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这就是我们的教材。我们也正在联系,希望支援一些《四分律藏》 。我们在清凉桥的时候还请得到,每个人都请了《四分律藏》,现在要请也有,但很贵,假使支援我们就可以参考了。
今天我们要讲《律海十门》,在《律海十门》的后面,海公上师讲了,基本上是从《律海心要》 中摘下来的(律海选七)。 1《律海心要》是藏地学习的很重要的一本书,海公上师翻译藏地戒律的文稿中,以这本的内容为最广。以前在戒堂中,大家对别解脱戒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,也经过了羯磨仪式,得到了比丘戒。那么别解脱的真实含义,我们现在就要开始把它慢慢地广讲了。
贰 别解脱戒的重要性及出家在家的比较
甲一 云何调伏所作界限制度唯佛独说
首先,把《律海十门》中别解脱戒的一些要义先讲一下。 2
总如其所有,尽其所有,一切诸法一时现知、如实观见者,唯佛能也。大觉之心于法不思议等,及住劫时分之义,等等细微;及诸有为因缘,缘起出生,细微众理;及殊胜调伏,俱有界限,守护之功益,不护之众罪,所缘业果细微之理等,唯佛一人之行境所成,与他有情之现量无比者。
是故颂云:「于种种因一切知,徧知(现量知)无尽非识知。」如来徧智力如是。此之所云,应知奇特者,如弃冗曲(洗钵水也)于荒芜之处等之琐细分别调伏律中所有界限细微众事,如理守护者,于现人天增上及得解脱之成就。不守护者,现在人天及解脱障碍修行,且种种心愿不遂。如是等类业果细微之理,唯彼大觉一人之智现知,其他有情之心慧于境,决定不可比也。故于调伏所作界限制度,唯佛独说,现知诸业究竟所作故也。3
〖眉批〗除顺时就地由大众共许不背戒条之僧规外,决不许任何等人私心自立制度章程。
第一,我们要知道:佛,得了一切智,具足十力,能够最明晰地了解一切业果,一切声闻缘觉都不能如佛一样地那么仔细。一切缘起的法,因果、业果的问题,一丝一毫的道理,佛看得清清楚楚——这样子的智慧,之后才能制戒。所以说律藏只有佛能制,等觉菩萨尚且不能参与。在戒律中有很微细的戒,如用水、取水、倒钵水之类,都有明细的做法。那么对这些看起来很熟悉的事情,为什么佛要这么制戒?这是佛的密意——这样制了之后可以在将来感解脱的果,如果这些小地方不注意的话,后来的果就得不到。佛是从业果方面明察了需要这么做才告诉我们这么做,并不是故意给我们找些麻烦。这点,我们一定要搞清楚,不要说比丘戒里边很多是小的、看起来好象不用重视的事情。在《根本阿含》里边还说到剃下的发、剪下的指甲不能乱丢,而要摆在什么地方,这都有明细规定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这都是佛的智慧,教我们这样做,可以很快地趋向解脱道。此中都有密意。我们一定不要以自己的凡夫之心来猜测,认为“这是过去了、这是繁琐的事情,现在不需要了”,这些认识完全是错误的。
这里先要强调:一切业果的微细道理,只有佛的智慧能够现量地了知,其他一切有情(包括一切菩萨)都不能圆满地知道4。所以说,因为佛有这样圆满的智慧来制定别解脱戒,那只有佛能制、佛能说,其他的人一概没有权利来改动。至于现在很多的人要私心杂念地根据自己的需要,或者借口所谓现在客观的现实,来制定一些改变的方式,这都是不符合佛的本意的。当然因地制宜的方式,佛的开许是有的,但是戒条的原则不能超越。在不超越原则之下,当地有些特殊情况,经过大家共许——僧制,也可以通行。但是僧制绝对不能违背佛制,这一点我们要知道。这是一个重点,我们说戒律是佛制的,这一点希望大家要记清楚。没有佛的智慧不能制戒,也不能改动戒律。所以说佛没有说开的,我们不能乱开,佛说要制定的我们也不能违背,这是一个重点,我们要知道。
甲二 别解脱戒的重要性
乙一 是三乘天人等共所依止之根
〖眉批〗一、是三乘天人等共所依止之根
由此教言显示,若于根本别解脱其中不作依止者,于现在人天之地位少许微点亦不能得,致若取得解脱地位者,云何而能。若是于别解脱律仪,及彼名诠所作指示调伏之中,真实依止,并于别解脱戒中法理,如其所说守护之住类者,则现世增上,及究竟决定解脱上善,并一切智地等位,即平稳快乐能获得也。以此之故,别解脱者,总三乘道之根本,一切功德依止之地基,遮止烦恼及罪行之水堤。彼调伏学处之教示者,圣教之内库,教之中坚,所有一切佛子唯一喜爱之重宝,一切重苦能消除清净唯独灵妙之药。佛般涅槃后免弟子等随取外教族(系)之戒禁仪式,且令彼等观佛律仪,授受须要,相数颇多,精严中节,折伏憍慢,倾心赞仰,归投正道。
〖眉批〗注意 别解脱羯磨仪即是三乘道果之真根本
复次,譬如树木,身干枝叶花果、聚集发生、依止增长,悉由彼树地下埋藏密行生长之根,从小渐大,理如羯磨。是故三乘道果,及俱有一切法行,皆依地下树根之别解脱戒羯磨仪式粗业所作而密成之。5
别解脱戒的重要性,第一,三乘(菩萨、缘觉、声闻),乃至人天,共同的基础都是别解脱戒。人天福报,离开戒也得不到。大家都知道,五戒十善感人天的福报,别解脱戒感声闻,要是大乘的戒就感佛的果。大乘的戒也没有离开别解脱戒,对此,我们在讲菩萨戒的时候都清楚地讲了。菩萨三聚净戒就是别解脱戒、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,可见菩萨戒没有离开别解脱戒;而别解脱戒里边也有大乘的成分——我们在戒堂里对大家说了,你们要发心就是要发把一切父母众生都要度的心,这个心就是大乘心。在受比丘戒的时候就是发的大乘心,所以这个别解脱戒不是小乘的,那么后来受了菩萨戒当然更是大乘的。
书上有个比喻:假设一颗树,它的树干、树叶、花、果等的生长,都是靠树下的根,虽然埋藏在地下的根是看不到的,但这个根却是重点。从这个根慢慢地发芽、到长成树干、树叶,最后开花结果,一切都是从根上来的。因此我们说,这个重点就是羯磨,这里强调了羯磨,三乘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)的道果、一切俱有的法,那些功德,都是依靠这个树根——别解脱戒的羯磨而来。所以我们在作羯磨的时候,都是经过再三的考虑,再三地把它完善——把羯磨如法,这个根子就有了,三乘道果是从羯磨的根上而来的,所以,羯磨不能随便!我们已经把所有应当符合四分律的,全部依照四分律改正了,那些通俗的、一般流行的方法、不对头的,全部纠正了;她们比丘尼要三人一坛的,也满了她们的愿了。我们本来的规则是不能超过三人——授大戒时,人数限定一人、二人,最多不能超过三人。但是现在外面的都是起码六个、八九个乃至三十几个都有(指一九九四年前)。这个羯磨的如不如法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三乘道果,我们发的大乘心就是将来佛果的根子就在这个羯磨上,所以这个是极端重要。我们在授戒的时候,也花了很多的心血,参考了很多律藏——南山律、四分律、僧祗律、五分律,基本上能够参考的资料全部都翻过了,然后采取最如法的羯磨。所以这次传戒也是大家各人的福报了,在我们授戒的时候,戒师都能够很重视这件事。
当然这中间有辩论。有人认为,明朝见月律师制订的《三坛正范》已经流行好几百年了,我们不要随便改动。但是,不是我们开始改的,在隆莲法师传戒的时候,就改动了一些地方,后来我也发现那本《正范》的后面也附了一篇文章,认为里面有缺陷。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根据律藏如法地改正了。这就是说已经把你们的根子搞正了,这是羯磨的仪式,是很重要的。一般人认为这是一个形式,但是我们说,真正讲律地说呢,三乘道果的树根就在这个羯磨上面,所以至关重要。
乙二 明一切功德依止之地基
〖眉批〗二、明一切功德依止之地基
律藏中赞云:此根本调伏者,是大阿难罗汉法完全所作之导引良师。能作种种增长及摄持,犹如树根之主干。如来正法普聚于此。如是云云。应观此别解脱戒,定是一切功德所依之地体也。如是颂云:
若凡大地生植等所依 从彼种子发生能成变
如来调伏 再再戒 进 等为基 如是现业福德以生举
律仪功德住处应常忆 如是住者说是住调伏
于此住中转依彼岸竟 不如是住彼岸何处觅
答 凡属收获一切地中有 无过依止律仪胜白法
于中守护不违寻生长 尽其所有润摄种种生
藉此之意,龙树圣者大体颂云:戒者因中无因如大地,一切德业依体佛善说。如是云云,应善观也。
第二,别解脱戒是一切善法功德依止的地基。造房需要地基,那么一切善法依哪里生长呢?依别解脱戒!必须有戒。没有戒,一切功德长不起来。
乙三 能遮止一切烦恼罪行之水堤
〖眉批〗三、能遮止一切烦恼罪行之水堤
复次,别解脱戒于彼烦恼与罪行一切遮止譬如水堤者,谓于律仪若不依止,则烦恼罪行等,别无方便阻止。如调伏颂云:
若其河津无坚固堤防 大水冲泛横流致灾患
如是调伏圣心之水堤 遮止坏恶业行护田亩
第三,遮止烦恼。我们的修行是为了断烦恼,第一步是要把它遮止,不让其滋长出来。要遮止烦恼,依什么方法?就是别解脱戒。除了别解脱戒,你如何遮止烦恼呢?你烦恼都认不到,烦恼相如何、烦恼如何发生、危害性如何、如何使烦恼不现行,方法都没有。而方法就在别解脱戒里面。所以说,要制止烦恼的横流,不使它泛滥的话,就要别解脱戒的“堤防”。对此,我们在讲《俱舍》的时候基本上也介绍了一些 6。这个防“水”的“堤”能够防止洪水泛滥冲坏我们的房屋等财产的,就是别解脱戒,所以别解脱戒非常重要。
乙四 示律行勿得杂染
〖眉批〗四、示律行勿得杂染 以私见参杂,…
《律海十门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