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律海十門講記▪P2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

  釋頌雲:若離淫欲、盜取、殺害、虛诳之四根本戒,是自性罪,能棄之屍羅支分四也。若離飲用醉心變轉之諸酒物等能棄者,是單獨之不放逸支,以諸律儀不具足,悉由放逸而成之故也。不非時食等能棄之最後叁支者,以此能生懊惱,應隨時隨順厭離故,是當具猛勇之禁約支也。如是八支,一日一夜能斷棄者,是近住律儀之總相。

  下邊它就八個支分,近住有八條戒,這八條戒是怎麼的呢?也是引《俱舍論》。所以說《俱舍論》在西藏、印度是一個根本教,很多解經的論都是引《俱舍論》來解釋的。這裏也是把八關齋戒根據《俱舍論》的頌來解釋。

  “俱舍頌雲:戒不逸禁支,四一叁如次,爲防諸性罪,失念及憍逸。”我們學過的都知道了。這八條,四條是性戒——殺、盜、淫、妄,一條是不放逸支,叁條是禁支。那麼,四、一、叁,戒支、不放逸支、禁支,一共是幾個支分?叁類的支分,總加起來是八條。這八條裏邊,戒支是四條,不放逸支一條,禁支是叁條,按照次第。“爲防諸性罪,失念及憍逸”,爲什麼要加這下邊的四條呢?要保護使不犯性罪;“失念”,不要把正念失去;也不要憍逸,一憍逸就容易犯罪了,失了正念也容易犯罪。這樣子不放逸、禁支可以保持我們不失正念,也不因爲憍逸而犯根本的性罪。

  “釋頌雲”,這個頌怎麼解釋呢?“若離淫欲、盜取、殺害、虛诳之四根本戒”,出家人不淫放在第一的,在家人不殺放在第一。這個是有區別,出家人淫戒特別重視。所以說這個居士八關齋戒,它這裏也是把不淫放在前頭。“若離淫欲、盜取、殺害、虛诳”,就是四個性罪、四個根本戒,“是自性罪,能棄之屍羅支分四也”,就是戒支。能夠遠離淫欲、偷盜、殺害、虛妄語,這四個根本戒,這個是自性罪能棄之屍羅,四個根,四個支分。就是說戒支有這麼四個,是防止那些自性罪——性罪的,能夠把這個性罪去掉的屍羅,就是戒——戒支。

  “若離飲用醉心變轉之諸酒物等能棄者,是單獨之不放逸支”,第二個酒戒呢,離開飲用那些醉心的,使心麻醉、轉變——本來是正知正念的,變糊塗了。“諸酒物等能棄者”,“諸酒”,這是很明確的,“物等”,那就是包含五辛、煙之類的。那麼煙能不能吃?有的人說五戒裏面沒有說煙,八關齋戒也沒有說煙,但是“物等”就是包了。明確地說,在密宗裏邊不能吃煙酒,我們有明文的,根據經上來的。21

  這張宣傳的紙很好,因爲很多人就是沒有依據就不承認煙是不能吃的,那麼我們這張紙呢,我在寶光寺的時候就貼在我們的大字報欄裏邊,玻, 璃框子裏夾起。有的人不要看,我說不要看也得看,把它擺了很久;因爲有的人想抽煙的,看到這個就討厭,他抽煙感到“佛沒有說煙不能吃嘛,我可以公開吃了”,這個擺在這裏,不准吃了,他的習氣又重,就感到很麻煩。你麻煩,我就是要給你看一看了。這張紙很好,我們想以後自己去印,印了之後流通處到處去送去。

  這是不放逸支,一個,不逸支就是一條,這是單獨的只有一支的不放逸支。爲什麼要立一個不放逸支呢?“以諸律儀不具足,悉由放逸而成故也”,所以能夠“律儀不具足”,就是要犯戒的話,都是放逸。所以放逸是犯戒的一個直接的條件,所以我們現在自己要檢點一下,你一天到晚放逸不放逸?我們說“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當勤精進,如救頭燃,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!”就是一天到晚叫你不要放逸的。如果你感到放逸,睡睡懶覺,白天沒有事躺在床上——舒服舒服,這個放逸的,那個對犯戒就很接近了。放逸就是導致犯戒的東西,一定不要放逸。出家人是精進修行的,你要度父母衆生,自己要出離叁惡道,要出離叁界,你忙都忙不贏,你怎麼還有工夫去放逸呢?以前經裏有比喻:一房間的毒蛇,在那裏,隨時隨刻要把你咬死的,你怎麼還在放逸睡大覺呢?你睡著了,毒蛇跑出來把你一口就咬死了。你來不及地要提高警惕了,不能放逸的。所以說一切律儀不具足,都是放逸導致而成的,所以說不能放逸。那麼酒的東西更麻煩了,酒是能迷性的,把你的真心迷掉了。我們衆生無始以來的習氣,壞的東西多得不得了,正是靠正知正念把它鎮住,如果你把正知正念用酒麻醉掉了,那你不是一切習氣都翻出來了?一觸即發,就是幹柴烈火,只要一點火馬上就燒起來了,這個很危險的,一定要正知正念經常提起來。

  下邊,“不非時食等能棄之最後叁支者”,最後叁支——不著香花鬘塗身、不坐高廣大床、不非時食,這個,“能棄”,能夠把它除掉的,這個最後叁支是禁約支。“以此能生懊惱,應隨時隨順厭離故,是當具猛勇之禁約支也”,這個能夠産生懊惱,懊惱就是對戒不順了之後心裏要起反悔的心,起煩惱心了,應該隨時隨地要厭離它。這些都是要禁止做的,而且要具猛勇的禁約支,要有猛、要有勇地去才能把它禁住,你如果不猛不勇的話,禁不住。有的人晚上他受了八關齋戒,實在熬不住了,就想吃一點東西。你不受八關齋戒不吃無所謂,有的時候受了好象非吃不可。這個什麼東西呢?就是衆生習氣。這個時候逼倒你就是要去犯戒了,那你要勇了、要猛了,你就是“我偏偏不吃,我就拼!”這個樣子你就勝過了;如果“現在熬不住,我只好吃一點,吃一點我把它少吃一點”,少吃一點吃得很有味道,“再吃一點”,再吃一點幹脆吃個大飽!反正總是吃了,就是這樣子。這個就是沒有勇猛了。

  “如是八支,一日一夜能斷棄者,是近住律儀之總相。”這個八條,一天一夜能夠把它斷掉,把它斷棄,一天一夜不犯的話,那就是近住律儀的總相,就是八條相。

  

  複各各分別者:

  下邊還要仔細分別。“複各各分別者”,再仔細地一條條分別的話,上述是總的,下邊是別的。

  丙一 一日夜不殺害

  若凡具有生命之倫,下至蝼蟻之微,亦不害心而作毀傷,何況明知故作殺害。故不說直然殺害,即畜藏兵器、棍杖、鈎網、獵具,于他有情,責打害命行爲,雖斷自命因緣,而亦不作。況複于他思想加害,並以惡心發起行爲,乃至能作害及生命之業,如是等決定棄斷,不作殺害生命之行。

  第一、“一日夜不殺害”,一天一夜不殺害,殺害什麼?“若凡具有生命之倫,下至蝼蟻之微,亦不害心而作毀傷,何況明知故作殺害。”一天一夜裏邊凡是有生命的這一類。“有生命”的嘛,有人就是,我們也收到一些信,他故意跟你狡辯,他說一切植物都有生命,你們這個不殺生,那太寬了,連菜都不能吃了,飯(谷)也不能吃了,都是有生命的。我們說“有生命”就是“有情”,有心識的,沒有心識就是植物,不是屬于我們的這個的。所以我們說,“衆生”這個話,衆緣和合而生,那一切都在裏面;而“有情”,不能包一切,器世界就包不進去了。那麼有生命的,我們說有心識的,是有生命的,不是指那些植物的。所以說下至蝼蟻之微乃至最高的天人,最高大的天人,我們學過《俱舍》知道,天人高度有幾個逾繕那 22,高得不得了。我們在五臺山清涼橋,在庫房裏有個四大天王的鞋,那麼大,一雙布鞋。四大天王已經給他們拆掉了,但是鞋一個還留在那裏,跟船一樣一個鞋,大得很;它塑像也塑得很大,因爲他本身四大天王是很大的。那麼“下至蝼蟻之微”,小到蚊蟲、螞蟻那麼小的東西,都不以害心損傷。以害的心去損傷它都不做,何況把它明知故殺呢?不要說殺了,就是傷害它都不傷害,故意去傷害它的心都沒有。那麼誤傷就不在例此了,你不注意地傷了之後,不是故意的,那就不屬于這裏邊的。

  “故不說直然殺害,即畜藏兵器、棍杖、鈎網、獵具,于他有情,責打害命行爲,雖斷自命因緣,而亦不作。況複于他思想加害,並以惡心發起行爲,乃至能作害及生命之業,如是等決定棄斷,不作殺害生命之行。”這個就是嚴格了,不但是不殺,傷害也不能傷害;不傷害還不算,就是“畜藏兵器”,那些殺人的凶器,“棍杖”,打人的棍子、杖,及至釣魚的“鈎”、捕鳥的“網”,“獵具”,打野獸的那些工具,都不能藏,這些都要舍掉。“于他有情責打害命”的“行爲”,或者對他有情打他、害命等等,“雖斷自命因緣,而亦不做”,就是自己犧牲了生命也不做。這個就難了,很多人可以條件之下,可以不做麼就不做,等到逼到自己都沒有辦法了,就要做了。假使你說一個老虎來了,它要吃你了,你怎麼辦?菩薩當然是無所謂了,一般人就不行了,他就要自衛,要把它殺掉了。那麼在這裏你是受了八關齋戒,不能殺了,乃至犧牲自己生命都不殺,這個一般人不能理解的。我們說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上,卻是這樣的事情做了不少的。真正嚴格的呢,當然我們說你受了八關齋戒不一定就被老虎吃掉了,這個都是業報的問題,你沒有這個業報,老虎看了你都不吃的。印光法師,老虎還從他皈依了;我們說廣欽老和尚也不是嘛,他山洞裏老虎來了,他沒有事。假使要責打害命的事情,乃至自己斷命的因緣也不做,那何況不是害命因緣呢?所以說在受了八關齋戒之後,不但是不害命了,損傷、責打這些都不能做。有人說“我不殺就可以了”,你打人呢?“打人沒有打死,我可以的”,不行的!打不能打的,打野獸都不行,牛馬你打它都不行。那麼你說耕地它不走了,你不打它怎麼辦呢?那個時候爲了耕地開許,並不是故意去打它,那不要打了。

  “況複于他思想加害”,前面是身口二業,心裏邊的意業呢?心裏想害他的心思也不能要。“並以惡心發起行爲”,那些惡心發動行爲,那是因爲心的意發身口。“乃至能作害及生命之業”,作害及生命的那些職業,殺生的職業,釣魚、作廚師、那些劊子手。這些東西“決定棄斷”,決定放掉。那麼這又困難了,假使有的人他是當兵的,這一天你兵不當了,行不行啊?那你不要受了,當兵的職業你就不要受了;你如果沒有打…
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薩戒略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