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律海十门讲记▪P68

  ..续本文上一页“精进少睡眠”,这个睡就是实在没有办法睡一下,睡好了马上就起来修行了。“人非人敬慕”,那么人也好,鬼神也好,对这样修行的人都恭敬,都羡慕他。

  那么要注意的是下面:“不得作房屋”,有的人害怕,在尸林里边住,恐怕有鬼来害他,造一个房间把自己保护起来,不准!“不置钵器等”,房间里边,你要住了房间的话,里边要摆家具了,这个“钵”当然不是托钵的那个钵,——各式各样的器具。那么你住了房间,要家具用具,这些都不准有。

  下边是要注意的:“坐处不当风,冢间掷物远,明相还伽蓝,不受余住处,不食肉鱼肴,乳酪麻米半味。”住尸林的人要注意这些事情。

  “坐处不当风”,不要当风口坐。

  “冢间掷物远”,去的时候一般不是一个人去,因为尸林里边可能有很多鬼神,它要恼害人的,那么各人各人坐一个地方。“掷物远”就是你东西丢过去那么远,就是离开其他的人有一段距离,不会看到,但是不太远,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喊得到的。

  “明相还伽蓝”,到天亮的时候回伽蓝,晚上去主要修不净观。“不受余住处”,其他地方就不住。

  那么到尸林里面住呢,“不食肉鱼肴”,不要吃肉,不要吃鱼,不要吃那些好的菜,还有“乳酪麻米半味”,芝麻一类的东西,为什么?鬼神欢喜吃这些东西,你吃了这些东西,鬼神就跑到你身边来了,找你麻烦。所以说香的东西,鱼肉一类的东西,住尸林的人不能吃,一吃了之后,你自己找鬼神来找你麻烦。一般就是说,《清净道论》和其他的论里也讲,你坐的时候不能对着那个尸体坐,因为有的时候,起尸鬼会坐起来,正对着你的面,那你糟糕了。坐在旁边,不要冲到他坐。这些坐尸林的规矩,《清净道论》大概也讲了一些。

  丙十一 随处坐

  随处皆堪住  不乐人所贪  幽美寂静地  华饰乐安居 

  亦不避烦乱  喧杂臭秽地  极寒奇热所  诸怖诸不宜

  渴日迎风雨  烟熏处卑湿  蚊蚤能供养  随处能修行

  十一条,“随处坐”。“随处皆堪住”,这个更高一层了,到哪里就坐在哪里。前面阿兰若要挑选的;树下坐,要挑一棵树,那些空的树、危朽的树、鬼神住的树不能坐;露地坐,总是一个地方,就是空地;冢间坐,在冢间,还有一些限制。随处坐的话,到哪里就坐在哪里,“随处皆堪住”,不管哪里,好的也好,坏的也好,都要住。

  “不乐人所贪,幽美寂静地,华饰乐安居,亦不避烦乱,喧杂臭秽地,极寒奇热所,诸怖诸不宜,渴日迎风雨,烟熏处卑湿,蚊蚤能供养,随处能修行。”那就是不管你好的坏的地方,到哪里就哪里住,这个是堪能性大了,一般人是做不到了。

  “随处皆堪住”,人家所贪的地方,幽美的寂静的地方要住,但是不贪,“不乐人所贪”。

  “华饰乐安居”,这一般人最欢喜的、华丽的地方,你也住,但是,住是住了,不贪。那么人家害怕的地方,烦乱的地方,你也不避,跑到闹市里边你也能住。“喧杂臭秽地”,那些吵吵闹闹的很臭的脏的地方也要住。“极寒奇热所”,冷得不得了的地方也要住,热得不可耐的地方也得住,跑到哪里就住哪里。

  “诸怖诸不宜”,有恐怖的、有野兽的、或者有鬼神的,“不宜”,它这个地方对人是不相宜的,或者是没有水的,或者那里怎么怎么的,各式各样的对人的生活不宜的,到了那里了,时间到了晚上了,就得住在那里。

  “渴日迎风雨”,那个大太阳晒过来,把人晒得很渴,也得住;大风大雨、雪飘过来,也得住。“烟熏处卑湿”,这个地方是工厂的地方,一天到晚熏烟的,也要住;很潮湿的,低下的、脏的地方也要住。“蚊蚤能供养”,蚊子苍蝇多得不得了,不但要住,还要供养,就是供养蚊子,正好来供养它。随处皆能住,哪个地方都要住。这个一般人就吃不消了,大概有点禅定才行。我们在才甘肃住了几天,一场冰雹来了,把人冷得发抖,你说你随处坐,你冰雹里坐,那个你怎么坐得住呢!那个吃不消了。

  丙十二 但坐不卧

  除懈怠睡缠  昏卧不知起  寂静堪定慧  故但坐不卧

  第十二条,“但坐不卧”。“除懈怠睡缠,昏卧不知起,寂静堪定慧,故但坐不卧。”这个是不倒单,因为要除掉懈怠,这个睡眠是个缠。一般人财色名食睡,照世间上说,这是人之常理,都要有的,但是我们佛教来说,是地狱五条根,这五个东西,都给你拉到地狱里去的。所以那个睡眠的缠,缠了这个睡眠,贪这个睡的味道,解除不了,这是个危险的事情。那么需要除掉这些懈怠睡眠的缠呢,要舍掉那个“昏卧不知起”,睡在那里,昏懂懂地,打了钟也不想起来,实在是手脚好象不听使唤了,心里想起来就是懒在那里,手脚没有气力,动不得。那样子的情况,这个都是烦恼的现象,要除掉它。那么怎么办?要能够寂静,又堪能修定开智慧的话,那就要除掉这些“懈怠睡缠,昏卧不知起”,懈怠、睡缠、昏卧都是障定障慧的。那么要“但坐不卧”,那就是不倒单。这个都是一定水平的人才能做,你说你现在,我们才说过的,晚上不倒单,白天到处打瞌睡,乃至于过独木桥也打瞌睡,那时候受害的还是你自己。

  有一位维那师,我们这是说功德了,是双盘腿的功德。他举腔是高位置,很高,双盘腿坐下举腔,腔举举举到后来打瞌睡了;一冲的话,从高位置“砰”滚到地下,但是到了地下之后,双盘子还盘着,坐在那里不动,还是双腿子,没有打开来。这个是双腿子的好处,从高处上掉到地下来了,还是坐在那里(众笑),双腿子还没有打开,没有解开,这个双腿子的功德是看出了。但是瞌睡毕竟还是不好的。今天就讲到这里。

  第十三讲

  

  《律海十门》接下去。“十二杜多”在《瑜伽师地论》里边有一个总结的文,这个文很好,我们可以把它稍微地念一下。

  

  问:何故名为杜多功德?答:譬如世间或毛或[叠*毛],未鞭未弹未纷未擘,尔时相着,不软不轻,不任造作缕线毡褥;若鞭若弹若纷若擘,尔时分散,柔软轻妙,堪任造作缕线毡褥。如是行者,由饮食贪于诸饮食令心染着,由衣服贪于诸衣服令心染着,由敷具贪于诸敷具令心染着,彼由如是杜多功德,能净修治,令其纯直,柔软轻妙,有所堪任,随顺依止,能修梵行。是故名为杜多功德。 (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二五)

  他先打一个比喻:世间的毛或者是棉,没有弹没有鞭,就是我们看弹棉花,擘毛一样的,要弹松了,不能扎在一秉,要把它弹开来,这样子做。没有加工之前,这个时候毛也好,棉花也好,粘住的,既不轻又不软,造作东西呢,不能造东西。假使你经过加工之后,鞭了、弹了,或者是分开来了、擘开来了,这样分散之后,就柔软,可以造作各式各样的东西。那么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?修行的人,他对饮食的贪,心染着;对衣服的贪,把自己心染着这个衣服;敷具(住处)的贪,也是心染着。这样子的有这个染着,好象是毛、棉没有弹过的一样,就是修行的时候没有堪能性的,那么如何把它弹、鞭、分开来?这就需要杜多行,能够使他这些贪除掉,那真正地可以“柔软、轻妙”,有所堪能性,能够修行证果证道,所以叫杜多行。

  

  于饮食中,有美食贪及多食贪,能障修善。为欲断除美食贪故,常期乞食,次第乞食;为欲断除多食贪故,但一坐食,先止后食。于衣服中,有三种贪,能障修善:一多衣贪,二软触贪,三上妙贪。为欲断除多衣贪故,但持三衣;为欲断除于诸衣服软触贪故,但持毳衣;为欲断除于诸衣服上妙贪故,持粪扫衣。于诸敷具,有四种贪,能障修善:一喧杂贪,二屋宇贪,三倚乐卧乐贪,四敷具贪。为欲断除喧杂贪故,住阿练若;为欲断除屋宇贪故,常居树下、迥露冢间;又为断除淫佚贪故,常住冢间;为欲断除倚乐卧乐贪故,常期端坐;为欲断除敷具贪故,处如常座。是名成就杜多功德。 (同上)

  那么这里边就分了几类。刚才也说了,要是饮食的,饮食当中,“美食贪”,想吃好东西的;或者要“多食贪”,要吃得胀胀的,这些都是贪心,能障碍修善的。要断这个美食贪,就是“常(期)乞食,次第乞食”,那就是你要吃好的,不一定给你好的。乞食,人家给什么就拿什么;次第乞食也是,不是挑好的,这家人家总是供养好东西,天天到那里去——也不是!按照次第乞,好的坏的不管它,总之乞到算数。所以这个是对治美食贪,你想吃好的,就叫你乞食,还要次第乞食。假使要断除多食贪的,就是“一坐食”、“不余食(先止后食)”,等等。

  (16A)衣服里边也有三个贪障碍我们修行的,一个“多衣贪”,要蓄藏很多的衣服;一个是“软触贪”,要穿轻滑的柔软的衣服;一个是“上妙贪”,要穿高贵的妙的衣服。那么对治多衣贪的,“但持三衣”,只有三顶衣,不能再多;要断除柔软贪的——这是杜多行,各个经论里边说的大致相同,有一些不一样,《瑜伽师地论》里有一条叫“但持毳衣”,毳衣就是一种毛很粗的毛,穿在身上不是很舒服的。那么为了断除这个轻软的身触的贪,那就是只用毳毛衣,其他的软的、好的料不用;那么为断除衣服上妙贪呢,“持粪扫衣”,你要穿高贵的衣、上品的好料的衣,就是对治它——粪扫衣,人家不要的、丢掉的、脏的、包尸体的、大小便弄脏的,或者是人家以为不吉祥的,牛咬过的、老鼠咬过的等等。

  还有印度有一些迷信:这个人家有恶鬼作祟,那么那些外道师就叫他洗个澡,给他作个法;澡洗过之后,把这个洗澡的布把它丢在路上,把倒楣的东西都洗掉了,把布也甩掉了。这样子丢的布,比丘也可以捡,反正比丘就是捡人家不要的,认为是不吉祥的、不好的、脏的东西,这样子对治上妙贪,穿那个高贵的殊胜的衣服的贪心就可以对治掉。所有这些都是对治烦恼。

  对屋宇的这个贪,就是住所了,屋宇就是住所。“喧杂贪”就是城市里边闹热的…

《律海十门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菩萨戒略颂讲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