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▪P4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宗大師把這九個心分成四大類。

  (一)棄自自在舍于尊重——孝子心

  棄自自在,舍于尊重令自在者,如孝子心,謂如孝子自于所作,不自在轉,觀父容顔,隨父自在,依教而行。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顔而行。

  “棄自自在,舍于尊重令自在者,如孝子心”,那麼“棄自自在”,我們現在的人,都是我執,我要怎麼做就怎麼做。這個“自在”,要聽我的,就是老子天下第一,一切我說了算數。每一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都有這個心。權力大了,我執膨脹更大,權力低微的,受人家差使的,表面上顯不出來,心裏還是有。“我哪一天當了官,我就要怎麼怎麼……”就是這麼想。這個就是“自自在”。

  現在我們說要依止善知識呢,“棄自自在”,把自己自在的,我來做主的東西丟掉。“舍于尊重”,把這個自在“舍于尊重”,聽尊重的,聽善知識的,善知識叫我怎麼做就怎麼做,我自己不要這麼做。

  有的人依止善知識有條件的,你要怎麼怎麼麼,我依止你,你不怎麼怎麼麼,我不依止你。那你自在,你要善知識聽你的話,那你這個怎麼依止善知識呢?這完全是顛倒了。那麼第一個就是要棄自自在。那麼要把這個自在,“舍”,就是供養給善知識,讓他來自在。

  “令自在者,如孝子心”,打個比喻,就是《華嚴經》所說的“孝子心”了。怎麼是“孝子心”呢?“謂如孝子自于所作,不自在轉,觀父容顔,隨父自在,依教而行”,“孝子”,這是說古代的,古代的孝子,他要做什麼事情,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做,要觀父親的容顔,看到父親,他做這個事情父親很高興,他就做了,父親眉頭一皺,不高興了,不做了,父親不歡喜就不做了。這個孝子心,“隨父自在”,父親要怎麼做,他就怎麼做。父親不同意的, 不贊成的就不做。“依教而行”,父親怎麼教就怎麼做,這是孝子心。現在是不行了,打父親殺父親的都有了,這個是不好說了。

  那麼我們說這個孝子心呢,是那些真正的孝順的孝子,對父親是該怎麼做的,我們對善知識也要怎麼做了。比如說,對善知識做的事情呢,要看看善知識容顔而行。善知識有的時候,你這個樣子犟頭犟腦的又不好說,不好說呢,你不要自以爲善知識同意了,允許了,就做起來了。實際上善知識又不好說你麼,說了你麼發脾氣了,罵起來了,謗法了。你看看他臉色麼,他很歡喜的就是贊成的,你去做吧。他不高興的樣子,你不要做了。所以說要看看善知識的容顔而行。

  《現在佛陀現證叁摩地經》中亦雲:“彼于一切應舍自意,隨善知識意樂而轉。”

  這是一本經,裏面說,把一切自己的意思丟掉,要根據善知識的意樂去做。

  此亦是說,于具德前乃可施行,任于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。

  “此亦是說,于其德前乃可施行”,那麼這個宗大師特別的提高警惕給我們說一下。這個話呢是怎麼說啊?“于其德前”,具足功德的善知識之前,你可以這樣做,觀他的容顔,以他的意志而做。

  “任于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”,不是說什麼人面前就把鼻子給他牽著走,“鼻肉”就是牛的鼻子,交給他麼,被他鈎子鈎住了麼,牽著你走了麼,你不走的話,鈎子把你鼻子鈎得很痛,牛的鼻子很嫩的,它一痛,它難過死了,祗好跟你走了。那你就是不要太愚癡了,你要看看麼,這個善知識是不是夠格的,把前面的智慧拿出來,是那麼的,那就聽他做是對的。

  如果說來一個人就把鼻子牽出去了,我們現在這個就很多,來一個善知識,把頭伸過去灌頂,灌頂叁昧耶戒受了。那麼好聽他的話,他如果是黑教的,你怎麼辦?你也去灌了,灌了之後你就是黑教徒,外道去了。*輪功你去灌吧,灌了之後你自殺了,還要殺父殺母呢。不得了,五無間罪。

  那麼就是不要隨便地授其鼻肉,就是要以智慧拿出來,看一看,是真的善知識,要聽話,不是真的善知識,不能把鼻子牽起走。這是第一個。

  

  (二)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——金剛心

 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,如金剛心。

  這是第二個了。那依止善知識之後,你親近善知識的心,誰也不能給你離間,能夠很堅固的不動的跟金剛一樣。金剛是不能摧壞的,最堅固的東西。你親近善知識的心呢,親近的心、愛樂的心,跟金剛一樣,哪個也不能把你離間起來。

  謂諸魔羅及惡友等,不能破離。

  “魔”也好,“惡友”也好,都不能把你跟善知識破開。什麼“惡友”呢?謗師啊、謗法的那些惡友。“魔羅”當然是破壞正法的。什麼叫“魔”,破壞你學修的就是魔。有的人以爲魔就是畫裏畫出來的很可怕的恐懼的樣子,這個人表面上跟你很好,但是對你學修有妨礙的,就是你的魔。那麼惡友呢就是說,對叁寶上師不恭敬的,要誹謗的,這是惡友,不能給他親近的,親近惡友要受害的。

  我們要親近善知識,要堅固得跟金剛一樣的心。任何魔也好惡友也好,不能使你破離,不能使你離開善知識。

  即前經雲:“應當遠離,親睦無常,情面無常。”

  “即前經雲”,前面那個經就說了,“應當遠離,親睦無常,情面無常”,世界上的一會兒好了,一會兒壞了,一會兒怎麼了,一會兒怎麼了,這些無常都要遠離,就是堅固不動。這是說依止善知識之後,什麼人也不能使你破壞善知識的意樂心。

  (叁)荷負尊重一切事擔——大地心

 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,如大地心。謂負一切擔,悉無懈怠。

  這是又一個心了。心有九個了,金剛心什麼心,這九個心,宗大師把它分了四大類了。他就是說,“尊重”,善知識的一切事情,“事擔”,就是弘法利生的事情了,都要荷負,擔起來,跟“大地”一樣,大地什麼都擔,那麼你也是要有這個心了。尊重,善知識叫我做的事情,都要負擔起來,不要嫌這個太重了,這我幹不來,那個太繁了,我不想幹。這個要不得。

  “謂負一切擔,悉無懈怠”,一切擔子都背起來,而且沒有懈怠心,很精進的很高興的去幹。

 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諸徒衆雲:“汝能值遇如此菩薩,我之知識,如教奉行,實屬大福,今後莫覺如擔,當爲莊嚴。”

  博朵瓦、慬哦瓦,他們兩個都是善知識了,都是仲敦巴下邊的大善知識了。他對慬哦瓦的徒弟,他這麼說,你們能夠碰到這樣的菩薩,就是慬哦瓦了,“我之知識”,也是我的一個善知識了,“如教奉行”,你碰到他,以他的教法來奉行的話,“實屬大福”,實在是大福報的事情了。

  “今後莫覺如擔,當爲莊嚴”,今後呢,他的教誡呢,你不要當作是擔子,看做一個負擔了,應當認爲是“莊嚴”。這個怎麼說呢?我們看有些少數民族,頭上戴了很多的珍珠寶貝,叮叮當當的,很重,恐怕有幾十斤。很重是負擔了,但是它是莊嚴。雖然很重,但是他感到戴了很高興,人面前感到很了不得的樣子,一點也不感到重。

  那麼這個話就是說,我們的善知識分配我們的事情,雖然是很重的事情,但是我們當他莊嚴,不要當做個擔子。背了一個負擔的話,就想甩掉它了,不想擔了。莊嚴的話,拿掉你也不願意。哪個把你頭上的珍珠寶貝、帽子拿掉,你很不高興,要搶回來,戴上去。

  那麼比喻裏邊還有一個盔甲。我們說,有一次我們小時候,他們電影演個戲,他們透露一些新聞了。就是演大將的,一個將軍,他身上的盔甲有幾十斤,戴上去的話,還要耍大刀,非常之重,不堪,沈重不堪。但是他演的是大將,戴的盔甲又亮又好看,他並不嫌重,還是在那很神氣的樣子。那也就是說,雖然很重,不要看做負擔,當做一個莊嚴。那麼莊嚴麼就不想拿掉麼,拿掉你也不願意,不要說自己甩掉。那麼善知識叫你做的事情,一切事情呢,跟大地一樣,一切都擔下來,不但擔下來,而且不當做負擔,當做是莊嚴,很高興地去幹。

  

  (四)荷負擔已應如何行

 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,其中分六:

  下邊,“荷負擔已應如何行”,擔子擔起來了,該如何做呢?又分了六條。

  如輪圍山心者,任起如何一切苦惱,悉不能動。慬哦住于汝巴時,公巴德熾因太寒故,身體衰退,向依怙童稱議其行住。

  “如輪圍山心者”,輪圍山是須彌山。“任起如何一切苦惱,悉不能動”,一切苦惱不能動搖,須彌山什麼大的風刮了不動的。那麼一切苦惱的風刮起來,心不動,跟輪圍山一樣的心。就是擔子再重,吃了很多苦,人家都在罵,不動。

  “慬哦住于汝巴時”,慬哦瓦在汝巴住的時候,“公巴德熾”一個人,“因太寒故,身體衰退”,他因爲這個地方天太冷了,他身體又不好,“向依怙童稱議其行住”,向一個依怙童稱,這是一個人了。他們兩個商量,該怎麼辦,到哪裏去學法,學法呢。可能是慬哦瓦在那裏講法,在汝巴的時候,那麼一個聽法的公巴德熾,他是天氣太冷,他身體吃不消。我們這裏也有啊,跑掉了。什麼?哎呀,這個條件太艱苦了,又冷又要起的那麼早,又吃兩頓飯,又是吃素的,哎呀吃不消,跑掉了。這個人也是,在那個地方太冷,他身體也很弱,他對一個“依怙童稱”商量,還是回去,還是留在這裏聽呢。

  如彼告雲:“臥具安樂,雖曾多次住尊勝宮,然能親近大乘知識,聽聞正法者,唯今始獲,應堅穩住。”

  那個依怙童稱就告訴他,你說這裏冷,要好的“臥具安樂”。他說,“臥具安樂”這一類的享受,“雖曾多次住尊勝宮”,所以說我們無始以來輪回不曉得多少次住在“尊勝宮”,最好的天宮裏邊,一切享受、最好的享受都享受過了,不是沒享受過。但是,“親近大乘知識,聽聞正法者,唯今始獲”,但是我們以前盡管享受,沒有修行,到處輪回造惡,又去輪回惡道去。天上固然享受了很久,但是惡道去的時候更多。但是現在,能夠親近大乘善知識,聽聞正法,可以出離了,現在才能夠得到。

  “應堅穩住”,不能走,因爲過去享受那麼多,沒有好處麼,現在好容易得到大乘善知識講說法,你怎麼不聽呢?趕快不能走,這是他的抉擇。這是有智慧的抉擇,那就是說,不要太著重于享受。那麼從這裏看,我們的善知識是大乘善知識,引…

《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