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▪P6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啊,你們有書的,大家可以下去看,我的意思就是,你們討論的時候,把書拿來,有一個人念一念,大家聽一聽。這個對你們有好處,因爲盡是沒有這個參考資料的,自己一些討論,都是無稽之談,你說的對也好,說的不對也好,到底有不有依據的,到底說的對不對,哪個也不知道。反正說話要有依據,我講東西也不是亂講啊,都是根據那個書上的,自己不敢隨便講,或者是海公上師一些教授。

  

  庚五 邪命取利

  下邊一條“邪命取利”。那麼這是邪命的,菩薩戒裏邊也是有這麼一條的,這個違背這個戒波羅蜜多的。“軟言現威說恐怖,故作驚人奇特語,詐變希有形異衆,密護諸根假令寂”,這個我們先看這裏的,然後再看《瑜伽師地論》的,“僞業多端謀利譽,方便研求琴韻等,虛談贊毀令他施,饋飨迎赴利求利,多方巧避難與言,無恥堅持是違犯,若欲除遣發精勤,煩惱抑蔽無違犯”,這是邪命的相啊,軟言,說好話;現威,說凶話,說橫話,說恐怖說嚇人的話,使人害怕的話,說幹什麼,“故作驚人奇特語”,或者故意說一些使人吃驚的、特殊的話,一般人不說的話,都是爲求利養,目的是求財求利了。“詐變希有形異衆”,他做的樣子做的奇奇怪怪的樣子,與衆不同,與衆不同嘛,人家看到就希奇了,可以供養你了。

  海公上師經常說,有的出家人,歡喜頭發留得長長的,頭上戴一個銅圈子,拿一個錫杖,搖搖擺擺走,啥意思啊?表示我是修頭陀的。海公上師經常說。頭陀嘛,是印度話,不是頭上帶個圈子叫頭陀,你戴個銅圈圈,頭發長長的飄起,拿個錫杖,表示我修頭陀的,你好供養我了,我的功德大啊。

  頭陀行,是功德最大的。佛傳法給迦葉尊者,因爲迦葉尊者一輩子修頭陀行的,才傳法給他。那麼他就是我要學此,人家恭敬我嘛學頭陀的樣子。後來海公上師就是很善巧,他說,以前翻譯成頭陀,大家聽到頭陀行,總想到頭上去了,頭上戴一個圈圈是頭陀行。後來玄奘法師他來一個“杜多”,杜甫的杜,多少的多,你這麼辦?你身上沒有一個杜多啊!那你這個東西就安不上去了啊。

  那麼作一些奇怪的樣子啊,有的是“密護諸根假令寂”,表面上作得很威儀,眼不亂看,耳不亂聽,爲什麼?表示我修行,我是老修行,目的卻是要利養,真正你是密護根門,倒是好事情,或者你真正修頭陀行,來不及剃頭,頭發長一點,這個也不怪你。但是你故意裝出那個樣子來,要求人家供養,那就不好。

  “僞業多端謀利譽”,各式各樣的裝腔作勢的,“多端”就是各式各樣的名堂,搞了半天,目的謀利譽,目的爲名利了,譽是名聲,利就是供養。

  那麼另外一種,“方便研求琴韻等”,單是修佛法你好好修行就是了,那就是說你修行,假使我們說修百字明,啪啪啪地修,這個東西,你修了人家又不知道你修啥東西,要供養你拿不出來這個東西啊。那麼怎麼樣子,學一點算命,學一點看風水,學一點什麼寫文章。很多人就是說,你毛筆字一定要寫好啊,你將來作了法師之後,人家叫你題詞,你才好題出來,你毛筆字寫不來,叫你題詞你沒辦法題了。法師還沒當,來不及題詞要題起來了,你當了個法師不題詞也可以嘛!我們說釋迦牟尼佛到現在,哪一張是釋迦牟尼佛寫的,(衆笑),沒有看到過,他還是那麼偉大,大家崇拜他。那麼你不題詞也不要緊,那麼你何必要來不及寫毛筆字了、寫文章了。“奇技”,還做一些其他的一些技術。這些在家不犯,出家要犯的。“方便研求琴韻等”,這些都是爲目的啥東西?有一點本事嘛,人家好供養我,你給人家來一個:啊!你前輩子是什麼,你現在怎樣,將來怎麼怎麼,說了半天。人家:噢!這個人實在厲害,他有神通。啊,供養你了,一輩子敬佑(川俚)你。你這東西就是爲名利,不好!

  “虛談贊毀令他施”,虛談,就是不實之談了啊,一下贊歎他,一下誹謗他,說來說去說好說壞要他布施,這個也不好。

  “饋飨迎赴利求利”,人家請你、供養你或者請你去應供,他來供養,你迎接他,人家請你去,你趕快趕了去,爲什麼?就是求利。還有利求利,“利求利”怎樣?人家供養你了,你對那個人說:嗳!昨天某人供養我一萬塊,你怎麼樣?(笑)你至少一萬塊吧,或者兩萬比他高嘛。他們比哪個勝嘛,他一萬嘛,你總得兩萬,你這個人地位比他高啊。這個就是利求利。這邊拿了利益來勸他,你比他還要高,這個也是邪命。

  “多方巧避難與言”,假使你要勸他的話,他回避你,你給他說這個,他給你說那個,他總是不接受你的話,難與言,勸不進的,不聽你的。“無恥堅持是違犯”,你去勸他,他給你回避,你跟他說,他不聽,無恥,沒有慚愧心,堅持他的那一套東西,犯。犯這條戒。

  “若欲除遣發精勤,煩惱抑蔽無違犯”,假使你要自己發心知道這個不對,要除掉這些事情,並且也很精進地正在對治它,但是煩惱盛,有的時候忘掉了,這樣子不犯。

  那麼這一條邪命,我們這個《瑜伽師地論》也可以參照一下。《瑜伽師地論》裏邊,“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,生起詭詐,虛談、現相、方便研求、假利求利”(《菩薩戒品釋》卷四 二七),利求利了就是這些,都是根據經論來的啊,“味邪命法”,就是貪著邪命的法,“無有羞恥”,沒有慚愧心,甚至于“堅持不舍”,這樣子有犯,有所違越。這個染汙的犯,這一條沒有不染汙的犯。

  “無違犯者,若爲除遣生起樂欲,發勤精進,煩惱熾盛,蔽抑其心,時時現起。”那麼你不犯,就是說你知道這些是不好的,發起意樂心,精進,也很精進地對治它,但是,煩惱熾盛,有的時候忘了,把心也蓋住了,這個,反複啊,這些反複情況之下,不算犯。

  那麼這裏邊,他寫了一些邪命的樣子,他說五條邪命:“詭詐”,就是現一些非常的威儀,或者是做苦行的樣子;或者麼做密護根門,裝出自己眼不亂看,耳不亂聽,做出老修行的樣子,都是爲求利,這不好;那些假使“虛談”,他的意思就是說強口驕傲,說自己有道德,這是虛談,不實之談;那麼“現相”,現相就是有的人就是他要你布施衣服,就穿了個破衣服到你面前去,你說:你怎麼衣服破了!他說:“我沒有衣服啊。”啊,人家布施你。人家即使不問,你們看,哦,這個師父衣服都不行了,這麼爛,這麼破。假使沒有其他東西,你故意拿一個破的、爛的給人家看看,人家好供養你。這個心不好啊,這是也是屬于現相裏邊的;還有一種,“方便研求”,假使求不到,或者他對方的施主居士他沒有錢,求不到的時候,也是硬逼著要,不斷地糾纏,一定要你拿出來才甘心,弄得人家很難堪。甚至于罵起來了,要是錢不拿出來,不好的話都出來了,這個就是方便研求,這些都是邪命的樣子,都不好。

  那麼我們前邊《菩提道次第》不是也有五個邪命嘛,這裏《寶鬘論》裏邊又有五個邪命啊,他說五個邪命數字是一樣的,五個,但是內容有一點不一樣。

  我們把《寶鬘論》的五個邪命說一下。“詭詐爲利敬,密護諸根門”(《菩薩戒品釋》卷四 二八),第一個,裝異相,詭詐,裝一個不普通的樣子,目的是爲利益,爲人家恭敬,名利了。“密護諸根門”,舉個例,就是自己守護根門,裝成那個老修行的樣子,眼不亂看,耳不亂聽,規規矩矩,人家跑掉了,就亂看亂動搞起來了。這個假相不要做。詭詐這是假的啊,假的在人面前做老修行的樣子,目的求恭敬利養。

  “虛談爲利敬,現前說軟語”,談一些不實的功德,說自己怎麼怎麼了不得。所以說我們這些出家人一定要注意啊,邪命很容易犯的。因爲每一個人都想受用東西多一點,都想居士多供養一點,你修行,人家供養你,他自己要來供養的,可以受,爲他培福。你去要的,不能要,邪命,犯戒的。邪命方式不一定是伸手我要啊,“我沒有布,你給我一點布,我做衣服。”並不一定是這樣子,裝個樣子出來,使人家供養你的,有這個心要人家供養,各式各樣方式,都屬于邪命。那麼談自己的功德,虛談,說自己怎麼了不得怎麼了不得,我怎麼不倒單,我只吃一頓什麼東西,我念經聲音大,等等,都是邪命。你說了,人家好恭敬你了,供養你了。就是說好話,對居士說些好話,反正是討歡喜的話。甚至拍馬屁的話,都是爲什麼?拍居士馬屁幹啥?毫無道理的。你跟他說這些幹啥?這是第二種。

  第叁種,“巧求爲利敬,稱贊他財物”,你要他的東西,或者要名利,就贊歎人家:你這個東西好,怎麼怎麼好。好了半天,“啊!供養你算了,你拿去吧!”,人家拿支筆來,鋼筆新買的,你:“啊!這個筆好哇!我正想買這個筆了,這個筆正合我的口味。”“好的,好的,你拿去吧。”這個樣子,以善巧的方便,以贊歎的方式,叫人家供養你,這個也不好。

  下邊一個就是用硬的方法了。“研遍爲利敬,現前毀咨他”,求不到,軟的求不到,硬的來了。他就是逼著你要了,甚至于罵都要罵起來了,你這個人怎麼一點布施心也沒有,人家怎麼怎麼的,佛怎麼說的,你怎麼不聽?這個也是爲了自己的利養了。

  那麼底下“以利求利,稱贊先所得”,就是說那個人假使知道他兩個人的,嗳!你看,你那個朋友,他供養我,昨天供了我多少。意思就是說你該供養多少了。這個也是第五種。這個跟我們那個《菩提道次第科頌》裏邊的這一條是一樣的,前面一些不一樣。

  《寶鬘論》裏邊就是十句話,兩個半頌,兩句一個邪命。那麼這個你們可以去看《戒品釋》了,在《瑜伽師地論》裏沒有的啊。因爲這是《寶鬘論》裏邊的,有《寶鬘論》的,可以翻一翻,那是“詭詐爲利敬,密護諸根門”,第一條;“虛談爲利敬,現前說軟語”,第二條;“巧求爲利敬,稱贊他財物”,第叁條;“研遍爲利敬,現前毀咨他”;第四條,“以利求利者,稱贊先所得”;先所得的人稱贊,假使說就是說昨天那個人,“啊,這個人真了不得,你看,他…

《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定道資糧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