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▪P1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他正在給他的女人畫眉毛,那麼他看見佛來了,難陀很恭敬佛了,他說:“佛來托缽了,我趕快下去一下,把飲食給了他之後馬上上來。”他的女人就說:“你要趕快啊。”他在畫眉毛,“眉毛畫得還沒有幹之前,你要先上來的,不能拖啊。”那麼難陀說:“好好。”

  他馬上就去了,他很快。他把佛的缽接過來了,把最好的飲食擺好了,他想交給佛,交給他嘛就走上來了。哪知道佛不接他的缽,佛管自己走了,那麼難陀爲了恭敬佛的關系,只好拿著個缽跟著佛走,一走一直走到精舍裏去了。進了精舍去之後,就把他剃了。那個難陀心裏在想了,在佛的威光之下,他又不好說我不想剃,但是心裏卻是邊剃邊在想家裏的一個孫陀羅夫人還在等他的,哎呀,這個著急得不得了。

  那麼剃了之後,沒辦法了,佛的威光大,他也對佛很恭敬,只好是等在那裏,那麼他總想找一個機會可以溜回去了。那麼住了一段時間,總算機會來了。大家托缽去了,這一次輪班,輪到他看廟。他說好了,這個可以有機會了。佛托缽去了,他就把廟門關好,這個人還是好,廟的門都關好,關好沒有差錯可以溜了,他總是怕人家偷寺廟裏的財産。他把每個門都關好,但是這是佛的威力,他關了東門,西門自己打開了,關了西門,東門也開了,關來關去關不好,沒有辦法了。他說這個反正寺廟裏的財産偷完了,我也賠得起,最多我來賠完了,門隨他去了,不管了。他想佛托缽是大路去的,大路回來的。我走小路,他就跑小路跑回家去。跑了一半,碰到佛了,他回來了。哎呀,他說怎麼佛今天不巧,小路上碰上了,沒有辦法。佛就問他了:“你幹什麼了?”他這個就很老實,佛面前不打妄語,他就把他自己心裏的思想跟佛說了。佛說:“你想你的夫人,好好好,你回去,我以後帶你去玩玩,給你看一些東西。”

  那麼他回去之後,佛就帶難陀去遊行。跑到一座山,山上有棵枯樹,枯樹上有個老猴子,一個雌的猴子了,老得很,牙齒也掉了,眼睛也瞎了。佛就指給難陀看,他說:“這個猴子你看到沒有?”哦,他說:“看到了”。“那這個猴子跟你的夫人比比看,哪個好?”他說:“哎呀,這個怎麼比啊。”他的夫人是年輕,又是在國內在當時是那個印度是最漂亮的女人,這個猴子又老又瞎,這個怎麼比得上?這個猴子啊,毛長的難看的很。“好好”,他說:“你看這個難看。”“對對對。”“這一次回去,明天再給你去看看。”

  明天再給他看,就跑到這個天上去看了啊,天上一看看到天上的那個天子天女啊,都在玩樂,很好。但是再到另外一個地方,另外一個地方,那個地方天女很多,天子沒有,位子空在那裏。這個難陀就奇怪,問佛了:“天上的天子天女都是充滿了,玩樂的,怎麼這個座子天子沒有?天女那麼多等在那裏?”佛說:“你自己去問吧。”難陀就跑過去問了,他很恭敬地跟天女說:“大姐們,我看到天上的各式各樣的境界都很好啊,都天子天女圍繞了啊,天女圍繞,天子遊樂,這個地方怎麼,你們這裏天子沒有?”天女就說了,她說:“人間有個難陀,他是修梵行了,就是出家了,將來死了以後,就生到天上來。”這個難陀很高興,他說:“我就是難陀。”天女說:“你現在還不行,你現在身上臭的,你要下一輩子來才行了啊,生到天上才行。”佛就問難陀了,他說:“這個天上天女跟你的女人比比怎麼樣?”“哎呀,”難陀說,“這個天女跟他的孫陀羅夫人比的話,那孫陀羅夫人成了個瞎眼睛的老猴子了,那個不好看了,一比是不好。”所以好看難看都是比較的,哪有絕對的?那麼這個難陀這樣子就安心了,不想回去了。他爲了將來生天,就出家修行了。

  這樣子,佛過了一段時間又教化他了,帶他地獄去看。看見地獄裏各式各樣的苦具,都在懲罰那些罪人了,有殺的,有砍的,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,八大獄了,有磨的,有搗的,各式各樣的。他跑到一個地方,有個油鍋,火燒得很大,煎煮在燒,但是裏邊沒有人。他就問佛,他說:“其他的地方苦具裏邊都有罪人在裏邊受苦,這個油鍋怎麼空起來?他們白白的燒幹啥?”佛說:“你去問吧。”難陀就去問獄卒,也很恭敬跟他們打個招呼,他說:“地獄裏很可怕,都有罪人受苦,你們這個鍋子怎麼燒那麼大的火,空的,不是浪費柴火了嘛?”獄卒說:“哎呀,你不知道啊,人間有個難陀,他因爲看到天上的五欲好,他就修梵行,出家做比丘。那麼將來死了以後,到天上去享受,天上享受完了,福氣享完了,就掉下來這個地獄來,來煮了。”我們看天上的壽命很長,在地獄看看很短了,他沒有知道他是難陀了,他說:“那個難陀很快就從天上一會兒就死掉了,就要來的,我們要先燒起來准備好。”難陀再也不敢說我是難陀了。一說的話把他叉進去燒了不得了,趕快跑回來。那麼這樣子以後,難陀才是真正修行了,不是爲了將來的五欲的享受了。

  那這裏就是說,假使爲了將來的五欲而修行的話,那也不行。這個還是別解脫戒不能安住,不能清淨。所以說,我們過去的不想了,那麼想未來,我們不是說下士道不是有嘛,我們要求來生的福報嘛,現在的放下,過去的放下,不是下士道嘛?你真正要修梵行的話,這只是人天福報了。修了下士道,他還是要對那些五欲境並不貪著,他下士道的修這個增上生是爲了圓滿有暇的人身來受持佛法的,並不是說到天上去享受那個五欲的。

  我們現在知道人間有別解脫戒,可以出家修梵行,而欲天,我們說這個天上是六欲天了,欲天裏邊卻不能受別解脫戒,前面我們講過了。只有菩薩戒,這個菩薩戒也是前輩子受了菩薩戒以後命終不舍,發心所得的菩薩戒,那麼這樣子真正要解脫還不行的。要求出離,還得要別解脫戒,尤其是最高的比丘戒,所以說未來的欲境還是不能要。

  我們再把這個《瑜伽師地論》的原文念一下啊,大家看一看它的原文是這樣子的:“又諸菩薩住律儀戒,于未來世、天魔王宮、所有妙欲,不生喜樂,亦不願求彼諸妙欲,修行梵行。”(《菩薩戒品釋》卷一 二叁)不是爲了希望求那個天上的妙欲而修梵行的。“于彼妙欲尚如實觀,猶如趣入廣大種種恐畏稠林,況余諸欲。”對于天上的那些最好的妙欲,我們說爲什麼叫天魔王宮?他化自在天是最高的,欲界天最高的。那是五欲最好的一個天,其他的當然等而下之了。最好的也不去追求,把它看成什麼,看成是虎豹穴,就是說一個森林了。根據《瑜伽師地論》的原文,是一個充滿了虎豹野獸的一個森林,這樣子的地方你去幹什麼?天魔王宮雖然享受很好,但是我們比丘去觀,就觀成它一個充滿野獸的虎豹的一個森林,跑進去就給它吃了。所以說五欲的王宮多麼危險,不敢進去。

  “意樂清淨”,那麼我們的發的意樂心清淨,不是爲了五欲,要爲了真正出離。“無依住”,這是不要依了這個五欲要解脫。這是說過去的固然不能要,你說我要追求未來的好了,未來將來的也不能要。那麼這裏我們看一看,他過去的五欲心是人間的欲,如人間的什麼轉輪王位,而未來的,是說了天上的魔宮的五欲。什麼原因?有原因的。因爲律儀戒最高的是比丘,出家。以出家的戒爲重。重點是出家的,我們前面說過了。律儀戒重心是出家的,出家的決定是人間。比丘戒,比丘尼戒這些只有人間有啊,所以說對人間的轉輪王,最高的是轉輪王位了,這個不要它。而未來的欲,(五)欲最高的是在他化自在天的魔王宮的五欲了。因爲這個魔王宮的這個五欲是最高的,所以說未來他不一定是比丘了,他未來可以投生到天上,那麼最高的五欲就是魔王宮。

  所以說,過去的,因爲從出家的著想,過去的東西當然是人間的,轉輪王是最高的,未來的卻是欲界裏邊最高的是魔宮的五欲了。所以說從魔宮的來說,這是從最高的來說了。一個是比丘身份,出家身份,在人間是轉輪聖王最高的,那麼一個從叁界裏邊,五欲最殊勝的就是魔王宮了,在欲界它是最高的。從這一點來說,貪著五欲,五欲最高的就是魔王宮了。所以,真正要護持出家的律儀,也不能爲了這個貪著,追求未來的五欲而修梵行,像難陀一樣。很現實,你爲了貪求將來的五欲而修梵行的話,最後的結果,地獄裏油鍋要燒的。五欲的享受完了,以後的果報就是,生報是這個天了,天的報。後報,天報享完了就是下地獄了,所以這是還是苦了。沒有解脫苦,那麼這個意樂也不清淨。所以說我們要,真正要護持清淨出家律儀,也不能爲未來的欲而修梵行,這個一定要放棄。

  

  丁叁 不耽現在諸欲境

  那麼下邊是現在的,“不樂現在諸欲境,國王長者利養尊,反吐不食不嘗味,在家對境舍貪著,出家永棄不少遺”。那麼現在的五欲,也是從出家來說的,出家人五欲供養的,那麼我們人間供養的,最大的供養、最好的供養是國王的供養了,長者的供養,裏邊大富長者,他們的供養是最高的。那麼這些供養,國王也好,長者也好,他們的供養還看成反吐。反吐——我們吃了飯之後,腸胃不舒服嘔吐出來的東西。那個再好的飲食,嘔出來了,那實在是看也不想看,聞也不想聞了,那個氣味很不好聞。

  所以說,把現在的五欲,受的利養,要看成爲吐出來的那個東西。那你再吞下去吧,我們說當時比丘是不捉銀錢的,他最受的供養就是最多是吃得好,衣服供養一些,衣服也只有叁件衣,不能多一點的。那麼這是叁件衣,不能搞得最好的。這些就看成什麼,看成是同吐出來的那個嘔吐的東西一樣,不要去貪著。哪個去貪著嘔吐的東西,你說這個東西在沒有吃進去之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,最好的東西,但是吃到腸胃裏邊,吐出來了,哪個都不要吃了,自己也不要吃了,自己肚子裏吐的東西也不要,也不想吞進去的,哪個要吃吐出來的東西。那就是把現在的五欲要看成爲這個嘔吐的東西一樣,再也不要貪著它。

  那麼這個我們說也有一個公案的嘛:以前不是一個國王啊,有人就…

《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定道資糧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