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▪P4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希望弟子們這個時候就要認到,這個所現的阿阇黎相就是他示現,不要因爲沒有辦法看到他感到失望。這些話就是經裏很明白地說的,有聖教證明的。

  據此,我們的上師裏邊,肯定有金剛持化身的阿阇黎!因爲金剛持是已達最高成就的人,就是已成佛的,他是要度一切苦的。現在我們正在受苦,受煩惱逼害,他當然慈悲了,決定會來救我們的。祗要我們具弟子的相,佛決定會來度我們,就怕我們弟子相不具足。弟子相就是前面說的——作阿阇黎要具多少相,作弟子的也要具足五個相。這五個受教化的相有了,佛是發了願的,要度盡一切衆生的;有可度的機,他絕對會度我們。我們自己祗要把弟子相修好了,不要愁佛不來度我們。

  現在阿阇黎就是佛示現的。我們應當這樣說,所有的上師都是金剛持的化身。假使我們不這樣想,對每個上師都看過失,他有這個過失,他不是金剛持現的。每一個都去觀的話,最後會一個也不是的。因爲我們觀過失的心很強,雞蛋裏邊可以挑出骨頭的,不會有一個滿你願的,結果一個都不是金剛持化的,那麼金剛持發的願是空的,這話是不對的,跟顯密經論相違背的,不會。我們肯定相信既然顯密教裏都有這話,金剛持在末世時要現凡夫相來度我們衆生的,那我們要肯定相信,在上師裏邊一定有佛的化身在,不要專門找原因看過失,這個不是佛那個不是佛,有什麼過失,不要另外執個原因而失去了認識佛化身的機會。要知道這是自己的惡念,無始以來那些不好的念頭,使我們産生那些錯誤的感覺,應當把它去掉。這是從教方面證明,現阿阇黎相的就是金剛持自己。

   (二)、上師是一切佛事業之作者

  以前在介紹資糧田的時候,我曾經說過:諸佛之意——樂空不二智——在法界中是「一味」的,就像空中雖然祗有一個月亮,但卻能在有水的器皿中各別映現出影子。在所教化的有情面前,當以聲聞身作調伏者,諸佛樂空不二智便現聲聞相;當以緣覺身作調伏者,便現緣覺相:當以菩薩或佛身調伏者,便現菩薩相或佛相。不僅如此,如《父子相見經》中所說:「有時現梵釋,有時現魔相,饒益諸有情,世人難測度……」當以魔或梵天身作調伏者,諸佛樂空不二智便示現魔或梵天相,甚至化現鳥獸等相來調伏有情。

  第二個就是說,佛的意,空樂不二的智慧,在法界裏是一味的,可隨機化現很多的相來度衆生。與觀音菩薩現叁十二相一樣的,你得到了空樂不二的智慧之後,你可以,應以聲聞身得度的,就現聲聞相而來度他;以緣覺身得度的,現緣覺相;那麼以菩薩身得度的,現菩薩相;以阿阇黎身得度的,就現阿阇黎相而來度他,所以說佛有智慧示現一切相。有本顯教的經《父子相見經》裏邊這麼說,佛有的時候現梵王相,有的時候現魔的相,他都是饒益有情。這個事情,世間上的人是難測度,以爲不可思議的。佛可以現梵天相,也可以現魔相,目的是調伏衆生,甚至于可化鳥獸的相。極樂世界的鳥都是佛化的,爲調伏衆生,使衆生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。所以這些也有示現的。

  諸佛對我們顯現普通善知識相,是因爲這樣作方適合我們的緣分,除此之外,別無其他引導的方法。諸佛縱然對我們顯現比普通上師相高級的受用身等相,但因爲我們見不到,所以也沒有什麼意義。其他殊勝化身、菩薩等相,我們也一樣沒有看得見他們的宿緣。同樣的,如果諸佛顯現比普通上師相低級的鳥獸等相的話,因爲我們對之難起信心,所以也無法利益我們。

  佛對我們現上師的相這個方法是最合適的。這怎麼說呢?假使現比上師高的受用身的相,那是登地菩薩才看到,我們凡夫看不到。若現叁十二相的釋迦牟尼佛的殊勝的化身相,我們也見不到。我們沒有這個緣,如果我們有這個緣的話,佛出世的時候我們就見到了,就是因爲我們的福德資糧不夠,佛出世的時候我們才見不到。如果說現比阿阇黎相低的,現一個普通的在家人,或者是低的動物來給我們說法,就生不起信心。所以說最合適的佛示現的相,來度脫我們的,祗有上師相,就是善知識的相。比他高的,看不到;比他低的,生不起信心。而我們的善知識卻是現比丘相,也是弘持佛法能度我們的最標准的相。

  因此,正如《供養上師儀軌》中所說:「從佛叁身莊嚴輪……」等,一切佛的叁身全部都攝集在上師的叁密之中,所以,上師是一切佛的化身或事業的執行者。……我們應該以同樣的態度來認識自己的上師,當思諸位上師全是金剛持的化身,是調伏我們的一種善巧方便。

  《上師供》裏邊也有這個道理,也就是“如來叁智叁身幻化輪”這個頌 裏邊,就說佛示現各種各樣的相來度我們,我們應以這樣的態度來認識自己的上師,就是說是金剛持化的,這是調伏我們的最好的一種善巧方便。

  此外,正如艾絨依靠聚光鏡方能取火,或是雖獲衆食若不進口難入腹中,佛的加持和賢善事業,祗有通過上師才能得以實現,或者說由于上師能作—切賢善事業,所以上師是一切佛事業的執行者。

  有人可能會想:雖然上師是一切佛事業的執行者,但不一定就是佛。如有這樣的疑慮,我們便應作如下思考:佛的事業,也就是佛利益有情時所作的加持,必須通過上師方能趣入有情的相續。如果這樣的話,上師就祗能是佛而不是凡夫。不然,一切佛將依賴有情作爲一切事業趨入之門,這就變成諸佛要依賴凡夫才能作利生之事。但事實並非如此,佛在利益有情的時候,連那些聲聞、緣覺和諸大菩薩都不依靠,怎可能依靠凡夫呢?

  所以,佛陀僅僅是爲了使有情能有見到他的緣分才化現爲凡夫的。例如,當佛變化成船、橋等物時,我們卻以爲這些是由木匠建造的。

  正如薩迦班智達所說:「日光雖熾熱,無鏡火不生;如是佛加持,無師不能入。」噶舉派上師達沃仁欽(月光寶)也說:「障雲清淨時,彼日輪之光,以淨鏡緣起,能降薪木上。」

  (帕繃喀大師以聚光鏡爲喻,說明諸佛必須依靠上師,才能使其事業趣入所教化者的相續中。由此可知,如果上師不是佛,諸佛就不會依靠他們,這種情況和「富人和窮人」那則比喻所表現的意思完全相似:因爲諸佛必須依賴上師,說明上師祗能是佛。)

  還有一個想法,我們過去沒有火柴,取火要麼是用燧石打,要麼有焦距鏡,把太陽光集中起來,使火燒起來。佛就像太陽光,透過上師這個焦距鏡,火才能出現。所以一切佛的事業要透過上師才能夠達成成就,佛的事業要靠他的。

  我們若這樣想,佛的事業是靠上師執行的,上師祗不過是執行者,他不一定就是佛。這種設想我們也可以把它駁掉。佛的事業就是佛利益衆生的加持,一定要透過上師才進入我們的身心。上師真正就是佛,不是凡夫,爲什麼?假使說佛要靠一個普通人,來把他的事業達到我們身上來,那就是說佛要依靠凡夫。他就打個比喻,有個富人、大財主,要向窮人討錢來用。佛要靠凡夫來做他的事業,那是不合理的。這就是說,即使上師祗是佛的執行者,而不是佛,這個想法也否定了。

  就是說要多方面地建構上師必是佛的想法。下邊就引喻,太陽光再熱,沒有焦距鏡,生不起火來的;佛的加持,沒有上師是達不到衆生身上的。那麼上師不是佛,祗是執行者,也不可能。佛是不會求凡夫來完成他的事業的,佛那麼大能力,會求凡夫?那不可能的。這是一個幻想。

   (叁)、即于現在諸佛菩薩仍在利益有情

 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,現在金剛持正以化身在利益衆生,爲什麼呢?因爲佛對一切有情的情況悉知悉見、毫不混亂,而且,佛對有情的悲憫要勝過母親對于獨子的感情。所以,他們永不間斷地作各種最能利益一切有情的事業:現在也一樣。因此,有什麼理由說他們不來利益我們呢!

  再者,諸佛的最初發心,是爲了饒益我們,積集資糧是爲了能圓滿利益我們,成佛也是爲了利益有情。所以,他們在成就佛果之後不可能不來利益我們的。如果一切佛不願利益我們而將我們舍棄的話,那就是一件最糟糕的事了。因此,所有的佛肯定在利益我們。至于利益的方法,則如以下偈頌所說:「諸佛非以水洗罪,亦非以手除衆苦,非將所證遷于他,示法性谛令解脫。」

  還有一個想法,就是說,佛是發了願的,盡未來際度衆生的,那現在佛在不在度衆生呢?當然還在度了,佛在哪裏度呢?決定就是現阿阇黎身來度我們。我們可以肯定地說,現在的金剛持透過他的化身來利益衆生,因爲佛對一切衆生都看到的,如來悉知悉見麼,一點也不錯的,對那些該要度的,他的悲心,比母親對獨生子還要大,絕對不會丟下我們不來利益我們的。我們要具足佛能度的因緣,佛金剛持決定會來度我們。所以,祗要我們具足能度的條件,佛決不會舍掉我們,佛是發了願的,盡未來際度衆生的。那度衆生怎麼度呢?還是前面我們那個話,我們說過的,不是用水來洗我們的罪,也不是用手來把我們的刺拔掉,也不是把自己所證到的搬到你身上來。而“示法性谛令解脫”,把解脫的法、成佛的法告訴我們,使我們達到解脫成佛的道路。

  這個問題有人提了這麼一個,他把悟達國師用叁昧水治人面瘡與水洗罪混淆起來了。悟達國師過去是漢朝的袁盎,殺了功臣晁錯,晁錯的冤鬼就一直跟著他報仇,因爲他十世高僧,沒有機會報。這一世他是國師,皇帝賜給他一個檀香床,他生起了一念驕逸的心,就給晁錯鑽了空子,使他生了人面瘡。這個人面瘡的罪並不是用叁昧水洗掉的,是透過他自己的忏悔,也透過他以前照顧過阿羅漢迦諾迦化的病人,因爲這個因緣,他到四川去找迦諾迦尊者,因尊者的威力,才使晁錯的冤解掉了,並不是用叁昧水洗洗就好了。叁昧水僅僅是治人面瘡的藥水,你害病,醫生給你塗點藥,你說藥把業障洗掉啦,不是的,它僅僅是個把你瘡治好的緣。如果你的病,是四大病,該好的,就會好;如果不該好的,藥水洗洗,好不了,那你要修忏悔法,或者消業障,把冤解了,業障消了,再加上藥水敷,那當然就好了。所以說…

《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