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▪P6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我看得很清楚。凡是資糧不夠的,加行不夠的,遲早都要出障。信心好一點的,障雖然出了,但是還耐得住,但是對他修行是極困難,坐也坐不抻,功也用不起,一天到晚昏沈。信心差的呢,跑掉了,不知去向了。所以這個加行是極重要的,不能掉以輕心,像《大威德》這個量極大的法,沒有加行是決定要出魔障的。

  在講六加行的時候,我們要參考一下昂旺堪布的。他講得很仔細,我們可以作個參考 。他這裏“加行六法”。

   加行六法——引《略論釋》

  (一)淨地設像,(二)莊嚴供具,(叁)入座皈依,(四)觀想聖像,(五)積資忏淨,(六)叁事求加。

   (一)淨地設像 分四

  就是我們這裏說的“善灑掃所住處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”。

  (1)、淨地。 《現觀莊嚴論》雲,須具五功德地: 甲、易求資糧(容易生活)。乙、無盜賊殘害(無野獸殘害)。丙、不易生病(不太寒太濕太燥)。丁、常有勝友(法侶,指見行同道。擇友,須信業果,輕現世,重後世。)若已得定,通達正見,方可獨居。戊、修法順緣(距上師不遠,隨時得問難),此爲修行共法。若修定,尤須具此五者,而于師友更爲重要。

  (1)“淨地”,根據《現觀莊嚴論》,有五種功德地。 修行要有五個功德的地方才能修,假使不是這五種地方修行是不利的,很現實,他根據《現觀》的。

  第一個“易求資糧”,就是生活上的資糧容易得到的,假使你在深山裏邊,買糧成問題的,那個地方修行雖然很僻靜,但是你生活就困難了,你買一點糧食要爬幾天的路程,那就困難了,所以說生活的資糧要容易求到的。

  第二個“無盜賊殘害”的,盜賊要殺人搶東西的,不是這些地方,否則的話你修行不安逸的,你好不容易得了一些生活資糧,人家居士給你供了一些東西,他把你東西搶走,人也殺掉了,怎麼修呢?還要沒有野獸的,假使說有這些惡狼獅子老虎的地方,那你住了也不安逸,所以說這些要沒有。

  第叁個“不易生病”,那個地方不是太潮濕,不是太冷,也不是太幹燥,就是氣候宜人的。這是要緊的,因爲我們修行,如果說這個地方太熱太冷,或者太潮,人病了,你怎麼修呢?四大有強有弱,在過去佛在世的時候,那些阿羅漢、比丘都是露地坐,他潮濕也不怕,地上也不要棚。我們現在的人不行,你晚上露地坐一夜,第二天要住院去了,打吊針去了,那不行。

  第四個“常有勝友”,那些對修行有益的善友,你可以跟他經常交流,修行要有道友麼。什麼時候可以一個人閉關呢?得定了,正知正見已經得到了,就是說定中的空性的見——我們應成派的中觀見得到了,這時候你一個住可以了。那就是說你沒有得定,中觀見沒有證到以前,你一個人閉關住茅蓬是不行的。

  我們漢地恰恰相反,很多人才出家就想閉關、住茅蓬,那麼你們看一看閉關的人,到底有幾個成就的?這樣條件不夠閉關不會成就的。這是蠻幹,蠻幹的結果說是著魔。以前我們在廣化的時候,有個年輕出家人,他說某山頂上茅蓬很多,但是發狂的也很多,每天從這個山頭跑到那個山頭,邊跑邊叫,“哇——”大叫,那就是說修得著魔發狂了。

  還有一個我經常提的,我在寶光寺教書的時候,有一個福建的青年,他到昭覺寺來。還以爲他是來報名,結果沒有,他說他要去修禅定,他是福州某寺的,那地方是禅宗的,他說他要回去修禅定。過了兩年又見他了。第一次見他,臉色紅潤、精神煥發,年輕人很有爲、很聰明的樣子;第二次,過了兩年見,形容憔悴,臉帶黑色。問他怎麼回事,他說回到寺院修禅,不倒單,一天吃一頓,很用功,用功不到幾個月,很明確地感到頭頂上有東西進去。這個進去之後就發狂了,精神病院去過叁次,還沒斷根。我說你到四川來幹啥呢?他說找一個氣功師叫嚴新,叫他來治病。哎呀,我說你身上有鬼,你找氣功師,他身上還是個鬼,以鬼打鬼,那是大鬼打小鬼了,即使小鬼跑掉,那個大鬼又在了,有啥用處呢?還是去找定公上師去吧,介紹他找定公上師去。後來他去了之後怎麼樣子不知道了。

  這就是說沒有這個功夫想閉關獨修是不行的。我們近慈寺的規矩,金剛院的上座,要上師認可,才能住茅蓬閉關。雲悟寺一般是閉關的地方,雲悟寺裏都是小茅蓬閉關的。這是金剛院的老上座,他們的修法,什麼都行了,出了魔障,出了什麼境界,自己會解除了,才允許去住。那就是說自己什麼辦法都沒有的不要輕易去住,一個人去閉關等等,這樣對修行反而不利的。

  第五個是“修法順緣”,順緣是指什麼呢?跟上師不要太遠,有什麼問題隨時可以問的。記得以前博朵瓦告誡弟子說,你要出去麼可以,但是離上師太遠了也不好,要不遠不近,也就是說有什麼問題好問,這就是這個意思。

  就是我們修行找地方,要找五個條件的地方可以住。假使這五個條件不合的,就不能住了。就是說要生活資糧容易得到的,糧、柴容易搞得到的,否則的話,吃也吃不飽,爲了吃飯要跑幾天路,你怎麼修行呢?第二個要沒有盜賊野獸殘害的地方。第叁這個地方不是太冷太熱太潮,不是容易生病的地方。第四要有善友,經常可以交流,修行時可以問問。第五個,離開上師不要太遠,因爲你碰到一些疑難的問題要去問上師的。這是一般的修行,如果修定,這五個條件非做到不可,一個也不能少,對上師更要緊。那麼這是淨地。

  (2)房舍。雖不求寬廣,但行住坐臥,亦須稍有回旋余地,若不能得,至低限度,亦須有大德曾在此修行,獲有勝果者。

  (2)“房舍”,我們地掃好了,修行的房間怎麼搞呢?就是說不要太大,能行住坐臥,又能轉得過來的地方就行了。假使這些地方得不到,處所難找,過去的大德在其修習的地方,他們有修證的地方,能得加持,這個地方修也可以。

  (3)作意。行者心境,爲迎請叁世諸佛降臨,故應潔除。如何潔除,即以通達無我之慧爲帚,以之掃我與衆生宿世煩惱罪業。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,爲衆生意義,我願成佛。

  修此加行時,應思佛世周利盤陀伽,由掃除精舍而成羅漢。(周利盤陀伽,以夙世住定缺慧,至持誦一咒,尚不能憶記,僅念我掃塵、我去垢,而證羅漢果。)至平常掃除,亦可感得:甲、自悅,乙、他喜,丙、護法常來守護,丁、可意身,戊、生佛清淨剎土。並可獲增福生慧,去貪瞠癡諸煩惱之功德。

  (3)“作意”,心裏怎麼想呢?“行者心境,爲迎請叁世諸佛降臨,故應潔除”。我們現在念經的時候,都要迎請,你要迎請佛來,如果你這個殿上很髒的,你怎麼好意思。既然請佛來麼,就要打掃幹淨。打掃幹淨的意思,不但是掃外邊的,還要掃自己心裏的煩惱。外邊很幹淨,自己心裏煩惱充滿的,佛來了你怎麼好交待?所以,一個是帕繃喀大師強調的,外面要掃幹淨。第二要用智慧的掃帚,就是一切法無我的智慧的掃帚,把自己、一切衆生的過去煩惱業掃幹淨,那麼要回向菩提心,回向度衆生,要成佛了,以這個心態修加行。

  這裏舉了個周利盤特迦——小路尊者,他因爲打掃衛生成阿羅漢的。小路尊者是有善根的人,他過去是大法師,因爲吝法,人家求法他不舍得給,後來轉世就成了一個沒有智慧的人。佛看到他的根機,就教他掃地,把他的愚癡掃掉之後,智慧開了,那就證阿羅漢果。

  我們平時不是像小路尊者這樣大根機的人,我們打掃佛堂大殿,有什麼好處呢?第一,可以得到“自悅”,自己心裏很高興,地掃幹淨很高興;“他喜”,人家看了也歡喜;“護法也來守護”,因爲掃得很幹淨,護法來保護;將來感的身體,“可意身”。

  記得在佛的公案裏邊,有位尊者的前生是香燈師,每天打掃,打掃之後有個要飯的來了,他給他吃點東西,叫他去把垃圾倒掉,倒掉之後,香燈師生在後世,感的報就極莊嚴了,而那個倒垃圾的要飯的,後來感的報也是極莊嚴,長得極好,而且做國王。這個國王平時出去到處巡察的時候,老百姓就對著他看,因爲他長得很莊嚴,目不暫舍地看他。但是有一次這個尊者來了,尊者來了之後,大家就不看國王,而去看尊者了,這個尊者長得更好。那個國王倒還不生氣,還很謙虛地請這個尊者來應供,他就問這個事情,他說我以前到街上去巡察的時候,老百姓就對著我看,這次尊者來了,大家看尊者,不看我,這是什麼原因?尊者就跟他說,就是這個公案,你過去是個要飯的,就是給我倒倒垃圾,你感了那麼大的福報,而我是香燈師,佛堂裏邊都是我打掃的,當然我比你更超勝。那就是說打掃衛生有這麼多的好處。

  “生佛清淨剎土”, 將來可生清淨的佛的淨土。“並可獲增福生慧,去貪瞋癡諸煩惱之功德”。不要認爲打掃衛生是小事情,它能有這麼大的利益,還可以增福,還可以生智慧,可以去貪瞋癡,這些功德都有。做香燈的,或者自己家裏供佛的,那麼你要好好打掃。

  (4)、陳設。謂身語意之所依。身,即佛像,如橫列,則以右爲上首。首設上師宗喀巴,次佛,次菩薩,再次護法。語,即經籍。須置于像之右,如屬雜著,則另列之。意,即以鈴杵及塔、喀張喀(頭骨)等爲表,則列于像之左。

  (4)“陳設”,供什麼呢?身口意所依的,身,就是佛像。語,就是經書,意方面的就是鈴杵。鈴杵怎麼是意呢?念《大威德》的都知道,杵代方便,鈴表智慧,就是我們心裏修行的方式都在裏頭。佛像在中間,經書在右邊,鈴杵或者佛塔擺在左邊。

  在房間裏邊,一個是打掃,一個是地方要選五個功德地,房間是不要太大的,能兜得轉就行了,心裏邊要用無我的掃帚把煩惱掃掉,地方還是要掃幹淨,供養佛像、經書、鈴杵之類的。

   (二)莊嚴供具

  謂無谄供。(1)、非由欺騙谄诳而來。如搶劫他人之財,或以術欺詐而取者。(2)、非由邪命而來。

  又,供水之碗,相距須一青稞遠,太近感心量狹窄,太遠感遠離善知識。又須不空,表福不空。複次,供品雖多,水爲無垢。印度地…

《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