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菩薩戒略頌講記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佛心,速盡生死入般涅槃。余如上說。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二根本重罪。

  下邊,「退他菩提」。初發心菩薩對人家說,「汝今不能樂于大乘,亦不能行六波羅蜜,終不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不如早發聲聞辟支佛心,速盡生死入般涅槃。」假使一個初發心菩薩他不能觀機,對于一個有大乘根基的人說,你這個人是大乘的根基沒有,你不能修六度,六個波羅蜜多是不能修的,你終不能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終得不到的,你不如早一點發聲聞緣覺的心,好好地去修二乘法,可以證到涅槃,自己解脫生死。這樣子的人把人家的菩提心退了,犯根本罪。

  

  《講錄》:12.勸他發聲聞心,盡生死,于無上正等正覺,心生退沒。

  海公上師裏邊的看一看,「勸他發聲聞心,盡生死,于無上正等覺心,心生退沒。」一樣的。對方的根機,不是聲聞乘的機,他可以發菩提心,入大乘道的,你勸他還是聲聞乘好、穩當,這樣子快一點了生死,你行菩薩道,六波羅蜜,頭目腦髓都要犧牲,你受不了的。舍利弗眼睛施給人家,人家說左眼不要,要右眼,右眼施給他,又說臭的,不要,甩在地下,一腳「啪」一下地就踩爛了,這個人家就受不了的,你還是安心修聲聞道好了。這樣子的話那就是犯根本罪。因爲菩薩戒裏邊退菩提心是一個最大的罪,你自己退了,人家退了都是犯根本罪。那麼,「退他菩提」,「妄說空」,十二是「退他菩提」,人家可以發菩提心的,你不給他發,說他不能修大乘,叫他修聲聞緣覺,他相信你了,修聲聞緣覺去了,那就是犯根本罪。

  

  丙十叁、謗別戒

  複次善男子。初發心菩薩語余人言,汝今何用受學波羅提木叉律儀,當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,受持讀誦大乘經典,先所造作身口意業諸不善行,當得清淨,不受未來諸惡果報。余如上說。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叁根本重罪。

  

  丙十四、毀謗聲聞緣覺乘

  複次,善男子,初發心菩薩語余人言,汝今不應聽受讀誦聲聞經典,汝當覆蔽聲聞經典,聲聞法中無大果報,不能斷除結使煩惱,汝當聽受讀誦清淨大乘甚深經典,又能消除諸不善業,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作此說已,有信受者,二人倶名犯根本罪。余如上說。是名初心菩薩犯于第四根本重罪。

  下邊再一條,假使初發心菩薩對人家說,反過來了,你不要去聽受讀誦聲聞經典,你把聲聞經典要蓋覆,「覆蔽」就是說你把聲聞經典抹殺它,不要去弘揚它。聲聞裏邊沒有大果報,「不能斷除結使煩惱」,不能斷煩惱的,最大的報沒有的,你應當聽受讀誦清淨甚深的大乘經典,能夠消除不善業,可以很快地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這個話我們聽聽好象蠻對的,但是犯根本戒。這個爲什麼原因?

  

  《講錄》:13.勸他但持大乘經典,舍學別解脫戒。14.毀謗聲聞緣覺乘,不得大果。

  我們看海公上師說的,「勸他但持大乘經典,舍學別解脫戒。」這個關鍵他點出來了。我們說,學大乘以別解脫戒、聲聞乘爲基礎的,如果你把基礎抽掉了,聲聞乘的東西不要學,單是學大乘,你說誦念大乘經典可以滅罪,我們昨天講的麼,念甚深大乘經典是能滅罪的,但是你要有基礎啊,你沒有基礎單是這樣搞的話也不行的了。所以說,你叫人家聲聞緣覺的經把它淹沒它,不要學,不能斷煩惱,只要念大乘經典,念了就可以了——這樣子的事情我們現在也有,把根本的東西不要學,就是說念兩本經就可以了。這是根本罪。因爲我們說,念大乘經典滅罪是對的,但是你要根本的基礎,就是要持別解脫戒。我們昨天也講了,要有精進,要有持戒,如果你持戒不嚴的話,你念咒也好,念佛也好,念大乘經典也好,效果沒有的,這是最重要的兩個條件。其他條件還很多了。那麼你把底層抽掉了,那就是說是空中樓閣,把地基不要,聲聞乘的、根本的別解脫戒、基本的那些法不要,你說只要大乘,上層建築,你建到哪裏去?建不住的!所以說這樣子,也是根本罪。

  這很危險了,不學菩薩戒的人,往往會走錯路,說是好心,這是大乘經典,功德大,你念好了,聲聞的東西,最多是一個阿羅漢、自了漢,沒有用的,不要去學——犯根本的菩薩戒!這個我們想一想,是很嚴重的了。菩薩戒是大乘的,但是你毀謗聲聞乘,就是要犯菩薩戒的,這個是大家值得注意的。這是「毀謗聲聞緣覺乘」,第十四條。

  

  丙十五、嫉毀妄慢過人說

  複次,善男子,初發心菩薩欺妄兩舌,希求名稱利養恭敬,贊大乘經爲他解說,而語人言,我是善解摩诃衍者。爲貪利故,見他解說大乘經典得供養者,憎毀輕嫉而自貢高,虛诳妄語得過人法。作此行者,離安隱處,犯波羅夷,于大乘中爲犯最重根本罪也。善男子,譬如有人欲趣寶洲,乘船入海,而于中路自壞其船,沒溺而死,不自濟命,豈能得寶。如初發心菩薩,亦複如是。乘正信船,入于大乘深廣法海,始得入海,自壞信船,失智慧命。如是愚癡初發心菩薩,以嫉妒故,虛诳妄語得過人法,而犯大乘重根本罪。余如上說。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五根本重罪。

  《講錄》:15.爲貪利養,說過人法,亦名上人法,未得言得,未證言證。

  

  再下邊,「嫉毀妄慢過人說」。「複次,善男子,初發心菩薩欺妄兩舌,希求名稱利養恭敬,贊大乘經爲他解說,而語人言,我是善解摩诃衍者。爲貪利故,見他解說大乘經典得供養者,憎毀輕嫉而自貢高,虛诳妄語得過人法。作此行者,離安隱處,犯波羅夷,于大乘中爲犯最重根本罪也。」那就是說,自己爲了名聞、利養、恭敬、名稱,自己說一些虛诳的話,他贊歎大乘,因爲大家知道大乘功德大,他爲了得到名稱利養恭敬,就在人的面前贊歎大乘的經典,也講給人家聽,這個看起來很好嘛,你贊歎大乘也爲人家講解大乘經典,這是好事情,他說「我是善解摩诃衍者」,我是通達大乘的,我給你講,他的目的是爲了貪利,這個目的就不純了。還有看見人家弘揚大乘的,得了利養的,非常妒忌,而自己貢高,他說自己,打妄語,說自己得過人法,自己是過來人,或者是得了禅定法,或者是修了什麼道果的,擡高自己嘛。人家講大乘法得了利養恭敬,妒忌,那麼我要超過他,就自己亂說,說自己得了神通,證果證道了、開了悟的等等的話,以這樣的方式,來貪求利養的,這樣的人,是根本罪,在《虛空藏經》裏邊還加了一句話,「于大乘中爲犯最重根本罪也」,在大乘裏邊犯了最重的根本罪!那是說過人法了,在別解脫裏邊是大妄語了,是根本罪,所以說這是最重的根本罪。不但是菩薩戒裏邊犯了根本罪,而且是大乘裏邊最重的根本罪。他是爲了名聞利養恭敬。

  所以說,我們學佛的人,千萬不要以佛法來擡高自己,以佛法的手腕來得到名聞利養恭敬的,那很容易墮落到犯戒的裏邊去。你弘揚佛法是好事,流通經典也是好事,給人家講也是好事,但是你要是爲了名聞利養恭敬的話,夾雜這個目的的話,一不小心就會犯根本罪。那麼你要擡高自己決定會妒忌人家、打擊人家,那這樣根本的菩薩戒就犯掉了。所以說,千萬不要以法來擡高自己,千萬不要以法來得到利養,以法求利這是一個很不好的事情,果報極大的。

  所以說,經忏我們是有兩方面看了,一方面經忏是念經度人,當然說是好事,但是你把佛的經或者是儀規拿來賣錢求利,這個罪就非常嚴重,所以說經忏這個事情一般的人是不提倡的。我們這裏也是不提倡的,我們是從來沒有說,念一個佛事要多少錢,念一個什麼要多少錢,從來不訂那些東西,只有那些信心的居士,他家裏有困難,需要念點經,從悲心出發,隨你給多少錢,你不給也可以了。我記得以前有一個Z,他家裏出了事,好象給不給錢我們都沒有管他,給了沒有我也不知道,反正給他念了經了,這個是不反對。

  

  丙十六、貪利衒賣言自得

  複次善男子,未來世中,初發心菩薩語在家出家初發心菩薩言,修多羅中甚深空義,及以叁昧諸陀羅尼忍辱之地種種莊嚴,是大明智諸菩薩等所可觀行,受持讀誦大乘經典,又能爲他分別演說,我自解了,以慈悲故爲汝等說,汝等亦當隨所說行,于深妙法而得知見。彼初發心菩薩不作是言,我讀誦思惟從他聞解,而言自得,皆是貪求利養因緣而自衒賣,違負叁世諸佛菩薩及衆賢聖,犯于大乘最深重罪,失人天路,尚不能得聲聞辟支佛乘,何由漸進到于大乘?善男子,譬如有人將導衆人遊行曠野,經過叢林,極大饑渴,見彼林中有諸美果而棄舍之,取于毒果,食已命終。善男子,彼人猶尚不能自濟,況複兼能度于余人?彼初發心菩薩亦複如是。人身難得今已得之,遇善知識,發大乘心,而貪利養,輕自衒賣,犯重根本罪,違負叁世諸佛菩薩,爲諸賢聖之所棄舍,墮于惡趣。是故婆羅門、剎利、毗舍、首陀羅,不應親近此惡菩薩。若親近者,亦皆得罪。余如上說。是名初發心菩薩犯于第六根本重罪。

  那麼,下邊就是「貪利衒賣」了。初發心菩薩對在家的出家的初發心菩薩說(他本身是初發心菩薩),「初發心菩薩語在家出家初發心菩薩言,修多羅中甚深空義,及以叁昧諸陀羅尼忍辱之地種種莊嚴,是大明智諸菩薩等所可觀行,受持讀誦大乘經典,又能爲他分別演說,我自解了,以慈悲故爲汝等說,汝等亦當隨所說行,于深妙法而得知見。彼初發心菩薩不作是言,我讀誦思惟從他聞解,而言自得,皆是貪求利養因緣而自衒賣,違負叁世諸佛菩薩及衆賢聖,犯于大乘最深重罪,失人天路,尚不能得聲聞辟支佛乘,何由漸進到于大乘?……」,(4A始,中間可能缺)應當要受持這些經,他往往自吹自擂地說這些我都知道的,我自己已經開悟了,我現在慈悲給你們講這些,你們好好地聽,聽了之後受持。這個重點就是說目的是貪求利養,而說自己開悟的,不是說我是從哪裏學來的。你說這是我從什麼地方學來的,我現在告訴你,爲你講一講,這個是可以的。他說…

《菩薩戒略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