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律海十门讲记▪P1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)悲怀(有情若父母)饶益行(行广大行)

  这个就是说我们行菩萨戒的时候,是不是声闻的别解脱戒不要持了?有的人说“这是二乘的戒,我们不要它,菩萨戒是大乘戒”,这个,我们说依宗大师的抉择,声闻律是要持,但是声闻的心不要有,“持声闻律舍劣心”。什么叫声闻心?自了汉的心,单为自己了脱生死,不顾一切众生的苦恼的。声闻律是断烦恼的,我们烦恼不能不断,但是二乘自利的心不能有,所以声闻的律是要持的,但是二乘的下劣的心——只是自利,自己了脱,不度一切众生的心——要舍掉。这是菩萨要做的,不是一概地排斥,连声闻律也不要了。所以说有的人认为行菩萨道,这个比丘戒持不持没有关系,不是菩萨戒有开性罪的吗?但是什么时候开性罪、什么菩萨可以开性罪,都有标准的;你不是那个人、不是那个因缘,不能开!我们昨天讲的,一个门,该开的时候要开,不该开的时候就是要关。这是持戒的一个开遮持犯。你不能说永远开在那里,那个不要紧的,没有关系。没有关系,你东西都偷完了,怎么没有关系呢?功德财都偷完了,你还怎么修行呢?所以说声闻律是要持,但是声闻的下劣的自利之心不能要。

  “摄善(学六度)悲怀(有情若父母)饶益行(行广大行)”,那就是说,前面是别解脱戒,别解脱戒要持,但是二乘的心不要有。下边的摄善法戒就是六度,“饶益行”就是饶益有情戒,这个都要作。这三聚净戒不能偏,依顺别解脱戒为基础,摄善法戒是完成自己的功德,饶益有情戒就是悲怀利他,为众生,一切众生都当父母地度他。这个就是菩萨戒的三聚净戒,不能偏,而基础还在别解脱戒。

  我们这里讲的别解脱戒,《律海十门》重点是别解脱戒,那么要持别解脱戒,能够持成就。成就别解脱戒有什么方法呢?有方法的,修行都有办法的。你说别解脱戒好,你就是持不了,怎么办呢?有方法。下面就是介绍如何把别解脱戒持好的一些方便。

  乙二 成就律仪戒之方法(一颂)

  具足律仪戒因缘(此戒云何能生)

  此中分别(方便引入之法)十一支

  菩萨如如善串习(依此条文多多实修)

  利生无障(宏法利生之阻力多由不顺律仪而起)佛加(加持)许(给许)

  “具足律仪戒因缘,此中分别十一支”,佛教是缘起论者,这里又看出来了。要把这个律仪戒具足地持好,也要有因缘。这个因缘,我们把它分别成十一支,十一个支分。你这十一条做到了,别解脱戒决定具足;反过来说,这十一条做不到的话,别解脱戒就不能具足地持,甚至于会退——会退道。

  下面就是修法了,这十一条我们一定要把它搞好,那么你这个别解脱戒决定持得好。

  “菩萨如如善串习(依此条文多多实修),利生无障(宏法利生之阻力多由不顺律仪而起)佛加(加持)许(给许)”,这里还是讲菩萨戒,因为这段文字是从菩萨戒里引过来的。这个就是受了菩萨戒的人——“菩萨”,把这个好好地“串习”,就是把它搞熟练,实际上多多地修,就是多多地实践、多多地修,把它串习得精熟的话呢,那么“利生无障佛加许”,你利生的时候不会有障碍,佛也给你赞叹,加持你,“给许”就是认可你了。那就是说,如果菩萨要具足别解脱戒的话,他做利生的事情呢,不会有障碍,而且佛还赞叹、加持他。这就是别解脱戒跟菩萨戒的关系。下边是小字:“宏法利生之阻力多由不顺律仪起”,这个很重要。宏法利生碰壁了,你自己检查自己,对戒律是不是有不顺的地方。一般说,你如果持戒的话,护法菩萨会加持你,戒的威力也可以把你的障排除。假使你在宏法利生的时候,碰到许多的阻力,那么你检查,就是自己戒是不是不清净?戒不清净的,障自然会起。那么这里是强调要把戒持好、持清净了,然后利生的事情才能够无障,可以做成功。

  这是总说,要具足律仪的因缘十一支,下边就是十一支要说出来了。

  

  丙一 远欲出离心有三——不顾过去诸欲境(1) 

  不顾过去诸欲境 厌弃在家荆刺林(逼迫生恼难得脱)

  轮王宝位(不久仍灭)如草秽(比于圣法) (1)

  第一是“不顾过去诸欲境,厌弃在家荆棘林”,过去的那些五欲的境界不要去回顾它,不要去顾恋那些过去的事。出了家之后,把过去的东西都舍掉了,那你再也不要去留恋过去的事情了。有的人出家之后感到生活上不顺,尤其是害大病的时候,就感到还是家里好,家里有人照顾什么什么的。这个念头一起就危险了,那就是说弄得不好会还俗的。那么要克服这个念头呢,我们就要修这个法,过去的那些五欲境不要去顾恋它,“厌弃在家荆棘林,轮王宝位如草秽”。“在家”,那个家庭,在家的一些生活,跟对着“荆棘林”一样,到处是刺,一碰到身上刺一痛,一碰到就把你皮刮破,没有一个安乐的地方,这个要“厌弃”。在家的家庭生活也好,社会上的那些也好,都是荆棘林,对你是有害无益的。这个厌弃,要厌离它,要弃舍它。

  “轮王宝位(不久仍灭)如草秽(比于圣法)”,轮王的宝位,我们说在世间上,最高的权威、地位、财富、享受就是转轮圣王,转轮圣王他是统一四天下,人间的他可以管,全都可以统治;同时有七宝,就是财富也满足——金银琉璃宝,伺侯的王妃也是最好的,那么这样子在人间的享受最高的转轮圣王,我们也要把他看得跟草一样,跟秽(大小便)一样。这里边我们已经讲过了,我们是自己出了家之后——出家都是人间出家,天上不能出家的,只有人能够出家,人也是三洲的人,北俱卢洲没有。那么人间最高的享受就是转轮圣王了,要把这个也看得像草一样、像大小便一样,那才是真正把出家的心坚固了;如果你感到在家有很多温暖的地方,出家是辛苦,很困难,这个心一起就完了。你要把在家的那些享受看作是草,看作是大便,那你就不会再去留恋了。

  那么这里边就是说两种了,一种是那些享受的东西,外物,就是财产、妻子儿女之类,一种是内心的烦恼。要把享受的东西——资财看得像烂的草一样,就是垃圾一样,垃圾都是丢的东西,哪个再去把它捡起来?没有的。捡垃圾的人还是有,他是捡那里边值价的东西,真正不值价的东西他不要捡,他也不要的。要把那些享受的东西,就是享受的那个资财、妻子儿女之类的,看作是一个丢掉的垃圾一样。丢就丢了,哪个还要再去拿起来呢?所以要把它看得是草一样。那么那个烦恼、贪心呢,要把它看得是大便一样,这是最脏的东西了。贪心是最脏的东西,大小便一样,屙的大小便再把它捡起来的人恐怕没有的吧?出了家之后把在家的贪心放弃了,你说再把它拿起来,再去享受,起贪心——哪个把大便捡起来放在口袋里?你和神经病差不多!要把轮王的宝位,人间最好的轮王的宝位,看成草一样,垃圾一样,看成大小便一样,就是把轮王的享受的东西看成是粪勺、垃圾一样;那些享受的贪心看成是大小便一样,这样子你再不会想过去的事情了。你总不见得比轮王再高吧?轮王的东西尚且要把它看得是这样子的讨厌,你那个家庭有什么了不得?出家的人,轮王出家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了,其他的都没有,都差得很远。有些人要饭出家的也有,那你比起来简直不可说了。那么,这些过去的欲呢,小小的欲就不要去贪了。轮王的宝位的那些东西尚且看成这样子,你自己那么微小的五欲有什么可贪的呢?要把这个看透了,还俗的心就不会起。

  

  丙二 不乐未来诸欲境(2)

  不乐未来诸欲境 天魔王宫(憍慢自大之苦)虎豹穴(不免斗争等害)

  意乐清净(无惑扰)无依住(解脱法) (2)

  另外一个,“不乐未来诸欲境”。过去的欲是丢了,出家了、修行了,出了家后,我们说增上生、决定胜两种,等到你把烦恼断掉了,那就是决定胜——证涅槃;如果没有断掉烦恼之前,你是增上生——生人天。那么就是说,出了家修行了,过去的轮王的宝位等等都舍掉了,出了家之后过去的东西都不要了,未来的却还要想。我们说难陀,这个难陀的公案大有这个教育意义,海公上师不厌重复地讲,我们也要多讲几遍,可能新来的还没听到过。

  佛度难陀。佛回家之后来度他父王了,父亲很高兴,他就鼓励那些释迦族里、王族里的人都出家。这时候出家的很多,阿难等等都是佛的堂弟之类都出家了,还有一个难陀。难陀跟提婆达多,他们从小是佛的堂兄弟,都是有三十一相——佛有三十二相,他们有三十一相——气力大得不得了。难陀有一次在街上走,有一头大象挡路,他就一拳打过去,把象打死了;提婆达多看到那头大象挡他的路,就跑过来,把象一拉,拉到路肩上;后来,释迦牟尼看见路上一个死的大象堵起了——过去的路很窄,不像现在有几十米宽的公路,车子都跑不过来——就把象抓起来,一扔,扔到城外去了。释迦牟尼佛的气力比他们还大。但是这个难陀气力也不小,难陀有三十一相。

  那么这个时候呢,很多释迦族的人出了家了。那个难陀,他有个妻子叫孙陀罗,非常漂亮,他不想出家。有一天佛去托钵,佛观察他的因缘成熟,要度他了。佛托钵到难陀家里,难陀正在给他的孙陀罗画眉毛,画了一半,听见佛来了,难陀对佛还是很恭敬。他说:“佛来了,你等一下。他来托钵,应供嘛。我把他的东西一放,我马上就上来。”孙陀罗说:“你赶快上来啊,我眉毛还没干你就要上来的,不能太久的。”他说:“一定上来。”结果呢,难陀下去了之后,把佛的钵接过来,把最好的饮食放好了,就把钵还给佛,他想好上去画眉毛去了。结果佛呢,不接他的钵,走了。佛在前头走,难陀呢,拿着佛的钵,又不能说摆到家里去,不行的,只好拿了钵跟在佛后头走。佛呢,尽走尽走,结果也走到他的那个精舍里去了,难陀也进去了;难陀进去了之后,钵摆在里边交给佛,想走了。佛说:“你剃头,出家。”难陀实在不…

《律海十门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萨戒略颂讲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