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學記講義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恥說名爲慚,觀他有恥說名爲愧。”(《俱舍論頌疏》卷第四)

  四修定(P236)

  《法蘊足論》(卷七)雲:“有四修定,何等爲四?

  (一)謂有修定,若習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證得現法樂住。(二)複有修定,若習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證得殊勝智見。(叁)複有修定,若習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證得勝分別慧。(四)複有修定,若習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證得諸漏永盡。”

  《集異門足論》(卷七)雲:

  (一)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爲能獲得現法樂住?答:于初靜慮所攝離生喜樂俱行心一境性,若習、若修、堅作、常作、精勤修習,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,爲能獲得現法樂住。

  (二)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爲能獲得最勝知見?答:于光明想俱行心一境性,若習、若修、堅作、常作、精勤修習,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,爲能獲得最勝知見。

  (叁)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爲能獲得勝分別慧?答:于受想尋觀俱行心一境性,若習、若修、堅作、常作、精勤修習,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,爲能獲得勝分別慧。

  (四)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爲能獲得諸漏永盡?答:于第四靜慮所攝清淨舍念俱行,阿羅漢果無間道攝心一境性,若習、若修、堅作、常作、精勤修習,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,爲能獲得諸漏永盡。

  四聖種(P249)

  一、比丘隨得衣服便生喜足。

  二、比丘隨得飲食便生喜足。

  叁、比丘隨得臥具便生喜足。

  四、愛斷樂斷,精進隨學,于斷愛樂;愛修樂修,精進隨學,于修愛樂。

  四行(四通行)(P251)

  《集異門足論》(卷七)雲:“四行者:一、苦遲通行,二、苦速通行,叁、樂遲通行,四、樂速通行。雲何苦遲通行?答:靜慮不攝,下品五根,是名苦遲通行。雲何苦速通行?答:靜慮不攝,上品五根,是名苦速通行。雲何樂遲通行?答:靜慮所攝,下品五根,是名樂遲通行。雲何樂速通行?答:靜慮所攝,上品五根,是名樂速通行。”

  業道(P255)

  《俱舍論頌疏》(卷第十七)雲:“此中叁唯道,七業亦道故。”

  貪等叁爲思所遊履,故唯道,業之道故,立業道名。前七是業,身語業故,亦業之道,思所遊履故。業,業之道,立業道名,上業身語業,下業等起思,故業道者,具顯業道,業,業道義,雖不同類,業道名同。

  複次,不善根相應法,不善根所起,無緣非受法,是名惡不善法。(P255)

  《俱舍論頌疏》(卷第十叁)雲:“勝義善解脫,自性慚愧根,相應彼相應,等起色業等,翻此名不善。”等起善者,謂身語表、無表業,四相,得,二無心定。

  叁不善根(P255)

  《俱舍論頌疏》(卷十九)雲:“不善根欲界,貪嗔不善癡。”不善癡,簡身、邊見相應癡。不善根之義:一、唯不善;二、是根本煩惱;叁、與一切不善爲根。

  (P258-259)

  叁摩呬(xi)多──等引,平等能引(功德),或引平等,或是平等所引發故,若無心位能引平等根大故。唯定非散,通有心無心。

  叁摩地──等持,平等持心,令專一境,有所成辦。唯有心,通定散。

  叁摩缽底──等至,通有心無心,唯定非散。有心,約離沈掉,平等而至此定;若無心,約定中四大種平等。

  何謂七共欲染?

  有一好種姓婆羅門。往至如來所。到已問訊。卻坐一面。問世尊曰。瞿昙沙門。自是梵淨行不。世尊答婆羅門。若言正梵淨行者。我是也。以何緣故。婆羅門。我梵淨行。不缺不荒不垢穢。婆羅門複問。瞿昙沙門。梵淨行荒缺垢穢也(耶)。世尊答曰。梵淨行有荒缺垢穢。婆羅門複問。雲何梵淨行有荒缺垢穢。⑴世尊答。或有人言。我是梵淨行者。雖不與女人交通。然受女人澡浴衣服案摩調身。以爲喜樂。以爲氣味。告婆羅門言。是謂共欲染非清淨梵行。有荒缺垢穢。未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。衆苦聚集。我謂此未脫于苦。⑵複次。婆羅門。或有人言。我是梵淨行者。不與女人交通。不受女人澡浴衣服案摩調身。然親近女人言說戲笑調弄。以爲喜樂。以爲氣味。告婆羅門言。是謂共欲染非清淨梵行。有荒缺垢穢。未脫于生老病死憂悲苦惱。衆苦聚集。我謂此未脫于苦。⑶複次。婆羅門。或有人言。我是梵淨行者。不與女人交通。不受女人澡浴衣服案摩調身。不親近女人言說戲笑調弄。然與女人對目相視。以爲喜樂。以爲氣味。告婆羅門言。是謂共欲染非清淨梵行者。有荒缺垢穢。未脫于生老病死憂悲苦惱。衆苦聚集。我謂此未脫于苦。⑷複次。婆羅門。或有人言。我是梵淨行者。不與女人交通。不受女人澡浴衣服案摩調身。不親近女人言說戲笑調弄。不與女人對目相視。然障外聞女人音聲歌舞語笑啼哭。以爲喜樂。以爲氣味。告婆羅門言。是謂共欲染非清淨梵行。有荒缺垢穢。未脫于生老病死憂悲苦惱。衆苦聚集。我謂此未脫于苦。⑸複次。婆羅門。或有人言。我是梵淨行者。不與女人交通。不受女人澡浴衣服案摩調身。不親近女人言說戲笑調弄。不與女人對目相視。不于障外聞女人音聲歌舞語笑啼哭。然憶念女人曾共從事戲笑言語相娛樂時。以爲喜樂。以爲氣味。告婆羅門言。是名共欲染非清淨梵行者。有荒缺垢穢。未脫于生老病死憂悲苦惱。衆苦聚集。我謂此未脫于苦。⑹複次。婆羅門。或有人言。我是梵淨行者。不與女人交通。不受女人澡浴衣服案摩調身。不親近女人言說戲笑調弄。不與女人對目相視。不于障外聞音聲歌舞語笑啼哭。不憶念女人曾共從事戲笑言語相娛樂時。然見長者或長者子以五欲具足相娛樂時。以爲喜樂。以爲氣味。告婆羅門言。是名共欲染非梵淨行者。有荒缺垢穢。未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。衆苦聚集。我謂此未脫于苦。⑺複次。婆羅門。或有人言。我是梵淨行者。不與女人交通。不受女人澡浴衣服案摩調身。亦不親近女人言說戲笑調弄。不與女人對目相視。不于障外聞女人音聲歌舞語笑啼哭。不憶念女人曾共從事戲笑言語相娛樂時。不見長者及長者子以五欲具足相娛樂時。然願生天上故行梵淨行。我以此戒。以此道。以此苦梵淨行。令我作天王。或作輔臣。以爲喜樂。以爲氣味。告婆羅門言。是名共欲染非梵淨行者。有荒缺垢穢。未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。衆苦聚集。我謂此未脫于苦。複次。婆羅門。此七共欲染。我觀于內心。設當七共欲染未斷。我亦不自說有正梵淨行。婆羅門。以我七共欲染斷故。說有正梵淨行。得無所畏。是名七共欲染。(“案”通“按”)

  《舍利弗阿毗昙論》卷第十九 《非問分·煩惱品》

  思 考 題

  1、 何謂“阿毗昙”?主要意義有幾?

  2、 依《俱舍論》文釋“對法”。何謂“勝義對法”、“世俗對法”?

  3、 試述“四慧生起之層次”及與“淨慧”之關聯。

  4、 從“因緣具足,則能得定”中,得何啓發?

  5、 因緣不具足有幾種表現?

  6、 得定之助行有幾?試一一述其名。

  7、 “助行十叁”可如何分類?

  8、 何謂“助行”?對正行有無聯系?

  9、 “正行”有幾?可分幾類?斷、修之關系如何?

  10、 論中“助行、正行”皆以比丘爲稱,是何意趣?

  11、 何謂“波羅提木叉”?

  12、 “愛護別解脫戒”,什麼叫愛護?如何培養愛護心?

  13、 愛護別解脫戒之修學重點分幾?

  14、 雲何隨順戒?

  15、 對戒如何生信?如何能生歡喜?爲什麼要尊重?

  16、 對自身持戒如何要求?于犯戒人應如何對待?

  17、 什麼叫“不放逸”?具體怎樣做才叫不放逸?

  18、 什麼叫“以戒爲門、爲足、爲因”?

  19、 雲何能生善法,具足成就?

  20、 愛護別解脫戒的核心在哪裏?

  21、 波羅提木叉,佛說有四義,哪四義?其中哪一是總相能近攝余叁?

  22、 雲何稱“威儀”?

  23、 攝持威儀,有何利益?

  24、 何謂“住處”?

  25、 處僧團內,應如何作?

  26、 何謂“行根”?

  27、 “行根”從何下手?

  28、 何謂“面首”?

  29、 “護持威儀行,是謂愛護別解脫戒”詳釋其所以然。

  30、 成就威儀行,主要有幾個方面?

  31、 何名“非威儀行”?

  32、 雲何名“成就威儀行”?

  33、 何謂“學、無學、非學非無學”?

  34、 何謂“叁惡行”?

  35、 何謂“叁妙行”、“叁清淨”?

  36、 “威儀行”第叁個內涵是什麼?

  37、 “上座”有幾種?

  38、 世尊所說上座頌是何?

  39、 一般分上、中、下座,以何而分?爲什麼要分?

  40、 上座對下座、下座對上座應如何作?

  41、 何謂“己行處”?

  42、 何謂“非己行處”?

  43、 “六非己行處”是哪六種?

  44、 何謂“他國非己行處”?若不遠離,有何危害?

  45、 第叁種“非己行處”是何?

  46、 何謂“正舍離、緣舍離”?

  47、 何謂“自國己行處”?

  48、 “己行處”究竟有哪些?

  49、 何謂“微戒”?何謂“金剛”?

  50、 何謂“愛護微戒,懼如金剛”?

  51、 試舉“懼微戒,如金剛”之實事實例?

  52、 何謂“不離一切戒”?

  53、 何謂“常持一切戒”?

  54、 何謂“常住一切戒”?

  55、 雲何“持戒不瑕、不穢不垢、不懈不缺”?

  56、 何謂“留限(定限)”?共有幾種?

  57、 何謂“邪命”?一般說邪命有幾?

  58、 嚴格說“邪命”是何?(依《俱舍論》)

  59、 《舍利弗阿毗昙論》所說五種邪命是何?

  60、 此五邪命,有何過失?

  61、 “不俗不僧”指何等人?

  62、 本論“善知識”與道次第“善知識”有相似處否?

  63、 何謂“沙門、婆羅門”?

  64、 述“持戒”之內涵是何?

  65、 述“賢善”之內涵是何?

  66、 何謂“貢高”、“恃”、“驕”、“慢”?述其同異?

  67、 依本…

《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學記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