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▪P6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你生起哪一個,“忍受不舍”,不給它舍掉,就是忍受,忍受就是說隨它生起來,反正感到有味道了,或者是不願意舍掉。假使發脾氣的時候,就是想出出氣,那個是不想把它抑下去,這樣子的話忍受不舍的話,“是染違犯”,染汙的違犯。假使你要斷除這些蓋,生起樂欲心,發起這個心要斷這個蓋,並且很精勤地加行,努力地去斷,斷的時候,煩惱重,一下子斷不了,煩惱還是要起來。這樣子是不犯的。

  那麼貪……,一共五個蓋。他這裏分兩段——哪五個蓋?怎麼樣子對治?分兩段來說。

  第一個貪欲蓋。“謂心愛欲色聲等五境,隨逐而轉。能引此者,謂于境增益可愛淨相,非理作意。”這個是說得很清楚了。所以說,我們在對治煩惱,《俱舍》裏就講得很明白。第一個,煩惱的生起的主要條件有叁個,一個是內心的煩惱根子沒有斷,凡夫都沒有斷的,聖者,他見道的時候,斷了八十八使,見所斷的煩惱斷了,就是再也生不起來了,但是,修所斷的煩惱,所謂思惑,要一品一品斷的,叁界九地,每一個地分九品斷,九九八十一品,這八十一品要一品一品地斷掉。那麼,這樣子,你沒有斷掉煩惱的話,對方能夠引起煩惱的境現前的時候,自己又沒有提起正念,“非理作意”,不如法的作意起來之後,那就會生起煩惱。

  所以說,我們出家的,才出家的,初學的,一定要遠離,遠離什麼?遠離那個境,同時要提起正念。我們感到假使你們在寺院裏邊感到學法很忙,這是對的、好的現象。學法忙的話,就把你邪念就抑下去了,沒有時間生出來了。一天到晚忙于正法,以法的正念,代替那個邪的、世俗的那些五欲的念頭,這是好事情。不要嫌忙了不好。如果你閑了之後,那些妄念就會起來。所以說,……。當然,不是忙得過分了,搞得來不及,不睡覺了,那也不是。就是說你在白天,晝夜,這個是晝夜六時,除了睡眠以外,其他的時候都以正念提起來,都在忙法上的事情,那是好現象。如果你感到這個感到很厭倦,不願意這樣子幹的話,那你是煩惱已經起來了,就是想想煩惱的事情了,不願意在法上轉了。這個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,要注意的問題。那麼第一是境要把它換掉,能夠生起五欲的境,生起貪著的境,不要給他緣。所以說,我們不要緣這個色聲香味觸,在講《四分律》藏裏邊就也講起。當然是色,可愛色,不要看,看了起貪欲,沒有話說;聲也不能聽,要亂禅思,這個裏邊《四分律》講得很明白。你假使心裏邊經常有歌音在圍繞的話,那你肯定不能入定,這是修行的障礙。所以佛教裏邊不准歌音說法,說法或者誦戒等等,不能以唱歌的音,因爲這個唱歌的音是,說的嚴格一點,引起煩惱的。反正你愛聽歌,就起貪心了,這個貪色、貪聲都是一個貪,不要說聲音就沒有問題了。聲音一樣的貪。那麼,聲音的貪當然有好幾種了。那個最下劣的,那些下等的一個淫欲的音,這個歌音那是引起淫欲貪;那麼比較高尚的音樂,也生起這個貪愛味著的心,也是一個貪。這個不過貪的程度有高有低,但是總之說還是離不開一個貪。

  所以,色聲香味觸這五個境,不要給它現前。那麼再自己加以經常的提起正念。這樣子,雖然煩惱還在,沒有斷掉,可以使它不現行,就是說保險櫃子裏把它藏在裏邊不給它出來。不出來的方法,一個是自己提正念,一個是不緣引起煩惱的境。那麼中間提正念,固然是自己能夠做主的,但是你境來的時候,你正念是不是提得起來?這是個大問題。因爲初學的時候,他的修習的力量不強的話,猛利的引起貪欲的境來的時候,你正念會提不起來。所以說還是比較可靠的遠離。境不來的話,那你甚至于不提正念也不起貪欲心,那麼提起正念更好。所以說,真正要用功,就是從遠離境下手。

  那麼是不是永遠的遠離?也不是。當你的力量強的時候,那你可以一部分的來弘法的時候,在那個境裏邊可以不染汙。但是你要自己量自己力量,不要逞好漢,你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的事情,你做不到的事情,就不要做。《維摩诘經》裏邊,酒肆淫舍都可以弘法。你是不是這樣的人?你不是這樣的人就不要做。因爲這個在家身份,一個是他在家身份。一個是他是大菩薩的境界。如果你是出家身份,第一個,護持佛的淨戒,護持佛的律製,你這些某些地方是不能去的,五個地方不能去:國王家、淫女家、酒肆等等都不能去,那麼你是第一個護持戒律;第二個,你的心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,你看到那些地方會起貪欲,那麼你就不要去了。

  對色聲香味觸五個境跟了它跑,爲什麼引起跟它跑的?“謂于境增益可愛淨相”,本來這個境無常、苦的,但是你的妄想,非理作意,就在不可愛的境上,給它加一個可愛的境,認爲這是可愛。所以說這個本身是顛倒。我們想有的人看照片看電影看迷了,這個電影也好,照片也好,什麼東西?根本不是人。它就是一個,我們說,照片的話就一張紙,中間幾個條條、線,跟畫一樣的,一張紙加幾個線,生什麼貪著?但是你就看了它,認爲這個是很好看,甚至于很貴的價錢去買來。電影也是一樣,你跑到那裏去,明明是光線,裏邊黑的、白的,那個各式各樣濃的、黑的各式各樣光線在變動,你認爲看到就是好象是把你給吸引了,甚至于迷掉的。這些就是明明沒有可愛的成分在裏邊,自己虛妄地增益這個可愛的相,顛倒。那個産生那些貪欲,這是貪蓋。

  瞋恚蓋,“謂于他欲作不饒益心,及損害心。”所謂瞋恚蓋,這個都是定中的障礙,一般從定中想。定中想瞋恚蓋就是對他,對其他的人,“欲作不饒益心”,就是想惱害他,不給他饒益,叫他吃點苦,反正是有這樣一個心。那麼這樣的心能夠蓋,把自己這個,修定就不能入定。那麼它怎麼會生起來的?也是那些增益的那些因緣。本來這個境不可恨、不可瞋,你因爲是其他的因緣,你想到它是非常可憎。我們很簡單的,假使一根繩子,晚上你看到地下一根繩,你以爲是一條蛇,你就想起毒蛇怎麼害人怎麼的,去生起很大恐怖心,或者瞋恚心,要把蛇都打死它。這個明明它是一個繩子,你自己去增上去的一個恐怖心。那麼我們看的境,本來這個人也不是很可恨的,你就是增益了。這個人就討厭得不得了,最好把他消滅掉。這樣子的心,都是虛妄增上的,“非理作意”。

  那麼昏沈,“癡分所攝”,貪瞋癡反正我們說主要的是從貪瞋出來的,昏沈是癡所攝的,屬于癡方面的。“內心昏昧,無堪能性”,昏沈,這個是屬于癡煩惱,他的內心自己的心昏沈,就是說沒有力量了,暗暗昧昧的,昧就是沒有力量了,昏就是糊裏糊塗了,“無堪能性”,就不能,沒有堪能,沒有力量了。本來心能夠辨別事情,思考問題,或者觀什麼道理,或者是觀想什麼境。昏沈一來,心就是力量沒有了,觀也觀不起了,想也想不起了,這個樣子。

  那麼睡眠更厲害了,也是癡的煩惱所攝,“心極昧略”,睡眠在法相裏邊名字就是昧略,昧就是糊塗,略就是心不能緣廣的境了,這是很細的一點點,緣了一點點東西,那麼緣的時候,也是糊裏糊塗地緣,“極昧略”。那麼這兩個,昏沈跟睡眠的引起是什麼引起的?就是想黑暗相,沒有光明相,心裏邊黑彤彤的,沒有光明的觀想,就容易引起睡眠昏沈。所以說,我們說修定的或者是念誦的時候,不要眼睛閉得太緊,把光明遮到了,很容易引起昏沈。這是可能從定上講。當然我們說還有一些過分疲勞了,或者吃得太飽了等等,這是也容易引起昏沈的。但是我們說這些什麼都沒有,就是你修定的時候,沒有起光明相,有黑暗的相,也極容易生昏沈。這是定上特別容易生起的原因,是黑暗。

  那麼,掉舉是“貪分所攝不寂靜相”,我們講過的,上一次。掉舉是屬于貪的一分的,假使從瞋心,或者從癡心産生的東想西想的妄想,不叫掉舉,叫散亂。

  惡作是心憂悔,過去做事情做得不對頭,自己産生憂惱、追悔,這個也是障定的。你盡在憂悔,那個定就生不起來了。爲什麼要生起掉舉?就是想他自己的親屬、國土,甚至于小廟的師父等等,想這些。國土、鄉土,自己是四川人,非要四川不可,好象是這裏浙江是不習慣。還有麼是不死,最好是想什麼辦法不要死掉,永遠的像秦始皇一樣要吃長生的藥,永遠不要死。那麼學氣功的,什麼道家,也是修金剛,修羅漢身,最好不要死掉。這些都是掉舉。那麼這樣的思想在腦子裏邊的話,那也不容易,不能入定。那麼還有追憶過去的經過的事情,過去的嬉笑,歡樂了那些做的事情,回憶,感到有味道,這樣子。你昨天看了戲,今天你不要修定了。昨天晚上看了戲看好,今天,第二天早上起來要想修一下定,那是不可能的。那個戲,戲在你腦子裏塞得滿滿的,你排也排不掉。所以說看戲不要看。就是一般的沒有貪瞋癡的戲,尚且要障定,如果裏邊那些黃色下流的戲看了之後,不但不能修定,還會犯戒。那些小的戒很容易犯,大的戒也會引起來。

  疑就是“叁世有無”,對叁世裏邊,到底自己是怎麼一回事情?到底自己過去有不有?現在有不有?將來有不有?到底怎麼?這些問題“十四無記”裏邊所說得很多。對叁寶他的功德不相信,對業果到底是不是因果的道理懷疑,對四谛法懷疑等等,這些都是疑蓋。這疑蓋也是障定的。

  那麼下邊第二科就是如何淨治,怎麼對治五個蓋?這個很重要。對治的心裏的對治,另外是威儀,就是身上的對治。心裏對治,對治貪欲的,那就是我們經常說,修九想觀、不淨觀、白骨觀這個東西,這是最基本的。那麼這幾個觀也是一貫地有聯系的,你要修白骨觀,那得先得有修九想觀。九想觀裏邊分九個層次,就是看到人死掉以後,先是臉色變了,然後腫起來,一塊一塊紫黑色的顔色出來,然後皮壞了,血流出來,膿出來等等,一直到白骨現出來,九個想。就在九想之中就看它的不淨相。那個爛的,蛆的樣子,那個屍體腐爛了之後,膿到處流,蛆在那裏爬了吃,那個味道,看到的要嘔的。你沒…

《菩提宗道 菩薩戒集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定道資糧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