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律海十門講記▪P5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你盡說盡說,給你磕頭也可以,什麼都可以,只要你給了錢才走,給得少還不走。這樣的人,我們在車站裏經常會碰到,“苦研逼”。那麼我們出家人這樣子做就太卑鄙了。這是要飯的,我們出家人是人天師,怎麼好學他們去了呢!

  “種種苦研逼,求四緣利譽”,各式各樣地逼倒人家要,求什麼?“四緣”,就是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,求四緣、利養,“利譽”,還有名、利,這些東西,求這些。

  這些各式各樣的非法追求,都是“虧屍羅邪命”,這個非法追取的都是邪命,也對戒律有虧損的。

  這是第七條。我們說這還是規矩的,這麼邪命,邪了半天還是一個比丘,求的是四事:飲食衣物醫藥臥具。還有更糟糕的,就是超過這些要求了,求的不是這個了,那就更糟糕了。他求的是世間那一套去了,那麼更壞了,不是修行的需要的東西你不能要的。

  丙八 過奢受用

  從他所獲得  若法若非法  四緣食服等  及一切資具

  已精益求精  美更欲增美  廣求堅藏護  愛玩貪無已

  不見其過失  習定無堪能

  再講一個,“八、過奢受用”,這是又一種過分受用。

  從他那裏得到的利養,不管是如法得到的或者是非法得到的,“四緣”就是飲食衣物臥具醫藥這些東西,或者一切資生資具,一切用的東西,已經好的還要好,已經美的還要美,廣泛地追求,到處去追求;追求之後也不結緣,“堅藏護”,自己藏起來,藏的嚴嚴的,保密,不給人家看。藏了之後幹什麼呢?空的時候拿出來看看、玩玩,“啊!這個好,這個手表是進口貨,那個手表是什麼貨”,“貪無已”,貪心沒有完的。

  “不見其過失”,貪這些資具的過失不知道,廣求的過失不知道。“習定無堪能”,修定是絕對沒有堪能性。悟達國師,就是一個沈香床,他一個念頭,就生了人面瘡。還有好象是玉琳國師,他有一個缽,也是很歡喜一個缽——玉缽,人家供養他的。他因爲老鼠把他的缽咬了一下,他恐怕打爛了,修定時趕快就出定了,不敢修下去了。那就是說,你對這真正寶貝的東西你藏的話,對你修定是絕對的妨礙。以前定公上師在上海,他講的時候,你要修定時,當然要事先安排好了,真正要入定了,天垮下來都不管它。叢林裏說,油瓶倒了不去抽它一下,那還是小事,油瓶倒了你不去抽,最多油倒完了就完了,天垮下來也不管!那就是修定的時候什麼都放下來。那你還有個缽、還有個什麼東西記挂在那裏的話,老鼠碰一下,趕快去看看有沒有打爛,這樣你怎麼修定呢!所以說這些東西多了之後,對自己戒定慧都是有妨礙的。那目的就是要少欲知足了。

  好,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裏。

  第十一講

  

  昨天我們講到第八個。我們現在先說一下,這個《律海十門》,海公上師是根據很多的大經大論來的。主要的是兩本書,一本是《律海心要》,是西藏的,還有一本就是《瑜伽師地論》。現在我們這兩天講的都是《瑜伽師地論》的東西,如果有書的,去第二十二卷可以翻得到,不知道圖書館有沒有(當中對話略)。43

  丙九 過事苦行

  複又一類人  好自行苦行  不依律法製  無量苦逼身

  食住同畜類  蓬垢若囚人  毀身學外道  自作教他行

  不發輕安喜  于定無堪能  種種戒禁取  不生戒功能

  我們現在講第九,“過事苦行”。這第八、第九兩個在《瑜伽師地論》是一條,沒有分開的。這個兩段了,一個是“過奢受用”,一個是“過事苦行”,兩個,執著兩個邊都不行,要中道。

  前面第八條就是說一切要求精益求精,好了還要好,有了之後還要有,有了之後“堅藏護”,好好地保藏起來,“愛玩貪無已”,平時去看看玩玩,這個東西是享受,像這些享樂的一邊,下面是自苦一邊。

  “複又一類人,好自行苦行”,前一類根基就是歡喜享受的,但是還有一類,歡喜苦行的——自己找一些苦來吃。我們說依法修行的這個苦是應當受的,但是“不依律法製”,並不根據佛的戒律,也不根據佛的法規定的,自己找一些苦的事情來幹,來吃苦,“自行苦行”,這個話就是自行,自己找些苦行來。你說佛教裏修行的苦行,一些精進的行,我們頭陀行是杜多行,杜多就是抖擻精神,也不是叫苦行,苦行是外道的話。我們說杜多行是特別的抖擻精神的修行,那當然不是享受的。但是我們如果自己想一套苦行來修,這不是杜多行的事情了,因爲它沒有根據佛的律和佛的法製定的——自己想出來的一套。

  “無量苦逼身”,這還不是小苦,很多的苦,來自己折磨自己,使自己逼勞身心。

  下面具體的怎樣子的苦呢?“食住同畜類,蓬垢若囚人,毀身學外道,自作教他行。”吃的住的跟畜生一樣……。

  這個在原始佛教的經典裏講得很多。當時佛在世時,很多外道,他們執著什麼呢?有些執著的人,因爲他們也有點通,得了禅定都有點通,知道現在人間受苦都是過去造的業,那麼要把業報償掉了,這個苦也就完了。根據這個道理,他們就拼命地吃苦。他們就想把苦一下受完了,以後就不要再受苦了。那麼這種人,你說他因果懂不懂?懂一點點,但是沒有懂透。沒有懂透,就像摸象一樣,摸了個鼻子,就說象是這麼一個圓的東西,那就錯掉了。你不能說他完全錯透了,但是他執了一點把其他的忽略了,那就錯了,也可以說錯到底了。他以爲苦受完了就可以升天,可以安樂,或者得涅槃了。

  因爲這樣子的執著,他就拼命自己找苦吃,越苦越好,把苦趕快受完。那麼有的人也有點通,看到一個雞或者一個狗命終之後升天了,他前因後果看不清楚。 這個雞、這個狗升天不是這一輩子的事情,可能以前的順後受業感得升天的報。他就看到目前的,這個雞這個狗,狗是吃屎的,它是做這樣的——一天到晚看門的,雞是對著太陽要叫的,早上東方太陽出來要叫,那他就學雞學狗;或者學牛,牛是吃草的、喝水的,經常受苦,睡在草地上的,他也去學牛一樣。以爲這樣子做了,下輩子就可以升天。

  這個也是因果搞錯了,爲了達到他們升天的目的,就“食住同畜類”,跟畜生一樣,持牛戒的吃草喝水,持狗戒的乃至吃大便,這樣子搞,他自以爲這樣能升天,那是搞錯的。 “蓬垢若囚人”,也有些人他頭發不剃,臉也不洗,身也不洗,手指甲長長的,這樣子以爲將來可以得到解脫。各種各樣的都是把因果沒有看透,自己想一套去搞。

  “毀身學外道”,把自己身毀壞了去學外道的法。外道有些把自己往火裏烤,到水裏漂——以爲多受點苦,把自己的身子毀損去學外道。那麼我們說佛教裏一些把手指砍掉了什麼東西的,這樣在菩薩戒裏也有。你真正菩薩戒證得了空性以後,你焚身供佛都可以,把身體全部燒掉都可以,但是沒有達到空性的時候最好不要做。手砍掉了,你去做事情不方便了,你把頭砍掉了那就更糟糕,你學法都學不成了。所以說“毀身學外道”這些都是執著于苦的一邊。“自作教他行”,自己做了之後還教他。

  這樣子做的話,“無量苦逼身”,那身上受不到輕安的樂,“不發輕安喜”。沒有輕安的樂,“于定無堪能”,要修定是沒有希望的。就是一天到晚受苦,在苦裏邊煎,得定是沒有希望的。

  “種種戒禁取,不生戒功能”,那麼你說他這樣子戒禁取做得很精進、很刻苦了,持戒的功德有沒有呢?不但定的功德生不起,戒的功德也不生。因爲他的戒是不如法的戒禁取,執著,搞錯了的執著。本來不是升天的因,他執著這個是升天的因;本來不是解脫的因,他執著這個是解脫的因。那麼這樣子的戒禁取,戒的功德是生不到的。因爲戒是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,最後慧成解脫,這是戒的功能,這個戒禁取是沒有這個功能的。

  所以自苦一邊跟自己享樂一邊,這兩邊都是執著,墮在兩邊。在《瑜伽師地論》上說是“墮在二邊”,就是說走兩個極端了。44

  佛修行不要太苦,也不要太執著。釋迦牟尼佛,從太子離宮、出家,他的六年苦行,沒有開悟,所以苦行也不是真正修道的方式。那就去受食,吃牛奶,牧女供的牛奶吃了;本來也是“毀身學外道,蓬垢若囚人”,身上髒得很,那麼到尼連禅河去沐浴,把身上洗幹淨了。這樣子,也吃了牛奶,輕安樂生起來了,最後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就悟道了。所以說太苦也不行。太樂當然不行,太苦的也不行,與道不相應,所以說要中道,但這個中道也不是很容易的。我們說一加一等于二的中道是要不得的。那麼以什麼標准呢?那是真正證到空性的人他有標准,沒有證空性的人就以戒爲標准。

  丙十 內穢外淨

  內懷實腐壞  外現清淨行  無慚愧羞恥  不顧出家行

  毀犯于重禁  習諸惡法行  不真實忏悔  而修戒定慧

  人糞作旃檀  假花無果實  終當墮惡趣

  第十種,“內穢外淨”,那是最害人的。

  以前我們說佛經裏說的四種果子的比喻:45

  有一種果子外邊也好看裏邊也好吃,這是上等的,那就是說出家人修行外相做得很威儀,內部的戒定慧功德也充實,這是人天福田。

  有一種是外相不好看,這個果子外面看了很難看,裏邊卻是很甜,那麼就是有些人修行不修邊緣,但是裏邊卻是好的。這種人是差一點,但是說也不算太壞。

  第叁種就是外也不好裏也不好,外邊是這個樣子,戒律不遵守的,裏邊戒定慧功德什麼也沒有,應該是最壞的了,但是這還不算最壞,因爲他自己本身是不好,給人的印象卻不是太壞。因爲他一看就是壞家夥,他是不會跟他學習的。

  (13B)最害怕的就是外相很好看——這個果子外面看起來很紅、很光滑,看起來很好吃的,咬開了裏面是又苦又爛,臭的。那麼糟糕了,這樣的出家人外面威儀很好,看起來好象是修行人,實際上裏邊有邪見、有什麼東西,貪瞋癡什麼都有。就是那個《楞嚴經》裏邊的“潛行貪欲”,暗暗地搞那些不淨的事情,表面上裝得很道貌岸然的樣子,…
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薩戒略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