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”,也教他做坏事。那么“坚固执持他胜罪”,心里边认为这个是对的,坚固执持不改动的,这个是他胜罪。起邪见,还要灭善根,不但是成他胜罪,善根也灭掉了。这个为什么要坚固执持?海公上师写了一些,他就是说有的是没有知识,就是他糊涂愚痴,坚固执持;有的是“外道”,他们的主张就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啊;那么还有一些“恶取”,虽然也信佛教的,但是他搞错了,认为是一切法空,根本谈不上因果,那么也是搞错了。像这一类都属于邪见。所以说修佛法,千万不要执恶取空,恶取空谤无业果了,那就也成了个邪见。固然外道是邪见,佛法里边,学得不好也是邪见,也会产生邪见。这个所以说要依止善知识了。善知识要有传承的善知识,不是碰到一个人,跟你要好,他跟你讲得来,就是善知识,我们说要有传承了。所以印度也好,西藏也好,没有传承的善知识人家不敢亲近。那么有传承的,要有清净的传承、法流,才能亲近。这是第五个。这五个都是国王,国王有这些罪,他力量大,可以做,危害性特别大。
己六 毁住处
“第六毁住处”,那么第六就是大臣的罪了。以王的势力来破坏那些地方的,不管你是村邑、城落这些,大的、小的,只要破坏它的,都是一个他胜罪。那么破坏什么东西?假使破坏里边的有情,破坏了那个地方,就是把他的房子拆了,或者把那个地烧了,森林毁了,这些都是破坏地方了;如果把里边的有情是抓起来打、罚或者杀,那是另外的根本罪了,不属于这里边的。假使破坏里边的财产,也是属于前面的他胜罪了。那么这是破坏地方,把地方破坏掉的是这一个罪。
下边是另外八个,是属于初学的人的八个他胜罪。
己七 说法不观机
“第七说法不观机”,“于浅智人说甚深,离诸戏论真空理,惊疑怖畏大菩提,心生退没乐小乘”。他因为是初学了,自己不能观察。对那些智慧不大的人,他虽然这个人过去善根不大,也不亲近善知识,他自己听到一些大乘经典,他就也是发了一个心,发起菩提心来了,那么行菩萨道。但是,对这样的人,你没有观他的机,就跟他说甚深微妙的法,什么法?“离诸戏论真空理”,一切法空的道理,离诸戏论,不来不去、不生不灭、不一不异等等,一切自性空。这个说了之后,使他智慧不够了,“惊疑怖畏大菩提”,他听了之后,没有得到真正的意思,只晓得一切法空了,哎呀!什么都空了,自己人也空掉了,将来修的佛道,度的众生都是空的,那搞什么?害怕起来了啊。我们说空性是不能够随便乱说的,有的人就害怕,真正空性他以为什么都没有了,那还修什么了?他害怕了,害怕了之后,他菩提心也退掉了。那么这样子的人,“心生退没乐小乘”,他大乘不敢修了,他干脆修小乘,自己自了算了。这样子,你说法没有观机,那把他菩提心退掉了,这样子就犯一个他胜罪。
那么我们说,你没有观机,给他说甚深法,他退了心,是他胜罪。假使你是观察的,这个人经过你观察了,再给他说,但是没有观察对,他却是退了心了,有不有他胜?没有他胜。那就是说不要糊里糊涂,对人机要观一观,哪怕你观得对观不对都要观察一下。观对了,当然更好,不该说的就不说了;观错了,总算你下过功夫的,罪是有,但不属于他胜了。你认为他可以接受这个法,但是他本身实际上却是智慧善根太少了,接受不了,那么你认为他可以接受的,……
(11B开始,) ……无上的一些什么高深的密法,对那些根本谈不上菩提心,也谈不上什么出离心,也根本不了解空性的人,你对他说那些法,引起他的烦恼心,那就很危险。这个要注意,一定要观机。
己八 劝人舍大取小
第八个“劝人舍大取小”,那干脆教人不要学大乘法,去学小乘自了算了。“汝今不能乐大乘,行六度行成种智,速趣解脱尽生死,闻者惊疑怖菩提,退没声缘舍大心。”他对那些修菩萨行的人说,他说:“你这个根机啊,修菩萨道不能修的啦,你将来也不能成佛的,你还是干脆发一个声闻乘出离心,或者缘觉乘,这样子,你还能够出离三界了生死。”他就是说,你没有佛性的种子的啦,你再修也没有用的,这样子,把人家菩提心退掉了,那完了,这样子你就是把人家的菩提心退掉了。“退没声缘舍大心”,菩提心,大心舍掉了,退到声闻缘觉乘去了,固然他还在修行,但是菩提心没有了,那也是一个他胜罪。
己九 劝舍声闻戒学
那么第九个“劝舍声闻戒学”。反过来啊,这个是很辩证。一方面,你叫他不要修大乘去修声闻乘,是一个他胜罪。另外一个,你只要学大乘,不要声闻基础的,也是一个他胜罪。他对那些修菩萨行的人说,他说你修了菩萨道了,你小乘的那些别解脱戒你还学它干啥?“汝今何用学小乘,别解脱戒声闻律”,声闻的那些戒律,别解脱戒等等,这些属于小乘的戒,你学它干啥?你只要受持大乘典,“应当受持大乘典,发菩提心净诸业,不受当来恶果报,令舍波罗提木叉”。他说你只要读诵大乘经典好了,就能够灭罪。这个也是相似佛法了。我们不是说,忏悔业障里边有读诵甚深大乘经典,可以灭罪的,这是对的。但是,他就怎么说,他说你声闻律不要持的,你只要念大乘经典好了,它把你罪灭掉了,将来就不会感恶报的。你发了菩提心之后,一切业障都会消的,当然的恶果也不会受了。你就是行大乘好了,你行了大乘,不要去仅仅拘泥于小乘戒律了。小乘戒嘛,就是不受恶处,不受恶处就是不受那些三恶道的报了。他说你这个放心好了,不要紧的,你发了菩提心,大乘经典一念,这些罪都消掉了,那些戒律不要持了。糟了!这样子,“令舍波罗提木叉”,使他把声闻律里的这个别解脱戒舍掉了。
我们想一想,我们前面再三强调,菩萨三聚净戒,它的根本就是波罗提木叉,就是那个别解脱戒。别解脱戒持好了,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才能有希望持清净,护持清净。如果别解脱戒不能受持的话,上边两个根本是空的。那就是造楼一样的,没有基层的一楼,二楼三楼都是空话,没有一楼,你哪有二楼三楼?你造在哪里?空中楼阁,那是不成立的。所以说,他教他别解脱戒舍掉啦,专门学大乘经典,这个我们听听好象很合理,不对。你要读诵大乘经典灭罪,它的基础还在别解脱戒,在这个基础上,念大乘经典是能灭罪。但是你把这个抽掉了,单是靠念大乘经典就能解决一切问题,那就是错掉了。所以这些都是强调一方面,都是相似正法的一些具体的实例。
己十 劝人舍小乘法教
“第十劝人舍小乘法教”。“汝勿听受声缘法,汝当覆蔽彼经论,声缘法中无大果,不能尽除诸结使,听受清净大乘典,消除恶业速菩提,闻已信受舍学修,说者听者皆得罪。”这个也是相似佛法。他是怎么说?他说,你呀,不要去听那些二乘的法了,这些经论,你覆蔽,那些经不但是不要去学他,你把它覆蔽起来,不要流传。种种把它隐没下去,等于说消灭它了。他说声闻乘没有大果的,不能成菩提的,“声缘法中无大果”,甚至于“不能尽除诸结使”,烦恼也断不了。
这个又错掉了。声闻乘是能断烦恼的啊,虽然不能成菩提,但是能出三界。他就是说不能断结使的,不能断烦恼的。你应当怎么样?他说你应当“听受清净大乘典”,你去学清净的大乘经典,这个样子就可以使你恶业消除了,不要去学声闻法了。你大乘经典听说之后,读诵,为他人说,这个不是《金刚经》里很多吗,你只要念四句偈,为人家说,那就能灭除很多的罪,怎么怎么,还可以最后得阿罗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就是把佛的经的意思以自己的意思来曲解。佛的真正内涵他也不懂。这样子,人家听了之后相信了,本来修大乘的,他相信之后,把别解脱戒,声闻的那些律舍掉了。那就把根子抽掉了,根子抽掉,上层建筑也没有了。那就搞坏掉了。
我们说,学大乘前面讲过的,舍声闻乘,不是舍他的戒,舍他的自利的心,“持声闻律舍劣心”了,前面有过的。声闻的律要持的,但是,自了汉的心,只为自己了生死的心不要,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大乘。你把它这个声闻律都不要持了,那就是过了火了,过了火就是相似佛法,那么这样子就是不能成菩提的。如果你犯了之后,说的人听的人都得罪,说的人也是根本罪,听他的话的人,把声闻律舍了,也是根本罪。所以说,我们不要糊涂,第一,不要去劝人家,自己搞了不懂,乱说、劝人家了,自己根本罪,不管人家听你不听你,根本罪是进去了;如果糊里糊涂,人家说了,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,乱听了,听的人相信了之后,也是一个根本罪。
所以,佛教,我们强调了,自始至终不能离开智慧。这个智慧哪里来?闻思修。所以说,听闻正法,多闻多闻,谛听谛听。我们在《广论》里边再三强调这一个。我们不要说,我不懂啊!什么东西。你不懂,哪个叫你不学的呢?这个说,求法,求法,求善知识,就是要学嘛。你自己有机会不学,你说你犯了之后你不懂,怪哪个?我们说,现在科学里边,很多电器啥东西,有些电器东西,你不懂,你去碰那些电线,触电死掉了,你说,我不懂,我不该死,行不行?电是不讲人情的,你懂也好,你不懂也好,你碰了它之后,它就把你烧死,那你这个怪哪个?
所以说,我们做了人之后,人身难得,我们得了人身之后,就拼命地要去追求佛道啊,要亲近善知识,听闻正法。这个机会你有了,你说我忙得很,没工夫听。结果犯了错误,说我不知道。这个是愚痴得很,不好再说了。既然得到了有暇的人身,又听了佛教,就要挤出一切可以挤出的时间去学修。如果你不去挤,强调其他的原因,等到你犯了错误,你想不受苦,不受报,不行的,做不到。
己十一 贡高胜人
第十一个“贡高胜人”。“名称利养恭敬贪”,就是贪著名,利养就是财了。“欺妄两舌作毁赞”,也是欺骗人家,两舌,说这个…
《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