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凶來取財養身的叫邪命,那麼這些東西也是邪法,不要它,佛教裏邊不要這些。“爲他使命”,爲在家人差、做事情,也是邪命,爲了給他差了,把他幫事情,他就是好拿錢了,可以有報酬了。“現相激動,以利求利”,這裏說了個五種。“現相激動”,就是說現一些相激動他,叫他供養你,或者麼“以利求利”,以少又求多。海公上師說麼就是說,因爲我們在五臺山,五臺山這個山上下了雨之後,蘑菇很多,很多人去采蘑菇,采了蘑菇拿到城市裏邊去,送一斤蘑菇要化幾百塊錢的緣,這個就是以利求利。你說起來也是好心,給他東西,給東西的目的就是要化緣,這個就是不好的事情。那麼比丘也不要對在家人送東西,送東西本身就是犯戒的。不過有一個,那些居士他們對常住有了貢獻的,給一點東西,這個是獎勵,不在此;給在家人送東西,目的要求多圖利養的,這是不允許的。
勤奮去惡,猛勇善法,名曰沙門,依佛教出家之人也,五衆並攝之,外道異學之出家者,世間亦並稱之。佛言外道非真沙門,隨稱沙門。此婆羅門者,于佛法受歸戒之異學者,佛並教誡之。
“勤奮去惡,猛勇善法”,叫沙門,就是沙門性(勤息)。那麼“依佛教出家之人也”,那麼嚴格地說,得了無漏道的;泛泛地說,依佛教而出家修行的人,因爲他能得無漏道的因,也叫沙門。“五衆並攝之”,這個出家五衆都可以叫沙門。這裏婆羅門呢,海公上師以外道的出家人的稱呼來稱他,這麼也有了,我們也是一般的不知道這個正信的婆羅門的人,他總是一般都認爲是外道了,那麼對這些人說法麼,也就是說婆羅門是外道。外道出家,“世間亦並稱之”,出家的外道,世間的外道都叫婆羅門,這是從外道來說。但是“佛言外道非真沙門,隨稱沙門。此婆羅門者”,外道不能叫沙門的,那麼我們有的人也叫沙門,就是外道沙門,所以加個外道的帽子,那麼真正的沙門決定是內道,而婆羅門正規的也是內道,但是一般世間人不知道婆羅門是內道,那麼跟他們說也說外道。“于佛法受歸戒之異學者,佛並教誡之”,那就是這些婆羅門到佛教,皈依佛教的,那麼也屬于佛教內部的人。
C1 邪命五種
邪命自活,即下列之五類:谀者,面譽,稱贊不實,谄者,佞也,卑屈媚人之言,以取悅于人也,乃至詐稱不實之功德地位,以求利養,一也;陰陽占蔔,觀氣看相,說人吉凶,地處禍福等,二也;聽人使命往反,非叁寶事,叁也;高聲現威,贊嫌勸勵,激動求利,四也;少與而求多報,五也。由此五法,變生六過,不能入道。
“邪命自活,即下列之五類”,這五個邪命這裏說的,跟以前我們《菩提道次第》講的大同小異。那麼下邊五類是邪命。
“谀”就是拍馬屁,當面是稱贊你。“稱贊不實”,戴高帽子,拍馬屁,盡量去說好話,真的假的不管,都跟你說,說了你高興,高興之後你會供養他了。“谄者,佞也”,就是說卑屈,谄就是不直,“卑屈媚人之言”,討好人家,討好人家就是說卑鄙地彎彎曲曲地討好人家。“以取悅于人也”,都是拍馬屁的意思。這樣子麼就是目的是要求利,求供養。“乃至詐稱不實之功德地位,以求利養,一也”,這是第一個,就是“谀谄詐稱”,詐稱就是說本來你沒有這個功德,他就是說恭維你,說你有什麼什麼了不得的功德等等,那麼受了恭維的人呢,也是飄飄然了,自己也認爲自己是了不得了,這些是最害人的,有就有,沒有就沒有,不要人家亂稱。我記得以前,大吉佛爺沒有給我傳位的時候,也有很多人寫上師上師,我就給他們說,我不敢稱上師,不要再稱上師,沒有真正的那個地位,就不能亂稱,所以你拍馬屁不要拍,拍了之後自他都有損害。這個以這種方式來求利的,這是第一種的邪命。
第二種,“陰陽占蔔,觀氣看相。說人吉凶,地處禍福等,二也”,這個目的是求利,如果真正的祖師看這個,所以建廟要看這個風水,他的目的在正法久住,那又是另外一碼事了。“陰陽占蔔”,就是算褂,看氣,看相,說人的吉凶等等,“地處”,說這個地方有禍,或者這個地方吉祥、有福等等,以這樣子的方式去求財利的,那就是說邪命。那麼這個看相,我們說看過《了凡四訓》的都知道,這是很簡單的問題,人的命並不是算得出來的,算出來的命是死命,你人是活的,他隨時可以改命,只要你多做善事,命就捆不住,多做壞事,命也捆不住,壞事、大好事、大壞事都不做,那麼平平庸庸的,基本上命是可以擱他管住的。那麼就是說命並不是死的,應當是從活的來看的。那麼有的人,他算准了也不能說是死在命下,算不准的更害人。
我記得我在寶光寺不曉得是在廣化講課的時候,報上就看到一則消息,那是破除迷信最好的一個現證,有一個人他養了一個孩子,叫了個算命的人去看這個孩子好不好,一算呢,他算起來這個孩子克父親的,他說你這個孩子養大了克你的,絕對不利,如果你孩子把他去掉了,將來可以做什麼大官,好象是可以極高的地位。這個父親確實信,信了他這個看算命了,就對這個孩子生下來就不歡喜,經常虐待他,把他這個受苦。結果受苦這個孩子身體也比較好,經常受苦,總是還是混過去了,慢慢長大了,長到十多歲了,這個父親跟那個看相的,越來越著急,恐怕是要克他的父親了,他父親的將來的高官名祿都是給他破壞掉了。最後呢他們兩個商量,就還要下毒手,最後把他綁起來吊在上邊打,打死了。打死之後,他的父親該做大官了,沒有,公安局把他抓起關起來了。所以說這些你看相、算命,相信這些東西,結果害人害己,那個算命先生當然也逃不脫,他是幕後策劃者,他這個父親是凶手。那麼這樣子把一個家庭都拆散了,這個有什麼好,所以說信迷信要不得。
第叁種,“聽人使命往反,非叁寶事”,給人家做差使,叫他來來去去,去送信也好,送東西也好,辦事情也好,受人家的使命來往,到那邊去又回過來,不是爲叁寶事,這裏有開許,爲叁寶事是可以的,這是說出家人。假使不是爲叁寶事,爲了人家辦事,叫他去辦這個事,辦那個事,來來去去地辦,這個邪命。你辦了事情他當然要報酬了,對你要有一些報酬,就是供養。那你爲了這個供養爲他去奔走使命,那就是邪命,比丘不應當這樣做。那麼爲叁寶事當然可以了。
第四種,“高聲現威,贊嫌勸勵,激動求利”,“高聲現威”,說話很大的高聲,顯出自己是很了不得,再麼贊歎、嫌,對那些供養多的人贊歎,供養少的人就譏嫌他,再麼各式各樣的方法勸勵、激動他,使他多供養,這是粘、磨等等,以各種糾纏不休的手腕要使對方把錢供養出來。如果供養少了,“你口袋裏還有大的,更大的還在裏邊,你該拿出來”等等,這些都是不好的邪命。
那麼第五就是“少與而求多報”,你要求,先他自己來一個,先給你,就是說用老子的方法,先要求的時候我先要布施,先布施你一點,你可以多多的,當然你不會白白地受出家人的供養,你可以多得回報。那就是海公上師說的,你蘑菇采了來,送他一斤蘑菇,到城市裏去了,“五臺山的蘑菇供養你,送你一斤”,他受了,當然要回報你了,那麼你或者是要化緣,或者他自己供養你,都是以少求多,這些都是邪命自活。
“由此五法,變生六過,不能入道”,以這樣子的五種方式去自己活命的話,那麼就産生下面六個過失,不能進道的。那麼更不能得定了,真正修道的已經跑出正道之外了。
C2 邪命過患六種
以此非法,得衣缽醫藥臥具所需受用食啖, 以此系染貪著,淩蔑他人,堪忍非法,不見過患,不知出世。
“以此非法,得衣缽醫藥臥具所需受用食啖”,比丘的,出家人的四個事情: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,就是這四個東西。以這樣子非法的方式,得到衣、缽、醫藥、臥具,所需的那些受用的吃的東西。那麼“以此系染貪著,淩蔑他人,堪忍非法,不見過患,不知出世”,那麼你這樣子,這樣子所得到的供養,很歡喜。“系染貪著”,産生染汙心,對這些得到的東西很貪著。“淩蔑他人”,自己有了,人家沒有,就顯得自己高傲,看人就是對人家看不起。“堪忍非法”,他因爲這樣子做,有些非法的事情也就做了,而且“不見過患”,不知出世的道。
這個六種過患下面要說。
一者正能成就五種邪法養命生活。二者以此身系心染,貪著後來欲味。叁者由此邪利憍人,忍爲功德,唯我獨能。四者雖知非法,初忍爲之,後成自然,無慚無愧。五者不顧世俗譏嫌,接近惡友,遠諸賢善,忘卻後來惡道諸苦,死時空手無善可依。六者佛法難遭,出家本求道法,而邪命行爲,與道背馳,不俗不僧,究屬何等?
“一者正能成就五種邪法養命生活”,第一個就是成就五種邪命、邪法來得到衣缽等等,來養命,這是做法不對頭。
下邊,“以此身系心染,貪著後來欲味”,得到之後,身麼繋著,舍不得放掉,心麼染汙,心裏貪著,這樣子貪著後來欲味,就是得了有了還要要。
第叁種,“由此邪利憍人,忍爲功德,唯我獨能”,他自己以邪命得了很多好的供養,他看到人家得到的利養不好,那麼他就驕傲了,認爲我有功德,人家才給我這麼多的供養,你們沒有功德的人沒有福報,所得的利養很少,或者很差,把自己擡高自己,不知道邪命來的本身就是不如法的,他還認爲是功德,認爲自己有德,人家才供養。
“四者雖知非法,初忍爲之,後成自然,無慚無愧”,那麼這樣子做,開始的時候也知道這是不太正當的,但是時間久了之後,成了習慣了,認爲就是自然,該如此,無慚無愧,慚愧心也沒有了,這就是說“堪忍非法”。
“五者不顧…
《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