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佛心,速尽生死入般涅槃。余如上说。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二根本重罪。
下边,「退他菩提」。初发心菩萨对人家说,「汝今不能乐于大乘,亦不能行六波罗蜜,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,速尽生死入般涅槃。」假使一个初发心菩萨他不能观机,对于一个有大乘根基的人说,你这个人是大乘的根基没有,你不能修六度,六个波罗蜜多是不能修的,你终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终得不到的,你不如早一点发声闻缘觉的心,好好地去修二乘法,可以证到涅槃,自己解脱生死。这样子的人把人家的菩提心退了,犯根本罪。
《讲录》:12.劝他发声闻心,尽生死,于无上正等正觉,心生退没。
海公上师里边的看一看,「劝他发声闻心,尽生死,于无上正等觉心,心生退没。」一样的。对方的根机,不是声闻乘的机,他可以发菩提心,入大乘道的,你劝他还是声闻乘好、稳当,这样子快一点了生死,你行菩萨道,六波罗蜜,头目脑髓都要牺牲,你受不了的。舍利弗眼睛施给人家,人家说左眼不要,要右眼,右眼施给他,又说臭的,不要,甩在地下,一脚「啪」一下地就踩烂了,这个人家就受不了的,你还是安心修声闻道好了。这样子的话那就是犯根本罪。因为菩萨戒里边退菩提心是一个最大的罪,你自己退了,人家退了都是犯根本罪。那么,「退他菩提」,「妄说空」,十二是「退他菩提」,人家可以发菩提心的,你不给他发,说他不能修大乘,叫他修声闻缘觉,他相信你了,修声闻缘觉去了,那就是犯根本罪。
丙十三、谤别戒
复次善男子。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,汝今何用受学波罗提木叉律仪,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受持读诵大乘经典,先所造作身口意业诸不善行,当得清净,不受未来诸恶果报。余如上说。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三根本重罪。
丙十四、毁谤声闻缘觉乘
复次,善男子,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,汝今不应听受读诵声闻经典,汝当覆蔽声闻经典,声闻法中无大果报,不能断除结使烦恼,汝当听受读诵清净大乘甚深经典,又能消除诸不善业,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作此说已,有信受者,二人倶名犯根本罪。余如上说。是名初心菩萨犯于第四根本重罪。
下边再一条,假使初发心菩萨对人家说,反过来了,你不要去听受读诵声闻经典,你把声闻经典要盖覆,「覆蔽」就是说你把声闻经典抹杀它,不要去弘扬它。声闻里边没有大果报,「不能断除结使烦恼」,不能断烦恼的,最大的报没有的,你应当听受读诵清净甚深的大乘经典,能够消除不善业,可以很快地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这个话我们听听好象蛮对的,但是犯根本戒。这个为什么原因?
《讲录》:13.劝他但持大乘经典,舍学别解脱戒。14.毁谤声闻缘觉乘,不得大果。
我们看海公上师说的,「劝他但持大乘经典,舍学别解脱戒。」这个关键他点出来了。我们说,学大乘以别解脱戒、声闻乘为基础的,如果你把基础抽掉了,声闻乘的东西不要学,单是学大乘,你说诵念大乘经典可以灭罪,我们昨天讲的么,念甚深大乘经典是能灭罪的,但是你要有基础啊,你没有基础单是这样搞的话也不行的了。所以说,你叫人家声闻缘觉的经把它淹没它,不要学,不能断烦恼,只要念大乘经典,念了就可以了——这样子的事情我们现在也有,把根本的东西不要学,就是说念两本经就可以了。这是根本罪。因为我们说,念大乘经典灭罪是对的,但是你要根本的基础,就是要持别解脱戒。我们昨天也讲了,要有精进,要有持戒,如果你持戒不严的话,你念咒也好,念佛也好,念大乘经典也好,效果没有的,这是最重要的两个条件。其他条件还很多了。那么你把底层抽掉了,那就是说是空中楼阁,把地基不要,声闻乘的、根本的别解脱戒、基本的那些法不要,你说只要大乘,上层建筑,你建到哪里去?建不住的!所以说这样子,也是根本罪。
这很危险了,不学菩萨戒的人,往往会走错路,说是好心,这是大乘经典,功德大,你念好了,声闻的东西,最多是一个阿罗汉、自了汉,没有用的,不要去学——犯根本的菩萨戒!这个我们想一想,是很严重的了。菩萨戒是大乘的,但是你毁谤声闻乘,就是要犯菩萨戒的,这个是大家值得注意的。这是「毁谤声闻缘觉乘」,第十四条。
丙十五、嫉毁妄慢过人说
复次,善男子,初发心菩萨欺妄两舌,希求名称利养恭敬,赞大乘经为他解说,而语人言,我是善解摩诃衍者。为贪利故,见他解说大乘经典得供养者,憎毁轻嫉而自贡高,虚诳妄语得过人法。作此行者,离安隐处,犯波罗夷,于大乘中为犯最重根本罪也。善男子,譬如有人欲趣宝洲,乘船入海,而于中路自坏其船,没溺而死,不自济命,岂能得宝。如初发心菩萨,亦复如是。乘正信船,入于大乘深广法海,始得入海,自坏信船,失智慧命。如是愚痴初发心菩萨,以嫉妒故,虚诳妄语得过人法,而犯大乘重根本罪。余如上说。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五根本重罪。
《讲录》:15.为贪利养,说过人法,亦名上人法,未得言得,未证言证。
再下边,「嫉毁妄慢过人说」。「复次,善男子,初发心菩萨欺妄两舌,希求名称利养恭敬,赞大乘经为他解说,而语人言,我是善解摩诃衍者。为贪利故,见他解说大乘经典得供养者,憎毁轻嫉而自贡高,虚诳妄语得过人法。作此行者,离安隐处,犯波罗夷,于大乘中为犯最重根本罪也。」那就是说,自己为了名闻、利养、恭敬、名称,自己说一些虚诳的话,他赞叹大乘,因为大家知道大乘功德大,他为了得到名称利养恭敬,就在人的面前赞叹大乘的经典,也讲给人家听,这个看起来很好嘛,你赞叹大乘也为人家讲解大乘经典,这是好事情,他说「我是善解摩诃衍者」,我是通达大乘的,我给你讲,他的目的是为了贪利,这个目的就不纯了。还有看见人家弘扬大乘的,得了利养的,非常妒忌,而自己贡高,他说自己,打妄语,说自己得过人法,自己是过来人,或者是得了禅定法,或者是修了什么道果的,抬高自己嘛。人家讲大乘法得了利养恭敬,妒忌,那么我要超过他,就自己乱说,说自己得了神通,证果证道了、开了悟的等等的话,以这样的方式,来贪求利养的,这样的人,是根本罪,在《虚空藏经》里边还加了一句话,「于大乘中为犯最重根本罪也」,在大乘里边犯了最重的根本罪!那是说过人法了,在别解脱里边是大妄语了,是根本罪,所以说这是最重的根本罪。不但是菩萨戒里边犯了根本罪,而且是大乘里边最重的根本罪。他是为了名闻利养恭敬。
所以说,我们学佛的人,千万不要以佛法来抬高自己,以佛法的手腕来得到名闻利养恭敬的,那很容易堕落到犯戒的里边去。你弘扬佛法是好事,流通经典也是好事,给人家讲也是好事,但是你要是为了名闻利养恭敬的话,夹杂这个目的的话,一不小心就会犯根本罪。那么你要抬高自己决定会妒忌人家、打击人家,那这样根本的菩萨戒就犯掉了。所以说,千万不要以法来抬高自己,千万不要以法来得到利养,以法求利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事情,果报极大的。
所以说,经忏我们是有两方面看了,一方面经忏是念经度人,当然说是好事,但是你把佛的经或者是仪规拿来卖钱求利,这个罪就非常严重,所以说经忏这个事情一般的人是不提倡的。我们这里也是不提倡的,我们是从来没有说,念一个佛事要多少钱,念一个什么要多少钱,从来不订那些东西,只有那些信心的居士,他家里有困难,需要念点经,从悲心出发,随你给多少钱,你不给也可以了。我记得以前有一个Z,他家里出了事,好象给不给钱我们都没有管他,给了没有我也不知道,反正给他念了经了,这个是不反对。
丙十六、贪利衒卖言自得
复次善男子,未来世中,初发心菩萨语在家出家初发心菩萨言,修多罗中甚深空义,及以三昧诸陀罗尼忍辱之地种种庄严,是大明智诸菩萨等所可观行,受持读诵大乘经典,又能为他分别演说,我自解了,以慈悲故为汝等说,汝等亦当随所说行,于深妙法而得知见。彼初发心菩萨不作是言,我读诵思惟从他闻解,而言自得,皆是贪求利养因缘而自衒卖,违负三世诸佛菩萨及众贤圣,犯于大乘最深重罪,失人天路,尚不能得声闻辟支佛乘,何由渐进到于大乘?善男子,譬如有人将导众人游行旷野,经过丛林,极大饥渴,见彼林中有诸美果而弃舍之,取于毒果,食已命终。善男子,彼人犹尚不能自济,况复兼能度于余人?彼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。人身难得今已得之,遇善知识,发大乘心,而贪利养,轻自衒卖,犯重根本罪,违负三世诸佛菩萨,为诸贤圣之所弃舍,堕于恶趣。是故婆罗门、剎利、毗舍、首陀罗,不应亲近此恶菩萨。若亲近者,亦皆得罪。余如上说。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六根本重罪。
那么,下边就是「贪利衒卖」了。初发心菩萨对在家的出家的初发心菩萨说(他本身是初发心菩萨),「初发心菩萨语在家出家初发心菩萨言,修多罗中甚深空义,及以三昧诸陀罗尼忍辱之地种种庄严,是大明智诸菩萨等所可观行,受持读诵大乘经典,又能为他分别演说,我自解了,以慈悲故为汝等说,汝等亦当随所说行,于深妙法而得知见。彼初发心菩萨不作是言,我读诵思惟从他闻解,而言自得,皆是贪求利养因缘而自衒卖,违负三世诸佛菩萨及众贤圣,犯于大乘最深重罪,失人天路,尚不能得声闻辟支佛乘,何由渐进到于大乘?……」,(4A始,中间可能缺)应当要受持这些经,他往往自吹自擂地说这些我都知道的,我自己已经开悟了,我现在慈悲给你们讲这些,你们好好地听,听了之后受持。这个重点就是说目的是贪求利养,而说自己开悟的,不是说我是从哪里学来的。你说这是我从什么地方学来的,我现在告诉你,为你讲一讲,这个是可以的。他说…
《菩萨戒略颂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