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鬼吐口水,他們講什麼?講世間上煩惱的事情。那就是說你念經如不如法,護法菩薩看到。佛菩薩、本尊當然都看到了,護法菩薩看到,天龍鬼神也看到,你不要以爲沒有人知道。你如果長期下去的話,感的什麼果報你知道嗎?你在破壞佛教啊!使未信者信,而你是使信者不信,是反其道而行之。好好地要自己振作起來,你晚上睡夠了就夠了,一天到晚睡覺幹什麼?你如果睡瘾那麼大的話,藏地有個辦法——睡七天,不准起來,七天你睡在床上,吃飯在床上,大小便都在床上,你搞七天試試看,你受得了嗎?你如果受得了的話,那你就睡七天,你歡喜睡嘛,連睡七天好了。
丙五 信已增長
近有德已,親領慈教。僧中六和,知事勤勞,四依頭陀,漸漸乃見。僧行內德,尤勝外表。
第五,“信已增長”,已經信的使他能夠增長,不要信已把他退掉,那就完蛋了,已信佛的人要使他信心更加增長。
“近有德已”,前面的“未信者信”是外相上,相信之後就要親近有德的僧人了;親近有德的僧人之後,“親領慈教”,親自聽他慈悲的教導。這是一方面。
另一方面,“僧中六和,知事勤勞”,你看到僧衆裏邊六和相親的情況,那是僧團裏邊和合是重要的。來一個人,你在吵架,我們說以前靈岩山來了叁位,很發心,《菩提道次第》聽過,極大感動,想到這裏學法,但是不巧,一來上殿就碰到吵架,退了,不來了。那麼這個你想想看,你起的什麼作用?“知事勤勞”,當事的人勤勞,不要偷懶,爲了僧團知事要勤勞。
“四依頭陀”,“四依”,你們受戒的時候跟你們說了四依,忘掉沒有?每個人都給你們講了,每一壇都講了的,先是四根本,最後跟你們說四依。
四依: 第一“盡形壽依糞掃衣”,衣服,撿來的衣服,糞掃衣一般是指人家丟了的布,丟的布怎麼會那麼多呢?一般多的還是屍林裏包死人的布,包死人的布人家嚇死了,微生蟲、細菌多得很,怎麼要?古代佛教的方法是很聰明,用消毒法,把那些布拿來洗幹淨,埋在沙裏,埋了之後,隔了兩天拿出來再洗,洗了之後再埋,七次,什麼細菌都消掉了。當時還沒有顯微鏡,照不出,但是你這樣子處理七次的話,什麼東西都消掉了。所以說是糞掃衣,糞掃衣就是不要高貴的衣服。有的出家人,他在家衣服固然不穿了,穿袈裟,他的袈裟要買什麼顔色,要買什麼料,要裁縫做的,哪個裁縫不好,不要他做,還是在家愛好的習氣很重。這個就要不得了——變相的出家,這個出家本來是要舍棄那些喜好,你出家的衣服還要去考究,你走錯道路了。
第二“常乞食”,自己乞食,不要使人家供養,自己親自跑去要。
第叁“樹下住”,一輩子樹下住,不要好的房子,不要爭寮房,什麼單人寮、大寮房,不要爭了,樹下去住。這裏樹多得很,你去住住看。
第四“陳棄藥”,醫藥不要太高貴的,什麼補藥哪,要陳棄藥。陳棄藥是什麼?有兩種解釋,根據四分律藏、僧祗律裏說,是大小便,“黃龍湯”,有什麼病呢,吃大小便吃得好。最近有一個地方,就是在推行那個法,還說是我介紹的。我沒有介紹,這個我要聲明!他們告訴我這個法——吃小便能治病,我說“喔,很好!很好!”就這麼說了一句話,他們就說是我介紹、推行的,我實在沒有推行,也沒有推廣這個事情。但是就是說,證明大小便能治病,確實能治病。那麼這是陳棄藥的一種解釋。另外一種解釋是有部義淨法師的,他是反對大小便,說這個東西是髒東西,不是這個,陳棄藥是人家不要的、陳的或者用過的藥,不要的、丟掉的那些,撿過來吃。那就是出家人要簡單了,不要買高貴的藥,人家不要的,丟掉的藥拿來能夠治病就可以了。14
四依就是這個,一輩子依糞掃衣、一輩子常乞食、一輩子依樹下坐、一輩子依陳棄藥,這是四依。那麼我們做不到呢,做不到的要向這個方向,要把這個當作一個目的。開許也有,如僧衆的請、僧中食、別房間的阿蘭若,不一定樹下坐了,一些小房間也可以住。這是開許,這些給你們都念過了,不曉得你們記不記得了?應當記得。記不記得的?有一點印象噢!大概背也背不下來。後面還要講的,四依、頭陀都要講。
“頭陀”,十二頭陀,我們後邊就要講的,迦葉一輩子行頭陀行,這是佛親自傳法給迦葉,頭陀。所以佛教真正佛法的精神還是要苦。頭陀是什麼?抖擻精神,那就是修行要拿點精神出來的,不要再懶垮垮的樣子,垮而垮之的,你沒有成就的。爲什麼佛要把法傳給迦葉尊者呢?也有密意的,迦葉尊者是頭陀第一。
“漸漸乃見,僧行內德,尤勝外表”,前面是看到外相——上殿過堂,威儀幢相,現在你信了之後,親近僧人了,親自聽到他慈悲的教誡,又看到僧中六和相親的情況,知事勤勞,奮不顧身地爲僧衆辦事情,僧人又是依四依頭陀行的,這樣慢慢地看到僧人內邊的功德,比外邊的還要好。外相只是表面的,內德是內在的。前面是初步看到外相,産生信心,起了信心、親近僧團之後,又看到內德,于是信心增長。所以說僧團裏邊固然外相要顧好,但內德更重要。外相也是靠內德來的,內德沒有,裝是裝不出來的。你脾氣暴躁,裝了不開腔,或者眼睛不亂看,裝兩個小時可以;碰了點事情來了,東看西看又來了,大聲大氣地說話又來了,脾氣又發出來了,這個騙不了人的。還是趕緊自己改,看到毛病就改,這是好的,並不是說有毛病就不要了。有毛病,衆生都有毛病的,只是有輕有重,能夠知道自己有毛病,肯下工夫改就是好的;如果不願意改,哪怕你毛病再輕也不行的。
那麼僧團的內德比外德還要殊勝,這是“信已增長”,使有信的人增長。一方面,固然是使外面的居士信已增長,另一方面,是使僧團裏邊內部的人也可以信已增長,後來的人看到前面的有功德(內德也好,外相也好),就對這個僧團起恭敬心,願意住。如果看到你這個前面的人上殿打瞌睡,走路垮而垮之的,說話一下發脾氣、吵架罵人的,他的信心會退,甚至于跑掉了、不來了。所以這些東西呢,攝持僧團的重要性,這些裏邊都講得很仔細。那麼我們要學戒、要修行,就在這個地方下手。你不要說“我學法學得很好,考一百分、兩百分”,你考那麼多,你說做不到,你有什麼用處呢?拿這個法來騙人,拿去做個法師,紅包多一點就罷了,或者名聲大一點,大家給你恭敬利養多一點,這有什麼了不得呢?等到你眼睛一閉,解脫不了,你還是輪回六道,可能還要惡趣去的。
丙六 難調者調
二百五十,名威德戒,對症下藥,無病不治。诃責調伏,有本可據,諸犯罪人,不得動轉。速盡有漏,莫妙于此,他慚愧人,亦得安定。
第六是“難調者調”,那更進一步了,調煩惱了。
“二百五十,名威德戒”,這二百五十條也叫威德戒,有威德的。我們說大威德,人家看到那個樣子,忿怒相,好象是不得了的很可怕。實際上什麼叫大威德?慈悲就是大威德,真正的威德就是慈悲。你如果沒有慈悲的話,你想降伏人家,人家還是可以跟你抵抗,甚至于超過你,只有慈悲是沒有敵的。海公上師經常強調這一點。因爲我們這個大威德金剛道場,一想起大威德,大家都作這個忿怒相,看到人來了他發脾氣,要現一個大威德相,這個哪裏是大威德真的樣子呢!大威德是慈悲哎!真正是最大的威德,無敵的。我們說的天下無敵,什麼叫無敵的?你慈悲了,敵人就沒有了——人家不會跟你做敵人了。你那麼慈悲,他再跟你橫,但你不斷地慈悲慈悲慈悲下去,他被你感化了,無形中敵人就消失了。如果你現大威德相的話,你說是忿怒,這個忿怒相有“意思”,是精進的意思,並不是說對人憤怒、發脾氣就是大威德相。如果你跟他發脾氣,你現威猛相的話,他還不會現那個相?他自己不行,他去喊一個力量更大的來跟你搞。好象比武一樣的,你不要有一點武藝,到處欺負人了。他打不過你,他去叫一個師父或者叫一個師兄弟武藝比你高的,把你打倒了,你有什麼了不得呢?
真正你要無敵的話就是以慈悲感動人。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,魔王的弓箭射過來,都化成花朵,不但是害不了他,還成莊嚴品了,這是什麼?慈悲。慈悲就沒有敵人,什麼刀槍都不會害到。如果你沒有慈悲的話,刀槍畢竟是刀槍,進來就是要害命的,所以真正的大威德是慈悲,這個不要搞錯。
二百五十條威德戒,它爲什麼叫威德呢?能夠調伏煩惱,這個叫威德。
“對症下藥,無病不治”,這二百五十條戒都是對我們毛病製的戒,對了我們的病下的藥,什麼毛病都能治。那麼你要治病的話,就要吃藥,吃藥就是二百五十條戒,煩惱病只有這個能治得好,你如果嫌這個麻煩,那個也做不到,那你就不要治病,一輩子害病去了。所以這個事情呢,你自己想一想:我們修行,就是治煩惱病,那麼就要吃藥,這個藥是什麼?就是二百五十條戒,你不吃這個藥,你怎麼會好呢?“對症下藥,無病不治”,那對症地下藥呢,沒有一個毛病治不了的。
在這個裏邊,有“诃責”、有“調伏”,威德戒嘛,你做錯的事情要诃責,還要調伏你,種種東西要調伏你。那就是“有本可據”,這些都有依據的,不是隨便搞的。這樣子你能夠依了戒行的話,那你這個罪除了,煩惱也息下去了。如果你不服,“你這個威德調伏,我不聽你的話”,那完了,那你不要持戒好了,你就不要出家了,你到家裏去,那裏隨你發脾氣好了。家裏發脾氣也不行的,你發脾氣他也發脾氣,你再脾氣大,人家把你抓起來關起來了,你怎麼辦?你殺了人還要槍斃呢!
“有本可據,諸犯罪人,不得動轉”,根據這二百五十條的威德戒有诃責調伏,那麼犯了罪的人,犯了戒的人,他“不得動轉”,沒有辦法的,“速盡有漏”,只有怎麼呢?只有依著戒行持了,你這樣子做的話,很快地可以把“有漏”(煩惱)除掉。“莫妙于此”,比這個再妙的方法沒有了—…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