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律海十門講記▪P6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“精進少睡眠”,這個睡就是實在沒有辦法睡一下,睡好了馬上就起來修行了。“人非人敬慕”,那麼人也好,鬼神也好,對這樣修行的人都恭敬,都羨慕他。

  那麼要注意的是下面:“不得作房屋”,有的人害怕,在屍林裏邊住,恐怕有鬼來害他,造一個房間把自己保護起來,不准!“不置缽器等”,房間裏邊,你要住了房間的話,裏邊要擺家具了,這個“缽”當然不是托缽的那個缽,——各式各樣的器具。那麼你住了房間,要家具用具,這些都不准有。

  下邊是要注意的:“坐處不當風,冢間擲物遠,明相還伽藍,不受余住處,不食肉魚肴,乳酪麻米半味。”住屍林的人要注意這些事情。

  “坐處不當風”,不要當風口坐。

  “冢間擲物遠”,去的時候一般不是一個人去,因爲屍林裏邊可能有很多鬼神,它要惱害人的,那麼各人各人坐一個地方。“擲物遠”就是你東西丟過去那麼遠,就是離開其他的人有一段距離,不會看到,但是不太遠,有什麼事情都可以喊得到的。

  “明相還伽藍”,到天亮的時候回伽藍,晚上去主要修不淨觀。“不受余住處”,其他地方就不住。

  那麼到屍林裏面住呢,“不食肉魚肴”,不要吃肉,不要吃魚,不要吃那些好的菜,還有“乳酪麻米半味”,芝麻一類的東西,爲什麼?鬼神歡喜吃這些東西,你吃了這些東西,鬼神就跑到你身邊來了,找你麻煩。所以說香的東西,魚肉一類的東西,住屍林的人不能吃,一吃了之後,你自己找鬼神來找你麻煩。一般就是說,《清淨道論》和其他的論裏也講,你坐的時候不能對著那個屍體坐,因爲有的時候,起屍鬼會坐起來,正對著你的面,那你糟糕了。坐在旁邊,不要沖到他坐。這些坐屍林的規矩,《清淨道論》大概也講了一些。

  丙十一 隨處坐

  隨處皆堪住  不樂人所貪  幽美寂靜地  華飾樂安居 

  亦不避煩亂  喧雜臭穢地  極寒奇熱所  諸怖諸不宜

  渴日迎風雨  煙熏處卑濕  蚊蚤能供養  隨處能修行

  十一條,“隨處坐”。“隨處皆堪住”,這個更高一層了,到哪裏就坐在哪裏。前面阿蘭若要挑選的;樹下坐,要挑一棵樹,那些空的樹、危朽的樹、鬼神住的樹不能坐;露地坐,總是一個地方,就是空地;冢間坐,在冢間,還有一些限製。隨處坐的話,到哪裏就坐在哪裏,“隨處皆堪住”,不管哪裏,好的也好,壞的也好,都要住。

  “不樂人所貪,幽美寂靜地,華飾樂安居,亦不避煩亂,喧雜臭穢地,極寒奇熱所,諸怖諸不宜,渴日迎風雨,煙熏處卑濕,蚊蚤能供養,隨處能修行。”那就是不管你好的壞的地方,到哪裏就哪裏住,這個是堪能性大了,一般人是做不到了。

  “隨處皆堪住”,人家所貪的地方,幽美的寂靜的地方要住,但是不貪,“不樂人所貪”。

  “華飾樂安居”,這一般人最歡喜的、華麗的地方,你也住,但是,住是住了,不貪。那麼人家害怕的地方,煩亂的地方,你也不避,跑到鬧市裏邊你也能住。“喧雜臭穢地”,那些吵吵鬧鬧的很臭的髒的地方也要住。“極寒奇熱所”,冷得不得了的地方也要住,熱得不可耐的地方也得住,跑到哪裏就住哪裏。

  “諸怖諸不宜”,有恐怖的、有野獸的、或者有鬼神的,“不宜”,它這個地方對人是不相宜的,或者是沒有水的,或者那裏怎麼怎麼的,各式各樣的對人的生活不宜的,到了那裏了,時間到了晚上了,就得住在那裏。

  “渴日迎風雨”,那個大太陽曬過來,把人曬得很渴,也得住;大風大雨、雪飄過來,也得住。“煙熏處卑濕”,這個地方是工廠的地方,一天到晚熏煙的,也要住;很潮濕的,低下的、髒的地方也要住。“蚊蚤能供養”,蚊子蒼蠅多得不得了,不但要住,還要供養,就是供養蚊子,正好來供養它。隨處皆能住,哪個地方都要住。這個一般人就吃不消了,大概有點禅定才行。我們在才甘肅住了幾天,一場冰雹來了,把人冷得發抖,你說你隨處坐,你冰雹裏坐,那個你怎麼坐得住呢!那個吃不消了。

  丙十二 但坐不臥

  除懈怠睡纏  昏臥不知起  寂靜堪定慧  故但坐不臥

  第十二條,“但坐不臥”。“除懈怠睡纏,昏臥不知起,寂靜堪定慧,故但坐不臥。”這個是不倒單,因爲要除掉懈怠,這個睡眠是個纏。一般人財色名食睡,照世間上說,這是人之常理,都要有的,但是我們佛教來說,是地獄五條根,這五個東西,都給你拉到地獄裏去的。所以那個睡眠的纏,纏了這個睡眠,貪這個睡的味道,解除不了,這是個危險的事情。那麼需要除掉這些懈怠睡眠的纏呢,要舍掉那個“昏臥不知起”,睡在那裏,昏懂懂地,打了鍾也不想起來,實在是手腳好象不聽使喚了,心裏想起來就是懶在那裏,手腳沒有氣力,動不得。那樣子的情況,這個都是煩惱的現象,要除掉它。那麼怎麼辦?要能夠寂靜,又堪能修定開智慧的話,那就要除掉這些“懈怠睡纏,昏臥不知起”,懈怠、睡纏、昏臥都是障定障慧的。那麼要“但坐不臥”,那就是不倒單。這個都是一定水平的人才能做,你說你現在,我們才說過的,晚上不倒單,白天到處打瞌睡,乃至于過獨木橋也打瞌睡,那時候受害的還是你自己。

  有一位維那師,我們這是說功德了,是雙盤腿的功德。他舉腔是高位置,很高,雙盤腿坐下舉腔,腔舉舉舉到後來打瞌睡了;一沖的話,從高位置“砰”滾到地下,但是到了地下之後,雙盤子還盤著,坐在那裏不動,還是雙腿子,沒有打開來。這個是雙腿子的好處,從高處上掉到地下來了,還是坐在那裏(衆笑),雙腿子還沒有打開,沒有解開,這個雙腿子的功德是看出了。但是瞌睡畢竟還是不好的。今天就講到這裏。

  第十叁講

  

  《律海十門》接下去。“十二杜多”在《瑜伽師地論》裏邊有一個總結的文,這個文很好,我們可以把它稍微地念一下。

  

  問:何故名爲杜多功德?答:譬如世間或毛或[疊*毛],未鞭未彈未紛未擘,爾時相著,不軟不輕,不任造作縷線氈褥;若鞭若彈若紛若擘,爾時分散,柔軟輕妙,堪任造作縷線氈褥。如是行者,由飲食貪于諸飲食令心染著,由衣服貪于諸衣服令心染著,由敷具貪于諸敷具令心染著,彼由如是杜多功德,能淨修治,令其純直,柔軟輕妙,有所堪任,隨順依止,能修梵行。是故名爲杜多功德。 (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二五)

  他先打一個比喻:世間的毛或者是棉,沒有彈沒有鞭,就是我們看彈棉花,擘毛一樣的,要彈松了,不能紮在一秉,要把它彈開來,這樣子做。沒有加工之前,這個時候毛也好,棉花也好,粘住的,既不輕又不軟,造作東西呢,不能造東西。假使你經過加工之後,鞭了、彈了,或者是分開來了、擘開來了,這樣分散之後,就柔軟,可以造作各式各樣的東西。那麼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呢?修行的人,他對飲食的貪,心染著;對衣服的貪,把自己心染著這個衣服;敷具(住處)的貪,也是心染著。這樣子的有這個染著,好象是毛、棉沒有彈過的一樣,就是修行的時候沒有堪能性的,那麼如何把它彈、鞭、分開來?這就需要杜多行,能夠使他這些貪除掉,那真正地可以“柔軟、輕妙”,有所堪能性,能夠修行證果證道,所以叫杜多行。

  

  于飲食中,有美食貪及多食貪,能障修善。爲欲斷除美食貪故,常期乞食,次第乞食;爲欲斷除多食貪故,但一坐食,先止後食。于衣服中,有叁種貪,能障修善:一多衣貪,二軟觸貪,叁上妙貪。爲欲斷除多衣貪故,但持叁衣;爲欲斷除于諸衣服軟觸貪故,但持毳衣;爲欲斷除于諸衣服上妙貪故,持糞掃衣。于諸敷具,有四種貪,能障修善:一喧雜貪,二屋宇貪,叁倚樂臥樂貪,四敷具貪。爲欲斷除喧雜貪故,住阿練若;爲欲斷除屋宇貪故,常居樹下、迥露冢間;又爲斷除淫佚貪故,常住冢間;爲欲斷除倚樂臥樂貪故,常期端坐;爲欲斷除敷具貪故,處如常座。是名成就杜多功德。 (同上)

  那麼這裏邊就分了幾類。剛才也說了,要是飲食的,飲食當中,“美食貪”,想吃好東西的;或者要“多食貪”,要吃得脹脹的,這些都是貪心,能障礙修善的。要斷這個美食貪,就是“常(期)乞食,次第乞食”,那就是你要吃好的,不一定給你好的。乞食,人家給什麼就拿什麼;次第乞食也是,不是挑好的,這家人家總是供養好東西,天天到那裏去——也不是!按照次第乞,好的壞的不管它,總之乞到算數。所以這個是對治美食貪,你想吃好的,就叫你乞食,還要次第乞食。假使要斷除多食貪的,就是“一坐食”、“不余食(先止後食)”,等等。

  (16A)衣服裏邊也有叁個貪障礙我們修行的,一個“多衣貪”,要蓄藏很多的衣服;一個是“軟觸貪”,要穿輕滑的柔軟的衣服;一個是“上妙貪”,要穿高貴的妙的衣服。那麼對治多衣貪的,“但持叁衣”,只有叁頂衣,不能再多;要斷除柔軟貪的——這是杜多行,各個經論裏邊說的大致相同,有一些不一樣,《瑜伽師地論》裏有一條叫“但持毳衣”,毳衣就是一種毛很粗的毛,穿在身上不是很舒服的。那麼爲了斷除這個輕軟的身觸的貪,那就是只用毳毛衣,其他的軟的、好的料不用;那麼爲斷除衣服上妙貪呢,“持糞掃衣”,你要穿高貴的衣、上品的好料的衣,就是對治它——糞掃衣,人家不要的、丟掉的、髒的、包屍體的、大小便弄髒的,或者是人家以爲不吉祥的,牛咬過的、老鼠咬過的等等。

  還有印度有一些迷信:這個人家有惡鬼作祟,那麼那些外道師就叫他洗個澡,給他作個法;澡洗過之後,把這個洗澡的布把它丟在路上,把倒楣的東西都洗掉了,把布也甩掉了。這樣子丟的布,比丘也可以撿,反正比丘就是撿人家不要的,認爲是不吉祥的、不好的、髒的東西,這樣子對治上妙貪,穿那個高貴的殊勝的衣服的貪心就可以對治掉。所有這些都是對治煩惱。

  對屋宇的這個貪,就是住所了,屋宇就是住所。“喧雜貪”就是城市裏邊鬧熱的…

《律海十門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薩戒略頌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