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講記▪P5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你趕了它又來,趕了它又來,就是沒有辦法了,沾住了。“不覺不知”,自己也好象是下意識的,自己也不知不覺的。“流入識行”,那個“識行”就是造種子,這樣子再再沾附是現行,現行不知不覺地流入種子。這個最後“造作生死苦業”,就造了很多的流轉生死的苦業。

  

  “若能先明此理”,假使你把這個道理知道之後,“覺知收管,令不放逸”,那麼眼睛看到色的時候,就不要放出去了,看見煩惱,要引起煩惱的,把它攝住,不要給它起,好的不要起貪,不好的也不要起瞋,那麼這個不容易。下面就還有比較容易的方法還有。“使心不流”,能夠不放逸,使心不流到境上去沾附,這是最好,假使“流”呢,沾附上去了,“則返回,是爲勝上”,馬上收回來,這是最高的。

  

  

  

  

  斷惡不善法,及希望世憂。

  

  假使這個做不到,那麼第二個,“斷惡不善法”,不要因爲沾附了,造壞事,不要去造。心還不能收,但是壞事行動不要做出來。“及希望世憂”,不要産生這個希望,就是以後還要追求,追求不到麼憂愁等等。就是說你根門暫時不能把它止住,不能把他這個沾附境上的心,不能馬上息止的話,那麼行動上就不要做。假使不能做到這個,就是要“斷惡不善法”。

  

  

  

  

  不令由此沾附放逸,展轉多生惡不善法,及財色希望,世間憂慮。治之之法者,

  

  不要因爲沾著這個外境,放逸之後,就産生很多的,身口造很多的壞事,這個不要做。還“財色希望”,做了很多,將來還要發願了,將來要怎麼怎麼的希望,就是說現在做的不夠的,將來還要去發什麼願,將來要發大財,要娶什麼好的女人等等,這些想不要去空想。那麼想不到要憂愁了,這些肯定有的。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時候,大家都這麼說的,將來我要做大總統的,你想想看,那麼多小孩子都做大總統,怎麼做得到呢?這個肯定做不到的,做不到的話就憂了,就要憂了,求不得苦。那麼當然小孩子的心是很微弱的,在真正裏邊競選總統的時候有幾個都有威望,也都有很多的信徒的那些人,那麼一個選上去了,那對方就非常憂愁,非常之不舒服。我們就看我們以前這個農村裏邊選舉,選一個村長,選一個書記,也就是有很多煩惱的事情會出來。

  

  “治之之法者”,那麼你要對治,對治這個,不産生惡不善法,不産生希望、世憂,有什麼辦法呢?持戒,好好持戒。

  

  

  

  

  順持戒,守護眼根,得眼根戒。

  

  “順持戒”,持了戒之後,慢慢地守護根,眼根。先是得戒律儀,保護眼根,然後得根律儀,根律儀得到之後,眼根就不會犯,墮在這個道上,不會流落到煩惱去了。這是有層次的,先從戒律儀下手,戒律儀的裏邊,慢慢地保護眼根,守護眼根之後,最後得到根律儀,再也不會,這個眼睛不會産生這些煩惱出來。那麼守護眼根的方法我們如何測驗?測根,我們在以前講《定道資糧》的時候就講了很多了,有些該看的,就是說看到一些老病人,那些痛苦的樣子等等,膨脹的樣子,虛弱的樣子,走路搖搖擺擺,牙齒掉了等等,這些該看,病人等等;那些年輕的,在歌舞嬉樂的,那些就不敢看,不要看。這些是保護眼根,那麼慢慢地進入根律儀。這個前頭我們講的很多了,不要多講了。

  

  

  

  

  此必善修辨識阿含,初修入道,別無善法,依此漸得養成根力,出生方便善巧,乃能守護眼根,恒久再再習練,得眼根律儀,便能內治其心在定。耳鼻舌身,亦複如是。

  

  “此必善修辨識阿含”,下手的方法,從《辨識阿含》下手,依戒下手。“初修入道,別無善法”,我們要修開始下手,沒有其他的再好的方法是沒有的,只有從《辨識阿含》下手,慢慢地可以進入根律儀。“依此漸得養成根力”,從《辨識阿含》下手慢慢地養成我們的持戒的力量。“出生方便善巧”,能夠保護眼根,保護眼根的方法善巧,也是從戒律儀裏面得到。眼根保護得好了之後,就得根律儀了。“恒久再再習練,得眼根律儀,便能內治其心在定”,要得定,就是從戒律儀,進入根律儀。

  

  根律儀有六個根,眼耳鼻舌身,對外的,對外的外境能攝住,不流逸,然後意根律儀得到之後,那就入定了,意根律儀就是你聽話了,就是不會亂跑了,心不掉舉了,不亂想了,那就得定,就可以馬上得到了。所以我們簡單地說,從戒律儀下手,得根律儀,最後意根律儀,那麼就進入定道了。那麼這個裏面,微細的他們就講了那麼多。

  

  

  

  

  C2 乃至護意根

  乃至意識法,不取法相,能起意根者,攝令不放逸,斷惡不善法,及希望世懮,順持戒,守護意根。

  

  “乃至意識法”。這是眼來說,那麼眼耳鼻舌身,乃至意,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根,從眼這麼說,那麼意,意識接觸那個法境,也不要取法相,能夠起意根的不要把它放逸,不要給它放逸,在這個法上去産生追求、矛盾、瞋恨的這個心,不要起。那麼也是“斷惡不善法”,如果攝不住的話,那麼不要行動,惡不善法不要起來,也不要對以後的事情産生希望。這樣子也是“順持戒”,乃至“守護意根”。從守護眼根起,一直到守護意根,意根律儀得到,那就是定就很近了,就快得入定了。這個就是說,我們在前面講《定道資糧》的時候,就把《瑜伽師地論》引了很多,都可以參考前面的。

  

  

  

  

  此意識種子,能生過去現在未來,追憶、虛擬、推度,種種境界,現前如真,由此影相,能令意根放逸不定,造行成識,後患滋多。依法依戒,覺知取舍,攝心歸本。若是惡不善法,及希望世憂等,正知興衰,順持戒法,根力作用,守護意根,複歸本處。此下總修,複有五法:

  

  “此意識種子,能生過去現在未來”,意識裏邊,那就無邊了。眼耳鼻舌身都是現量境,只能觀現在的境,意識不但是現在的,過去的、未來的都能想象。“追憶、虛擬”,就是想象,“推度”,就是我們從這一個推想到那一個,“種種境界,現前如真”,這些境界可以逼真地現出來。“由此影相,能令意根放逸不定”,這些影相都使意根放逸不能定,我們這裏要它定,要它定的話,就不能放逸。“造行成識”,造了行之後,成了識的種子,那麼以後,種子要將來下輩子又是要這麼搞起來了。我們這一輩子的習氣,都是上一輩子的現行流下來的,你說要吃好的,就是上一輩子歡喜吃好的,你說這一輩子歡喜怎麼的,就是上一輩子歡喜怎麼的,這一輩子想出家的,也是上一輩子是出家的,所以說這個都是等流果。“後患滋多”,那是說不好的事情做了之後,造了行了,産生識了,種子下去了,那後患就多了,下一輩子還是要造罪。

  

  “依法依戒,覺知取舍”,那麼我們造行的時候就要依法依戒,要知道,要覺照,哪些該做,哪些不該做。“攝心歸本”,把這個心歸納到我們自己的本方向上來。

  

  “若是惡不善法”,假使惡不善法呢,就是“希望世憂”這些就不要做了。“正知興衰,順持戒法”,就是假使我們對後邊有産生很多的希望,貪財色的希望,或者很多的擔憂的事情,那就要正知,這個是世間八風 ——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,這個都是無常的,不要去追求。追求得到,我們就是上邊說的,“崇高必墜落”,你爬得再高,終究要下來的。你假使做皇帝的人,你說秦始皇或者想一萬世的,結果兩世就沒有了,其他的朝代也是,幾百年就沒有了,沒有是永遠不下來的。那麼你爬得高,跌得重,“崇高必墜落”,“集聚終歸散”,這個頌非常好的,大家多回憶一下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,這些八風都是無常的,都要變壞的,都是苦,總結一下。那麼就怎麼樣子?不要去追求,也不要去希望,也不要擔憂了。“順持戒法”,順了持戒的法,“根力作用”,就是護持根。最後從守護眼根到“守護意根”。“複歸本處”,這個本處,並不是說,記得禅宗的那個什麼本來風光等等,這就是本處,你學什麼東西了,你不要去流逸到外境去,你該學什麼的就學什麼,把心拉回來,修定的就緣什麼的就緣什麼,不要去東攀緣西攀緣的。

  

  

  

  

  C3 總修有五法

  如此六觸入,一、護微念,二、解射,叁、念善成就行,四、見欲過患,五、常自護意。

  

  那麼,下邊,總修的方法又分了五個,這五個也是很難理解的,但是海公上師慈悲,他也把這個略略地注解了一下。“如此六觸入”,這個守護根門的方法他寫了六個(11B)“護微念,解射,念善成就行,見欲過患,常自護意”,這五個方法,來護持六觸的入,就是六個根門。

  

  

  

  

  如此六觸入,務當覺知觸境,沾附收取,息止歸本,注念不流。

  

  “如此六觸入,務當覺知觸境,沾附收取,息止歸本”,就是說我們這個六根對了六境的時候,觸境的時候,千萬不要給它沾在境上,要把他收回來,你假使本來學什麼的,本來緣什麼觀想什麼的,就觀想那裏去,不要隨著境流散。“注念不流”,把你的念頭收起來,不要給他流散到外邊去。

  

  

  

  

  D1 護微念

  別又五法如下:一者護微念,此有二,第一細雜徧行上攝心,第二前所養成之定念,正知微行,應令生用。

  

  “別又五法如下”,另外有五個方法,就可以告訴我們,還有五個方法。第一是“護微念”,這個護微念他有兩個解釋,海公上師,一個是微細的“徧行上攝心”,徧行心所,徧行、別境是開始一心,隨心就有的,就是說心還沒有善惡,還沒有開始的時候,就有微細的那個徧行了,在這個地方下手,善惡沒有生起之前要下手,這個地方,就是不要等到善惡生起來了,再來不及了,就是先要在這個時候,沒有生起善惡之前,把心護住,不要給它流出去。

  

  第二解釋“護微念”呢,就是說“前…

《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