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常觀己過。這樣子跏趺定,動靜不二,就可以坐跏趺定。“跏趺定”這個是什麼話?這是佛的話,佛以龍來比喻他,那伽就是龍了,那伽常在定,那伽行在定,那伽住在定,行住坐臥,都在定中,這是動靜不二了,真正動靜不二,佛才做到。我們要做到動的時候不離開靜的一個殘余勢力,我們入定之後心裏邊靜的那些穩定的一個狀態,在出定之後還能維持到它的氣氛,這是做到我們所謂的動靜不二。
那麼這個是,我們看一個人有道氣沒有道氣,就在這個地方看。真正得了禅定的人他的行動威儀非常祥和,沒有一點急躁樣子,再大的事情來了,他不會驚惶失措,也不會馬上憂惱,大喜大怒的情況都不會有,都是很平平淡淡的。什麼事情來了都能夠應付,從容應付,不會激動感情什麼東西。如果很激動的話,自己要知道,你的禅定功夫一點都沒有,那你要慚愧啊,要好好地多修定,那麼多修定之前的基礎——持戒。戒的威儀就可以使你慢慢趨入定,把那些粗的那些習氣都淘汰掉,如果粗的習氣不淘汰掉的話,連出家人的外相都沒有,那個內心的內涵當然就沒有了啊。外相有了之後,內涵有不有還成問題,如果外相都沒有,外相的表現,就是內心的體現在外相上,行動上就表現出來了,外相行動上粗裏粗糙的,那就是你內心一點涵養都沒有了,所以這個外相還是蠻重要的。那麼這是軌則的問題。
丁十一 淨命護他
下邊是淨命,就是如法養命。出家人要如法養命,不要做一些邪命的事情。就是我們的生活來源要以正道,不要以邪道來。“十一淨命善護防”,如法地生活,就是我們的生活來源,要如法的,“善護防”,不要去做那些不如法的養命。淨命就是如法地養命。那麼你假使不如法地養命,人家要譏嫌。人家譏嫌你出家人,實際上就是在毀謗叁寶了。所以說,你要起慈悲心,菩薩道是救衆生,千萬不要使人家毀謗叁寶,人家毀謗叁寶,那就是你使他造罪了,你做得不如法,使人家毀謗叁寶,那麼他的下地獄是你給他造成的,所以自己有罪的,不好,也沒有悲心。所以說要防護人家譏嫌叁寶的話,那你就要自己做得如法一點。這個責任心我看現在出家人是不是有,還很成問題。你在人家面前抽煙了,什麼東西了,那些都是使人家譏嫌叁寶的。我們經常聽見有些人說,哎,他們什麼什麼廟的和尚,我看不行了,什麼,二郎腿一翹,煙抽抽了。這個人家都在譏嫌,譏嫌你。說和尚,至少是僧寶了,那麼僧寶如此,那麼他對佛寶法寶也不重視了。那麼這個過失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了,這個很嚴重的問題。那麼要防護不要使人家譏嫌,那怎麼辦?就要離開邪命。
“遠離矯詐五邪命”,矯詐就是故意裝一套,表面一套,內心一套,專門搞外相,這五個邪命要去掉。這五個邪命是哪些?“詐現奇特相,稱己勝功能,吉凶吟詠等,高聲現威相,稱嫌利養類”,就是五種方式來養命的,就是我們的生活來源如果以這五種方法得來的,叫五個邪命。這五邪命我們書上有,大家翻一翻,翻到二十七頁,就是這本書二十七頁,二十七頁最後兩行,什麼叫五種邪命?“比丘營不如法事”,不如法的事情,“而爲生活”,而得到我們的生活的,叫邪命。那麼這個邪命有五種。
第一種,詐現奇相,“于世俗之人,詐現奇特之相,以求利養者”,在在家人面前,故意裝出一種不同于衆的樣子。人家都是好奇了,哎喲,這個人了不得,跟人不一樣,結果特別恭敬你,供養你,以這種方式得到供養的,那就是詐現奇相。那麼這個詐現奇相,這個現在就有不少了。有的,我們看到有些就是穿的衣服裝得好象是老修行,裝得好象故意穿得很,就是什麼墨色衣啊,就是這個自己染的布的衣服,裝得好象是很老修行樣子,實際上他做個樣子給人家看看,我持戒的。因爲我們古代持戒的人都穿墨色衣,自己染的布,灰色的衣服。還有的人頭發養得長長的,表示自己精進地修行了沒有功夫剃頭了,或者你養得手指甲也不剪,都表示自己精進。實際上你哪裏這點時間都沒有啊,你空的時候還多得很。有的還裝有神通,啊,你這個居士,你前輩子是我的什麼人哪,這一世又碰到了,啊,了不得,怎麼怎麼,你趕快護持我的法,或者你前輩子是怎麼怎麼的,你這輩子要注意什麼事情,裝得有神通,這些都是詐現奇相。這個目的在哪裏?你不同于人了,高于人一等了,人家好供養你了。
第二種,“自說功德”,“自說己功德,以求利養”,說自己好,啊,我怎麼能幹,我怎麼怎麼好。我們這裏以前有這樣的人,他甚至于說,我念起經來聲音大,把人家的聲音都蓋住了,啊,我好了不得。那麼有些人還是很佩服他,哎,念經念得好,供養你。還有其他的功德,我做事怎麼能幹,我又是怎麼樣子了,我過去麼怎麼做大事業的,現在嘛把家庭抛棄了,怎麼怎麼出家了,了不得,反正開口閉口總說自己了不得的人,這個一般說我們認爲這些人就是有問題,自己說功德。當然了,我們前面說過了,在教化人的時候,有時候也偶爾用一下,這個是不是爲利養了。這個說的是爲了求利養,名聞利養,說自己功德的。所以出家人,在居士面前,千萬不要贊歎自己啊,贊歎自己,居士面前贊歎幹什麼,很明顯的嘛,就是爲供養嘛,你就是要供養了。
“占相吉凶,學占蔔而說人之吉凶,以求利養者”,學一些算命的方式,在人家面前說,啊,你將來要怎麼了,你怎麼怎麼了,要是算准了是不得了了,那當你活佛看了,要是算不准的話嘛,他也看看你也不過如此了。反正這一類東西,算命啊什麼東西了,也就是說要使人家恭敬你,恭敬的後邊就是供養你。
還有種麼“高聲現威相”,“大聲壯勢而現威勢,以求利養”,說自己了不得,好象說話好的,什麼什麼,裝得很勇敢那個樣子,好象自己氣勢好大,好象自己張口盡說大話,驚人的話,這些目的在哪裏?求利養,就不好。
最後還有一種,更卑鄙了,“說所得利以動人,于彼得利,則于此稱說之,于此得利,則于彼稱說之,以求利養者”。爲了要利養,他說兩個居士,這兩個居士,他做他的檀越了。他就對那個說,啊喲,昨天那個居士才了不得啊 ,他跑得來,供養了我一百塊錢哪。意思說,你怎麼不供養?這樣子,我們還有的人,假使有供養,廟裏做功德,他很好,他說,啊呀你供養了很好,昨天哪個人,他做得更多,他拿了一萬塊來哩。這個你幹啥?他出了一千二千嘛不錯了,你要他一萬元,人家拿不出怎麼辦?這個不好。不要這樣搞,那個東西都是邪命。總而言之,以這種方式來取得自己的利養都是叫邪命,這個不要做。
“能少防護不滿足,語言作意清淨藏。”這些都是海公上師的修行經驗,在《瑜伽師地論》都沒有講的。他說能夠自己在戒方面得到一點了,就是說前面那些過失防止了,沒有做了,不要以此爲滿足,以爲我做得可以了,做得蠻好了。這個還不夠。這僅僅是戒裏邊做了一點點,還有很多沒有做到的,不要以此爲滿足。
“語言作意清淨藏”,這個就要緊了,這個真是修行的口訣了。說話也好,動的思想也好,都要把它功德保密起來,不要宣揚功德。有的人說自己功德,就來不及,我有點好處說十分,有一分說十分,宣傳給人家聽。這個就是目的是不好的,爲利養。那麼真正修行的人,你有什麼功德,不要給人家曉得,不要給人家知道,不要說自己,不要安心去講,還要人家不要給他知道,盡量地避免。
前一段時間我們就有一個人,大家就跟我說對他有看法,爲什麼?他在白天,很多人這個遊客的面前,在大殿上磕大頭,表示我精進。這個,不必,你要磕大頭,你到寮房關了門去磕好了。我們說修四加行是好事情,本來修行的人就是要精進行持,但精進行持不要做給人家看,尤其是大殿上,人家白天都是來遊覽的人很多,你去做幹什麼?好象就是表示你精進了,就是這麼一個意思了。你自己地方有嘛,你寮房裏,磕大頭可以磕嘛。夏天當然熱一點了,你可以早晚磕嘛。早晚這個殿上沒有什麼人。總之我們說殿上磕頭,第一不要妨礙人家,人家那裏在看書什麼的就不要去妨礙,人沒有了或者都在磕大頭也可以去。總之在在家人面前或者在一般人面前,不要做。因爲你這一做,人家心裏有看法了,就是在家人看了他說你好進,分差別了。你看這個人好,那個人不好,那些和尚都不拜,他一個人在拜,生分別心。在那些本在僧團裏面,也使人家不安,你盡在做給人家看,人家贊歎你,把我們罵起來了,說我們偷懶,不修行,使人家起一個不高興的心。你這麼一來,總之還是爲自己,沒有顧到人家啊。這個都不好。功德要藏起來,這是那些表面的功德了。假使有禅定功德什麼東西,更要藏起來,不要逢人便說,我昨天修的時候,啊什麼什麼,看到什麼了。千萬不要說,說了還要會著魔。
“自行嚴恪不輕恕,善引徒衆淨戒入。”自己行持要很嚴格,有一點過失不要輕輕放過,馬上要發露要忏悔,要趕緊。但是對其他的人,要善巧地引發他,使得他也能夠進入戒定之道。你要攝引徒衆的話,那量要寬一點了啊,不能對自己那樣。自己要求要嚴格,對人家,要慈悲,人家有過失要好好勸導他,不要跟自己一樣,馬上立刻忏悔,人家做不到的話,就不高興,要罵起來了。這個人家的修行才上路,他有他的過去的一些社會習氣,他一時改不了的,要慢慢地善巧引導他。如果你引導不進來,怪自己,沒有善巧。如果佛在世的話,決定會把他教好,而我沒有能力教好,不是他壞,是我不好,我沒有智慧嘛,教不好。所以說你這個要經常看自己,不要去看人家。人家當然了,他本人來說,也要求對自己要高一點,但是我們,攝衆的人來說,不能要求人家太高。因爲各人各人的因緣不同了。你自己也不見得一定怎麼好得不得了,你何況那麼要求人家這麼高怎麼行?你說他現在不好不好怎麼不好,那麼你說說看,你自己在這個年齡的時候,才信…
《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