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▪P6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時之佛”,現在的佛,過去的佛,是一個時間的;我們緣的是十方的世界,頂禮的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叁世所有一切的佛,這個就是範圍大了。“以至誠心,叁業敬禮”,身口意都敬禮。我們說,一般的敬禮身拜,心裏沒有起恭敬心,屬于身敬禮;心裏起恭敬心,口裏贊歎,那麼是身口意一起來。“叁業敬禮,非隨他轉”,不是人家說,你趕快拜,拜了有好處,自己不是自覺的,人家叫你拜的,功德不大。“非隨他轉”,就是說自己要這麼做。“智軍阿阇黎”在一本“釋”論“中”說,“此複若僅頂禮一佛,所得福德,且無窮量,何況緣禮爾許諸佛!”這個阿阇黎他這麼說,哪怕你祗頂禮一尊佛,你得到的福德已經是無量無邊了,何況你緣的是那麼多的佛呢!十方叁世的一切佛,都在禮拜,而且身口意一起禮拜,這個福德就大得不可限量,這個頌是叁門總禮,總的禮拜。

  

  叁門別禮中身禮敬者,“普賢行願”等一頌。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,以意攀緣,如現前境。變化自身等諸佛剎,極微塵數,而申敬禮。此複是于諸境,所有普賢妙行,發淨信力,由此信力,發起禮敬,一身頂禮其福尚大,況以爾許身業禮敬,其福尤大,智軍阿阇黎所釋也。

  第二頌是“別禮”,分開了,就是身敬禮,意敬禮,贊歎就是口。這裏的身的禮,“普賢行願威神力,普現一切如來前”,這個“頌”,他說,“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,以意攀緣,如現前境”,“方”麼就是空間,“時”麼時間麼,空間是十方,時間是叁世的,十方叁世的佛,我心裏緣他,心裏緣十方叁世一切佛,都緣這個境,就像在現前看到一樣,就是我心裏所緣的十方叁世佛,很明顯的就像眼睛看到一樣。自己要拜那些佛呢,一個身體拜來不及了,十方都要用化身去拜,“變化自身等諸佛剎,極微塵數,而申敬禮”,把自己的身體化得跟那些佛剎裏的微塵數那麼多,到處去拜,有佛的地方就去拜。

  “此複是于諸境,所有普賢妙行,發淨信力,由此信力,發起禮敬”,這個拜也不是一般性的拜,就在那麼多佛的境界上,以普賢菩薩的妙行,發清淨的信解力,這個頌子裏都有,以這個清淨的信解力,發起來禮拜的,那這個功德就更大。“一身頂禮其福尚大”,一個身體頂禮一尊佛功德無量,一個身體頂禮無量佛功德更大,以無數的身體去頂禮無數的佛,那個福就不好說了,“況以爾許身業禮敬”,何況我們變了那麼多的身去禮拜呢,這個福就極大。“智軍阿阇黎”在“釋”論裏邊的解釋就是這樣子。這個十支基本上都是以這個釋論來解釋。這個是身敬禮。

  意敬禮者,“于一塵中”等一頌。謂于一一微塵之上,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,應發勝解,隨念諸佛,所有功德。

  “意敬禮者,“于一塵中塵數佛””這個“頌”,一個一個微塵裏邊,都有一切微塵數諸佛安住在菩薩圍繞的大會之中,那就是觀想,在一個微塵裏邊有一切微塵數諸佛,這個數字就不好說了,每一個微塵數裏邊都有微塵數的佛在裏邊,每一尊佛都在菩薩的大會裏邊,數量就極多了。你要“發勝解”,就是說這是觀想的境界,勝解就是說決定如此,沒有懷疑,決定這樣起定解。“隨念諸佛,所有功德”,觀想的時候有那麼多佛,那麼多佛的功德在心裏觀想憶念,這是意敬禮。

  語敬禮者,“各以一切”等一頌。謂于諸佛功德勝譽,不可窮盡,化一一身,有無量首,化一一首,有無量舌,以微妙音而稱贊之。此中音者,即是贊辭,其支分者,謂因即是舌根,(此與漢文稍有出入)海者是繁多辭。

  “語敬禮者,“各以一切音聲海””這一“頌”。“謂于諸佛功德勝譽,不可窮盡。化一一身,有無量首,化一一首,有無量舌”,諸佛的功德,他的勝譽、名稱是說不完的。我們要怎麼說呢,一個頭,一張嘴來不及,要化無數的身,一個身有無數的頭,一個頭有無數的舌頭,這樣子來贊歎還贊不完。“以微妙音而稱贊之。此中音者,即是贊辭,其支分者,謂因即是舌根”,“微妙音”就是贊辭,這個支分,我們漢文的《行願品》的頌裏沒有支分,藏地的有個支分。這個支分就是說話的因,就是發聲音的根本的因,就是舌頭了。在藏文的頌裏邊有個支分的,我們漢文稍有出入,沒有這個支分。他根據藏文講的,支分就是舌頭。每個頭化了很多的舌頭,每個舌頭發出了很微妙的聲音來贊歎佛的功德。這些功德海,什麼海,海就是極多,數不清的。這就是禮贊支。

  禮贊支裏邊分了四個,一個是總的禮拜,一個是身的禮拜,一個是意的禮拜、敬禮,一個是語的敬禮。禮敬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?對治我慢,貢高我慢的,你對佛謙下頂禮,那就是對治我慢的了,身口意的罪也可以除掉。所以禮拜不但有積集福德的資糧,淨罪的功能也有,拜佛消罪麼;我們對佛禮拜,折伏我慢。但是很多人這一點沒有去理會,他拜佛很虔誠,但對一般的人卻是我慢貢高,他以爲自己拜的佛多,更貢高,這就錯了,我們拜佛的目的,本來就是要折伏我慢的,結果你拜佛的數字,“啊,我拜了一百萬!”,了不得,貢高我慢,這個意思就偏掉了。那就天變成魔,本來是折伏我慢的,你卻以這個資本增加你的我慢,這個就不對。

   供養支

  供養支中,有上供者,“以諸最勝”等兩頌。

  第二個“供養支”,供養分有上的供養、無上的供養。“有上”的“供”養呢那就是一般的供養了,一般的供養不是差的供養,世間上好的拿得出來的東西供養,是有上的,佛菩薩神通化的那就是無上的,沒有功德是化不出來的。供養支裏邊分兩個,一個有上供養,一個無上供養,“以諸最勝妙花鬘”等這“兩”個“頌”,是有上的供養。

  最勝華者,謂人天等處,所有衆多希有散華,鬘謂配貫種種妙華。此二種中,皆有一切,或實或假。

  “最勝”的“花”是“人天等處”很“多稀有”的花,天上的花更好了,人間也有很多很好的花。這些花呢有“散花”,一朵朵分開的,“鬘”呢就是串起來的“種種妙花”,花了鬘了就是這兩種了。這兩種花裏邊,散的也好,鬘也好,都有兩種,什麼呢?真的,假的,真的花就是我們采下來的真花,假花是做的,不是真的花,我們現在有很多,塑料花,塑料花看起來很好看,但是假花無果實。我們不是《律海十門》念過了嗎,供的假花,沒果實的,真的花會結果的,假花你做莊嚴品是可以,從要結果的方面來說是不行了,這裏功德裏邊當然真的假的都有了,也允許你供,做個莊嚴也可以。

  伎樂者,謂諸樂具若弦若吹,若打若擊。塗香者,謂妙香泥。勝傘蓋者,謂諸傘中諸勝妙者。

  “伎樂者”,就是樂器,“謂諸樂具若弦若吹,若打若擊”,“弦”就是琴了琵琶之類的,“吹”就是唢吶之類的,“打”的是鼓,“擊”的是铙、钹等等。“塗香者,謂妙香泥”,就是和了香做的泥,塗在身上的。最勝的“傘蓋”,傘裏邊最殊勝的,以前我們看到一個國王出來,都有個傘麼,蓋麼,佛上面用個傘蓋,也是尊重莊嚴的意思。

  燈燭者,謂香油等氣香光明,及摩尼寶有光明者。燒香者,謂配衆香,或唯一種所燒然香。

  “燈燭者”,“香油”燈,當然我們現在用酥油麼更好,用香油爲什麼呢?“氣香光明”,用香油點的呢,它的氣味是香的,它的火焰比較亮,就用香油。“及摩尼寶有光明者”,摩尼寶裏邊發光明的,也屬于燈明一類的,我們現在的電燈,能發光的,也屬于燈明一類。

  “燒香者,謂配衆香,或惟一種所燒然香”,或者是各種各樣香合攏來的,或者是單純一種的。像我們檀香就是單純一種的,還有一些配合攏的,像驅魔香之類就是各式各樣配起來的。這些香或者是各種香配起來的,或者單是一種的,燒的香,那就是燒的。

  勝衣服者,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。最勝香者,謂妙香水供爲飲水,以氛馥香徧叁千界所熏水等。

  “勝衣服者”,最勝的衣服,“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”,最好的衣服,那就是說,人間的最殊妙的,天上的更好,天衣無縫的。“最勝香者,謂妙香水供爲飲水”,這個最勝的香呢不是塗香、燒的香,是吃的,很好的香水,供了作爲飲的,“以氛馥香徧叁千界所熏水等”,就是香氣極好的香所熏的水,就是摻合了香的水,可以作爲飲料,這個是妙香水。

  末香者,謂妙香末可撒可燒,或積爲堆,或畫壇場,支配顔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峰。

  “末香者,謂妙香末”,好的香末子,“可”以“撒”的,這個我們漢地不大有,藏地就有,香末子撒佛作爲供養也是可以的,也“可”以“燒”,都是供佛用的。“或積爲堆”,這些東西很多了,積爲一堆堆的,“或”者“畫”爲“壇場”,或者以香末子等等作壇場,再加上一些彩畫,“顔色”配上去,“形量高廣等妙高峰”,這些堆起來,它的形量很高很廣,跟須彌山一樣,“一一皆如妙高聚”,我們漢地也是一樣。

  聚者加于前文一切之後,有衆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。

  這個聚字有更大的意思,前面的聚都是,皆如妙高聚,那麼這個聚有什麼意思呢?衆多的意思,莊嚴的意思,還有種種各式各樣的意思。

  這是供養支裏邊的有上供養,以世間上最好的東西來供養。

  無上供者,“我以廣大”等一頌。言有上者,謂世間供,此中乃是諸菩薩等,神力所變微妙供具。

  無上供養者,“我以廣大勝解心,深信一切叁世佛,悉以普賢行願力,普徧供養諸如來”。這個就不是世間供,那是諸佛菩薩神通變化的微妙供具。 “無上供者,“我以廣大”等一頌”,前面“有上”的,是“世間”的“供”養,世間的供養不是最高,有比它更高的,有上供。這裏的是最高的,無上的,無上的是指什麼呢?“是諸菩薩等,神力所變微妙供具”,以神通的力量變化出來的微妙供具,世間上拿不出來的,那是無上供。

  頌後二句,于前一切,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。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。(此與漢文稍有…

《廣論講記(一)(道前基礎一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