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律海十门讲记▪P1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鬼吐口水,他们讲什么?讲世间上烦恼的事情。那就是说你念经如不如法,护法菩萨看到。佛菩萨、本尊当然都看到了,护法菩萨看到,天龙鬼神也看到,你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。你如果长期下去的话,感的什么果报你知道吗?你在破坏佛教啊!使未信者信,而你是使信者不信,是反其道而行之。好好地要自己振作起来,你晚上睡够了就够了,一天到晚睡觉干什么?你如果睡瘾那么大的话,藏地有个办法——睡七天,不准起来,七天你睡在床上,吃饭在床上,大小便都在床上,你搞七天试试看,你受得了吗?你如果受得了的话,那你就睡七天,你欢喜睡嘛,连睡七天好了。

  丙五 信已增长

  近有德已,亲领慈教。僧中六和,知事勤劳,四依头陀,渐渐乃见。僧行内德,尤胜外表。

  第五,“信已增长”,已经信的使他能够增长,不要信已把他退掉,那就完蛋了,已信佛的人要使他信心更加增长。

  “近有德已”,前面的“未信者信”是外相上,相信之后就要亲近有德的僧人了;亲近有德的僧人之后,“亲领慈教”,亲自听他慈悲的教导。这是一方面。

  另一方面,“僧中六和,知事勤劳”,你看到僧众里边六和相亲的情况,那是僧团里边和合是重要的。来一个人,你在吵架,我们说以前灵岩山来了三位,很发心,《菩提道次第》听过,极大感动,想到这里学法,但是不巧,一来上殿就碰到吵架,退了,不来了。那么这个你想想看,你起的什么作用?“知事勤劳”,当事的人勤劳,不要偷懒,为了僧团知事要勤劳。

  “四依头陀”,“四依”,你们受戒的时候跟你们说了四依,忘掉没有?每个人都给你们讲了,每一坛都讲了的,先是四根本,最后跟你们说四依。

  四依: 第一“尽形寿依粪扫衣”,衣服,捡来的衣服,粪扫衣一般是指人家丢了的布,丢的布怎么会那么多呢?一般多的还是尸林里包死人的布,包死人的布人家吓死了,微生虫、细菌多得很,怎么要?古代佛教的方法是很聪明,用消毒法,把那些布拿来洗干净,埋在沙里,埋了之后,隔了两天拿出来再洗,洗了之后再埋,七次,什么细菌都消掉了。当时还没有显微镜,照不出,但是你这样子处理七次的话,什么东西都消掉了。所以说是粪扫衣,粪扫衣就是不要高贵的衣服。有的出家人,他在家衣服固然不穿了,穿袈裟,他的袈裟要买什么颜色,要买什么料,要裁缝做的,哪个裁缝不好,不要他做,还是在家爱好的习气很重。这个就要不得了——变相的出家,这个出家本来是要舍弃那些喜好,你出家的衣服还要去考究,你走错道路了。

  第二“常乞食”,自己乞食,不要使人家供养,自己亲自跑去要。

  第三“树下住”,一辈子树下住,不要好的房子,不要争寮房,什么单人寮、大寮房,不要争了,树下去住。这里树多得很,你去住住看。

  第四“陈弃药”,医药不要太高贵的,什么补药哪,要陈弃药。陈弃药是什么?有两种解释,根据四分律藏、僧祗律里说,是大小便,“黄龙汤”,有什么病呢,吃大小便吃得好。最近有一个地方,就是在推行那个法,还说是我介绍的。我没有介绍,这个我要声明!他们告诉我这个法——吃小便能治病,我说“喔,很好!很好!”就这么说了一句话,他们就说是我介绍、推行的,我实在没有推行,也没有推广这个事情。但是就是说,证明大小便能治病,确实能治病。那么这是陈弃药的一种解释。另外一种解释是有部义净法师的,他是反对大小便,说这个东西是脏东西,不是这个,陈弃药是人家不要的、陈的或者用过的药,不要的、丢掉的那些,捡过来吃。那就是出家人要简单了,不要买高贵的药,人家不要的,丢掉的药拿来能够治病就可以了。14

  四依就是这个,一辈子依粪扫衣、一辈子常乞食、一辈子依树下坐、一辈子依陈弃药,这是四依。那么我们做不到呢,做不到的要向这个方向,要把这个当作一个目的。开许也有,如僧众的请、僧中食、别房间的阿兰若,不一定树下坐了,一些小房间也可以住。这是开许,这些给你们都念过了,不晓得你们记不记得了?应当记得。记不记得的?有一点印象噢!大概背也背不下来。后面还要讲的,四依、头陀都要讲。

  “头陀”,十二头陀,我们后边就要讲的,迦叶一辈子行头陀行,这是佛亲自传法给迦叶,头陀。所以佛教真正佛法的精神还是要苦。头陀是什么?抖擞精神,那就是修行要拿点精神出来的,不要再懒垮垮的样子,垮而垮之的,你没有成就的。为什么佛要把法传给迦叶尊者呢?也有密意的,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。

  “渐渐乃见,僧行内德,尤胜外表”,前面是看到外相——上殿过堂,威仪幢相,现在你信了之后,亲近僧人了,亲自听到他慈悲的教诫,又看到僧中六和相亲的情况,知事勤劳,奋不顾身地为僧众办事情,僧人又是依四依头陀行的,这样慢慢地看到僧人内边的功德,比外边的还要好。外相只是表面的,内德是内在的。前面是初步看到外相,产生信心,起了信心、亲近僧团之后,又看到内德,于是信心增长。所以说僧团里边固然外相要顾好,但内德更重要。外相也是靠内德来的,内德没有,装是装不出来的。你脾气暴躁,装了不开腔,或者眼睛不乱看,装两个小时可以;碰了点事情来了,东看西看又来了,大声大气地说话又来了,脾气又发出来了,这个骗不了人的。还是赶紧自己改,看到毛病就改,这是好的,并不是说有毛病就不要了。有毛病,众生都有毛病的,只是有轻有重,能够知道自己有毛病,肯下工夫改就是好的;如果不愿意改,哪怕你毛病再轻也不行的。

  那么僧团的内德比外德还要殊胜,这是“信已增长”,使有信的人增长。一方面,固然是使外面的居士信已增长,另一方面,是使僧团里边内部的人也可以信已增长,后来的人看到前面的有功德(内德也好,外相也好),就对这个僧团起恭敬心,愿意住。如果看到你这个前面的人上殿打瞌睡,走路垮而垮之的,说话一下发脾气、吵架骂人的,他的信心会退,甚至于跑掉了、不来了。所以这些东西呢,摄持僧团的重要性,这些里边都讲得很仔细。那么我们要学戒、要修行,就在这个地方下手。你不要说“我学法学得很好,考一百分、两百分”,你考那么多,你说做不到,你有什么用处呢?拿这个法来骗人,拿去做个法师,红包多一点就罢了,或者名声大一点,大家给你恭敬利养多一点,这有什么了不得呢?等到你眼睛一闭,解脱不了,你还是轮回六道,可能还要恶趣去的。

  丙六 难调者调

  二百五十,名威德戒,对症下药,无病不治。诃责调伏,有本可据,诸犯罪人,不得动转。速尽有漏,莫妙于此,他惭愧人,亦得安定。

  第六是“难调者调”,那更进一步了,调烦恼了。

  “二百五十,名威德戒”,这二百五十条也叫威德戒,有威德的。我们说大威德,人家看到那个样子,忿怒相,好象是不得了的很可怕。实际上什么叫大威德?慈悲就是大威德,真正的威德就是慈悲。你如果没有慈悲的话,你想降伏人家,人家还是可以跟你抵抗,甚至于超过你,只有慈悲是没有敌的。海公上师经常强调这一点。因为我们这个大威德金刚道场,一想起大威德,大家都作这个忿怒相,看到人来了他发脾气,要现一个大威德相,这个哪里是大威德真的样子呢!大威德是慈悲哎!真正是最大的威德,无敌的。我们说的天下无敌,什么叫无敌的?你慈悲了,敌人就没有了——人家不会跟你做敌人了。你那么慈悲,他再跟你横,但你不断地慈悲慈悲慈悲下去,他被你感化了,无形中敌人就消失了。如果你现大威德相的话,你说是忿怒,这个忿怒相有“意思”,是精进的意思,并不是说对人愤怒、发脾气就是大威德相。如果你跟他发脾气,你现威猛相的话,他还不会现那个相?他自己不行,他去喊一个力量更大的来跟你搞。好象比武一样的,你不要有一点武艺,到处欺负人了。他打不过你,他去叫一个师父或者叫一个师兄弟武艺比你高的,把你打倒了,你有什么了不得呢?

  真正你要无敌的话就是以慈悲感动人。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,魔王的弓箭射过来,都化成花朵,不但是害不了他,还成庄严品了,这是什么?慈悲。慈悲就没有敌人,什么刀枪都不会害到。如果你没有慈悲的话,刀枪毕竟是刀枪,进来就是要害命的,所以真正的大威德是慈悲,这个不要搞错。

  二百五十条威德戒,它为什么叫威德呢?能够调伏烦恼,这个叫威德。

  “对症下药,无病不治”,这二百五十条戒都是对我们毛病制的戒,对了我们的病下的药,什么毛病都能治。那么你要治病的话,就要吃药,吃药就是二百五十条戒,烦恼病只有这个能治得好,你如果嫌这个麻烦,那个也做不到,那你就不要治病,一辈子害病去了。所以这个事情呢,你自己想一想:我们修行,就是治烦恼病,那么就要吃药,这个药是什么?就是二百五十条戒,你不吃这个药,你怎么会好呢?“对症下药,无病不治”,那对症地下药呢,没有一个毛病治不了的。

  在这个里边,有“诃责”、有“调伏”,威德戒嘛,你做错的事情要诃责,还要调伏你,种种东西要调伏你。那就是“有本可据”,这些都有依据的,不是随便搞的。这样子你能够依了戒行的话,那你这个罪除了,烦恼也息下去了。如果你不服,“你这个威德调伏,我不听你的话”,那完了,那你不要持戒好了,你就不要出家了,你到家里去,那里随你发脾气好了。家里发脾气也不行的,你发脾气他也发脾气,你再脾气大,人家把你抓起来关起来了,你怎么办?你杀了人还要枪毙呢!

  “有本可据,诸犯罪人,不得动转”,根据这二百五十条的威德戒有诃责调伏,那么犯了罪的人,犯了戒的人,他“不得动转”,没有办法的,“速尽有漏”,只有怎么呢?只有依着戒行持了,你这样子做的话,很快地可以把“有漏”(烦恼)除掉。“莫妙于此”,比这个再妙的方法没有了—…

《律海十门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萨戒略颂讲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