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點,你就保佑我什麼什麼都如意了。”這個跟世間上行賄一樣的,他做了官你給他送點禮,他保佑你什麼什麼的,犯法也沒關系——錢可以買的。這個不是的,佛教不講這些。你皈依佛之後要聽佛的話,佛——一切智者,怎樣子會受苦、怎樣子會得安樂,他都可以講得一清二楚,那麼你聽他的話。你要受安樂、你要怕苦,你就照佛的話做嘛,那就是皈依法。皈依法之後你還是要皈依僧。你修行之中要人家幫助你,這個幫助你的人就是僧,那麼這個僧你要皈依他,不皈依他的話,單一個人修行沒有幫助,也不行。沒有幫助,我們打個比喻就是說害病,害這個不治的重症,你一般的醫生醫不了,只有一個最有名的大醫王能醫,就是佛。你請了佛來了,佛來了之後給你開方子。佛來了不等于你的病就沒有了,醫生來了還開方子,你還要吃這個藥,這個藥就是法。那麼藥方子開了,你要挂鹽水針、接氧氣,就要護士給你搞了,這個護士就是僧。如果醫生也來了,藥方子也開了,鹽水瓶、氧氣筒什麼都放在旁邊,你自己搞,行不行呢?自己不行的,還得要護士給你搞,那就是僧。你要把病治好,佛法僧叁個不能少一個。那麼這個心有了,就是皈依的心。
皈依的心有了之後,然後如法的儀式、如法的師承得到之後,“下座從師受”了,那麼這樣子皈依體就得到了。皈依得到之後就不要犯皈依,皈依叁寶之後再不能去皈依天魔外道了。今天皈依了叁寶,一出廟門想起我要做生意要求發財了,趕快跑到神廟去求起來了,那麼你當下的皈依體就破壞了——你去皈依天魔外道去了嘛。或者你看到身體不好要去求氣功師教你氣功了,難道佛還沒有這個本事,只有氣功師才能使你身體健康?去拜氣功師去了,又皈依氣功師去了,皈依體也壞了,沒有了。所以說不犯皈依這一條,就是這些都不能做。
另外一個,就是說,不能說你不皈依叁寶的話。假使你是一個幹部,那些機關裏邊不准信宗教的,人家上級來了:“你信佛教的呀?”你說:“沒有啊,沒有信呀。”好了,你說了你不信的話,皈依體也破掉了。所以說不能說這些話。開玩笑也不能說!這是不壞皈依的一條。
戒條,那麼你受五戒的,五戒條不能違犯,受八戒的八戒條不能違犯。你上次受了八戒,晚上吃東西了——趕快忏悔,也可以的,能夠忏幹淨;如果吃了無所謂,也不忏悔,那就犯了,犯了的時候——惡道,決定的,地獄。那些犯了戒的一般是下地獄了。那麼你趕快忏悔,只要能夠忏悔幹淨,也就可以避免墮惡道了。所以說忏悔很要緊,要勇于發露,不要怕難爲情不發露,能夠發露了,忏悔就對了。“不犯皈戒條”。
那麼這是如何受,受了之後要怎麼做,就是“下座從師受”,這是受戒受皈依的方式、儀式。這是很簡單了,實際上還有很多事情。我們受一個叁壇大戒,受一個比丘戒,有多少的事情啊,大家想一想。那麼“下座從師受”,也是這麼回事,戒師高高的位置,一定要高位置,不是高位置你就不得戒。“不犯皈戒條”,受了之後就不要犯戒了。
那麼總的七衆弟子是哪七種呢?“居家衆二種,近事男與女”,在家的有兩種,在家的佛弟子,近事男、近事女。“近事”,五戒的佛弟子,男的是優婆塞,女的是優婆夷。這兩種佛弟子他受什麼戒呢?“終生受五戒”,盡形壽受五戒,不殺、不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“日夜八關儀”,一天一夜的呢,也可以受八關齋戒,那就是把八關的近住戒——近住歸到近事裏面去了。其他地方分八種,就是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——近住,也是一個戒,近住。
“五戒許缺支”,這五個戒可以“缺支”,就是不全部受。這五條戒裏頭,假使你有些戒不能受的,假如一個部隊裏的士兵,他說要受五戒,能不能受?不殺、不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不殺他是不行的。他是部隊的戰士,打仗如果不殺、不開槍坐在那裏等死的,那麼上面要槍斃你的。在戰場上你不開槍是要槍斃的。那他不能不殺了,那就是受戒的時候不殺這一條他可以不受。假使是屠兒脍魁殺羊殺豬釣魚爲生的,他要受五戒怎麼辦呢?你叫他不殺,好了,他魚不能釣了,他餓死了。那個劊子手不殺,他這個職業幹不成功了,他也是沒有飯吃了。那麼這樣呢,不殺這條就不受,受四條也可以;過去舊社會那些妓女,她邪淫戒不能持的,那麼邪淫這一條就不受。那看情況了,可以缺支,就是可以少受一條、兩條、叁條。
“八關隨力持”,八關齋戒呢,根據你自己力量,不能少一支。要麼不受,受了之後,八條都要受的,不能說“我受七條,非時食我吃不消,我不受”,不行的。八關齋戒的話,“齋”就是非時食這一條了,決定過午不食。你前面七條做到,過午不食一條做不到,八關齋戒戒體不生的。那同樣,前面的幾條裏面少一條也不生,跟五戒不一樣,因爲八關齋戒是一日一夜的,再怎麼難,一天一夜總熬得住。這一天一夜的戒跟沙彌戒比起來還少了兩條,實際上少一條,有兩條是並起來的。沙彌戒是一般沙彌都能持的,你一天一夜都持不了,這個也太慚愧了。所以呢,要受就決定要全部八條都受。“隨力持”,但是你說今天能受今天就受,明天不能受了你明天不要受,“隨力持”就是隨你自己能力了,能夠哪一天持就哪一天持。
我們現在要求你們幾個小沙彌一個月最少六天,六天裏面要持八關齋戒,要練習過午不食。你天天吃慣了以後,到了十七八歲快受比丘戒了,你這個過午不食還不行的話,那就不行了,比丘戒受不成了,沙彌戒都不能持了——你們過兩年都要受沙彌戒了,沙彌戒一受的話,晚上不能吃了,吃了,下地獄了,很可怕的,不要吃了。那麼現在年紀還小一點嘛,一個月六天不吃,慢慢地十天,慢慢學、鍛煉。“八關隨力持”。
“開中唯除酒”,這五戒裏邊不是說許缺支嗎?可以少受一戒、少受兩戒,但是開許少受的裏邊,酒戒是不能開的,酒戒非受不可。這五條戒,前面四根本你可以受一條、可以受兩條叁條或者四條,但是酒戒非受不可。酒戒是保護前面根本戒的,如果酒戒不受的話,你前面四個都沒有保障,都可以違犯。因爲酒是迷性的,把心糊塗了以後,這四條戒都有犯的可能。
這個老公案我們還是要提一下,因爲沙彌可能沒有聽過:有一個居士本來是酒鬼,那麼他下了很大的決心,受五戒,不殺、不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受了,守得蠻好。受了之後,他就是安住在裏邊一段時間,總算是平平穩穩地守五戒。後來有一天,酒瘾發起來了,他說吃酒了——就是現在,有這樣知見的人也有,“吃醉了,要迷性,要犯戒,我不吃醉嘛,我少吃一點好了,過過瘾了,稍微吃一點點,嘗嘗味道也好啊” ——他就去弄點酒來吃吃。因爲吃呢,吃得高興起來了,單喝酒沒有菜,沒有味道,要弄點菜吃,要好的菜哦,差的菜還不行,吃酒的人都要吃好菜。正在想呢,這個時候有“加持”了,“呱”一聲,一個雞飛進來了,院子裏飛來一只雞……。
(5B)沒有給你,不予取,拿起來了,離開本處了,值五錢,糟糕,盜戒犯了,盜戒犯了還不知道。這個雞抓住了,要吃,殺了——殺戒也犯了。殺戒犯了之後呢,他吃了一半,正吃得高興,越吃越多,酒本來說不要吃醉,現在吃的菜也好,酒也好,稀裏糊塗了。人家鄰居來找雞了,問:“你看到我的雞沒有?”“沒有啊!”好,妄語,又犯了一條。結果那個人不相信:“我看到它飛進來的。”她跑進來看看有沒有。一看,門開了,進來一個很漂亮的年輕女人,酒吃醉了,管你什麼人,拿起來就搞,犯淫戒了。好了,五條戒全部破掉了。那麼就非下地獄不可了。這就是說酒戒不持的話,前面四條也保不住。所以酒戒不能開的。有的人說酒戒可以開,佛說一點都不能開,茅頭一滴,茅草頭那麼滴一滴的酒都不能喝。除非有病,經過開許,在僧團裏邊作羯磨,在家的人要醫生說,這個病不吃酒是要死的,那麼這種情況下才能吃一點藥酒。吃了酒之後,你不能入衆,在僧團裏念誦等都不能參加,要病好了之後,酒的氣味幹淨了,才能恢複上殿過堂。這個就是有酒味在身上不能入衆的。不要看得太輕,酒戒雖然可以開的,最好是不要隨便開。
“余則隨律製”,這五戒裏邊酒戒是不能開的,那麼其余的四條呢,根據律藏所製定的,可以少受一條、兩條、叁條。
“亦稱咨審戒,事前問律師”,這個五戒也叫“咨審戒”,可以問的,就是說事先向持律的律師去問他。他在家人有什麼什麼情況的,是不是可以少受一條或者兩條戒,可以問,問了之後,他認爲你這個情況之下可以,那你就少受一條或者兩條,所以叫“咨審戒”,事前可以問一問律師能不能少受。
“詳審自堪能”,仔細地觀察自己能不能受,能受的就受五條,不能受的受叁條。“受時有卷伸”,受的時候可以“卷伸”,“卷”就是少受一點,“伸”就是全部受。就是有伸縮的——可以受一條、兩條、叁條、四條,四條加上酒戒就是滿的了。
那麼這個戒呢,就是五戒裏邊有特殊情況,也是悲心,對在家人——有些操一些特殊職業的人,他不能受五條戒的,那排斥在戒律外了,對他們說就是沒有權利受戒了,那麼爲了使這些人也能受戒,就給他們開了四戒、叁戒、兩戒。這是說在家的。
“出家衆有五”,那麼出家的衆有五種。具足的,受具足戒的,那就是比丘僧——大僧。
“清淨出世心”,以清淨的、不雜我執的、不起煩惱的出世的心,就是出離心了。出離心,我們在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裏邊講得很多,這個出離心就是真正要把叁界看得是個苦宅,趕快要出去,就像一個判了無期徒刑的罪犯在監獄裏邊天天盼望哪一天能出去。對這個世界就看得這樣的可怕,這樣子地厭離,這個心呢,出離心就生了。這個清淨的出離心起了,才能得戒。
別解脫戒沒有出離心不得戒的,哪怕你是居士戒,也以出離心爲…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