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律海十门讲记▪P6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下坐  

  九露地十坐冢间  十一随处作止息  十二常坐而不卧  或加不加随得食十三

  “粪扫但三衣”,第一是“粪扫衣”,第二是“但三衣”,“乞食一坐食”,第三个是“乞食”,第四是“一坐食”,第五是“善量”,第六是“不余食”,第七是“兰若”,第八是“树下坐”,第九是“露地坐”,第十是“坐冢间”,这个“坐”两用的,上也用下也用,十一“随处作止息”,十二“常坐而不卧”。那么这个,我们说常坐不卧是杜多行。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他要学杜多行,常坐不卧,那么你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水平,有这个水平也可以。勉强地坐,你晚上不卧,白天到处打瞌睡,念经了,头摇起来了,听经了,眼睛闭起来了,乃至走路也懵里懵懂的。

  海公上师就说过一个比喻,他说近慈寺有一位比丘,那个瞌睡是最大的,走路也在打瞌睡。我们说乘公共汽车上打瞌睡我是看得很多,坐在那里打瞌睡不希奇,站在那里手扶在上边也会打瞌睡。那么他这位更奇特了,走路打瞌睡不算,他过桥,那时候近慈寺不晓得哪里需要过一个独木桥,一个树干摆在中间,两边都是水,要过去,大家一队比丘过去了,他在桥上走,也打瞌睡,结果“嘭!”一下掉下去了。掉下去之后,海公上师就说,像一朵荷花,他是穿著裙,在水面上,“哗……”打开了,一个人漂漂漂漂的,像荷花在水里漂。这个你说,走独木桥你稍微要注意一点了,独木桥还是打瞌睡,你如果修行的人这样子的话,你不堕落到哪里去呢?所以这样子的常坐不卧的话,毫无意思。

  “随得食十三”,也有加“随得食”,那么十三个,或者不加的也有,那么十二个。这是立名相,下面是每一个解释。

  

  乙三 释 义

  丙一 粪扫衣

  粪扫百衲衣  得失无忧喜  护身离贪染  少营盗不取

  胜行无疑事  超怀增定慧  佛赞人欣慕  不得受他施

  于冢间巷市  道路杂秽区  粪除他舍掷  牛鼠啮坏等

  便秽脓血污  覆尸剪剩余  净洁洗浣竟  缝染而受持

  第一是“粪扫衣”。粪扫衣是什么呢?“粪扫百衲衣,得失无忧喜,护身离贪染,少营盗不取,胜行无疑事,超怀增定慧,佛赞人欣慕,不得受他施。”

  “粪扫衣”也是“百衲衣”,我们以前看到,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看到的僧人,一般百衲衣很多,衣服补了又补、补了又补,但是补得整整齐齐的,那一件衣服,一件单衣,好顶一件薄的棉袄一样,很厚,它是补了又补,补了又补,补了又补,一块一块补上去。当然颜色也不是花花绿绿的,基本上是相同的颜色,一般上说都是灰色的,灰的稍微深一点、浅一点,反正都是看过去是灰的。那么这样子的百衲衣,就是说,破了又补,补了又补了,这个不浪费布。粪扫衣,就是说这个布不是买来的,是捡来的,怎么样、哪里捡来的?下面要说。 

  “得失无忧喜”,因为它本来是捡来的,又是缝了又缝的衣,得到了也不欢喜,也不是什么珍贵的衣服。如果你得了一件特别好的料的衣服,那开心得很,高兴得很,供养你这么一件衣,啊,心里特别欢喜。这个衣服你自己捡来的,有什么欢喜呢?反过来,失掉了也不忧恼,掉了嘛就掉了,再去捡一件好了。如果是好的衣服,拿的时候是欢喜,失掉了是气得不得了,心里愁忧得不得了,“那么好一件衣,可惜了”,或者是搞坏了,或者是丢掉了。现在出家人的衣服有没有人偷?还是有人偷的,我们五台山一位师父到昭觉寺去,他一个黄包,一看就是出家人的包,结果在火车上也是打瞌睡,掉了,里面的僧鞋、三衣、经书全部都掉了,都拿走了。这个他拿去有什么用?没有用,他当你是什么东西,他以为里边有好东西,拿了再说。那么如果好的衣失掉就忧恼了,但是他这个粪扫衣丢了,没有忧的,再去捡一顶好了,这个很简单的。

  “护身离贪染”,这个衣同样能够保护身体,天气冷了,穿这个衣服能够御寒,天气热了穿这个衣服能够遮丑,这个衣的作用都齐,“护身”,保护身体。但是“离贪染”,又没有贪心,这个衣服并不是高价的、珍贵的,穿在上边无所谓,一点贪心也没有。我们说现在的一般的人身上挂了金项链,带了高级的进口表,不但自己心里高兴得不得了,还要显给人家看。总是把金项链挂得出一点,人家一看就亮相就看到,手表呢,戴在那里恐怕你看不到,故意那个手伸一伸。

  我记得小时侯有一个笑话也是很好的,表现人的爱好的心:有两个人,一个戴了新的进口表,一个穿了一双进口皮鞋——高级皮鞋,两个人跑到公园去,就想让人家欣赏他们的新东西。他们故意在吵架,一个说:“你再叫我要打你了。”把袖子一拉,拳头一伸,表现出来了,啊,大家看到了,“哦,一个表,进口表”。那一个人说:“我怎么怕你打?你再说我一脚把你踢倒!”把他皮鞋一翘,好,皮鞋也给人家看到了,满足了。大家把他的新东西给人家看一看嘛,心里舒服了。

  这样子搞,这个就是我们所谓奢侈的一个心,虚荣心。这个,比丘是不要那些。新衣裳去穿一个,你说这个心要它不起,真正有好的东西来了,自然会起来,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会生起。你现在没有这些东西,身上就是粪扫衣,那这个烦恼起不来,贪婪的心不会生起。“护身”,衣服的目的是护身,护身的目的达到了,但是贪婪的染污心又不会生起来,这是最好了,利用它的长处,又避免了它的短处,就是粪扫衣的好处了。

  (15A)“少营盗不取”,要求这件衣,很简单,去捡好了,不要花很多的力气去求的。“盗不取”,你丢在那里,哪个也不要偷你的东西。强盗也不要取,贼也不要偷,那一件烂布衣服,人家看了,有的人看了还怕倒楣,什么倒楣呢?这个衣服是到处脏东西捡来的,乃至包死人的布也可以的,拿了来去做的衣,人家讲迷信的还碰也不敢碰,哪个要偷你的呢?所以“盗不取”,你放心好了,随你放在哪里,你一天眼睛闭着修禅好了,那个,人家不会偷的。

  “胜行无疑事”,你穿了这个衣服修行,没有什么怀疑的事情,恐怖的事情、疑惑的事情不会有。“超怀增定慧”,“超怀”,你心里也不去挂碍它,那么心里可以专心于定慧的事情。“佛赞人欣慕”,你这样子的知足少欲以粪扫衣来护身,佛是赞叹,那就是你把贪欲心灭掉了。扫除贪欲的心,这是佛赞叹的。人呢,看到了,“欣慕”,人看到你这个人知足少欲,高尚,高洁大行,这个大家欣慕。

  “不得受他施”,穿粪扫衣的人,修头陀行第一个粪扫衣,不能受他的施。人家施主供养你的衣,不受的,我只要粪扫的,不要受人家好的衣供养,不受。

  那么,下边就是说这个粪扫衣哪里去取呢?

  “于冢间巷市,道路杂秽区,粪除他舍掷,牛鼠啮坏等,便秽脓血污,覆尸剪剩余,净洁洗浣竟,缝染而受持。”

  它是这么来的:“冢间”,坟墓里边的;或者“街巷市”,街市里边人家丢掉的东西;“道路”上人家甩掉的东西,“杂秽区”,垃圾堆里的,都是脏东西;“粪除”,人家扫的垃圾、丢出来的东西,“他舍掷”,人家家里丢出来的不要的东西;还有是“牛鼠啮坏等”,就是牛或者老鼠咬过的,有洞的。

  印度过去的外道是最忌老鼠咬的东西,老鼠咬过的东西,用了是倒楣的。有一个婆罗门,他家里边一顶很好的衣,当然是在家人了,一顶衣给老鼠咬了一个洞,气得不得了,“唉,给老鼠咬了,倒楣!”赶快叫他的手下的人把它丢出去。他拿一个……,怎么丢的呢?这东西是倒楣的,手不能碰的,拿一个烧火的火钳子,把它夹起,远远地、伸得直直的,这样子送出去。他下边那个人这么把衣服夹起走了,正在路上送的时候,佛来了,佛说:“你这个衣干啥?夹得远远的害怕的样子。”他说:“啊呀!这个衣是老鼠咬了个大洞,碰上要倒楣的,主人叫我赶快把它丢了。”佛说:“老鼠咬了一个洞?让我看看。”拿过来一看,说:“很好嘛,布施给我好了。”他说:“可以嘛,我要扔的东西,你要嘛,最好,拿去了。”佛就拿去了。这个破除迷信。老鼠咬的,以前认为是倒楣的,佛不在乎。

  “便秽脓血污”,那么更脏了,大便、脓、血打脏的布,你看哪个要偷你这个布呢?“覆尸”,包死人的布;“剪剩余”,人家做衣服剩下来的,剪下来的小块块。

  这些东西把它捡好之后,“净洁洗浣竟”,把它洗干净。这个,海公上师说,这个洗当然一次不够的,因为是包死人的、脓血,含有细菌的,那就是说洗干净了,埋在沙土里边,埋了之后,拿出来再洗,洗了之后又埋,七次。这是古代的消毒法,古代不知道有微生虫,但是佛有这个制度,这么一个七次的话,一切细菌都没有了。然后,把它洗干净之后,染一下,大块小块拼起来,凑拢来,一件衣,就是粪扫衣。那么这个粪扫衣,穿了之后,对自己说离贪欲,对人家说不欣慕的,不要你的,贼也不要偷,盗也不要偷,最安全的东西。你要珍贵东西呢,都靠不住。

  我们听说温州一个女孩子,家里有钱,她那天不晓得什么事情,在一个路口,还是白天呢,路口等在那里,颈上有项链,手上高级手表,又是手镯子,又是金戒指,这么戴起走。结果一部车开过来,开过来之后,门一开,一个马甲袋把她头上一蒙,一把拉进去,车又开起走了。开到郊区,把她的东西取了,还要杀她灭口,怕她回去报案。结果这个女孩子就拼命地求,她说,她的母亲在医院里开刀,如果她死了,她要去照顾她的母亲的,她一死的话,她母亲也完了。总算那两个人起了一点点悲心,把她东西拿走了,人没有杀掉。那么这个呢,你把珍贵东西身上就有祸害了,差一点把命都失掉了。那你粪扫衣,这些事情绝对不会有,绝对没有人要看上你这个粪扫衣的。

  “缝染而受持”,把它洗干净,缝起来、染一下,染成袈裟色,受持。粪扫衣。

  丙二 但三衣

  见长衣过失  净施守护事  少营造离畜  知足无顾恋

  …

《律海十门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萨戒略颂讲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