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講記▪P3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依波羅提木叉戒,解脫世間粗重惑縛,現身自在故”。那麼就是說,“學人”就是說,我們學佛的人,“欲離結使”,爲了要斷煩惱,“聖心入聖道”,聖心是無漏心,得到無漏的心進入聖道,那就是見道、修道、無學道,那麼這樣子的人,他先要受戒,受別解脫戒,“波羅提木叉”,受了戒之後,當下就解脫世間上很多的煩惱和纏縛,這是粗重的,細的呢,當然是定中,定共戒,無漏道共戒來斷,粗的就可以解脫。

  

  那麼很簡單地說,我們出家人,很多在家的那些煩惱我們都沒有。最近我不是跟你們講過嗎?有個居士,他是山東人,他寫了他的親戚朋友裏邊連續發生了兩次大事情。一個就是說因爲她的這個婚姻不如法,她從男家回到娘家去,但是父母對她也不好,最後把父母殺掉了,這個就是一個煩惱、業障。那麼還有一個,就是說,有一個女人,他的丈夫在外邊又找了一個新的對象,而且已經基本上是分不開了,她就很氣憤,過去她丈夫在困難的時候,是她幫助他解決了的,那麼她就吃安眠藥自殺,最後總算是沒有死掉,搶救回來了。這些煩惱出家人根本沒有,想也想不到,碰也碰不上。那麼就是說,受了別解脫戒之後,這個出家的當然了,解脫了很多的身的一些系縛,身自在,那麼就是在家的受了一個五戒、八戒,也可以避免很多的一些麻煩事情。那麼受了五戒的,他不吃酒的,那麼一般的應酬他就不去了,那些地方,酒吧間、跳舞廳他就不去了,不去這些麻煩就沒有了。這個世間上爲了財色起鬥爭,爲此起凶殺案等等,如果他受了五戒的,那麼這些事情也不參與了。這些流氓犯,就是爲了個女人可以互相地凶殺,這些,那麼受了五戒的人根本不會參與這些事情。所以說受了別解脫戒的話,現身可以得到一部分的或者很大部分的自在,這是說,受五戒乃至受具足戒,可以“現身自在”,這個就是說,當下就身解脫了。

  

  那麼還有其他的,其他的問題有一個是:“堅信”人是鈍根,“堅法”人是利根。這是,後邊有注解。那麼這個話,我們說並不難理解。他舉的例,他說念佛的人,愚夫愚婦,他信了之後,他也可以往生,比一些有智慧的人還要好一些。這個我們說,他是碰了巧了,他碰到善知識勸了他念佛,如果他碰到惡知識,勸他信耶稣,他會信的。所以說這種人,他是碰了運氣了,就是過去跟叁寶的裏邊結了些緣,所以他碰上了,並不是說他有真正的堅定的信,真正的堅信要見道以後,就是四證淨,見佛法僧戒的功德,真正得到了,才能堅定信。這個僅僅是聽人的話而信而已,所以這是鈍根。那麼你經過自己思想決擇過的,那當然要堅定得多,經過思想決擇過的信下來了,那人家勸你說不對,你還不一定會接受他的。而這些輕信的人,今天這個人勸他,信,明天那個人勸他不信,他還是會跟過去的。那麼這個《大毗婆沙》裏邊它後邊引了一段,也可以看得出的,這一些我們以後再看下去。至于後邊引《法華經》那段呢,那是信的本具功德,那個跟聽人家的話不一樣,這個信就是要見道的那個信,真正的淨信了,這個信當然是一切功德母了,當然不是說……,鈍根利根見了道之後都會有。鈍根從信入,利根從智慧而入,這兩個差別在這裏。真正得到的呢,這一種信,當然是,沒有見道之前是得不到的,見道之後才能夠得到。這是第二個。

  

  心解脫。心解脫我們說是這樣子的,一般說的心解脫是解脫定障,禅定的障礙都解脫了,叫心解脫,最高的是阿那含以上,叁果以上,得了滅盡定。得了滅盡定的,一切禅定的障礙都全部沒有了。那麼這裏說的,就是說從須陀洹、斯陀含到阿那含,最高的阿那含,它定裏邊一些障礙逐步逐步地解除。得了斯陀含,他的初禅、二禅,或者等等,一點一點可以解除,乃至阿那含,它可以不但是四禅八定,滅盡定也可以得到。滅盡定得到呢,一切定障全部除盡,最圓滿的是阿那含以上,得了滅盡定的,定障除掉的。這是說心解脫。

  

  那麼另外呢,這一次特殊的,就是說女衆也提了很多的問題,以前沒有,這個很好。那麼我們說,第一個,什麼叫“二十一種五法”?這是《四分律》裏邊要做和尚阿阇黎的一定要具備的那些功德,那麼一共有二十一種,《四分律》前面說的八種,有部是二十一種,《增一毗尼》也說二十一種。那麼大概的,不必全部背下來,有些是戒律裏邊的,在家人不能聽。大概我們說幾個,第一個五法,就是當和尚阿阇黎的,一定要成就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如果沒有這個五法成就的話,不能夠給人家授戒,就是不能做戒和尚,不能做阿阇黎。那幺,第二個要求更高,自己成就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還要有能力教他也能夠得到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就是只會自己修不能教他的,不行,要能夠教他的,才能夠當和尚阿阇黎。還有哪些呢?對戒律呢,能夠戒臘是十年以上,這是和尚,阿阇黎是五年以上。那麼還要對于這個戒律能夠知道哪些是犯,哪些不犯,哪些犯是輕的,哪些犯是重的,什麼重的怎麼忏悔,輕的怎麼忏悔等等等等,這一些一共收集起來,有二十一個五法。這是完整的說二十一個,四分律前面說了八個,那麼《律海心要》,就是功德光律師也說了二十一個,一般具足的說,是二十一個五法。

  

  

  

  

  《講義》注解:四修定:《法蘊足論》卷七:“有四修定,何等爲四?

  

  (一)謂有修定,若習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證得現法樂住。(二)複有修定,若習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證得殊勝智見。(叁)複有修定,若習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證得勝分別慧。(四)複有修定,若習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證得諸漏永盡。”

  

  那麼四修定昨天我們就講的時候,跳過去了,那幺昨天補上了,黑板裏補上了。一個是“現法樂住”,現法樂住,初禅就得到了,得了初禅之後離生喜樂,這個喜樂是當下,現法就是當下,能夠得到法樂,這一些。那麼二禅當然也定生喜樂,也有,從初禅開始。那麼定裏邊,有大種的喜樂,現法樂住,安住在現法,當下這個現前的法樂裏邊。那麼第二種呢“殊勝智見”,那就是說修光明觀,一般是二禅,得了光明止觀之後,得了殊勝的天眼,跟天眼同時生起的慧,那個就是殊勝的知見,就得到。第叁種,修念、想、勤,修念生、念滅等等,這些觀想修成功了,得“勝分別慧”,一般是叁禅。這個勝分別慧就是說一切的法相在這個時候起大作用,現在我們學了法相,起的作用並不是很大,僅僅是有的是自己學法需要的一些知識,有的是跟人家辯論磨口皮的一些膚淺的知識,真正的法相學了也不是考格西,是叁禅之後,“勝分別慧”,弘法利生的時候用的,這個時候定中發現的,把以前法相的根底都能夠自在的運用起來。那麼第四禅以上就是說“諸漏永盡”,一切煩惱全部滅完了,證阿羅漢果了。這就是四修定,由“現法樂住、殊勝智見、勝分別慧、諸漏永盡”,這個就是修了定之後有那麼大的利益。

  

  另外一個問題,他說色無色界有定,爲何五順上分結有掉舉。五順上分結,昨天我們念過了,色界的貪,無色界的貪,還有色界、無色界合起來的掉舉、慢、無明。那麼這五個煩惱都是上界的煩惱,這上界的煩惱都是修所斷的,那麼它是沒有斷掉,在定中我們說,假使是在有漏定它是伏下去,沒有斷根子,那麼出定的時候,還是會出來。那麼要斷五順上分結,就是要把這些根子斷掉,那麼這個才能出叁界,根子不斷的話,叁界出不了的。

  

  第四個,“學人欲離結使,聖心入聖道”,聖心就是無漏心。離結使,這是開始發心要斷煩惱,受別解脫戒,那麼從戒而證得這個……,十叁個助行,再加上正行,成就之後就得定了。得了定之後,你修的是四谛十六行觀的定,那麼就是聖心,就無漏的見道,無漏的見道之後,就是聖道了,就是八正道,這些東西來了。聖心就是無漏心,見道的心。

  

  

  

  

  堅信、堅法

  

  

  

  

  那麼下邊,有這個問題,也是“堅信”、“ 堅法”的問題。堅信、堅法,這個我們在後頭就是要……,我們先看一看也可以。(先翻到我們的是241頁,你們是哪一頁,你們自己單行本去看一看。對照一下好了。241頁)“堅信人,是堅信人善親厚”,“堅法人,是堅法人善親厚”,這裏邊把《大毗婆沙》的一些要點寫下來了,也沒有全部寫,那麼我們先看一看也可以,正因爲提的問題多了,就把它看一看。“堅信人者,隨信行人”,這是隨信行,就是指隨信行。

  

  下邊取《大毗婆沙》的大意,是摘下來的,“謂依有漏信,隨無漏信行”,依開始是有漏的信,這個信才是順了無漏信的,假使你說勸你信佛,這個人他信是容易耳朵軟的,容易信的,他就信佛了,這個信本來是有漏的,但是順了這個無漏的佛的那個叁寶的無漏的信心,那麼這是“有漏信,隨無漏信行”。假使說勸你耶稣教了,那是這個有漏信隨了有漏的行了,不是隨了無漏的行,那就不對了,方向就錯了。這是他碰到善知識、善友,勸他信無漏的叁寶隨無漏心的行。依有漏信,“依有縛信”,有煩惱的、有系縛的信行,“隨”順了這個“解脫”的“信行”。有縛,一個縛麼一個解脫,解脫就是斷掉煩惱的。那麼“依有系信”,有系就是叁界所系的,系縛于叁界的,依有系的信,“隨”了“離系”的“信行”,離系就是出叁界的,系就是系縛,意思也是叁界系,屬于欲界所系的,色界所系的。那麼這個就是說它的信是方向對的信,那麼這個是才叫“堅信人”。那麼大概是說它的因緣,“由信爲先”,這個人容易相信的,“得入聖道”。

  

  “如是種類補特伽羅”,像這一類的補特伽羅,“性多信故”,他的性容易相信,“若聞他勸,爲商爲農”,人家勸他做生意可以發財,他就做生意了,假使說你做農,好穩當一點,做生意破…

《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