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常观己过。这样子跏趺定,动静不二,就可以坐跏趺定。“跏趺定”这个是什么话?这是佛的话,佛以龙来比喻他,那伽就是龙了,那伽常在定,那伽行在定,那伽住在定,行住坐卧,都在定中,这是动静不二了,真正动静不二,佛才做到。我们要做到动的时候不离开静的一个残余势力,我们入定之后心里边静的那些稳定的一个状态,在出定之后还能维持到它的气氛,这是做到我们所谓的动静不二。
那么这个是,我们看一个人有道气没有道气,就在这个地方看。真正得了禅定的人他的行动威仪非常祥和,没有一点急躁样子,再大的事情来了,他不会惊惶失措,也不会马上忧恼,大喜大怒的情况都不会有,都是很平平淡淡的。什么事情来了都能够应付,从容应付,不会激动感情什么东西。如果很激动的话,自己要知道,你的禅定功夫一点都没有,那你要惭愧啊,要好好地多修定,那么多修定之前的基础——持戒。戒的威仪就可以使你慢慢趋入定,把那些粗的那些习气都淘汰掉,如果粗的习气不淘汰掉的话,连出家人的外相都没有,那个内心的内涵当然就没有了啊。外相有了之后,内涵有不有还成问题,如果外相都没有,外相的表现,就是内心的体现在外相上,行动上就表现出来了,外相行动上粗里粗糙的,那就是你内心一点涵养都没有了,所以这个外相还是蛮重要的。那么这是轨则的问题。
丁十一 净命护他
下边是净命,就是如法养命。出家人要如法养命,不要做一些邪命的事情。就是我们的生活来源要以正道,不要以邪道来。“十一净命善护防”,如法地生活,就是我们的生活来源,要如法的,“善护防”,不要去做那些不如法的养命。净命就是如法地养命。那么你假使不如法地养命,人家要讥嫌。人家讥嫌你出家人,实际上就是在毁谤三宝了。所以说,你要起慈悲心,菩萨道是救众生,千万不要使人家毁谤三宝,人家毁谤三宝,那就是你使他造罪了,你做得不如法,使人家毁谤三宝,那么他的下地狱是你给他造成的,所以自己有罪的,不好,也没有悲心。所以说要防护人家讥嫌三宝的话,那你就要自己做得如法一点。这个责任心我看现在出家人是不是有,还很成问题。你在人家面前抽烟了,什么东西了,那些都是使人家讥嫌三宝的。我们经常听见有些人说,哎,他们什么什么庙的和尚,我看不行了,什么,二郎腿一翘,烟抽抽了。这个人家都在讥嫌,讥嫌你。说和尚,至少是僧宝了,那么僧宝如此,那么他对佛宝法宝也不重视了。那么这个过失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了,这个很严重的问题。那么要防护不要使人家讥嫌,那怎么办?就要离开邪命。
“远离矫诈五邪命”,矫诈就是故意装一套,表面一套,内心一套,专门搞外相,这五个邪命要去掉。这五个邪命是哪些?“诈现奇特相,称己胜功能,吉凶吟咏等,高声现威相,称嫌利养类”,就是五种方式来养命的,就是我们的生活来源如果以这五种方法得来的,叫五个邪命。这五邪命我们书上有,大家翻一翻,翻到二十七页,就是这本书二十七页,二十七页最后两行,什么叫五种邪命?“比丘营不如法事”,不如法的事情,“而为生活”,而得到我们的生活的,叫邪命。那么这个邪命有五种。
第一种,诈现奇相,“于世俗之人,诈现奇特之相,以求利养者”,在在家人面前,故意装出一种不同于众的样子。人家都是好奇了,哎哟,这个人了不得,跟人不一样,结果特别恭敬你,供养你,以这种方式得到供养的,那就是诈现奇相。那么这个诈现奇相,这个现在就有不少了。有的,我们看到有些就是穿的衣服装得好象是老修行,装得好象故意穿得很,就是什么墨色衣啊,就是这个自己染的布的衣服,装得好象是很老修行样子,实际上他做个样子给人家看看,我持戒的。因为我们古代持戒的人都穿墨色衣,自己染的布,灰色的衣服。还有的人头发养得长长的,表示自己精进地修行了没有功夫剃头了,或者你养得手指甲也不剪,都表示自己精进。实际上你哪里这点时间都没有啊,你空的时候还多得很。有的还装有神通,啊,你这个居士,你前辈子是我的什么人哪,这一世又碰到了,啊,了不得,怎么怎么,你赶快护持我的法,或者你前辈子是怎么怎么的,你这辈子要注意什么事情,装得有神通,这些都是诈现奇相。这个目的在哪里?你不同于人了,高于人一等了,人家好供养你了。
第二种,“自说功德”,“自说己功德,以求利养”,说自己好,啊,我怎么能干,我怎么怎么好。我们这里以前有这样的人,他甚至于说,我念起经来声音大,把人家的声音都盖住了,啊,我好了不得。那么有些人还是很佩服他,哎,念经念得好,供养你。还有其他的功德,我做事怎么能干,我又是怎么样子了,我过去么怎么做大事业的,现在嘛把家庭抛弃了,怎么怎么出家了,了不得,反正开口闭口总说自己了不得的人,这个一般说我们认为这些人就是有问题,自己说功德。当然了,我们前面说过了,在教化人的时候,有时候也偶尔用一下,这个是不是为利养了。这个说的是为了求利养,名闻利养,说自己功德的。所以出家人,在居士面前,千万不要赞叹自己啊,赞叹自己,居士面前赞叹干什么,很明显的嘛,就是为供养嘛,你就是要供养了。
“占相吉凶,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,以求利养者”,学一些算命的方式,在人家面前说,啊,你将来要怎么了,你怎么怎么了,要是算准了是不得了了,那当你活佛看了,要是算不准的话嘛,他也看看你也不过如此了。反正这一类东西,算命啊什么东西了,也就是说要使人家恭敬你,恭敬的后边就是供养你。
还有种么“高声现威相”,“大声壮势而现威势,以求利养”,说自己了不得,好象说话好的,什么什么,装得很勇敢那个样子,好象自己气势好大,好象自己张口尽说大话,惊人的话,这些目的在哪里?求利养,就不好。
最后还有一种,更卑鄙了,“说所得利以动人,于彼得利,则于此称说之,于此得利,则于彼称说之,以求利养者”。为了要利养,他说两个居士,这两个居士,他做他的檀越了。他就对那个说,啊哟,昨天那个居士才了不得啊 ,他跑得来,供养了我一百块钱哪。意思说,你怎么不供养?这样子,我们还有的人,假使有供养,庙里做功德,他很好,他说,啊呀你供养了很好,昨天哪个人,他做得更多,他拿了一万块来哩。这个你干啥?他出了一千二千嘛不错了,你要他一万元,人家拿不出怎么办?这个不好。不要这样搞,那个东西都是邪命。总而言之,以这种方式来取得自己的利养都是叫邪命,这个不要做。
“能少防护不满足,语言作意清净藏。”这些都是海公上师的修行经验,在《瑜伽师地论》都没有讲的。他说能够自己在戒方面得到一点了,就是说前面那些过失防止了,没有做了,不要以此为满足,以为我做得可以了,做得蛮好了。这个还不够。这仅仅是戒里边做了一点点,还有很多没有做到的,不要以此为满足。
“语言作意清净藏”,这个就要紧了,这个真是修行的口诀了。说话也好,动的思想也好,都要把它功德保密起来,不要宣扬功德。有的人说自己功德,就来不及,我有点好处说十分,有一分说十分,宣传给人家听。这个就是目的是不好的,为利养。那么真正修行的人,你有什么功德,不要给人家晓得,不要给人家知道,不要说自己,不要安心去讲,还要人家不要给他知道,尽量地避免。
前一段时间我们就有一个人,大家就跟我说对他有看法,为什么?他在白天,很多人这个游客的面前,在大殿上磕大头,表示我精进。这个,不必,你要磕大头,你到寮房关了门去磕好了。我们说修四加行是好事情,本来修行的人就是要精进行持,但精进行持不要做给人家看,尤其是大殿上,人家白天都是来游览的人很多,你去做干什么?好象就是表示你精进了,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了。你自己地方有嘛,你寮房里,磕大头可以磕嘛。夏天当然热一点了,你可以早晚磕嘛。早晚这个殿上没有什么人。总之我们说殿上磕头,第一不要妨碍人家,人家那里在看书什么的就不要去妨碍,人没有了或者都在磕大头也可以去。总之在在家人面前或者在一般人面前,不要做。因为你这一做,人家心里有看法了,就是在家人看了他说你好进,分差别了。你看这个人好,那个人不好,那些和尚都不拜,他一个人在拜,生分别心。在那些本在僧团里面,也使人家不安,你尽在做给人家看,人家赞叹你,把我们骂起来了,说我们偷懒,不修行,使人家起一个不高兴的心。你这么一来,总之还是为自己,没有顾到人家啊。这个都不好。功德要藏起来,这是那些表面的功德了。假使有禅定功德什么东西,更要藏起来,不要逢人便说,我昨天修的时候,啊什么什么,看到什么了。千万不要说,说了还要会着魔。
“自行严恪不轻恕,善引徒众净戒入。”自己行持要很严格,有一点过失不要轻轻放过,马上要发露要忏悔,要赶紧。但是对其他的人,要善巧地引发他,使得他也能够进入戒定之道。你要摄引徒众的话,那量要宽一点了啊,不能对自己那样。自己要求要严格,对人家,要慈悲,人家有过失要好好劝导他,不要跟自己一样,马上立刻忏悔,人家做不到的话,就不高兴,要骂起来了。这个人家的修行才上路,他有他的过去的一些社会习气,他一时改不了的,要慢慢地善巧引导他。如果你引导不进来,怪自己,没有善巧。如果佛在世的话,决定会把他教好,而我没有能力教好,不是他坏,是我不好,我没有智慧嘛,教不好。所以说你这个要经常看自己,不要去看人家。人家当然了,他本人来说,也要求对自己要高一点,但是我们,摄众的人来说,不能要求人家太高。因为各人各人的因缘不同了。你自己也不见得一定怎么好得不得了,你何况那么要求人家这么高怎么行?你说他现在不好不好怎么不好,那么你说说看,你自己在这个年龄的时候,才信…
《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