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下坐
九露地十坐冢間 十一隨處作止息 十二常坐而不臥 或加不加隨得食十叁
“糞掃但叁衣”,第一是“糞掃衣”,第二是“但叁衣”,“乞食一坐食”,第叁個是“乞食”,第四是“一坐食”,第五是“善量”,第六是“不余食”,第七是“蘭若”,第八是“樹下坐”,第九是“露地坐”,第十是“坐冢間”,這個“坐”兩用的,上也用下也用,十一“隨處作止息”,十二“常坐而不臥”。那麼這個,我們說常坐不臥是杜多行。我們現在有很多人他要學杜多行,常坐不臥,那麼你要看你有沒有這個水平,有這個水平也可以。勉強地坐,你晚上不臥,白天到處打瞌睡,念經了,頭搖起來了,聽經了,眼睛閉起來了,乃至走路也懵裏懵懂的。
海公上師就說過一個比喻,他說近慈寺有一位比丘,那個瞌睡是最大的,走路也在打瞌睡。我們說乘公共汽車上打瞌睡我是看得很多,坐在那裏打瞌睡不希奇,站在那裏手扶在上邊也會打瞌睡。那麼他這位更奇特了,走路打瞌睡不算,他過橋,那時候近慈寺不曉得哪裏需要過一個獨木橋,一個樹幹擺在中間,兩邊都是水,要過去,大家一隊比丘過去了,他在橋上走,也打瞌睡,結果“嘭!”一下掉下去了。掉下去之後,海公上師就說,像一朵荷花,他是穿著裙,在水面上,“嘩……”打開了,一個人漂漂漂漂的,像荷花在水裏漂。這個你說,走獨木橋你稍微要注意一點了,獨木橋還是打瞌睡,你如果修行的人這樣子的話,你不墮落到哪裏去呢?所以這樣子的常坐不臥的話,毫無意思。
“隨得食十叁”,也有加“隨得食”,那麼十叁個,或者不加的也有,那麼十二個。這是立名相,下面是每一個解釋。
乙叁 釋 義
丙一 糞掃衣
糞掃百衲衣 得失無憂喜 護身離貪染 少營盜不取
勝行無疑事 超懷增定慧 佛贊人欣慕 不得受他施
于冢間巷市 道路雜穢區 糞除他舍擲 牛鼠齧壞等
便穢膿血汙 覆屍剪剩余 淨潔洗浣竟 縫染而受持
第一是“糞掃衣”。糞掃衣是什麼呢?“糞掃百衲衣,得失無憂喜,護身離貪染,少營盜不取,勝行無疑事,超懷增定慧,佛贊人欣慕,不得受他施。”
“糞掃衣”也是“百衲衣”,我們以前看到,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看到的僧人,一般百衲衣很多,衣服補了又補、補了又補,但是補得整整齊齊的,那一件衣服,一件單衣,好頂一件薄的棉襖一樣,很厚,它是補了又補,補了又補,補了又補,一塊一塊補上去。當然顔色也不是花花綠綠的,基本上是相同的顔色,一般上說都是灰色的,灰的稍微深一點、淺一點,反正都是看過去是灰的。那麼這樣子的百衲衣,就是說,破了又補,補了又補了,這個不浪費布。糞掃衣,就是說這個布不是買來的,是撿來的,怎麼樣、哪裏撿來的?下面要說。
“得失無憂喜”,因爲它本來是撿來的,又是縫了又縫的衣,得到了也不歡喜,也不是什麼珍貴的衣服。如果你得了一件特別好的料的衣服,那開心得很,高興得很,供養你這麼一件衣,啊,心裏特別歡喜。這個衣服你自己撿來的,有什麼歡喜呢?反過來,失掉了也不憂惱,掉了嘛就掉了,再去撿一件好了。如果是好的衣服,拿的時候是歡喜,失掉了是氣得不得了,心裏愁憂得不得了,“那麼好一件衣,可惜了”,或者是搞壞了,或者是丟掉了。現在出家人的衣服有沒有人偷?還是有人偷的,我們五臺山一位師父到昭覺寺去,他一個黃包,一看就是出家人的包,結果在火車上也是打瞌睡,掉了,裏面的僧鞋、叁衣、經書全部都掉了,都拿走了。這個他拿去有什麼用?沒有用,他當你是什麼東西,他以爲裏邊有好東西,拿了再說。那麼如果好的衣失掉就憂惱了,但是他這個糞掃衣丟了,沒有憂的,再去撿一頂好了,這個很簡單的。
“護身離貪染”,這個衣同樣能夠保護身體,天氣冷了,穿這個衣服能夠禦寒,天氣熱了穿這個衣服能夠遮醜,這個衣的作用都齊,“護身”,保護身體。但是“離貪染”,又沒有貪心,這個衣服並不是高價的、珍貴的,穿在上邊無所謂,一點貪心也沒有。我們說現在的一般的人身上挂了金項鏈,帶了高級的進口表,不但自己心裏高興得不得了,還要顯給人家看。總是把金項鏈挂得出一點,人家一看就亮相就看到,手表呢,戴在那裏恐怕你看不到,故意那個手伸一伸。
我記得小時侯有一個笑話也是很好的,表現人的愛好的心:有兩個人,一個戴了新的進口表,一個穿了一雙進口皮鞋——高級皮鞋,兩個人跑到公園去,就想讓人家欣賞他們的新東西。他們故意在吵架,一個說:“你再叫我要打你了。”把袖子一拉,拳頭一伸,表現出來了,啊,大家看到了,“哦,一個表,進口表”。那一個人說:“我怎麼怕你打?你再說我一腳把你踢倒!”把他皮鞋一翹,好,皮鞋也給人家看到了,滿足了。大家把他的新東西給人家看一看嘛,心裏舒服了。
這樣子搞,這個就是我們所謂奢侈的一個心,虛榮心。這個,比丘是不要那些。新衣裳去穿一個,你說這個心要它不起,真正有好的東西來了,自然會起來,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會生起。你現在沒有這些東西,身上就是糞掃衣,那這個煩惱起不來,貪婪的心不會生起。“護身”,衣服的目的是護身,護身的目的達到了,但是貪婪的染汙心又不會生起來,這是最好了,利用它的長處,又避免了它的短處,就是糞掃衣的好處了。
(15A)“少營盜不取”,要求這件衣,很簡單,去撿好了,不要花很多的力氣去求的。“盜不取”,你丟在那裏,哪個也不要偷你的東西。強盜也不要取,賊也不要偷,那一件爛布衣服,人家看了,有的人看了還怕倒楣,什麼倒楣呢?這個衣服是到處髒東西撿來的,乃至包死人的布也可以的,拿了來去做的衣,人家講迷信的還碰也不敢碰,哪個要偷你的呢?所以“盜不取”,你放心好了,隨你放在哪裏,你一天眼睛閉著修禅好了,那個,人家不會偷的。
“勝行無疑事”,你穿了這個衣服修行,沒有什麼懷疑的事情,恐怖的事情、疑惑的事情不會有。“超懷增定慧”,“超懷”,你心裏也不去挂礙它,那麼心裏可以專心于定慧的事情。“佛贊人欣慕”,你這樣子的知足少欲以糞掃衣來護身,佛是贊歎,那就是你把貪欲心滅掉了。掃除貪欲的心,這是佛贊歎的。人呢,看到了,“欣慕”,人看到你這個人知足少欲,高尚,高潔大行,這個大家欣慕。
“不得受他施”,穿糞掃衣的人,修頭陀行第一個糞掃衣,不能受他的施。人家施主供養你的衣,不受的,我只要糞掃的,不要受人家好的衣供養,不受。
那麼,下邊就是說這個糞掃衣哪裏去取呢?
“于冢間巷市,道路雜穢區,糞除他舍擲,牛鼠齧壞等,便穢膿血汙,覆屍剪剩余,淨潔洗浣竟,縫染而受持。”
它是這麼來的:“冢間”,墳墓裏邊的;或者“街巷市”,街市裏邊人家丟掉的東西;“道路”上人家甩掉的東西,“雜穢區”,垃圾堆裏的,都是髒東西;“糞除”,人家掃的垃圾、丟出來的東西,“他舍擲”,人家家裏丟出來的不要的東西;還有是“牛鼠齧壞等”,就是牛或者老鼠咬過的,有洞的。
印度過去的外道是最忌老鼠咬的東西,老鼠咬過的東西,用了是倒楣的。有一個婆羅門,他家裏邊一頂很好的衣,當然是在家人了,一頂衣給老鼠咬了一個洞,氣得不得了,“唉,給老鼠咬了,倒楣!”趕快叫他的手下的人把它丟出去。他拿一個……,怎麼丟的呢?這東西是倒楣的,手不能碰的,拿一個燒火的火鉗子,把它夾起,遠遠地、伸得直直的,這樣子送出去。他下邊那個人這麼把衣服夾起走了,正在路上送的時候,佛來了,佛說:“你這個衣幹啥?夾得遠遠的害怕的樣子。”他說:“啊呀!這個衣是老鼠咬了個大洞,碰上要倒楣的,主人叫我趕快把它丟了。”佛說:“老鼠咬了一個洞?讓我看看。”拿過來一看,說:“很好嘛,布施給我好了。”他說:“可以嘛,我要扔的東西,你要嘛,最好,拿去了。”佛就拿去了。這個破除迷信。老鼠咬的,以前認爲是倒楣的,佛不在乎。
“便穢膿血汙”,那麼更髒了,大便、膿、血打髒的布,你看哪個要偷你這個布呢?“覆屍”,包死人的布;“剪剩余”,人家做衣服剩下來的,剪下來的小塊塊。
這些東西把它撿好之後,“淨潔洗浣竟”,把它洗幹淨。這個,海公上師說,這個洗當然一次不夠的,因爲是包死人的、膿血,含有細菌的,那就是說洗幹淨了,埋在沙土裏邊,埋了之後,拿出來再洗,洗了之後又埋,七次。這是古代的消毒法,古代不知道有微生蟲,但是佛有這個製度,這麼一個七次的話,一切細菌都沒有了。然後,把它洗幹淨之後,染一下,大塊小塊拼起來,湊攏來,一件衣,就是糞掃衣。那麼這個糞掃衣,穿了之後,對自己說離貪欲,對人家說不欣慕的,不要你的,賊也不要偷,盜也不要偷,最安全的東西。你要珍貴東西呢,都靠不住。
我們聽說溫州一個女孩子,家裏有錢,她那天不曉得什麼事情,在一個路口,還是白天呢,路口等在那裏,頸上有項鏈,手上高級手表,又是手镯子,又是金戒指,這麼戴起走。結果一部車開過來,開過來之後,門一開,一個馬甲袋把她頭上一蒙,一把拉進去,車又開起走了。開到郊區,把她的東西取了,還要殺她滅口,怕她回去報案。結果這個女孩子就拼命地求,她說,她的母親在醫院裏開刀,如果她死了,她要去照顧她的母親的,她一死的話,她母親也完了。總算那兩個人起了一點點悲心,把她東西拿走了,人沒有殺掉。那麼這個呢,你把珍貴東西身上就有禍害了,差一點把命都失掉了。那你糞掃衣,這些事情絕對不會有,絕對沒有人要看上你這個糞掃衣的。
“縫染而受持”,把它洗幹淨,縫起來、染一下,染成袈裟色,受持。糞掃衣。
丙二 但叁衣
見長衣過失 淨施守護事 少營造離畜 知足無顧戀
…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