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▪P68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你生起哪一个,“忍受不舍”,不给它舍掉,就是忍受,忍受就是说随它生起来,反正感到有味道了,或者是不愿意舍掉。假使发脾气的时候,就是想出出气,那个是不想把它抑下去,这样子的话忍受不舍的话,“是染违犯”,染污的违犯。假使你要断除这些盖,生起乐欲心,发起这个心要断这个盖,并且很精勤地加行,努力地去断,断的时候,烦恼重,一下子断不了,烦恼还是要起来。这样子是不犯的。

  那么贪……,一共五个盖。他这里分两段——哪五个盖?怎么样子对治?分两段来说。

  第一个贪欲盖。“谓心爱欲色声等五境,随逐而转。能引此者,谓于境增益可爱净相,非理作意。”这个是说得很清楚了。所以说,我们在对治烦恼,《俱舍》里就讲得很明白。第一个,烦恼的生起的主要条件有三个,一个是内心的烦恼根子没有断,凡夫都没有断的,圣者,他见道的时候,断了八十八使,见所断的烦恼断了,就是再也生不起来了,但是,修所断的烦恼,所谓思惑,要一品一品断的,三界九地,每一个地分九品断,九九八十一品,这八十一品要一品一品地断掉。那么,这样子,你没有断掉烦恼的话,对方能够引起烦恼的境现前的时候,自己又没有提起正念,“非理作意”,不如法的作意起来之后,那就会生起烦恼。

  所以说,我们出家的,才出家的,初学的,一定要远离,远离什么?远离那个境,同时要提起正念。我们感到假使你们在寺院里边感到学法很忙,这是对的、好的现象。学法忙的话,就把你邪念就抑下去了,没有时间生出来了。一天到晚忙于正法,以法的正念,代替那个邪的、世俗的那些五欲的念头,这是好事情。不要嫌忙了不好。如果你闲了之后,那些妄念就会起来。所以说,……。当然,不是忙得过分了,搞得来不及,不睡觉了,那也不是。就是说你在白天,昼夜,这个是昼夜六时,除了睡眠以外,其他的时候都以正念提起来,都在忙法上的事情,那是好现象。如果你感到这个感到很厌倦,不愿意这样子干的话,那你是烦恼已经起来了,就是想想烦恼的事情了,不愿意在法上转了。这个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,要注意的问题。那么第一是境要把它换掉,能够生起五欲的境,生起贪着的境,不要给他缘。所以说,我们不要缘这个色声香味触,在讲《四分律》藏里边就也讲起。当然是色,可爱色,不要看,看了起贪欲,没有话说;声也不能听,要乱禅思,这个里边《四分律》讲得很明白。你假使心里边经常有歌音在围绕的话,那你肯定不能入定,这是修行的障碍。所以佛教里边不准歌音说法,说法或者诵戒等等,不能以唱歌的音,因为这个唱歌的音是,说的严格一点,引起烦恼的。反正你爱听歌,就起贪心了,这个贪色、贪声都是一个贪,不要说声音就没有问题了。声音一样的贪。那么,声音的贪当然有好几种了。那个最下劣的,那些下等的一个淫欲的音,这个歌音那是引起淫欲贪;那么比较高尚的音乐,也生起这个贪爱味着的心,也是一个贪。这个不过贪的程度有高有低,但是总之说还是离不开一个贪。

  所以,色声香味触这五个境,不要给它现前。那么再自己加以经常的提起正念。这样子,虽然烦恼还在,没有断掉,可以使它不现行,就是说保险柜子里把它藏在里边不给它出来。不出来的方法,一个是自己提正念,一个是不缘引起烦恼的境。那么中间提正念,固然是自己能够做主的,但是你境来的时候,你正念是不是提得起来?这是个大问题。因为初学的时候,他的修习的力量不强的话,猛利的引起贪欲的境来的时候,你正念会提不起来。所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远离。境不来的话,那你甚至于不提正念也不起贪欲心,那么提起正念更好。所以说,真正要用功,就是从远离境下手。

  那么是不是永远的远离?也不是。当你的力量强的时候,那你可以一部分的来弘法的时候,在那个境里边可以不染污。但是你要自己量自己力量,不要逞好汉,你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的事情,你做不到的事情,就不要做。《维摩诘经》里边,酒肆淫舍都可以弘法。你是不是这样的人?你不是这样的人就不要做。因为这个在家身份,一个是他在家身份。一个是他是大菩萨的境界。如果你是出家身份,第一个,护持佛的净戒,护持佛的律制,你这些某些地方是不能去的,五个地方不能去:国王家、淫女家、酒肆等等都不能去,那么你是第一个护持戒律;第二个,你的心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,你看到那些地方会起贪欲,那么你就不要去了。

  对色声香味触五个境跟了它跑,为什么引起跟它跑的?“谓于境增益可爱净相”,本来这个境无常、苦的,但是你的妄想,非理作意,就在不可爱的境上,给它加一个可爱的境,认为这是可爱。所以说这个本身是颠倒。我们想有的人看照片看电影看迷了,这个电影也好,照片也好,什么东西?根本不是人。它就是一个,我们说,照片的话就一张纸,中间几个条条、线,跟画一样的,一张纸加几个线,生什么贪着?但是你就看了它,认为这个是很好看,甚至于很贵的价钱去买来。电影也是一样,你跑到那里去,明明是光线,里边黑的、白的,那个各式各样浓的、黑的各式各样光线在变动,你认为看到就是好象是把你给吸引了,甚至于迷掉的。这些就是明明没有可爱的成分在里边,自己虚妄地增益这个可爱的相,颠倒。那个产生那些贪欲,这是贪盖。

  瞋恚盖,“谓于他欲作不饶益心,及损害心。”所谓瞋恚盖,这个都是定中的障碍,一般从定中想。定中想瞋恚盖就是对他,对其他的人,“欲作不饶益心”,就是想恼害他,不给他饶益,叫他吃点苦,反正是有这样一个心。那么这样的心能够盖,把自己这个,修定就不能入定。那么它怎么会生起来的?也是那些增益的那些因缘。本来这个境不可恨、不可瞋,你因为是其他的因缘,你想到它是非常可憎。我们很简单的,假使一根绳子,晚上你看到地下一根绳,你以为是一条蛇,你就想起毒蛇怎么害人怎么的,去生起很大恐怖心,或者瞋恚心,要把蛇都打死它。这个明明它是一个绳子,你自己去增上去的一个恐怖心。那么我们看的境,本来这个人也不是很可恨的,你就是增益了。这个人就讨厌得不得了,最好把他消灭掉。这样子的心,都是虚妄增上的,“非理作意”。

  那么昏沉,“痴分所摄”,贪瞋痴反正我们说主要的是从贪瞋出来的,昏沉是痴所摄的,属于痴方面的。“内心昏昧,无堪能性”,昏沉,这个是属于痴烦恼,他的内心自己的心昏沉,就是说没有力量了,暗暗昧昧的,昧就是没有力量了,昏就是糊里糊涂了,“无堪能性”,就不能,没有堪能,没有力量了。本来心能够辨别事情,思考问题,或者观什么道理,或者是观想什么境。昏沉一来,心就是力量没有了,观也观不起了,想也想不起了,这个样子。

  那么睡眠更厉害了,也是痴的烦恼所摄,“心极昧略”,睡眠在法相里边名字就是昧略,昧就是糊涂,略就是心不能缘广的境了,这是很细的一点点,缘了一点点东西,那么缘的时候,也是糊里糊涂地缘,“极昧略”。那么这两个,昏沉跟睡眠的引起是什么引起的?就是想黑暗相,没有光明相,心里边黑彤彤的,没有光明的观想,就容易引起睡眠昏沉。所以说,我们说修定的或者是念诵的时候,不要眼睛闭得太紧,把光明遮到了,很容易引起昏沉。这是可能从定上讲。当然我们说还有一些过分疲劳了,或者吃得太饱了等等,这是也容易引起昏沉的。但是我们说这些什么都没有,就是你修定的时候,没有起光明相,有黑暗的相,也极容易生昏沉。这是定上特别容易生起的原因,是黑暗。

  那么,掉举是“贪分所摄不寂静相”,我们讲过的,上一次。掉举是属于贪的一分的,假使从瞋心,或者从痴心产生的东想西想的妄想,不叫掉举,叫散乱。

  恶作是心忧悔,过去做事情做得不对头,自己产生忧恼、追悔,这个也是障定的。你尽在忧悔,那个定就生不起来了。为什么要生起掉举?就是想他自己的亲属、国土,甚至于小庙的师父等等,想这些。国土、乡土,自己是四川人,非要四川不可,好象是这里浙江是不习惯。还有么是不死,最好是想什么办法不要死掉,永远的像秦始皇一样要吃长生的药,永远不要死。那么学气功的,什么道家,也是修金刚,修罗汉身,最好不要死掉。这些都是掉举。那么这样的思想在脑子里边的话,那也不容易,不能入定。那么还有追忆过去的经过的事情,过去的嬉笑,欢乐了那些做的事情,回忆,感到有味道,这样子。你昨天看了戏,今天你不要修定了。昨天晚上看了戏看好,今天,第二天早上起来要想修一下定,那是不可能的。那个戏,戏在你脑子里塞得满满的,你排也排不掉。所以说看戏不要看。就是一般的没有贪瞋痴的戏,尚且要障定,如果里边那些黄色下流的戏看了之后,不但不能修定,还会犯戒。那些小的戒很容易犯,大的戒也会引起来。

  疑就是“三世有无”,对三世里边,到底自己是怎么一回事情?到底自己过去有不有?现在有不有?将来有不有?到底怎么?这些问题“十四无记”里边所说得很多。对三宝他的功德不相信,对业果到底是不是因果的道理怀疑,对四谛法怀疑等等,这些都是疑盖。这疑盖也是障定的。

  那么下边第二科就是如何净治,怎么对治五个盖?这个很重要。对治的心里的对治,另外是威仪,就是身上的对治。心里对治,对治贪欲的,那就是我们经常说,修九想观、不净观、白骨观这个东西,这是最基本的。那么这几个观也是一贯地有联系的,你要修白骨观,那得先得有修九想观。九想观里边分九个层次,就是看到人死掉以后,先是脸色变了,然后肿起来,一块一块紫黑色的颜色出来,然后皮坏了,血流出来,脓出来等等,一直到白骨现出来,九个想。就在九想之中就看它的不净相。那个烂的,蛆的样子,那个尸体腐烂了之后,脓到处流,蛆在那里爬了吃,那个味道,看到的要呕的。你没…

《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定道资粮颂讲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