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广论讲记(一)(道前基础一)▪P4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宗大师把这九个心分成四大类。

  (一)弃自自在舍于尊重——孝子心

  弃自自在,舍于尊重令自在者,如孝子心,谓如孝子自于所作,不自在转,观父容颜,随父自在,依教而行。如是亦应观善知识容颜而行。

  “弃自自在,舍于尊重令自在者,如孝子心”,那么“弃自自在”,我们现在的人,都是我执,我要怎么做就怎么做。这个“自在”,要听我的,就是老子天下第一,一切我说了算数。每一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都有这个心。权力大了,我执膨胀更大,权力低微的,受人家差使的,表面上显不出来,心里还是有。“我哪一天当了官,我就要怎么怎么……”就是这么想。这个就是“自自在”。

  现在我们说要依止善知识呢,“弃自自在”,把自己自在的,我来做主的东西丢掉。“舍于尊重”,把这个自在“舍于尊重”,听尊重的,听善知识的,善知识叫我怎么做就怎么做,我自己不要这么做。

  有的人依止善知识有条件的,你要怎么怎么么,我依止你,你不怎么怎么么,我不依止你。那你自在,你要善知识听你的话,那你这个怎么依止善知识呢?这完全是颠倒了。那么第一个就是要弃自自在。那么要把这个自在,“舍”,就是供养给善知识,让他来自在。

  “令自在者,如孝子心”,打个比喻,就是《华严经》所说的“孝子心”了。怎么是“孝子心”呢?“谓如孝子自于所作,不自在转,观父容颜,随父自在,依教而行”,“孝子”,这是说古代的,古代的孝子,他要做什么事情,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做,要观父亲的容颜,看到父亲,他做这个事情父亲很高兴,他就做了,父亲眉头一皱,不高兴了,不做了,父亲不欢喜就不做了。这个孝子心,“随父自在”,父亲要怎么做,他就怎么做。父亲不同意的, 不赞成的就不做。“依教而行”,父亲怎么教就怎么做,这是孝子心。现在是不行了,打父亲杀父亲的都有了,这个是不好说了。

  那么我们说这个孝子心呢,是那些真正的孝顺的孝子,对父亲是该怎么做的,我们对善知识也要怎么做了。比如说,对善知识做的事情呢,要看看善知识容颜而行。善知识有的时候,你这个样子犟头犟脑的又不好说,不好说呢,你不要自以为善知识同意了,允许了,就做起来了。实际上善知识又不好说你么,说了你么发脾气了,骂起来了,谤法了。你看看他脸色么,他很欢喜的就是赞成的,你去做吧。他不高兴的样子,你不要做了。所以说要看看善知识的容颜而行。

  《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》中亦云:“彼于一切应舍自意,随善知识意乐而转。”

  这是一本经,里面说,把一切自己的意思丢掉,要根据善知识的意乐去做。

  此亦是说,于具德前乃可施行,任于谁前不能随便授其鼻肉。

  “此亦是说,于其德前乃可施行”,那么这个宗大师特别的提高警惕给我们说一下。这个话呢是怎么说啊?“于其德前”,具足功德的善知识之前,你可以这样做,观他的容颜,以他的意志而做。

  “任于谁前不能随便授其鼻肉”,不是说什么人面前就把鼻子给他牵着走,“鼻肉”就是牛的鼻子,交给他么,被他钩子钩住了么,牵着你走了么,你不走的话,钩子把你鼻子钩得很痛,牛的鼻子很嫩的,它一痛,它难过死了,祗好跟你走了。那你就是不要太愚痴了,你要看看么,这个善知识是不是够格的,把前面的智慧拿出来,是那么的,那就听他做是对的。

  如果说来一个人就把鼻子牵出去了,我们现在这个就很多,来一个善知识,把头伸过去灌顶,灌顶三昧耶戒受了。那么好听他的话,他如果是黑教的,你怎么办?你也去灌了,灌了之后你就是黑教徒,外道去了。*轮功你去灌吧,灌了之后你自杀了,还要杀父杀母呢。不得了,五无间罪。

  那么就是不要随便地授其鼻肉,就是要以智慧拿出来,看一看,是真的善知识,要听话,不是真的善知识,不能把鼻子牵起走。这是第一个。

  

  (二)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——金刚心

  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者,如金刚心。

  这是第二个了。那依止善知识之后,你亲近善知识的心,谁也不能给你离间,能够很坚固的不动的跟金刚一样。金刚是不能摧坏的,最坚固的东西。你亲近善知识的心呢,亲近的心、爱乐的心,跟金刚一样,哪个也不能把你离间起来。

  谓诸魔罗及恶友等,不能破离。

  “魔”也好,“恶友”也好,都不能把你跟善知识破开。什么“恶友”呢?谤师啊、谤法的那些恶友。“魔罗”当然是破坏正法的。什么叫“魔”,破坏你学修的就是魔。有的人以为魔就是画里画出来的很可怕的恐惧的样子,这个人表面上跟你很好,但是对你学修有妨碍的,就是你的魔。那么恶友呢就是说,对三宝上师不恭敬的,要诽谤的,这是恶友,不能给他亲近的,亲近恶友要受害的。

  我们要亲近善知识,要坚固得跟金刚一样的心。任何魔也好恶友也好,不能使你破离,不能使你离开善知识。

  即前经云:“应当远离,亲睦无常,情面无常。”

  “即前经云”,前面那个经就说了,“应当远离,亲睦无常,情面无常”,世界上的一会儿好了,一会儿坏了,一会儿怎么了,一会儿怎么了,这些无常都要远离,就是坚固不动。这是说依止善知识之后,什么人也不能使你破坏善知识的意乐心。

  (三)荷负尊重一切事担——大地心

  荷负尊重一切事担者,如大地心。谓负一切担,悉无懈怠。

  这是又一个心了。心有九个了,金刚心什么心,这九个心,宗大师把它分了四大类了。他就是说,“尊重”,善知识的一切事情,“事担”,就是弘法利生的事情了,都要荷负,担起来,跟“大地”一样,大地什么都担,那么你也是要有这个心了。尊重,善知识叫我做的事情,都要负担起来,不要嫌这个太重了,这我干不来,那个太繁了,我不想干。这个要不得。

  “谓负一切担,悉无懈怠”,一切担子都背起来,而且没有懈怠心,很精进的很高兴的去干。

 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诸徒众云:“汝能值遇如此菩萨,我之知识,如教奉行,实属大福,今后莫觉如担,当为庄严。”

  博朵瓦、慬哦瓦,他们两个都是善知识了,都是仲敦巴下边的大善知识了。他对慬哦瓦的徒弟,他这么说,你们能够碰到这样的菩萨,就是慬哦瓦了,“我之知识”,也是我的一个善知识了,“如教奉行”,你碰到他,以他的教法来奉行的话,“实属大福”,实在是大福报的事情了。

  “今后莫觉如担,当为庄严”,今后呢,他的教诫呢,你不要当作是担子,看做一个负担了,应当认为是“庄严”。这个怎么说呢?我们看有些少数民族,头上戴了很多的珍珠宝贝,叮叮当当的,很重,恐怕有几十斤。很重是负担了,但是它是庄严。虽然很重,但是他感到戴了很高兴,人面前感到很了不得的样子,一点也不感到重。

  那么这个话就是说,我们的善知识分配我们的事情,虽然是很重的事情,但是我们当他庄严,不要当做个担子。背了一个负担的话,就想甩掉它了,不想担了。庄严的话,拿掉你也不愿意。哪个把你头上的珍珠宝贝、帽子拿掉,你很不高兴,要抢回来,戴上去。

  那么比喻里边还有一个盔甲。我们说,有一次我们小时候,他们电影演个戏,他们透露一些新闻了。就是演大将的,一个将军,他身上的盔甲有几十斤,戴上去的话,还要耍大刀,非常之重,不堪,沉重不堪。但是他演的是大将,戴的盔甲又亮又好看,他并不嫌重,还是在那很神气的样子。那也就是说,虽然很重,不要看做负担,当做一个庄严。那么庄严么就不想拿掉么,拿掉你也不愿意,不要说自己甩掉。那么善知识叫你做的事情,一切事情呢,跟大地一样,一切都担下来,不但担下来,而且不当做负担,当做是庄严,很高兴地去干。

  

  (四)荷负担已应如何行

  荷负担已应如何行,其中分六:

  下边,“荷负担已应如何行”,担子担起来了,该如何做呢?又分了六条。

  如轮围山心者,任起如何一切苦恼,悉不能动。慬哦住于汝巴时,公巴德炽因太寒故,身体衰退,向依怙童称议其行住。

  “如轮围山心者”,轮围山是须弥山。“任起如何一切苦恼,悉不能动”,一切苦恼不能动摇,须弥山什么大的风刮了不动的。那么一切苦恼的风刮起来,心不动,跟轮围山一样的心。就是担子再重,吃了很多苦,人家都在骂,不动。

  “慬哦住于汝巴时”,慬哦瓦在汝巴住的时候,“公巴德炽”一个人,“因太寒故,身体衰退”,他因为这个地方天太冷了,他身体又不好,“向依怙童称议其行住”,向一个依怙童称,这是一个人了。他们两个商量,该怎么办,到哪里去学法,学法呢。可能是慬哦瓦在那里讲法,在汝巴的时候,那么一个听法的公巴德炽,他是天气太冷,他身体吃不消。我们这里也有啊,跑掉了。什么?哎呀,这个条件太艰苦了,又冷又要起的那么早,又吃两顿饭,又是吃素的,哎呀吃不消,跑掉了。这个人也是,在那个地方太冷,他身体也很弱,他对一个“依怙童称”商量,还是回去,还是留在这里听呢。

  如彼告云:“卧具安乐,虽曾多次住尊胜宫,然能亲近大乘知识,听闻正法者,唯今始获,应坚稳住。”

  那个依怙童称就告诉他,你说这里冷,要好的“卧具安乐”。他说,“卧具安乐”这一类的享受,“虽曾多次住尊胜宫”,所以说我们无始以来轮回不晓得多少次住在“尊胜宫”,最好的天宫里边,一切享受、最好的享受都享受过了,不是没享受过。但是,“亲近大乘知识,听闻正法者,唯今始获”,但是我们以前尽管享受,没有修行,到处轮回造恶,又去轮回恶道去。天上固然享受了很久,但是恶道去的时候更多。但是现在,能够亲近大乘善知识,听闻正法,可以出离了,现在才能够得到。

  “应坚稳住”,不能走,因为过去享受那么多,没有好处么,现在好容易得到大乘善知识讲说法,你怎么不听呢?赶快不能走,这是他的抉择。这是有智慧的抉择,那就是说,不要太着重于享受。那么从这里看,我们的善知识是大乘善知识,引…

《广论讲记(一)(道前基础一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