說,“生人雖具慧”,我們生了人中,就是八有暇,生了人,而且有智慧,但是,“未聽聞時”,還沒有聽聞正法的時候,“不知善惡法”,哪些法是善的,哪些法是惡的,不曉得。等于前面的進入黑暗的房間一樣,雖然你是有眼睛的,人也能夠判別善惡的,你能力是有的,但是光線一點也沒有,你還是看不出來。你沒有聽正法,就像進黑暗房子一樣,什麼都不知道,善的惡的就不知道了。
“如具眼有燈,則能見諸色”,那麼這是比喻,前面的房間假使有個燈,那麼你有眼睛的人,一切好的顔色就看到了。“如是”,那麼回到我們這裏來,佛法裏邊,“如是由聽聞,能知善惡法”,因爲你聽了正法之後,你才了別這個法,正見有了,知取舍了。正見有了,這是善的這是惡的就知道了,知道善惡就取舍,好的就修起來,不好的惡的法斷了。這樣子才真正修行上路了。
所以聽聞是根本的,一切根本就是要從聽聞來。我們說證涅槃是果,果固然是最好的,果從何來?從得到慧來。慧能斷除煩惱斷完了,要證涅槃需要求慧,慧從何來呢?從定來。定又從何來呢?從戒來。戒又從哪裏來呢?聽聞正法而來。那是歸根到底,聽聞正法是重點,非常重要的根子。那麼我們要達到後邊的殊勝的果呢,一定要把聽聞正法,認真的把它聽好。
《本生論》亦雲:“若由聞法發信意,成妙歡喜獲堅住,啓發智慧無愚癡,用自肉買亦應理。聞除癡暗爲明燈,盜等難攜最勝財,是摧愚怨器開示,方便教授最勝友。雖貧不變是愛親,無所損害愁病藥,摧大罪軍最勝軍,亦是譽德最勝藏,遇諸善士爲勝禮,于大衆中智者愛。”
那麼也是贊歎聞法的功德了。這個頌呢,是從一個王子,釋迦牟尼佛前生,大概他聽了一個仙人講四句頌,他就供養了四千兩黃金,每一個頌四句了,每一句供養一千兩黃金。這個厲害了。古代是福報大,黃金拿得出那麼多。後來這個他們西藏請阿底峽尊者,黃金就拿不出那麼多了。他們的第一個國王智光給他們關起來了,用黃金去贖,他要連頭連身那麼重,結果拿了七百兩,頭的分量還不夠,沒贖回來,最後麼去這個……,《布頓佛教史》裏邊說,這個前一個皇帝給他們殺掉的,犧牲了生命的。
那麼這裏他就多了,供養四千兩黃金,一下就拿出來了。那麼他的父親呢,這個國王,他就感到太大了,四句話要那麼多黃金幹啥呢?那麼他就,王子就說這個話了,他說,你能夠聽到正法之後,“發信意”,起勝信,信什麼呢,信叁寶、信業果,乃至後邊的最高的緣起性空的道理。
那麼這是這個信生起來之後,“成妙歡喜獲堅住”,那麼這個信生起來之後,是極大的歡喜,那就對一切功德也就堅固了。有信心麼一切功德才生得起來。那《略論釋》裏邊翻的呢,他是“當成堅固妙歡喜” ,他的翻法好象是順口一點。那麼這裏也可以,我們就這麼講好了。就是說,起了信心之後,起極大的歡喜,那麼可以一切功德堅住下來。
“啓發智慧無愚癡”,那麼信心有了之後,可以開發智慧麼,那就可以把無明滅掉,沒有愚癡了麼。
“用自肉買亦應理”。爲了這樣子殊勝的法,用自己肉去買都劃得來。肉割下來麼你也死掉了麼。就像那個釋迦牟尼有一輩子,爲了兩句話,舍身喂藥叉的一樣。你祗要有法好了,犧牲生命也不在乎。那麼這個西藏的國王也就照這麼做了。爲了求法不惜生命了。他說這樣殊勝的法,把自己肉割下來買,命都斷掉了都合理的,都劃得來的,何況四千兩黃金呢,這不算什麼了。
下邊又說法的好處。“聞除癡暗爲明燈”,聽聞正法之後,把我們的愚癡的黑暗都能掃除,好象明燈點起來一樣。
“盜等難攜最勝財”,世間上的財産,盜可以搶去,王可以沒收,水可以漂掉,火可以把你燒完,燒化掉。那麼這個“盜等”,等那些了不能拿著走了。這個我們的佛法裏邊的財,七聖財,第一個就是信。信、戒、慚、愧、聞、舍、慧,這個七聖財是最殊勝的財。那盜也盜不走,王也收不了,沒收不了,水也漂不了麼,火也燒不掉。這個是最保險的,你生到哪裏跟到哪裏。這是最好的財。
“是摧愚怨器”,這也該點一下了,“愚怨”,怨是什麼呢?仇人,這個仇人就是愚癡。我們所以不能開悟證道就是愚癡啊。要把這個愚癡仇人把它去掉,摧毀它,就是能夠摧滅愚癡仇怨的利劍,“器”就是兵器了。那麼“愚”就是什麼呢,不信因果了,不信人空法空的道理了。那麼這是冤家了,把我們受苦的就是這個了。那麼我們把它摧壞它,利劍就是這個信。
“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”,開示我們方便麼就是開示我們這個不錯的道路。沒有錯誤的教授、教誡,開示我們最殊勝的朋友。一般的朋友嘛,我們說世間上都是吃喝玩樂、酒肉朋友,最好的嘛不過困難的時候幫助你一下,再難的時候就幫不了你啦,你死的時候他根本沒有辦法。文化大革命最要好的時候、最要好的朋友,他不敢跟你說半句話,爲什麼?自身難保,不敢。那麼這個就是說最好的朋友啦,他告訴你修行的教授,正規的教授,沒有錯誤的教授,他最殊勝的朋友。
“雖貧不變是愛親 ”,一般的青年朋友呢,有錢的時候他是拍你馬屁,沒有錢的時候看不起你。我記得以前念書的時候,蘇秦,那麼仔細記不起來了,大概他蘇秦開始沒有做官的時候,很窮嘛,他的嫂嫂看他不起,好象把他趕出去什麼啊,記不清了。後來他挂了六國宰相的印回來了,他的嫂嫂呢,膝行,跪在地上走路,來歡迎他。那就很卑鄙的樣子作出來,那就是說就看你有沒有地位、錢。
它這個性雖貧不變。你再窮,它還是你最好的朋友,親戚。那它不變的,你再窮也好,富也好,它都是你最好的朋友,“ 雖貧不變是愛親 ”,是最親的親人。
“無所損害愁病藥”,世間上的藥,大家都知道,都有一個副作用。就像西藥更不能亂吃,吃多了就起不好的作用。我今年下半年,就是安居之後,這一段時間,突然感到全身無力,再怎麼休息也休息不好。什麼原因呢?後來醫生一查,西藥吃多了,把白血球都耗完了。那就是說抵抗力沒有了,那怕你睡好,睡得再多,還是沒有氣力。這個把西藥改了,一段時間就好了。所以說它有副作用。
那麼這個藥,它是除病藥,是治那個煩惱病的藥,沒有損害的,沒有副作用,是特別好。這個藥沒有副作用的藥,而且能夠把我們的煩惱,愁,這種病,去掉它。有煩惱就有愁。愁從何而來?苦而來。你煩惱去掉了,苦也沒有了。苦沒有了,你哪個愁啊?
“摧大罪軍最勝軍”,我們有了煩惱就要造業,就要造這個感很大的罪。那麼摧毀這個罪。這個軍隊裏邊最厲害的軍隊是什麼?即聞法,就是指聞法。
就是說聞法除暗是明燈;聞法,“盜等”,水火、王難都不能拿去,這個財産拿不走的;聞法是那個摧毀愚癡的最厲害的劍;聞法是可以開示我們修正道的最好的教授;是最好…
《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