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你尽说尽说,给你磕头也可以,什么都可以,只要你给了钱才走,给得少还不走。这样的人,我们在车站里经常会碰到,“苦研逼”。那么我们出家人这样子做就太卑鄙了。这是要饭的,我们出家人是人天师,怎么好学他们去了呢!
“种种苦研逼,求四缘利誉”,各式各样地逼倒人家要,求什么?“四缘”,就是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,求四缘、利养,“利誉”,还有名、利,这些东西,求这些。
这些各式各样的非法追求,都是“亏尸罗邪命”,这个非法追取的都是邪命,也对戒律有亏损的。
这是第七条。我们说这还是规矩的,这么邪命,邪了半天还是一个比丘,求的是四事:饮食衣物医药卧具。还有更糟糕的,就是超过这些要求了,求的不是这个了,那就更糟糕了。他求的是世间那一套去了,那么更坏了,不是修行的需要的东西你不能要的。
丙八 过奢受用
从他所获得 若法若非法 四缘食服等 及一切资具
已精益求精 美更欲增美 广求坚藏护 爱玩贪无已
不见其过失 习定无堪能
再讲一个,“八、过奢受用”,这是又一种过分受用。
从他那里得到的利养,不管是如法得到的或者是非法得到的,“四缘”就是饮食衣物卧具医药这些东西,或者一切资生资具,一切用的东西,已经好的还要好,已经美的还要美,广泛地追求,到处去追求;追求之后也不结缘,“坚藏护”,自己藏起来,藏的严严的,保密,不给人家看。藏了之后干什么呢?空的时候拿出来看看、玩玩,“啊!这个好,这个手表是进口货,那个手表是什么货”,“贪无已”,贪心没有完的。
“不见其过失”,贪这些资具的过失不知道,广求的过失不知道。“习定无堪能”,修定是绝对没有堪能性。悟达国师,就是一个沉香床,他一个念头,就生了人面疮。还有好象是玉琳国师,他有一个钵,也是很欢喜一个钵——玉钵,人家供养他的。他因为老鼠把他的钵咬了一下,他恐怕打烂了,修定时赶快就出定了,不敢修下去了。那就是说,你对这真正宝贝的东西你藏的话,对你修定是绝对的妨碍。以前定公上师在上海,他讲的时候,你要修定时,当然要事先安排好了,真正要入定了,天垮下来都不管它。丛林里说,油瓶倒了不去抽它一下,那还是小事,油瓶倒了你不去抽,最多油倒完了就完了,天垮下来也不管!那就是修定的时候什么都放下来。那你还有个钵、还有个什么东西记挂在那里的话,老鼠碰一下,赶快去看看有没有打烂,这样你怎么修定呢!所以说这些东西多了之后,对自己戒定慧都是有妨碍的。那目的就是要少欲知足了。
好,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。
第十一讲
昨天我们讲到第八个。我们现在先说一下,这个《律海十门》,海公上师是根据很多的大经大论来的。主要的是两本书,一本是《律海心要》,是西藏的,还有一本就是《瑜伽师地论》。现在我们这两天讲的都是《瑜伽师地论》的东西,如果有书的,去第二十二卷可以翻得到,不知道图书馆有没有(当中对话略)。43
丙九 过事苦行
复又一类人 好自行苦行 不依律法制 无量苦逼身
食住同畜类 蓬垢若囚人 毁身学外道 自作教他行
不发轻安喜 于定无堪能 种种戒禁取 不生戒功能
我们现在讲第九,“过事苦行”。这第八、第九两个在《瑜伽师地论》是一条,没有分开的。这个两段了,一个是“过奢受用”,一个是“过事苦行”,两个,执着两个边都不行,要中道。
前面第八条就是说一切要求精益求精,好了还要好,有了之后还要有,有了之后“坚藏护”,好好地保藏起来,“爱玩贪无已”,平时去看看玩玩,这个东西是享受,像这些享乐的一边,下面是自苦一边。
“复又一类人,好自行苦行”,前一类根基就是欢喜享受的,但是还有一类,欢喜苦行的——自己找一些苦来吃。我们说依法修行的这个苦是应当受的,但是“不依律法制”,并不根据佛的戒律,也不根据佛的法规定的,自己找一些苦的事情来干,来吃苦,“自行苦行”,这个话就是自行,自己找些苦行来。你说佛教里修行的苦行,一些精进的行,我们头陀行是杜多行,杜多就是抖擞精神,也不是叫苦行,苦行是外道的话。我们说杜多行是特别的抖擞精神的修行,那当然不是享受的。但是我们如果自己想一套苦行来修,这不是杜多行的事情了,因为它没有根据佛的律和佛的法制定的——自己想出来的一套。
“无量苦逼身”,这还不是小苦,很多的苦,来自己折磨自己,使自己逼劳身心。
下面具体的怎样子的苦呢?“食住同畜类,蓬垢若囚人,毁身学外道,自作教他行。”吃的住的跟畜生一样……。
这个在原始佛教的经典里讲得很多。当时佛在世时,很多外道,他们执着什么呢?有些执着的人,因为他们也有点通,得了禅定都有点通,知道现在人间受苦都是过去造的业,那么要把业报偿掉了,这个苦也就完了。根据这个道理,他们就拼命地吃苦。他们就想把苦一下受完了,以后就不要再受苦了。那么这种人,你说他因果懂不懂?懂一点点,但是没有懂透。没有懂透,就像摸象一样,摸了个鼻子,就说象是这么一个圆的东西,那就错掉了。你不能说他完全错透了,但是他执了一点把其他的忽略了,那就错了,也可以说错到底了。他以为苦受完了就可以升天,可以安乐,或者得涅槃了。
因为这样子的执着,他就拼命自己找苦吃,越苦越好,把苦赶快受完。那么有的人也有点通,看到一个鸡或者一个狗命终之后升天了,他前因后果看不清楚。 这个鸡、这个狗升天不是这一辈子的事情,可能以前的顺后受业感得升天的报。他就看到目前的,这个鸡这个狗,狗是吃屎的,它是做这样的——一天到晚看门的,鸡是对着太阳要叫的,早上东方太阳出来要叫,那他就学鸡学狗;或者学牛,牛是吃草的、喝水的,经常受苦,睡在草地上的,他也去学牛一样。以为这样子做了,下辈子就可以升天。
这个也是因果搞错了,为了达到他们升天的目的,就“食住同畜类”,跟畜生一样,持牛戒的吃草喝水,持狗戒的乃至吃大便,这样子搞,他自以为这样能升天,那是搞错的。 “蓬垢若囚人”,也有些人他头发不剃,脸也不洗,身也不洗,手指甲长长的,这样子以为将来可以得到解脱。各种各样的都是把因果没有看透,自己想一套去搞。
“毁身学外道”,把自己身毁坏了去学外道的法。外道有些把自己往火里烤,到水里漂——以为多受点苦,把自己的身子毁损去学外道。那么我们说佛教里一些把手指砍掉了什么东西的,这样在菩萨戒里也有。你真正菩萨戒证得了空性以后,你焚身供佛都可以,把身体全部烧掉都可以,但是没有达到空性的时候最好不要做。手砍掉了,你去做事情不方便了,你把头砍掉了那就更糟糕,你学法都学不成了。所以说“毁身学外道”这些都是执着于苦的一边。“自作教他行”,自己做了之后还教他。
这样子做的话,“无量苦逼身”,那身上受不到轻安的乐,“不发轻安喜”。没有轻安的乐,“于定无堪能”,要修定是没有希望的。就是一天到晚受苦,在苦里边煎,得定是没有希望的。
“种种戒禁取,不生戒功能”,那么你说他这样子戒禁取做得很精进、很刻苦了,持戒的功德有没有呢?不但定的功德生不起,戒的功德也不生。因为他的戒是不如法的戒禁取,执着,搞错了的执着。本来不是升天的因,他执着这个是升天的因;本来不是解脱的因,他执着这个是解脱的因。那么这样子的戒禁取,戒的功德是生不到的。因为戒是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,最后慧成解脱,这是戒的功能,这个戒禁取是没有这个功能的。
所以自苦一边跟自己享乐一边,这两边都是执着,堕在两边。在《瑜伽师地论》上说是“堕在二边”,就是说走两个极端了。44
佛修行不要太苦,也不要太执着。释迦牟尼佛,从太子离宫、出家,他的六年苦行,没有开悟,所以苦行也不是真正修道的方式。那就去受食,吃牛奶,牧女供的牛奶吃了;本来也是“毁身学外道,蓬垢若囚人”,身上脏得很,那么到尼连禅河去沐浴,把身上洗干净了。这样子,也吃了牛奶,轻安乐生起来了,最后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就悟道了。所以说太苦也不行。太乐当然不行,太苦的也不行,与道不相应,所以说要中道,但这个中道也不是很容易的。我们说一加一等于二的中道是要不得的。那么以什么标准呢?那是真正证到空性的人他有标准,没有证空性的人就以戒为标准。
丙十 内秽外净
内怀实腐坏 外现清净行 无惭愧羞耻 不顾出家行
毁犯于重禁 习诸恶法行 不真实忏悔 而修戒定慧
人粪作旃檀 假花无果实 终当堕恶趣
第十种,“内秽外净”,那是最害人的。
以前我们说佛经里说的四种果子的比喻:45
有一种果子外边也好看里边也好吃,这是上等的,那就是说出家人修行外相做得很威仪,内部的戒定慧功德也充实,这是人天福田。
有一种是外相不好看,这个果子外面看了很难看,里边却是很甜,那么就是有些人修行不修边缘,但是里边却是好的。这种人是差一点,但是说也不算太坏。
第三种就是外也不好里也不好,外边是这个样子,戒律不遵守的,里边戒定慧功德什么也没有,应该是最坏的了,但是这还不算最坏,因为他自己本身是不好,给人的印象却不是太坏。因为他一看就是坏家伙,他是不会跟他学习的。
(13B)最害怕的就是外相很好看——这个果子外面看起来很红、很光滑,看起来很好吃的,咬开了里面是又苦又烂,臭的。那么糟糕了,这样的出家人外面威仪很好,看起来好象是修行人,实际上里边有邪见、有什么东西,贪瞋痴什么都有。就是那个《楞严经》里边的“潜行贪欲”,暗暗地搞那些不净的事情,表面上装得很道貌岸然的样子,…
《律海十门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