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▪P39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依波罗提木叉戒,解脱世间粗重惑缚,现身自在故”。那么就是说,“学人”就是说,我们学佛的人,“欲离结使”,为了要断烦恼,“圣心入圣道”,圣心是无漏心,得到无漏的心进入圣道,那就是见道、修道、无学道,那么这样子的人,他先要受戒,受别解脱戒,“波罗提木叉”,受了戒之后,当下就解脱世间上很多的烦恼和缠缚,这是粗重的,细的呢,当然是定中,定共戒,无漏道共戒来断,粗的就可以解脱。

  

  那么很简单地说,我们出家人,很多在家的那些烦恼我们都没有。最近我不是跟你们讲过吗?有个居士,他是山东人,他写了他的亲戚朋友里边连续发生了两次大事情。一个就是说因为她的这个婚姻不如法,她从男家回到娘家去,但是父母对她也不好,最后把父母杀掉了,这个就是一个烦恼、业障。那么还有一个,就是说,有一个女人,他的丈夫在外边又找了一个新的对象,而且已经基本上是分不开了,她就很气愤,过去她丈夫在困难的时候,是她帮助他解决了的,那么她就吃安眠药自杀,最后总算是没有死掉,抢救回来了。这些烦恼出家人根本没有,想也想不到,碰也碰不上。那么就是说,受了别解脱戒之后,这个出家的当然了,解脱了很多的身的一些系缚,身自在,那么就是在家的受了一个五戒、八戒,也可以避免很多的一些麻烦事情。那么受了五戒的,他不吃酒的,那么一般的应酬他就不去了,那些地方,酒吧间、跳舞厅他就不去了,不去这些麻烦就没有了。这个世间上为了财色起斗争,为此起凶杀案等等,如果他受了五戒的,那么这些事情也不参与了。这些流氓犯,就是为了个女人可以互相地凶杀,这些,那么受了五戒的人根本不会参与这些事情。所以说受了别解脱戒的话,现身可以得到一部分的或者很大部分的自在,这是说,受五戒乃至受具足戒,可以“现身自在”,这个就是说,当下就身解脱了。

  

  那么还有其他的,其他的问题有一个是:“坚信”人是钝根,“坚法”人是利根。这是,后边有注解。那么这个话,我们说并不难理解。他举的例,他说念佛的人,愚夫愚妇,他信了之后,他也可以往生,比一些有智慧的人还要好一些。这个我们说,他是碰了巧了,他碰到善知识劝了他念佛,如果他碰到恶知识,劝他信耶稣,他会信的。所以说这种人,他是碰了运气了,就是过去跟三宝的里边结了些缘,所以他碰上了,并不是说他有真正的坚定的信,真正的坚信要见道以后,就是四证净,见佛法僧戒的功德,真正得到了,才能坚定信。这个仅仅是听人的话而信而已,所以这是钝根。那么你经过自己思想决择过的,那当然要坚定得多,经过思想决择过的信下来了,那人家劝你说不对,你还不一定会接受他的。而这些轻信的人,今天这个人劝他,信,明天那个人劝他不信,他还是会跟过去的。那么这个《大毗婆沙》里边它后边引了一段,也可以看得出的,这一些我们以后再看下去。至于后边引《法华经》那段呢,那是信的本具功德,那个跟听人家的话不一样,这个信就是要见道的那个信,真正的净信了,这个信当然是一切功德母了,当然不是说……,钝根利根见了道之后都会有。钝根从信入,利根从智慧而入,这两个差别在这里。真正得到的呢,这一种信,当然是,没有见道之前是得不到的,见道之后才能够得到。这是第二个。

  

  心解脱。心解脱我们说是这样子的,一般说的心解脱是解脱定障,禅定的障碍都解脱了,叫心解脱,最高的是阿那含以上,三果以上,得了灭尽定。得了灭尽定的,一切禅定的障碍都全部没有了。那么这里说的,就是说从须陀洹、斯陀含到阿那含,最高的阿那含,它定里边一些障碍逐步逐步地解除。得了斯陀含,他的初禅、二禅,或者等等,一点一点可以解除,乃至阿那含,它可以不但是四禅八定,灭尽定也可以得到。灭尽定得到呢,一切定障全部除尽,最圆满的是阿那含以上,得了灭尽定的,定障除掉的。这是说心解脱。

  

  那么另外呢,这一次特殊的,就是说女众也提了很多的问题,以前没有,这个很好。那么我们说,第一个,什么叫“二十一种五法”?这是《四分律》里边要做和尚阿阇黎的一定要具备的那些功德,那么一共有二十一种,《四分律》前面说的八种,有部是二十一种,《增一毗尼》也说二十一种。那么大概的,不必全部背下来,有些是戒律里边的,在家人不能听。大概我们说几个,第一个五法,就是当和尚阿阇黎的,一定要成就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如果没有这个五法成就的话,不能够给人家授戒,就是不能做戒和尚,不能做阿阇黎。那幺,第二个要求更高,自己成就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还要有能力教他也能够得到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就是只会自己修不能教他的,不行,要能够教他的,才能够当和尚阿阇黎。还有哪些呢?对戒律呢,能够戒腊是十年以上,这是和尚,阿阇黎是五年以上。那么还要对于这个戒律能够知道哪些是犯,哪些不犯,哪些犯是轻的,哪些犯是重的,什么重的怎么忏悔,轻的怎么忏悔等等等等,这一些一共收集起来,有二十一个五法。这是完整的说二十一个,四分律前面说了八个,那么《律海心要》,就是功德光律师也说了二十一个,一般具足的说,是二十一个五法。

  

  

  

  

  《讲义》注解:四修定:《法蕴足论》卷七:“有四修定,何等为四?

  

  (一)谓有修定,若习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证得现法乐住。(二)复有修定,若习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证得殊胜智见。(三)复有修定,若习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证得胜分别慧。(四)复有修定,若习、若修、若多所作,能令证得诸漏永尽。”

  

  那么四修定昨天我们就讲的时候,跳过去了,那幺昨天补上了,黑板里补上了。一个是“现法乐住”,现法乐住,初禅就得到了,得了初禅之后离生喜乐,这个喜乐是当下,现法就是当下,能够得到法乐,这一些。那么二禅当然也定生喜乐,也有,从初禅开始。那么定里边,有大种的喜乐,现法乐住,安住在现法,当下这个现前的法乐里边。那么第二种呢“殊胜智见”,那就是说修光明观,一般是二禅,得了光明止观之后,得了殊胜的天眼,跟天眼同时生起的慧,那个就是殊胜的知见,就得到。第三种,修念、想、勤,修念生、念灭等等,这些观想修成功了,得“胜分别慧”,一般是三禅。这个胜分别慧就是说一切的法相在这个时候起大作用,现在我们学了法相,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,仅仅是有的是自己学法需要的一些知识,有的是跟人家辩论磨口皮的一些肤浅的知识,真正的法相学了也不是考格西,是三禅之后,“胜分别慧”,弘法利生的时候用的,这个时候定中发现的,把以前法相的根底都能够自在的运用起来。那么第四禅以上就是说“诸漏永尽”,一切烦恼全部灭完了,证阿罗汉果了。这就是四修定,由“现法乐住、殊胜智见、胜分别慧、诸漏永尽”,这个就是修了定之后有那么大的利益。

  

  另外一个问题,他说色无色界有定,为何五顺上分结有掉举。五顺上分结,昨天我们念过了,色界的贪,无色界的贪,还有色界、无色界合起来的掉举、慢、无明。那么这五个烦恼都是上界的烦恼,这上界的烦恼都是修所断的,那么它是没有断掉,在定中我们说,假使是在有漏定它是伏下去,没有断根子,那么出定的时候,还是会出来。那么要断五顺上分结,就是要把这些根子断掉,那么这个才能出三界,根子不断的话,三界出不了的。

  

  第四个,“学人欲离结使,圣心入圣道”,圣心就是无漏心。离结使,这是开始发心要断烦恼,受别解脱戒,那么从戒而证得这个……,十三个助行,再加上正行,成就之后就得定了。得了定之后,你修的是四谛十六行观的定,那么就是圣心,就无漏的见道,无漏的见道之后,就是圣道了,就是八正道,这些东西来了。圣心就是无漏心,见道的心。

  

  

  

  

  坚信、坚法

  

  

  

  

  那么下边,有这个问题,也是“坚信”、“ 坚法”的问题。坚信、坚法,这个我们在后头就是要……,我们先看一看也可以。(先翻到我们的是241页,你们是哪一页,你们自己单行本去看一看。对照一下好了。241页)“坚信人,是坚信人善亲厚”,“坚法人,是坚法人善亲厚”,这里边把《大毗婆沙》的一些要点写下来了,也没有全部写,那么我们先看一看也可以,正因为提的问题多了,就把它看一看。“坚信人者,随信行人”,这是随信行,就是指随信行。

  

  下边取《大毗婆沙》的大意,是摘下来的,“谓依有漏信,随无漏信行”,依开始是有漏的信,这个信才是顺了无漏信的,假使你说劝你信佛,这个人他信是容易耳朵软的,容易信的,他就信佛了,这个信本来是有漏的,但是顺了这个无漏的佛的那个三宝的无漏的信心,那么这是“有漏信,随无漏信行”。假使说劝你耶稣教了,那是这个有漏信随了有漏的行了,不是随了无漏的行,那就不对了,方向就错了。这是他碰到善知识、善友,劝他信无漏的三宝随无漏心的行。依有漏信,“依有缚信”,有烦恼的、有系缚的信行,“随”顺了这个“解脱”的“信行”。有缚,一个缚么一个解脱,解脱就是断掉烦恼的。那么“依有系信”,有系就是三界所系的,系缚于三界的,依有系的信,“随”了“离系”的“信行”,离系就是出三界的,系就是系缚,意思也是三界系,属于欲界所系的,色界所系的。那么这个就是说它的信是方向对的信,那么这个是才叫“坚信人”。那么大概是说它的因缘,“由信为先”,这个人容易相信的,“得入圣道”。

  

  “如是种类补特伽罗”,像这一类的补特伽罗,“性多信故”,他的性容易相信,“若闻他劝,为商为农”,人家劝他做生意可以发财,他就做生意了,假使说你做农,好稳当一点,做生意破…

《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