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”,也教他做壞事。那麼“堅固執持他勝罪”,心裏邊認爲這個是對的,堅固執持不改動的,這個是他勝罪。起邪見,還要滅善根,不但是成他勝罪,善根也滅掉了。這個爲什麼要堅固執持?海公上師寫了一些,他就是說有的是沒有知識,就是他糊塗愚癡,堅固執持;有的是“外道”,他們的主張就是沒有這些東西的啊;那麼還有一些“惡取”,雖然也信佛教的,但是他搞錯了,認爲是一切法空,根本談不上因果,那麼也是搞錯了。像這一類都屬于邪見。所以說修佛法,千萬不要執惡取空,惡取空謗無業果了,那就也成了個邪見。固然外道是邪見,佛法裏邊,學得不好也是邪見,也會産生邪見。這個所以說要依止善知識了。善知識要有傳承的善知識,不是碰到一個人,跟你要好,他跟你講得來,就是善知識,我們說要有傳承了。所以印度也好,西藏也好,沒有傳承的善知識人家不敢親近。那麼有傳承的,要有清淨的傳承、法流,才能親近。這是第五個。這五個都是國王,國王有這些罪,他力量大,可以做,危害性特別大。
己六 毀住處
“第六毀住處”,那麼第六就是大臣的罪了。以王的勢力來破壞那些地方的,不管你是村邑、城落這些,大的、小的,只要破壞它的,都是一個他勝罪。那麼破壞什麼東西?假使破壞裏邊的有情,破壞了那個地方,就是把他的房子拆了,或者把那個地燒了,森林毀了,這些都是破壞地方了;如果把裏邊的有情是抓起來打、罰或者殺,那是另外的根本罪了,不屬于這裏邊的。假使破壞裏邊的財産,也是屬于前面的他勝罪了。那麼這是破壞地方,把地方破壞掉的是這一個罪。
下邊是另外八個,是屬于初學的人的八個他勝罪。
己七 說法不觀機
“第七說法不觀機”,“于淺智人說甚深,離諸戲論真空理,驚疑怖畏大菩提,心生退沒樂小乘”。他因爲是初學了,自己不能觀察。對那些智慧不大的人,他雖然這個人過去善根不大,也不親近善知識,他自己聽到一些大乘經典,他就也是發了一個心,發起菩提心來了,那麼行菩薩道。但是,對這樣的人,你沒有觀他的機,就跟他說甚深微妙的法,什麼法?“離諸戲論真空理”,一切法空的道理,離諸戲論,不來不去、不生不滅、不一不異等等,一切自性空。這個說了之後,使他智慧不夠了,“驚疑怖畏大菩提”,他聽了之後,沒有得到真正的意思,只曉得一切法空了,哎呀!什麼都空了,自己人也空掉了,將來修的佛道,度的衆生都是空的,那搞什麼?害怕起來了啊。我們說空性是不能夠隨便亂說的,有的人就害怕,真正空性他以爲什麼都沒有了,那還修什麼了?他害怕了,害怕了之後,他菩提心也退掉了。那麼這樣子的人,“心生退沒樂小乘”,他大乘不敢修了,他幹脆修小乘,自己自了算了。這樣子,你說法沒有觀機,那把他菩提心退掉了,這樣子就犯一個他勝罪。
那麼我們說,你沒有觀機,給他說甚深法,他退了心,是他勝罪。假使你是觀察的,這個人經過你觀察了,再給他說,但是沒有觀察對,他卻是退了心了,有不有他勝?沒有他勝。那就是說不要糊裏糊塗,對人機要觀一觀,哪怕你觀得對觀不對都要觀察一下。觀對了,當然更好,不該說的就不說了;觀錯了,總算你下過功夫的,罪是有,但不屬于他勝了。你認爲他可以接受這個法,但是他本身實際上卻是智慧善根太少了,接受不了,那麼你認爲他可以接受的,……
(11B開始,) ……無上的一些什麼高深的密法,對那些根本談不上菩提心,也談不上什麼出離心,也根本不了解空性的人,你對他說那些法,引起他的煩惱心,那就很危險。這個要注意,一定要觀機。
己八 勸人舍大取小
第八個“勸人舍大取小”,那幹脆教人不要學大乘法,去學小乘自了算了。“汝今不能樂大乘,行六度行成種智,速趣解脫盡生死,聞者驚疑怖菩提,退沒聲緣舍大心。”他對那些修菩薩行的人說,他說:“你這個根機啊,修菩薩道不能修的啦,你將來也不能成佛的,你還是幹脆發一個聲聞乘出離心,或者緣覺乘,這樣子,你還能夠出離叁界了生死。”他就是說,你沒有佛性的種子的啦,你再修也沒有用的,這樣子,把人家菩提心退掉了,那完了,這樣子你就是把人家的菩提心退掉了。“退沒聲緣舍大心”,菩提心,大心舍掉了,退到聲聞緣覺乘去了,固然他還在修行,但是菩提心沒有了,那也是一個他勝罪。
己九 勸舍聲聞戒學
那麼第九個“勸舍聲聞戒學”。反過來啊,這個是很辯證。一方面,你叫他不要修大乘去修聲聞乘,是一個他勝罪。另外一個,你只要學大乘,不要聲聞基礎的,也是一個他勝罪。他對那些修菩薩行的人說,他說你修了菩薩道了,你小乘的那些別解脫戒你還學它幹啥?“汝今何用學小乘,別解脫戒聲聞律”,聲聞的那些戒律,別解脫戒等等,這些屬于小乘的戒,你學它幹啥?你只要受持大乘典,“應當受持大乘典,發菩提心淨諸業,不受當來惡果報,令舍波羅提木叉”。他說你只要讀誦大乘經典好了,就能夠滅罪。這個也是相似佛法了。我們不是說,忏悔業障裏邊有讀誦甚深大乘經典,可以滅罪的,這是對的。但是,他就怎麼說,他說你聲聞律不要持的,你只要念大乘經典好了,它把你罪滅掉了,將來就不會感惡報的。你發了菩提心之後,一切業障都會消的,當然的惡果也不會受了。你就是行大乘好了,你行了大乘,不要去僅僅拘泥于小乘戒律了。小乘戒嘛,就是不受惡處,不受惡處就是不受那些叁惡道的報了。他說你這個放心好了,不要緊的,你發了菩提心,大乘經典一念,這些罪都消掉了,那些戒律不要持了。糟了!這樣子,“令舍波羅提木叉”,使他把聲聞律裏的這個別解脫戒舍掉了。
我們想一想,我們前面再叁強調,菩薩叁聚淨戒,它的根本就是波羅提木叉,就是那個別解脫戒。別解脫戒持好了,攝善法戒、饒益有情戒才能有希望持清淨,護持清淨。如果別解脫戒不能受持的話,上邊兩個根本是空的。那就是造樓一樣的,沒有基層的一樓,二樓叁樓都是空話,沒有一樓,你哪有二樓叁樓?你造在哪裏?空中樓閣,那是不成立的。所以說,他教他別解脫戒舍掉啦,專門學大乘經典,這個我們聽聽好象很合理,不對。你要讀誦大乘經典滅罪,它的基礎還在別解脫戒,在這個基礎上,念大乘經典是能滅罪。但是你把這個抽掉了,單是靠念大乘經典就能解決一切問題,那就是錯掉了。所以這些都是強調一方面,都是相似正法的一些具體的實例。
己十 勸人舍小乘法教
“第十勸人舍小乘法教”。“汝勿聽受聲緣法,汝當覆蔽彼經論,聲緣法中無大果,不能盡除諸結使,聽受清淨大乘典,消除惡業速菩提,聞已信受舍學修,說者聽者皆得罪。”這個也是相似佛法。他是怎麼說?他說,你呀,不要去聽那些二乘的法了,這些經論,你覆蔽,那些經不但是不要去學他,你把它覆蔽起來,不要流傳。種種把它隱沒下去,等于說消滅它了。他說聲聞乘沒有大果的,不能成菩提的,“聲緣法中無大果”,甚至于“不能盡除諸結使”,煩惱也斷不了。
這個又錯掉了。聲聞乘是能斷煩惱的啊,雖然不能成菩提,但是能出叁界。他就是說不能斷結使的,不能斷煩惱的。你應當怎麼樣?他說你應當“聽受清淨大乘典”,你去學清淨的大乘經典,這個樣子就可以使你惡業消除了,不要去學聲聞法了。你大乘經典聽說之後,讀誦,爲他人說,這個不是《金剛經》裏很多嗎,你只要念四句偈,爲人家說,那就能滅除很多的罪,怎麼怎麼,還可以最後得阿羅多羅叁藐叁菩提。就是把佛的經的意思以自己的意思來曲解。佛的真正內涵他也不懂。這樣子,人家聽了之後相信了,本來修大乘的,他相信之後,把別解脫戒,聲聞的那些律舍掉了。那就把根子抽掉了,根子抽掉,上層建築也沒有了。那就搞壞掉了。
我們說,學大乘前面講過的,舍聲聞乘,不是舍他的戒,舍他的自利的心,“持聲聞律舍劣心”了,前面有過的。聲聞的律要持的,但是,自了漢的心,只爲自己了生死的心不要,那麼這才是真正的大乘。你把它這個聲聞律都不要持了,那就是過了火了,過了火就是相似佛法,那麼這樣子就是不能成菩提的。如果你犯了之後,說的人聽的人都得罪,說的人也是根本罪,聽他的話的人,把聲聞律舍了,也是根本罪。所以說,我們不要糊塗,第一,不要去勸人家,自己搞了不懂,亂說、勸人家了,自己根本罪,不管人家聽你不聽你,根本罪是進去了;如果糊裏糊塗,人家說了,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,亂聽了,聽的人相信了之後,也是一個根本罪。
所以,佛教,我們強調了,自始至終不能離開智慧。這個智慧哪裏來?聞思修。所以說,聽聞正法,多聞多聞,谛聽谛聽。我們在《廣論》裏邊再叁強調這一個。我們不要說,我不懂啊!什麼東西。你不懂,哪個叫你不學的呢?這個說,求法,求法,求善知識,就是要學嘛。你自己有機會不學,你說你犯了之後你不懂,怪哪個?我們說,現在科學裏邊,很多電器啥東西,有些電器東西,你不懂,你去碰那些電線,觸電死掉了,你說,我不懂,我不該死,行不行?電是不講人情的,你懂也好,你不懂也好,你碰了它之後,它就把你燒死,那你這個怪哪個?
所以說,我們做了人之後,人身難得,我們得了人身之後,就拼命地要去追求佛道啊,要親近善知識,聽聞正法。這個機會你有了,你說我忙得很,沒工夫聽。結果犯了錯誤,說我不知道。這個是愚癡得很,不好再說了。既然得到了有暇的人身,又聽了佛教,就要擠出一切可以擠出的時間去學修。如果你不去擠,強調其他的原因,等到你犯了錯誤,你想不受苦,不受報,不行的,做不到。
己十一 貢高勝人
第十一個“貢高勝人”。“名稱利養恭敬貪”,就是貪著名,利養就是財了。“欺妄兩舌作毀贊”,也是欺騙人家,兩舌,說這個…
《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