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律海十門講記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示羯磨是真教體

  今者于汝作指示 依出家性具恭謹 信解無疑倍努力 比丘聚中作前鋒

  如是雲者,並于調伏中而更贊揚羯磨;且佛指示彼是真正教體。是經與法現行之調伏故;教示教理現實所依故;教示教理轉成佛法一如之手印也(舍此,正法即不住世)。由是以觀,于佛教義中趣入,于佛歡喜之道中學處樂欲之一類等,及由教義之內藏調伏所作中,應恭敬實作。

  〖眉批〗 四者業不超禱請爲要

  如是(設若)各各一切于調伏所作中間,業不能超,而所作是必須要者,即依彼中雲:

  任何分位業礙不能超  淨心于佛大作恭敬禱

  奮勉緊握調伏發勝願  如何須要示汝必須要

  此之所說,應善觀之。如彼別解脫戒者,是教義之中心,若不依止此戒,則別無解脫方便之門。若能依止此戒,則于解脫住位安隱快迅,有廣門之解脫能力,如佛所贊。設于彼戒功德偶然思惟正念,則如久旱之苗集注時雨也。如是頌雲:

  〖眉批〗 歎世學者舍戒不學

  百千妙善恰時律法名稱智人渺不知 大慢不學

  再再學持數量契入先後成就皆愚昧 雖學無次

  口說般若無眼昏迷不識五度彼岸津 若不能實踐律儀 則是無智之鐵證

  菩提所緣行境無能了辯始終無歸趣 于大般若究竟體用自然茫茫

  第八,教證的中心解脫之道也就是在別解脫戒裏面。他這裏講了很多,都是別解脫戒的重要地位,大家在學戒之前一定要把它肯定下來,然後才不會對戒産生一些輕視或者是需要修改之類的不正之見。

  

   〖眉批〗 引龍樹聖師空義以證明必須依戒修行是共通大道

  如龍樹聖師有頌雲:

  大覺及諸緣覺等  聲聞一切決定教

  解脫道者(戒定慧)一性同( 理事不二)

  無你我他作不二(任何宗乘決定依戒而作修行)

  如是等頌應參。夫一切諸法住理觀察之見若無者,則于輪回解脫之方便亦無。然而即以此觀察住理之般若體上,現在依附之我執的親友所作是誰?乃至于輪回解脫之能作是誰?(我執是病;空見是醫;戒行藥調。)如是知別解脫戒,是能作別別(惑業苦等)解脫之最勝方便,大調伏中之秘密調伏。若是不明全部要點,而但于戒之名诠仰慕渴欲持誦、或複思惟大意要點等、悉皆能作,爾後解脫之正因也。

  這裏還有一個頌,很有意思,是龍樹菩薩所造。

  “大覺及諸緣覺等,聲聞一切決定教,解脫道者一性同,無你我他作不二”,不管你是大覺之道——菩提道、菩薩的成佛之道,或者是聲聞緣覺的道,所有根本解脫的道都是同一個性的。什麼性?不管哪一乘,都是以別解脫戒作爲基礎的,這是同的,叁乘的基礎都是別解脫戒。所以說,我們要成佛,如果離開別解脫戒的話,那就是南轅北轍,是沒有辦法得到的。

  

  〖眉批〗此則開示前文用功之法門次第應熟誦

  複次,設于解脫輪回之解脫道,能得之住理觀察的般若非決定須要者,且止勿論。若其定實須要,應于般若波羅密經卷等,及經大寶解釋諸論,其中密意如何所顯,當善觀尋。並于諸法住理觀察之見,尤作殷勤,如感重疾剎那系念。由彼見知輪回根本,我執行相。忿怒譴責,痛極拋棄。于是拔盡根子,不再作害,是能得解脫道之須要也。

  〖眉批〗甚深定慧非戒無從下手

  而諸法住理之現量證得之般若,欲能生者,于心一境性住之寂然淨地(心), 是必須要。于彼淨住成就者,于心之煩惱,及罪行所有之自在力,要不能行。且于善法所緣之中,一念執持之能力須當須要。于無明之擾動現行,能施忍耐。于不恭敬及放逸煩惱衆多種種不一,皆是發生敗落四道(波羅夷)之門,而于彼處善能遮護之能力,是所必要者也。

  〖眉批〗轉引起道之次第是入戒門路之前行了知

  是故,應于彼(戒)作恭敬,了知有暇圓滿難得、死無常、業因果報、輪回罪咎長遠等。積想勝解(慧行刻意),乃至于輪回中愛欲瞋倒之意想解脫,而住心一境性之類,決定出生勇猛大力,一切舉起。于是善護叁門,打破罪失;乃至如其聖教所說之止作上,所有中間作業須少許亦不逾越律儀之清淨行爲等,是(般若上)所須要也。由此觀之,別解脫戒之律儀誠爲能得解脫之不二方便也。若于此不相應者,則一切功德依止之地基(決定)無有。如是應知明了善作而期成就。

  〖眉批〗 引經作證次第

  若于別解脫律儀正作依止者,靜慮般若等自然次第出生也。經雲:比丘依淨戒律儀修行所作者,于靜慮中長時安住;能成靜慮中修行所作者,于般若中長時安住;能成般若中修行所作能作者,則于彼貪瞋無明自心正確明見,能作清淨解脫成就也。此皆佛說,應細觀行,時時提起。

  最後我們再念一段。“若于別解脫律儀正作依止者,靜慮般若等自然次第出生也”,假使你能夠真正依止別解脫戒行持的話,那麼靜慮(定)、般若(慧)自然會按照次第出生。你別解脫戒持好了,將來的定慧是決定能夠得到的。

  這裏引一本經說明。“比丘依淨戒律儀修行所作者”, 假使你是一個比丘——當然我們修行最圓滿的是比丘身,也不排斥在家。但是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畢竟有差別,後面講得很多,我們改天再介紹,今天是介紹一下別解脫戒的重要性。這裏就是說比丘依照“淨戒律儀”修持,依照這個別解脫戒(具足戒就是比丘的戒,戒中最圓滿)好好修持的話,“于靜慮中長時安住”,你只要對別解脫戒如法地修行、如法地行持的話,就在靜慮中可以長時安住了,那靜慮就在裏邊了——很快能夠得定了。“能成靜慮中修行所作者”,假使你能好好修靜慮的話,“于般若中長時安住”,就安住在般若之中。這叁者是有因果聯系的。所以,先把戒得到,定就在其中,定得到之後,般若也就在其中。

  “能成般若中修行所作能作者,則于彼貪瞋無明自心正確明見,能作清淨解脫成就也”,能在般若中如法修行,能夠“作”的話,解脫道就在手中,解脫涅槃馬上就能夠得到。由此可知,要得到解脫涅槃的話,必須要有般若;要有般若的話,非要靜慮不可;要靜慮的話,非要持戒不可。所以最根本的還是在戒律方面。反過來,你沒有淨戒的話,戒沒有的話,決定得不到定。即使得到也是邪定,或者是世間的有漏定——不能出生死,不能産生般若的。要是沒有定的話,般若不能産生;沒有般若的話,解脫也得不到。

  所以說,佛在世時,出離王宮去訪道,六年苦行訪道,到處去參訪善知識,都得不到圓滿的解答。因爲它們都不是佛的正道——沒有般若,沒有智慧。沒有智慧就是沒有正定,沒有正定就是沒有別解脫戒。外道苦行的禁戒很多,但都不是別解脫戒,不能得解脫,而只能是感一些有漏的果,甚至惡果。我們經常說,持牛戒持狗戒的,人家看起來很辛苦地在修(持牛戒的是吃水吃草,睡在草地上;持狗戒的甚至要吃屎的),就問佛:他們這樣精進地持那些禁戒,那麼將來能感什麼果呢?佛說,他們如果持戒不犯的話,將來就做狗做牛。他們要持牛戒嘛,那將來就感做牛的果,持狗戒的,將來會做狗——滿他的願啦!如果他還要破戒的話,那要下地獄去了。那是多危險!沒有別解脫戒,再辛苦,再苦行,結果是如此。而我們的別解脫戒並沒有那麼辛苦,而果是解脫道、菩提涅槃,何樂而不爲呀?有些人就感到持戒麻煩,感到不順不合自己的習慣。本來持戒跟你的生活習慣是不一定會合的。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慣都是流轉生死的習慣,都是煩惱的習氣,都是造業的那些,那和要還滅的清淨,當然不能全部相合了。你如果不把自己的身心淨化的話,不用別解脫戒來淨化自己身心的話,如何能得到解脫呢?你要順自己的習氣的話,就永遠在輪回之中。你想解脫,那非要改變自己的習氣不可。第一步改變就是從別解脫戒下手,所以一定要明確這個重要性。

  

  甲叁 出家在家之比較

  乙一 勸家中弟子發心出離

  

  〖眉批〗 此下一段文別勸家中弟子發心出離

  複次,別解脫中,在家、出離,戒分二類,而聖教特于出離律儀戒性發起勝贊者,爲于道中多劫習修之佛子,具大根性之在家住者,藉此生起出離勝願修行之心,亦由此故正觀家性,俾其懇切承繼俱有關系心之堅執苦痛溶解消除。8

 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,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。因爲大家現在都是出家的,要珍惜自己的出家身。有些出家人,在寺廟裏待了一陣,碰了很多釘子,最後來一個“出家在家一樣修道,倒不如回家去修好了”;有的人回家,家庭裏邊不要他幹事情,也不要工作,有父母養他,好象很安逸,時間也很長,寺廟裏的事情都不要幹,一天到晚吃飯、看書。但是你這樣修行會不會成就?這裏,我們就把在家出家的分別也稍微講一下。念了之後也就是激勵大家:得到很稀有的出家身,那就要好好行持修行,不要再放逸了。下邊就在家出家的比較介紹一下。

  

  了知家是一切衆苦發生長養住處,若住家中現生不能出離者,應當日夜作念,如何乃能成就出離。我願日夜之中,凡僧百業,布薩自恣,各種羯磨,禮佛誦贊,行住一切威儀,如住僧中,作能成想。于彼此觀于出離者,心生歡喜,如是應作。(初地菩薩心常欲出家之觀也)

  我們要知道,“家是一切衆苦發生長養住處”,一切苦,産生、長養、住的地方就是家庭。我們不要以爲家庭溫暖,怎麼好怎麼好,什麼方便啊,有人體貼照顧啊……,要知道一切痛苦的發生就是在家庭裏發生的,一切痛苦的長養就是在家庭裏長養的。一切痛苦住在哪裏?就住在家庭裏邊。

  “若住家中現生不能出離者”,那麼現在在家的人,今生不能夠馬上出家、出離的,那怎麼辦呢?那麼痛苦的地方,你待在那裏,心裏很不舒暢了,或者是精神很痛苦了,但也有辦法。

  “應當日夜作念,如何乃能成就出離。我願日夜之中,凡僧百業,布薩自恣,各種羯磨,禮佛誦贊,行住一…
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薩戒略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