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昨天供養我一萬塊,哎呀!這個人功德大。”怎麼怎麼,說了半天。目的就是說你該供養多少。這個都是邪命。那麼我們說,學麼是學了,要擺到自己身上來,你學得再多,你背下來了,什麼都行了,你不做,沒有用的!這個就是“說食數寶”了,人家的東西,不是你的。甚至于有些人就是臺上講得很好,很生動,自己卻做不到。
出家人很要注意,邪命是很容易犯的。你在居士面前露一點點名堂,就是邪命。你自己裝著那個什麼不夠,要什麼東西,你不一定說你要這個,你說人家都有錄音機,我要聽經,我沒能錄,怎麼怎麼說了半天,就是讓人家供你一個錄音機就完了,就是這個意思嘛。那麼這些都是邪命啊,我們這裏有啊!以前走了,這個人啊,就是一個居士供他個錄音機了,爲什麼供養的,很可以想象得到的。爲什麼他無緣無故,旁的東西不供養,供他個錄音機,肯定他是需要嘛。凡是這些,人家居士當然好了,他培福了,你要嘛,他供養你了,但是居士供養是他培福了,比丘,下地獄了!這個要這樣子報答他了。這個擔子很重啊,要把你壓下地獄去的。他自己供養你的那是另外一回事啊。你自己要的,就要不得,犯戒的。
庚六 身語掉動
下面我們再講一條,“第六身語掉動”。身語掉動也是犯一條戒啊。“心不靜寂掉動粗”,這個我們這個更要注意了啊,比丘,沙彌也好,沙彌也是比丘的後備軍,千萬不要有粗裏粗氣的樣子啊。那個說話嘻嘻哈哈的,跳跳蹦蹦的,小孩子可以,小孩子沒有出家嘛,出了家就不行了。我們有一個,他是四川人,他是五臺山的一個戒兄弟啊,他小孩子在小學裏邊,大概總歸不到十歲吧,皮得不得了,整個學校裏的老師、校長對他毫無辦法,最後這個人怎麼,他不曉得過去的善根,他出家了,跑到近慈寺海公上師廟裏邊。出了家之後啊,完全變了,變得威威儀儀的,行動什麼東西都是按照規矩來了。後來他們學校的校長、老師來看望他了,他們以前的老皮大王了,到了出家之後,看他到底在寺院裏是不是還那麼的搗蛋調皮了。一跑到廟裏看看他,哇,穿了那個出家的衣服,威威儀儀的、慢吞吞地走路,完全變樣了。這個就對頭了。如果你還是那個樣子的話,就不行了。如果受菩薩戒的就犯戒。
“心不靜寂掉動粗,喧嘩嬉戲身躍騰,望他歡笑染違犯。”這些我們等一下再講啊,他就是不靜的樣子,“喧嘩”就是高聲說話、嘻嘻哈哈地嬉笑,身東跳西跳的。我們這練武的人要當心了,練武的人練慣了,走路一跳一跳的,穿了袈裟就不能一跳一跳的。比丘的威儀,在馬路上走,假使前面一個水溝,不能跳過去,只能慢慢地過去,或者繞行。如果水溝太大了,非跳不可的,繞道而行,不能跳的。那麼“望他歡笑”,作一些樣子,討他的歡喜,叫人家笑,逗人家笑,這些都是違犯,染汙的違犯。假使忘念,過去習氣太深了,不注意了,那麼不是有意的,也是犯,但不是染汙的犯,輕一點。
“再再遣除樂欲興,方便解息他嫌恨,滅他愁惱攝引彼,敬順將護隨他心,知他惡謀嫌恨等,外躁內寂皆無犯。”這是下面不犯的,你自己知道這些個習氣毛病,再再地要把它遣除,對治它,“樂欲興”,那麼在這個情況之下,他冒出一點點,這個不算犯。“方便解息他嫌恨”,你爲了他,對方對你有嫌恨,爲了息除他的心,跟他開一些玩笑,作一些樣子,使他心裏高興,這個不犯。“滅他愁惱”,他對方有愁憂,或者是要攝引他,因爲他也是這一類的人,你要攝引他到佛道,你要作一些樣子,同事麼,我們說四攝嘛,跟他一樣,把他引進來,那麼也不犯。“敬順將護隨他心”,你要隨順他的心就是也是要攝受他的話了,不犯。“知他惡謀嫌恨等”,就是說他對你有懷疑,以爲你心裏是對他有惡謀,對他有不利的事情,或者對他心裏懷恨的話,那麼你這樣子情況,知道他對你有這些猜忌的心,你就現一個什麼跳跳蹦蹦的高興的樣子,表示自己的心毫無疙瘩,對你沒有什麼不歡喜的地方,用不著懷疑,在這個情況之下,也可以現一下,這些都是心是幹淨的啊,那麼在這樣情況之下,不犯。
這些很略啊,我們看《瑜伽師地論》的。“若諸菩薩,安住菩薩淨戒律儀,爲掉所動,心不寂靜,不樂寂靜”(《菩薩戒品釋》卷四 二八),不但是不寂靜,也不歡喜寂靜,不歡喜獨處寂靜修行,他這樣子“高聲嬉戲”,高聲地“哇、哇”說話,“嬉戲”,嬉戲就是打牌啊,搞那些遊戲,歡喜做那些。“喧嘩紛聒”,大聲地在大衆集會裏邊大聲喊叫,使人家心不安。還有“輕躁騰躍”,歡喜跳跳蹦蹦的,“望他歡笑”等等,這些都是有染的違犯。
那麼它裏邊宗大師的解釋,他說“高聲嬉戲,喧嘩紛聒,輕躁騰躍,望他歡笑”,這是算違犯。那麼這裏邊我們說,有一層什麼,什麼叫“輕躁騰躍”,這個裏邊的解釋,這是《瑜伽師地論》的解釋(《披尋記》卷四十一 第二叁九叁頁:“習近愛樂諸所行事,謂相執持手臂發等。或相摩觸隨一身分,或抱或嗚或相顧盼,或作余事。是名輕躁騰躍。”),他說,他歡喜做那些動作,什麼動作?互相執手、臂、發,歡喜互相握握手,或者對方的手臂、頭發去抓住,或者嘛,身上互相摸觸,或者就是那些現代的所謂交際了,親臉了之類的,這些都是屬于輕躁的動作,要避免。
我記得在上海有一個居士,我們講五戒了,他受五戒了,不要邪淫了。邪淫當中,最根本是男女的事情了,那麼互相執手之類的也屬于輕的犯的。後來他就問了,他這個工作要跳舞的,不是那個舞蹈的跳舞,是跳交際舞,因爲做生意了,那麼犯不犯?我說最好不要去。交際舞,男的女的抱了跑,我們是從來舞場不進去的,但是在舊社會裏,還是聽到過一些交際舞的情況,我認爲我們受了五戒的人最好是不要參加。那麼現在好象是很普遍啊,學校裏都有吧,舞會都有這些,那麼嚴格的五戒,避免爲好。這個男的女的假使夏天甚至都穿著一點點衣服,抱起來走幹啥?不大好看,不威儀。出家人更不行了,出家人跳舞場去了,那就是大笑話,你這個人修行修到哪裏去了?這是不行的。
那麼這些是犯的。假使不犯,哪些屬于不犯?
一種啊,他生嫌恨心,對你不高興,你做一些樣子啊,做一些歡樂的樣子,使他高興,除掉他的嫌恨心,可以。對方有憂惱,心裏很愁憂,那麼你做一些輕佻的樣子,高聲地說說笑笑,使他解憂,或者是打打牌,目的是使他解憂,不是爲賭錢,這個臨時搞一下,不犯。
他歡喜嬉戲,對方是一向歡喜搞這些的,你要攝受他,引向佛道,那你一定要開始的時候,你要參加他的那些遊戲的事情,然後跟你熟悉了,相信你了,才能聽你的話啊,這是菩薩道。但是要護持自己心了,不要是我要攝引他,他愛打牌的,我要去打牌,自己打牌打迷了,那個不行了啊。你只能夠是爲了攝引他,臨時做一下,心裏根本不歡喜那些事情。
第四維護親友之心,“隨彼而轉”,就是我們這裏的“敬順將護隨他心”,自己的親戚朋友,你不好跟他反起來幹了,那麼就順了他,臨時這麼搞一下,這個也不犯。
第五個就是他猜忌,他認爲你這個人心裏對他有嫌恨心的,要害他的,或者懷什麼不好的計策要捉弄他的,那麼對你懷疑的時候,你表面上現一個很高興的樣子,跳跳蹦蹦的,表示你內心對他毫無疙瘩,那麼在這個情況之下,爲了避免他的猜忌可能産生不好的效果,那麼你現一下這些輕佻的樣子,使他明白你心裏邊對他是沒有什麼東西的,那麼這樣子情況之下,不犯。除此之外,就不能做。
那麼我們這些學了之後,都要檢查自己。我們說學戒相,學了之後幹什麼的?鏡子,照照自己啊。那麼今天學的更值得照照自己,自己對邪命到底犯過沒有?到底認爲這個危害性大不大?到底認不認得這就是邪命?這些問題都要自己檢查。那麼,你以後對那些居士怎麼做,這些東西沒有了,該怎麼辦?這些都是真正學戒要解決的問題。那麼輕佻的、大聲叫喊的人,那就要注意了,這些都是犯戒的啊。那麼你說我沒有受菩薩戒,你將來受不受?你要受大戒,(叁壇大戒),第叁壇就是菩薩戒,還得要受的。那麼你不想受,不想受你就不要受,但是比丘戒裏邊也不准的,乃至沙彌戒也不准,那你什麼戒也不受,你來幹啥?當然要受的。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東西,我們沙彌戒裏邊也有啊。
我們上一次沙彌戒講得很仔細,但是一講了之後,走了一大半,爲什麼?不願意受戒,不願意持戒,說這個東西麻煩得很,把我捆得緊緊的。沙彌戒沒講完就走了幾個,沙彌戒講完了。安居了,哇!一下子安居完了,跑掉了,說的是告假一個月,這個一告,就告了不來了。不來了,不來就好了,告的一個月假,一個月不來,你不來了,就可以了,過了四、五個月又來了,幹什麼?外邊不好,還是這裏好。不過,你再來了要考慮考慮了,我們說過話,我們不是旅館,旅館來了,你還得花旅費錢,還得登記一下,我們這裏不是要來就來,要去就去,那麼自由,恐怕不是你家庭了。家庭裏邊你跑出去,還得要罵一頓吧?我們這裏,你走了就走了,來了又來了,太自由了,我看不大好啊。好,今天講到這裏。
第十叁講
庚七 異見不樂涅槃
《菩提宗道菩薩戒》。昨天,我們講到戒度的“第六身語掉動”。
今天,“第七異見不樂涅槃”。“若興異見立異論,菩薩不應樂涅槃,應于涅槃生厭背,及諸煩惱隨煩惱,不應怖畏生厭離,求大菩提應流轉,經無數劫是違犯”。這個是另外一種。這個異見,實際上就是邪見了。他自己有這個見,不正之見,同時也說這樣子的話來教化人家,他說菩薩不應該樂涅槃,就是菩薩不應求涅槃的,不但是不要求涅槃,而且要“于涅槃生厭背”,要背向涅槃,要討厭涅槃,不要希求涅槃,就是應該跟涅槃是反起的。“及諸煩惱隨煩惱”,那些煩惱也不是要去滅掉它,爲什麼?就是說要…
《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