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就是我們的教材。我們也正在聯系,希望支援一些《四分律藏》 。我們在清涼橋的時候還請得到,每個人都請了《四分律藏》,現在要請也有,但很貴,假使支援我們就可以參考了。
今天我們要講《律海十門》,在《律海十門》的後面,海公上師講了,基本上是從《律海心要》 中摘下來的(律海選七)。 1《律海心要》是藏地學習的很重要的一本書,海公上師翻譯藏地戒律的文稿中,以這本的內容爲最廣。以前在戒堂中,大家對別解脫戒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,也經過了羯磨儀式,得到了比丘戒。那麼別解脫的真實含義,我們現在就要開始把它慢慢地廣講了。
貳 別解脫戒的重要性及出家在家的比較
甲一 雲何調伏所作界限製度唯佛獨說
首先,把《律海十門》中別解脫戒的一些要義先講一下。 2
總如其所有,盡其所有,一切諸法一時現知、如實觀見者,唯佛能也。大覺之心于法不思議等,及住劫時分之義,等等細微;及諸有爲因緣,緣起出生,細微衆理;及殊勝調伏,俱有界限,守護之功益,不護之衆罪,所緣業果細微之理等,唯佛一人之行境所成,與他有情之現量無比者。
是故頌雲:「于種種因一切知,徧知(現量知)無盡非識知。」如來徧智力如是。此之所雲,應知奇特者,如棄冗曲(洗缽水也)于荒蕪之處等之瑣細分別調伏律中所有界限細微衆事,如理守護者,于現人天增上及得解脫之成就。不守護者,現在人天及解脫障礙修行,且種種心願不遂。如是等類業果細微之理,唯彼大覺一人之智現知,其他有情之心慧于境,決定不可比也。故于調伏所作界限製度,唯佛獨說,現知諸業究竟所作故也。3
〖眉批〗除順時就地由大衆共許不背戒條之僧規外,決不許任何等人私心自立製度章程。
第一,我們要知道:佛,得了一切智,具足十力,能夠最明晰地了解一切業果,一切聲聞緣覺都不能如佛一樣地那麼仔細。一切緣起的法,因果、業果的問題,一絲一毫的道理,佛看得清清楚楚——這樣子的智慧,之後才能製戒。所以說律藏只有佛能製,等覺菩薩尚且不能參與。在戒律中有很微細的戒,如用水、取水、倒缽水之類,都有明細的做法。那麼對這些看起來很熟悉的事情,爲什麼佛要這麼製戒?這是佛的密意——這樣製了之後可以在將來感解脫的果,如果這些小地方不注意的話,後來的果就得不到。佛是從業果方面明察了需要這麼做才告訴我們這麼做,並不是故意給我們找些麻煩。這點,我們一定要搞清楚,不要說比丘戒裏邊很多是小的、看起來好象不用重視的事情。在《根本阿含》裏邊還說到剃下的發、剪下的指甲不能亂丟,而要擺在什麼地方,這都有明細規定。爲什麼要這樣做?這都是佛的智慧,教我們這樣做,可以很快地趨向解脫道。此中都有密意。我們一定不要以自己的凡夫之心來猜測,認爲“這是過去了、這是繁瑣的事情,現在不需要了”,這些認識完全是錯誤的。
這裏先要強調:一切業果的微細道理,只有佛的智慧能夠現量地了知,其他一切有情(包括一切菩薩)都不能圓滿地知道4。所以說,因爲佛有這樣圓滿的智慧來製定別解脫戒,那只有佛能製、佛能說,其他的人一概沒有權利來改動。至于現在很多的人要私心雜念地根據自己的需要,或者借口所謂現在客觀的現實,來製定一些改變的方式,這都是不符合佛的本意的。當然因地製宜的方式,佛的開許是有的,但是戒條的原則不能超越。在不超越原則之下,當地有些特殊情況,經過大家共許——僧製,也可以通行。但是僧製絕對不能違背佛製,這一點我們要知道。這是一個重點,我們說戒律是佛製的,這一點希望大家要記清楚。沒有佛的智慧不能製戒,也不能改動戒律。所以說佛沒有說開的,我們不能亂開,佛說要製定的我們也不能違背,這是一個重點,我們要知道。
甲二 別解脫戒的重要性
乙一 是叁乘天人等共所依止之根
〖眉批〗一、是叁乘天人等共所依止之根
由此教言顯示,若于根本別解脫其中不作依止者,于現在人天之地位少許微點亦不能得,致若取得解脫地位者,雲何而能。若是于別解脫律儀,及彼名诠所作指示調伏之中,真實依止,並于別解脫戒中法理,如其所說守護之住類者,則現世增上,及究竟決定解脫上善,並一切智地等位,即平穩快樂能獲得也。以此之故,別解脫者,總叁乘道之根本,一切功德依止之地基,遮止煩惱及罪行之水堤。彼調伏學處之教示者,聖教之內庫,教之中堅,所有一切佛子唯一喜愛之重寶,一切重苦能消除清淨唯獨靈妙之藥。佛般涅槃後免弟子等隨取外教族(系)之戒禁儀式,且令彼等觀佛律儀,授受須要,相數頗多,精嚴中節,折伏憍慢,傾心贊仰,歸投正道。
〖眉批〗注意 別解脫羯磨儀即是叁乘道果之真根本
複次,譬如樹木,身幹枝葉花果、聚集發生、依止增長,悉由彼樹地下埋藏密行生長之根,從小漸大,理如羯磨。是故叁乘道果,及俱有一切法行,皆依地下樹根之別解脫戒羯磨儀式粗業所作而密成之。5
別解脫戒的重要性,第一,叁乘(菩薩、緣覺、聲聞),乃至人天,共同的基礎都是別解脫戒。人天福報,離開戒也得不到。大家都知道,五戒十善感人天的福報,別解脫戒感聲聞,要是大乘的戒就感佛的果。大乘的戒也沒有離開別解脫戒,對此,我們在講菩薩戒的時候都清楚地講了。菩薩叁聚淨戒就是別解脫戒、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,可見菩薩戒沒有離開別解脫戒;而別解脫戒裏邊也有大乘的成分——我們在戒堂裏對大家說了,你們要發心就是要發把一切父母衆生都要度的心,這個心就是大乘心。在受比丘戒的時候就是發的大乘心,所以這個別解脫戒不是小乘的,那麼後來受了菩薩戒當然更是大乘的。
書上有個比喻:假設一顆樹,它的樹幹、樹葉、花、果等的生長,都是靠樹下的根,雖然埋藏在地下的根是看不到的,但這個根卻是重點。從這個根慢慢地發芽、到長成樹幹、樹葉,最後開花結果,一切都是從根上來的。因此我們說,這個重點就是羯磨,這裏強調了羯磨,叁乘(聲聞、緣覺、菩薩)的道果、一切俱有的法,那些功德,都是依靠這個樹根——別解脫戒的羯磨而來。所以我們在作羯磨的時候,都是經過再叁的考慮,再叁地把它完善——把羯磨如法,這個根子就有了,叁乘道果是從羯磨的根上而來的,所以,羯磨不能隨便!我們已經把所有應當符合四分律的,全部依照四分律改正了,那些通俗的、一般流行的方法、不對頭的,全部糾正了;她們比丘尼要叁人一壇的,也滿了她們的願了。我們本來的規則是不能超過叁人——授大戒時,人數限定一人、二人,最多不能超過叁人。但是現在外面的都是起碼六個、八九個乃至叁十幾個都有(指一九九四年前)。這個羯磨的如不如法直接影響到將來的叁乘道果,我們發的大乘心就是將來佛果的根子就在這個羯磨上,所以這個是極端重要。我們在授戒的時候,也花了很多的心血,參考了很多律藏——南山律、四分律、僧祗律、五分律,基本上能夠參考的資料全部都翻過了,然後采取最如法的羯磨。所以這次傳戒也是大家各人的福報了,在我們授戒的時候,戒師都能夠很重視這件事。
當然這中間有辯論。有人認爲,明朝見月律師製訂的《叁壇正範》已經流行好幾百年了,我們不要隨便改動。但是,不是我們開始改的,在隆蓮法師傳戒的時候,就改動了一些地方,後來我也發現那本《正範》的後面也附了一篇文章,認爲裏面有缺陷。我們現在基本上是根據律藏如法地改正了。這就是說已經把你們的根子搞正了,這是羯磨的儀式,是很重要的。一般人認爲這是一個形式,但是我們說,真正講律地說呢,叁乘道果的樹根就在這個羯磨上面,所以至關重要。
乙二 明一切功德依止之地基
〖眉批〗二、明一切功德依止之地基
律藏中贊雲:此根本調伏者,是大阿難羅漢法完全所作之導引良師。能作種種增長及攝持,猶如樹根之主幹。如來正法普聚于此。如是雲雲。應觀此別解脫戒,定是一切功德所依之地體也。如是頌雲:
若凡大地生植等所依 從彼種子發生能成變
如來調伏 再再戒 進 等爲基 如是現業福德以生舉
律儀功德住處應常憶 如是住者說是住調伏
于此住中轉依彼岸竟 不如是住彼岸何處覓
答 凡屬收獲一切地中有 無過依止律儀勝白法
于中守護不違尋生長 盡其所有潤攝種種生
藉此之意,龍樹聖者大體頌雲:戒者因中無因如大地,一切德業依體佛善說。如是雲雲,應善觀也。
第二,別解脫戒是一切善法功德依止的地基。造房需要地基,那麼一切善法依哪裏生長呢?依別解脫戒!必須有戒。沒有戒,一切功德長不起來。
乙叁 能遮止一切煩惱罪行之水堤
〖眉批〗叁、能遮止一切煩惱罪行之水堤
複次,別解脫戒于彼煩惱與罪行一切遮止譬如水堤者,謂于律儀若不依止,則煩惱罪行等,別無方便阻止。如調伏頌雲:
若其河津無堅固堤防 大水沖泛橫流致災患
如是調伏聖心之水堤 遮止壞惡業行護田畝
第叁,遮止煩惱。我們的修行是爲了斷煩惱,第一步是要把它遮止,不讓其滋長出來。要遮止煩惱,依什麼方法?就是別解脫戒。除了別解脫戒,你如何遮止煩惱呢?你煩惱都認不到,煩惱相如何、煩惱如何發生、危害性如何、如何使煩惱不現行,方法都沒有。而方法就在別解脫戒裏面。所以說,要製止煩惱的橫流,不使它泛濫的話,就要別解脫戒的“堤防”。對此,我們在講《俱舍》的時候基本上也介紹了一些 6。這個防“水”的“堤”能夠防止洪水泛濫沖壞我們的房屋等財産的,就是別解脫戒,所以別解脫戒非常重要。
乙四 示律行勿得雜染
〖眉批〗四、示律行勿得雜染 以私見參雜,…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