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律海十門講記▪P1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想出家,他想:家裏的女人還等他畫眉毛的,怎麼出家了?不行的。但是佛的威光大得很,他在佛的面前不敢說不出家,硬了頭皮就把頭剃了,剃掉了嘛出家了,出家了就修行了——哪裏修啥行呢?一天到晚想他的女人。那麼他總是想機會要逃跑回去啦。但是佛的威光大,他也不敢當了佛面前跑,只好賴在裏邊。

  他們要值班的,去乞食時精舍裏邊要一個人值班。那麼這次輪到他值班了,他說:“對了,這個值班,他們都乞食去了,我可以溜了。”他就把門關關好,他這個心還是好的——東西怕人家偷了,把門關關好。他想門關好之後他好跑了,關了東門西門開,關了西門東門又開,關不好。關來關去時間耽擱很久,他說:“幹脆不要關了,東西偷掉了我賠好了。”他也是一個王子,他說:“我賠得起。”他就這個門不關就走了。走了之後,他想佛去乞食,他們一大批比丘呢,都是走大道,這時候很久了,佛快回來了,他說:“他們走大道回來,我走小路。”他就去走小路去,走了一半,偏偏碰到佛走小路來了,佛說:“你幹啥啦?”他不好說了,只好老實說了,他想他女人。佛說:“你想女人,可以可以,你回去,我以後有辦法,你先回去再說。”後來過了兩天,佛說散散心,就帶他遊覽去了。來到一座山上,有一棵枯樹,枯樹上邊一個老的癡的猴子,老得來牙齒掉了,眼睛也看不到了,耳朵也聾了,這麼一個在樹上坐在那裏。佛就指指那個猴子看,說:“你這個猴子看到沒有?”他說:“啊,這麼看,看到了。”佛說:“這個猴子跟你那個孫陀羅夫人比比怎麼樣?”他說:“哎,這個怎麼好比呢?”他的女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,這個猴子是又老、又瞎、又聾,毛都掉了,牙齒也沒有了,這麼怎麼好比他的孫陀羅夫人,這個不好比,不好比。“對了”,佛說,“你好回去了。”

  回去之後,過了一天,佛帶他到天上去,他就看到很多天子都是天女圍繞。他們來到一個地方,很多天女,沒有天子,難陀就問佛了:“怎麼這個地方沒有天子,只有天女呢?”佛說:“你自己去問。”難陀就去問了:“你們那些地方都有天子,天女圍繞。你們這麼多天女怎麼沒有天子?”那些天女說:“哦!那是人間有個難陀,他出家了,修行了,將來升天,就升到這裏,我們在等他。”這是很快的,人間幾十年,在天上呢?我們學過《俱舍》就知道,天上一會兒工夫。那麼難陀高興得很了,他說:“我就是難陀哎,你們伺候我好了。”天女說:“不行的,你這個身體臭的,還沒有生到天上來。現在不能去,你快回去,回去以後,你命終以後就生這裏了。”難陀很高興,那就是持戒精進,升天嘛——就是這個,爲了未來的欲持戒修行的,這個也不要。那麼難陀的公案就再講下去。

  難陀就這樣子持戒精進——他將來爲了升天,目的還是天女。過了一段時間,佛又帶他去遊了,這下遊地獄了。遊地獄之後,又看到地獄各式各樣的苦,苦具,刀山什麼都有。還有油鍋裏面煎罪人的,油鍋裏煎,獄卒把他用叉子叉起,往油鍋裏丟,裏面滾,叫喊的那個樣子。一會兒工夫,只有骨頭了,什麼肉都爛掉了,都化掉了,燒熟燒爛掉了,都垮下去了。看得很可怕。跑到一個地方,一個鍋子,沒有罪人的。獄卒旁邊空站在那裏,難陀就問佛了:“這麼什麼原因啊?”佛說:“你自己問嘛。”他就去問了,問獄卒:“他們都在把罪人叉進去煎,你們這個鍋怎麼空在那裏沒有事幹哪?”他們說:“哦!這個樣子的,人間有個難陀,他爲了天上享福修梵行,出家修行了,他將來死後就到天上享受,享受好了之後呢,天福享完了就到這個油鍋裏來了,我們等他呢。”地獄裏的時間更長了,天上享福多少年,一下快得很,他鍋子的火都架起來了,就等他來了,來受。那個難陀再也不敢說我就是難陀了,一說的話,把他叉進去,不得了。趕快來不及就跑掉了。這樣子他就是心定下來了,就是修行不是爲了貪這個未來的欲了。

  那麼這裏也是說了,“不樂未來諸欲境”,我們出家人修行,不是爲了將來貪那個天人的果報。

  “天魔王宮(憍慢自大之苦)虎豹穴(不免鬥爭等害)”,天上最殊勝的就是他化自在天,也就是魔王的宮。我們說五欲最好的地方,就是他化自在天。欲界就是須彌山,四天下,東南西北洲,上邊是四天王天,忉利天,夜摩天,兜率天,化自在天,他化自在天——最高的一層,那就是五欲最高的一層。所以說天魔王宮呢,“虎豹穴”,好象虎豹的窩一樣,裏面就是有了這個享受呢,最最好的享受都在這裏,但是有鬥爭,跟虎豹住在一起一樣。做國王的人,都是提心吊膽的。他雖然享受是最好了,但是跟鄰國一打仗的話,如果打敗了,頭就砍掉了,就完了。如果國家裏的大臣造反,他也是頭砍掉了,把家宅都抄了,妻子兒女都給人家或者是殺掉了,或者是配給人家作奴隸,作什麼去了。那這個東西,“虎豹穴”,都不離鬥爭,所以說這個也不要,過去的固然不能貪戀,未來的也不要去追求。

  “意樂清淨(無惑擾)無依住(解脫法)”,“意樂清淨”,就是我們的發心、意樂也是求解脫,不是爲了貪著五欲的境而持戒;“無依住”,依解脫而住,不要依靠這個五欲而住。就是對過去的欲境不要去貪著,不要留戀,未來的欲境不要去希望,貪戀。

  

  丙叁 不樂現在諸欲境(3)

  不樂現在諸欲境   國王長者利養尊

  反吐不食不嘗味   在家對境舍貪著(在家不能全離當對境正知)

  出家永棄不少遺 (3)

  那麼現在的呢?現在的什麼?利養恭敬。

  “不樂現在諸欲境,國王長者利養尊”,現在的五欲,出家人嘛,現在就是最高的利養是什麼呢?國王長者請你去了,拿最好的東西給你吃,拿最好的東西供養你。這個也不要去貪著。這個當下能夠看破很難了。有的人供養了一點錢,紅包一上來,高興得不得了。我在解放前看到過一個趕經忏的,趕了一半散包子了,散包子嘛,本來是他們辛苦了,給他們吃。他拿了個包子很高興,就“呸呸呸”,很高興,當然不是馬上就吃了,總要念完了休息時候再吃。他拿了包子,我看他盡“呸”,那就是說心裏很滿意,“啊!那個包子來了,今天好大吃一頓”。這個不要貪著,這個小小的包子有什麼呢?國王長者的利養那比這個超勝多了,要看成什麼東西呢?“反吐”,反吐就是嘔出來的東西。你再好的飲食吃到肚子裏邊,吐了,那吐出來的東西,你說:“再吃下去吧。”——死也不吃!那東西臭得很,樣子也不好看。沒有吃下去,色香味觸都好,但是吃下去了,經過你牙齒一嚼,吞到肚子裏去,再吐出來呢,那就是變得來再也不想吃了,那個味道也不好聞。“反吐不食”,反吐吐出來的東西你再也不會吃了,“不嘗味”,你也不會去嘗一嘗,味道也不嘗。不但不吞下去,嘗嘗味道好不好?也不會嘗,哪個把自己吐的東西“嘗嘗看,這個味道好不好吃?”不會有的,都來不及掃掉它了。  

  “在家對境舍貪著(在家不能全離當對境正知),出家永棄不少遺”。在家的,他五欲境不能舍離,那麼對境的時候,要把貪心去掉。事情不能避免,但是不要生貪心。而出家的好了,他就是幹脆了,“永棄”,永遠抛棄,拖泥帶水一點也沒有了,“不少遺”,一點也沒有剩下的東西。

  ……(4A)這樣的人,他出家之後,這個廟蹲蹲,不如法,那個廟住住,很辛苦,我們國內的幾個地方,漢地的廟、重要的叢林都去過了,藏地的廟也去嘗了一下味道,藏地更辛苦了。他們不像我們漢地的叢林製,吃飯自己搞,自己花錢,衣服自己備,學法還要供養他的師父,藏地以前就是要搞金子供養的。這個,看過《密勒日巴尊者傳》的就知道了,供養東西,你少少地供養十塊錢,拿不出來的。那麼你要真正有福報才能學到法了。我們就是有這些人,到那裏去,第一藏話不懂;第二,生活的費用都負擔不起,何況供養呢?所以不行,到處不行。想來想去,最溫暖的是家庭,回家去了。這個就沒出息了。想想過去的欲境,跟現在一對比呢,就完了。那就是要過去的欲境跟大便一樣地討厭,那就不會回家了。未來的,就是天魔王宮;現在的,就是“反吐”,吐的東西不能再吃了。

  那麼這就是過去未來現在的五欲境都要舍離,不能起一點貪心。你這樣的心有了之後,出家的心就穩了。如果這個心生不起來,不曉得你哪一天總是要變相的。或者是這一輩子變相,回家了,或者是下一輩子升天去了,享受去了。我記得無著菩薩、世親、師子覺他們叁個,好象叁個人以前講好的,哪個先走,他來報信,到什麼地方的淨土去了。結果有一個人他先走,走了之後,不報信,升了兜率天,沒有報信。後來他們有人去看他呢,看他在那裏享受五欲,忘記掉了,那就是可惜了——修行的目的不是到天上去享受的。18

  那麼這個善巧呢,就是對過去的、未來的跟現在的那些五欲境要這麼地觀:一個是當草、大便地看,一個是當天魔虎豹穴地看。你人進了老虎的、豹的洞裏邊,你不死哪個死呢?當然要死的。天魔王宮的危險性有這麼大。

  我記得一個公案,這個不是佛教的,是海外一個國家的故事。有一個國王,有一個人很羨慕這個國王,吃得也好,穿得也好,權威又大,侍候他的人又多又漂亮。他就天天想,國王的地位好,很羨慕。這個國王看著那個人說:“你羨慕我啊?我的位置你坐兩天試試看吧。”他就在國王的王位上搞了幾天,正在享受很高興的時候,頭一擡,一把劍直的挂在上面,一點點小繩子系住的,隨時有掉下的可能。“哇”一看,嚇得不得了:“你王位上挂一把寶劍作什麼?”國王就說了:你坐這個位置時時刻刻有生命危險,打仗起來,敗了就殺掉了;老百姓造反你也被殺掉了;宮裏邊太子要奪位,把父王殺掉也有的。我們中國曆史也有,死的可能性很多。就是那麼危險,你認爲好啊?這個人才覺悟了…
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薩戒略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