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▪P2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“1代思彼彼所作業”,他要作什麼事情,你幫他動腦筋:這樣子做對不對,那樣子做不好,這樣子好。“應不應做致興衰”,這樣子做能夠發,這樣子做要倒楣,要衰。假使做生意的話,這樣做會發財,那麼做就會衰,就是要虧本的,或者做事情、開一個企業,這樣子做能夠成功,那樣子做會得失敗,都幫他動腦筋,幫助他。哪些該做,哪些不該做,哪些做了好,哪些做了要失敗的,這是幫人家的忙了。這是總給他出主意,給他幫他。

  那麼下面第二個,就是真的行動來幫助了,“2以實功能現前助”,真正地去做幫他做了,實際上幫他做了。“當下幫助”,但是“在家出家各各不同”,在家的人幫助跟出家人幫助不同。假使說有一家人家,他家裏沒有大人,都出去了,一個小孩子沒有人管,叫你抱一抱,在家的人可以,發心,我幫你抱一抱,叫個出家人他說抱個孩子,這個不行的。出家人,不能抱孩子,尤其是女孩子更不要抱。

  那麼這個在家、出家的身份不同了,幫助的方式也不一樣,這是要注意啊!不要說那個出家人要幫助人家,什麼事都去幹起來了,人家在家人的一些事情你不該參與的都去加進去了,那個要不得。出家人幫助根據戒律去幫助,戒律允許的可以做,不允許的不要做。那麼,在家人當然情況不同了,他的範圍可以廣一點。出家人以法的幫助爲主,反正這個你們知道。出家人是要以法上幫助人家,在家人以其他的方式——世間上的事情幫助人家。當然他法上懂一點也可以幫助。

  “3往來行旅作導引”,假使有人走路,沒有伴侶,或者沒有人幫助他,那麼你在路上碰到之後,你就給他搭個伴,他地方陌生,不認識,你可以告訴他,這裏到那裏走,到那裏該怎麼樣走,乘什麼車方便,乘哪個車就有麻煩,要兜圈子,這些你要告訴他。這是幫助人家的事情了。這是實際行動了。

  “4方便開示耕農類”,那就是搞那些職業了,耕地也好,或者你開廠也好,或者搞什麼,做什麼東西也好,什麼技術方面的問題,教人家。“方便開示”,這個方便就是說無罪的方便,就是不犯罪的方便。不要說你叫人家去怎麼子投機取巧了,或者叫人家去打魚,摸蝦子,發財了,這個有罪的方便,不做!方便就是說包含如法的、合戒的那些方便。

  “5資財守護作用示”,假使有了錢,他根據你幫助,他發財了或者是事業興起來了,那麼如何守護這些資産,你要善巧地告訴他。“不爲五家所犯”,五家——王、賊、水、火、不孝子,這五個東西,再大的財産也可以給你搞掉。王,他可以把你沒收;賊可以把你搶去或者偷去;水把你漂掉;火把你燒完;那麼不孝子,就是那些敗家子,他可以把你財産揮霍得光光的。這個很多,我們在上海以前看過,他本來是地主,家裏很有錢的,養了個孩子,吃鴉片的,也不務正業,把這個家産都吃完了,討飯了,到馬路上討飯,要飯去了,這樣的人就是敗家子。那麼如何地守護不爲五家所犯,這就告訴他。

  “6合和乖離解忿诤”,有冤仇的,有不和的,那麼如何地使他們把那些诤、冤,幫他解掉,使他們合和起來。但是這裏在家、出家有各別,有身份不同。夫妻打架,出家人絕對不能去勸。如果勸的話,你是勸他們是做那些不淨的事情了,夫妻本來是吵架分開住了,你把他勸和,他們一起幹他們的夫婦之道,那麼你這出家人戒律不清淨了。所以這個出家、在家的身份不一樣,那麼如何解去那些他們的冤,和合他們的乖離,那就是要看情況。凡是出家人依戒而行。我們依什麼戒?依別解脫戒、菩薩戒,依這個標准去做。不合戒的就不要做。在家人有在家的戒,他們在家人可以做的,在家人要做。凡是對人家有好處的都要做,那麼依戒而做。

  “7義會決時善助理,8福會擇時助修成”,這是第一個,八種有情的事業幫助。“義會”,這是兩個解法。“義會”,海公上師說的是合法的集會,那麼“福會”,是興造叁寶的會。這是一個解釋。另外宗大師裏邊,他的解釋裏邊,“義會”是有定期的福業,“福會”是指沒有定期的,臨時舉行的福業。那麼有這麼兩個解釋。那麼義會要舉行了,就是給他考慮什麼時間舉行好;做的舉行的時候,善巧地去幫助他做。福會,他要做的時候,也是給他選什麼時間比較合適,同時也幫助他去做。

  這是第一個,于諸有情事業作助伴的。在助伴裏邊分析一下,開頭兩個就是“應不應作致興衰,以實功能現前助”,這是就是說幫助人家,得到怎樣去弄到資財,怎樣子能夠可以使他的資財豐富。第叁,第四,第五,第六,那是資財增長之後如何守護它。第七,第八,你資財增長以後,然後該怎麼用,用到哪裏去,用到福田上去。

  這是菩薩的善巧。人家沒有資財,窮啦,你幫他去幫忙,把他富起來;他富之後,然後教他怎麼增長,怎麼守護不會失掉;增長了,再教他該怎麼用了,用到福田上去。義會啊,福會啊,就是這個地方去用這些錢,不要亂用。這是第一個。

  

  戊二 除去他苦有七種

  第二個,除他苦,有七種:身苦四種,心苦叁種。

  

  除身苦有四

  那麼除他的苦,“除苦助伴濟他身,1施藥瞻視有病者”,病人看病,碰到有病的人,你要去伺候他,還要那個盡量去照顧他,還要給他藥。這是對病人的。這是我們說,所以菩薩戒裏邊看到病人要看的。如果病人來了,你不管他,你明明有錢的,可以幫助他買藥的,不給他買,犯戒的。所以說“施藥瞻視有病者”,有病的人要去看看他,有力量的還要給他買點藥什麼,解除他的病痛了。這個有不有好報了?我們說,你看病的報就是大,將來感的果報就是自己沒有病,長壽,健康。我們《業報因緣經》這本經很好,看看很薄一本書,這個是真正的因果經。現在我們社會上有些人,他盡印一些其他的因果經,是不是真經也不知道的,花了很多錢去印。真正佛經的藏經裏邊的因果經,他也不知道。就象我們這裏廣泛的這個經印出去,能起很好的效果。這是真佛的時候的因果,真因果。

  第二個,“2若根殘缺導助彼”。假使殘缺的,聾子,啞子那些,那些根不全的,那麼幫助他。假使瞎子,走路,要過馬路,你把他牽過去,馬路上很危險,他又看不到汽車。那麼聾子,他聽不到聲音的,你搞手比個樣子,這個路不要走怎麼怎麼。反正要幫助人家,殘缺的幫助他。

  “3于支不具載荷施”,“支不具”,假使沒有腳的,這個根支不具的,那麼怎麼辦?有的人還看了好笑。這個要,行菩薩戒的人就是要“載荷施”,要去背,把他背起來,背起走。假使這個人腿不行,把他背起走,或者是“荷”,我就是有車,有馬什麼東西,把他乘在上面。“荷”,就是假使沒有這些東西的話,自己背他走。這個我們想想看,做得到做不到。所以說看看是說起來很容易,做起來很難,你馬路上看到一個沒有腳的要飯的,他走不來,你去背他,會不會?恐怕沒有哪個去背他。當然這些人他是要飯了,他是歡喜在馬路上。假使路上確實有一個腿不好的,那麼他走不動了,你是不是背他?這個你自己考慮考慮。

  “4遠行疲困施食息”,跑遠路的人,他很疲勞,很餓,那要布施他,給他吃,給他休息。這是除身苦四種。

  

  除心苦有叁

  下邊除心苦,“五蓋四障貪等迷,無間苦縛八尋思,欲貪恚害親裏覺,國土不死他輕鄙,樂著資財族姓尊,心困八種邪覺慧”,這是八種惡尋思。那麼第一個是心苦,五蓋,四障,就是海公上師加一個四障。在原文是五蓋。第二個是八個尋思,第叁個是“不瞋他勝心火騰”,在原文是“他蔑他勝”苦(《菩薩戒品釋》卷一 叁叁),他就是我你他的他,蔑,輕蔑的蔑。人家看他不起,人家勝過他,就打仗打勝了,你敗了,這個時的苦,也要救,也要給他解除。

  那麼第一個,“五蓋四障貪等迷”,五蓋是欲貪、瞋恚、昏沈睡眠、掉舉惡作,一個疑。這五個蓋就是貪等了。這些要把它除。他要是起這個障的時候,要給他除掉。如何除?起欲貪的人,叫他修不淨觀,貪了有什麼壞處,跟他講道理了,使他心開解了。四障,一般的四障,是煩惱障、業障、報障、還有個見障,邪見了,四個障。像這些東西起來之後,你要善于開導,把他跳出這個障,跳出這個蓋。

  另外一種就是八尋思。“無間苦縛”,這個八尋思,心裏的一些妄想了,沒有斷的,這個苦把你捆在裏邊。這個八尋思的害處很大,尤其是修禅定的,有八尋思的話,你根本得不了定。那麼修行的人,八尋思一來會跑掉,跟了尋思就跑了。爲什麼這個煩惱一起來之後……我們要認識煩惱。這八尋思就是煩惱的一種了,心苦之一。這是苦,而且是無間的苦。“常常心苦難去者”,這個苦,捆在心裏邊,時間很長,同時很不容易去。不但不容易去,“自不願除去者”,自己還不願意除,因爲這個是好,要跟他跑,那麼就是八尋思了。

  什麼八尋思?“欲貪”第一個,想淫、色欲的事情,心裏想著高興。人家教除,他也不行,不要除,他說我想想也好,比不想要舒服一點。但是這個苦思你越想貪心越重,越重你越不能修行,那最後要犯戒。

  瞋恚,心裏起瞋心,也不好,瞋心瞋心,厲害了之後就要行動起來了。害,害要對那個有冤的人要起不好的迫害事情,害他去的事情了。這是欲了貪了,害,恚。恚還是心裏瞋恨他了,害就是想害他了,要用不好的行動加上去了,要打他,罵他了,什麼都要搞起來,甚至最不好的,殺了。

  “親裏覺”,就是想親裏了,就是想家鄉了,想家裏的親人了,這些思想來了。我們修行的人千萬不要動這個念頭,尤其是家裏本來有夫人的。我們佛教裏邊叫故二,這個千萬不要想,一想的話會犯戒, 。這個親裏覺了,過去的親屬,當然親裏嘛,是對你有親的人,有感情了,修行的人就割斷了,就不要了,不要再去想這些感情的事情了。這一想一想緊緊纏到那個法的話,就是要打妄想,要走了,不能、不想修…

《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定道資糧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