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广论讲记(一)(道前基础一)▪P2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是谤僧伽”,假使你谤法的话,因为你谤法就是谤佛,法是佛说的,你既然谤法就是谤佛。既然谤了佛了,也谤僧了。因为僧是依这个法修的,依佛说的法而修的叫僧么。那么你既然谤佛了,谤法了,僧也谤了。你修的是错的,你听的话也是错的,你跟着学的师父也是错的。所以说把法一谤的话,整个三宝就谤完了。

  “若作是云,此则应理,此非应理”,这个是合理的,那个是不合理的,“是为谤法”,这个就是谤法。

  “若作是言,此是为诸菩萨宣说,此是为诸声闻宣说,是为谤法”,这些法是给菩萨说的,这些法是给声闻说的,你这么一说,谤法!这个人家看看,这个对的么,谤法啊。因为法是没有大小的,祗有心有大小。

  “若作是言,此是为诸独觉宣说”,那么一样的,这些法是给独觉说的,我们是不要学的,也是谤法。

  “若作是言,此者非诸菩萨所学,是为谤法”,假如说这是声闻独觉的东西,菩萨不要学的,焦芽败种,学了要成不了佛的,那么也是谤法。

  所以说谤法很微细,稍微一搞错,谤法的罪就造出来了。所以要特别注意。那么你去把你嘴关住不说话,你心里还是要谤,怎么办呢?把前面的这几科搞通呢自然就不谤了。因为你心里没有搞通呢,就谤了,一碰到就要谤起来了。

  若毁谤法,其罪极重。 《三摩地王》云:“若毁此赡部洲中一切塔,若毁谤契经,此罪极尤重;若弒尽殑伽沙数阿罗汉,若毁谤契经,此罪极尤重。”

  谤法的罪重不重呢?极重。“若毁谤法”,毁谤佛的正法,“其罪极重”。

  “《三摩地王》”,一本经的名字,“云:“若毁此赡部洲中一切塔,若毁谤契经,此罪极尤重;””他说你把赡部洲的一切佛塔,包括其他的祖师塔、声闻缘觉塔全部毁完了,你跟谤法的罪比起来呢,这个罪还特别重,就是谤法的罪比那些还重得多。“若弒尽殑伽沙数阿罗汉,若毁谤契经,此罪极尤重”,你把殑伽沙数,就是恒河沙数的阿罗汉,那么多的阿罗汉杀完了,你跟谤法的罪比起来,谤法的罪比它还重得多,那就是可怕的很!我们千万不能谤!你谤的话,阿罗汉杀那么多还没有这个重。

  虽起谤法总有多门,前说此门极为重大,故应励力而断除之。

  那么虽然说谤法有很多原因,“多门”就是很多门谤法。有的是外道要谤,有的是内道里边心里他自己执着一个要谤其他的,那么谤的因缘是很多了。

  “前说此门极为重大”,我们前面说的那个门,前面说的那个门是什么?就是不懂无知么!把一切佛的经没有违的不知道,以为有相违的,一切佛的经都是我们成佛的教授教诫,不知道,这些无知。那么这个产生的谤法特别大,所以说应当“励力而断除之”。应当要努力断除这个谤法的,杜绝这个门,就是这个无知要去掉。那就把前面搞懂,这无知就去掉了,这个谤法的罪就断除了。

  那么这个里边我们参考一下昂旺堪布的,什么叫无知?

  云无知者,即指不知上三节之义。如谓佛讲说与修相违,及小乘与大乘相违等是。如知前说,一切经互不相违,一切经皆为教授,乃佛密意,即可关闭此谤法之门矣。

  这个,我们感到传承是厉害。昂旺堪布的话跟帕绷喀大师的话几乎是一个印板出来的,就是发挥的有些广略不同而已,而他的原则都是一条线的,这是传承。昂旺堪布是帕绷喀大师的弟子。他也是康萨仁波卿的弟子,但是跟帕绷喀大师学的时间更长一些。所以他们说的话,几乎是一个类型的,帕绷喀大师也这么说。

  他说什么叫无知?就是前面三节,尤其是前两节,一切圣言都是教授,一切圣言不相违的,再后一个要得到密意,易得到他的密意。这三个如果不知道的话,那么就叫无知。就是说佛说的话与修相违的,大小乘相违的,显密相违的等等,这样子说,是谤法自然会来了。一切经互不相违,一切经皆为教授,这些是佛的密意,如果这三个知道之后,那么这谤法的门就关掉了。

  那么所以说我们很幸运,在《菩提道次第》开端的时候先把这四个殊胜讲了,那就是说第四个谤法极重的罪的门给我们关住了。不会谤了。如果说你《菩提道次第》学好,你还来谤的话,那你自造业了,你为什么不照《菩提道次第》去做呢?明明知道了不能谤的,明明告诉你,不谤的那些方法都告诉你了,门也给你关了,你自己去打开,那你干什么?你学什么东西了?那就是要学的,要拿来行动上做的。你说:“噢!我学过了,学好了。”结果又谤起来了,那你没有学好,你恐怕懂也没有懂么!这个学么就要,这四个殊胜学了之后,再不能谤了,要谤法的话,那可惜了。那么我们看看帕绷喀大师又怎么说呢?

  如果我们能对前三种殊胜获得决定,那么就会感到佛语中无一字可舍,而将其全部视为实修教授,对它们生起同样的恭敬。这样的话,我们也就不会去分判法的优劣,从而自然而然地堵塞最严重的谤法之门。

  他说,如果我们能够对前面三种殊胜得到决定解的话,那么就会感到佛里边说的话,没有一个字是可以舍掉的,而把它全部认为是真正修行的教授。对他们起了同样的恭敬,每一句话都一样的恭敬,没有这个特别恭敬,那个是不恭敬是可以舍掉的。如果我们遵照前面这个作到的话,我们也就不会去分别他的优劣了,就自然而然的堵塞了一些严重的谤法的门,就把它塞住了么。那就是说我们把前面三个殊胜学了之后,第四个殊胜自然会来的,你谤法的门自然给你堵掉。那么我们要好好学了,学了之后把谤法的门堵掉,如果还在谤的话,那就是这个门就是前面没有学好,那赶快再补。这里么就是说,“断除之”。

  此亦若能获得如前定解即能遮除,故其恶行自趣息灭。

  那么这个就是说了,假使我们把前面的“定解”,就是说一切佛的法都是不相违的,都是为了一个补特伽罗成佛的教诫,这些能够得了“定解”,“定解”就是学了之后,已经真正懂了,再也不能动摇了。那么这样子,能够遮除,把谤法的门就遮除了,那些恶行自然息灭,那就苦也不必受了,谤法的苦就不受了。

  此定解者,应由多阅《谛者品》,及《妙法白莲华经》,而寻求之。

  那么这个定解,前面讲了,如果你要广泛的参考,就是多看看《谛者品》、 《妙法莲华经》,多多去寻求、研究,那么这个定解可以给你更坚固的生起来。

  诸余谤法之门,如《摄研经》中,应当了知。

  那么这里说,谤法有多门,这一门,无知这一门呢,祗要把前面三个殊胜知道就可以堵住了。那么其他谤法的门呢,这里是没有讲,那么你要去看“《摄研经》”,是前面那个“《徧摄一切研磨经》”。这里边看广讲,当然这部经我们好象是汉文没有,那就到此为止。

  那么这里我们要引一下昂旺堪布的话:

  或问:于见上生争论,是否谤法。须知凡佛许大小中观唯识,如谓非佛之道者为谤法,如着撰言说破斥邪见,非为谤法。

  他说,“于见上生争论,是否谤法”,我们说我们学法的时候,不是要辩论,辩论的时候要争论,这个争论是见上的争论,这种争论是不是谤法呢?一般人不敢回答了。

  “须知凡佛许大小中观唯识,如谓非佛之道者为谤法。”佛的法,他们西藏是摄为四类,就是有部的、经部的、瑜伽的就是唯识的,跟中观的,那么这些法,假使你说这些法哪一个不是佛说的,那是谤法。就是说小乘说“大乘非佛说”,或者显教说密宗是婆罗门变种,这些是谤法。

  那么假使说,如果我们把他里边某些不正之见,破斥那些邪见,在某一个宗派里边把那些不正见把它破除,那不叫谤法。我们说还有一些辨了不了义的,说中观宗是了义的,其他的不了义的,这也不是谤法。因为这个佛说法本来有权有实么。这不属于谤法的。就说不是佛说的,是佛道以外的,这就是谤法了。那么这些我们还是要避免谤法么就要注意了。

  在帕绷喀大师里边,他把这四个殊胜讲了之后,又讲了三大别法,特别殊胜的法。这三大别法是什么呢?就是前面阿底峡尊者的《道炬论》的三大别法。因为我们说《菩提道次第》就是依据《道炬论》造的,那么《道炬论》的功德它也有了。所以除了这个特色——指出的四个殊胜之外,还有三个特殊的别法,就是这个《菩提道次第》也有,第八页里边(《集注》第十九页)。

  第一个,“具摄经咒所有枢要开示故,所诠圆满”,所讲的东西是圆满的,内涵是圆满的,一切经,显的密的,所有的里边的重点全部讲完了。 《道炬论》是这么的,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也是这么的。所以说《广论》里边也具足第一个别法。

  第二个,“调心次第为最胜故,易于受持”,他调心的次第讲的是最殊胜,就是说讲的最好,按着次第讲,那么容易受持。假使你不按次第讲的话,就困难了。那么因为按了次第讲所以殊胜,那容易受持。

  第三个,“又以善巧二大车轨,二师教授而庄严故,胜出余轨”,这是根据无着跟龙树两大车轨,深见广行两个得来的,以这两个教授来庄严的。那么“胜出余轨”,就是超过其他的说法了。

  这是他的三大别法,特别的方法,《广论》里边是属于《道炬论》的,那么既然《道炬论》有,《广论》也有。所以赞叹《广论》,不但有四种殊胜,还有三大别法。

  为什么这么赞叹呢?就是我们好好学了。那么殊胜的法摆在你面前,你不学的话,不是可惜吗?跑倒跑到宝山了,宝一个也没有拿,结果反而欠了一身债回去,这不是愚痴透顶么。

  这里我们就把四种殊胜讲了,下边开始听讲的一些相应法。时间还有一点。

  

   甲三 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

  如何讲听二种殊胜相应法中分三:一听闻轨理,二讲说轨理,三于完结时共作轨理。初中分三:一思惟闻法所有胜利,二于法法师发起承事,三正听轨理。  

  “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中”,讲和听这两个殊胜的相应,怎样子能殊胜相应呢?里边要分三个。“一听闻轨理,二讲说轨理,三于完结时共作轨理”,三种规范,听讲的时候的规矩,讲经的时候的规矩,圆满之后再怎么…

《广论讲记(一)(道前基础一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