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▪P1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這兩個的作用是密切聯合、不可分割的。你如果一定要把顯跟密拆開,那麼兩敗俱傷,你就修密法,沒有顯教的依據、沒有顯教的教理,會墮落外道。

  

  有的人就是貪便宜,這個教理很難學、般若甚深,我不學,我就是氣脈明點,怎麼怎麼修,就是嗡……光見了,怎麼怎麼見,但是你空性的道理不知道,你執著在哪個地方,毛病就出在哪個地方。爲什麼氣功師修到一定的高度之後,他非要向佛教探求不可呢?他過不去了,那個地方頂住了,因爲氣功師他是凡夫了,他沒有學般若,他最多看一些經,似是而非的懂了一些空性的道理,這個空跟我們前面講的般若的空,差之不可以道理計!但是就憑他對空的這一點點理解,他可以得到一部分的神通,但是超過他理解的空之外,他再要往上進呢,他就沒有自在了。我們說,通,就是要空了才能通,你這個路是塞滿的,或者是房間堆滿的,你什麼東西都住不來的,就塞住了,不能動了,那麼你要空啊,你空一分得一分通,空二分得二分通,但是空到你空不過去了,你通到此爲止了,如果你再執著的話就會著魔、走火。所以說氣功不究竟也在這裏。我們再叁的勸大家,叁皈的信仰不要失掉,也就在這裏!

  

  你對叁皈的信仰有了,佛法僧的法寶就是般若,就是性空,你就不會離開性空。即使你現在不理解,性空的加持力你還是有,不會墮落那些邪道。如果你丟了叁皈,認爲那個稀奇、那個高,不管修了幾十年——他們經常有這個話,我聽了很多,“你們修密法的,修了好多年,不但沒有見效,哪個成就的沒有看到,甚至于有些人著魔了……”,怎麼怎麼的,閑話很多。我們說這個不能怪了,你修哪一個法,你自己因地不正,果招迂曲,這是在人不在法啊,你不能怪法呀,法是好的,修的人有毛病了,沒有依法行事,或者是他的煩惱重,不能克服,那麼你出了毛病了,你怪哪個呢?這個法上是沒有問題的,是人的問題。那麼,氣功也是法,那沒有問題,人問題——這麼說是不是能行呢?我們說學佛法,雖然個別的人出毛病,但是依此而證果證道的不少!那些氣功裏面有沒有?那不是那回事了。

  

  

  我們不要說遠的,過去的大德很多,我們沒有見到,但是我們看近的。

  

  

  漢地的佛法好不好?很好,往生的人有這個是預知時至的,怎麼怎麼的,也不少啊,可能你們親眼見到的也有,那麼我們知道的、最密切的,就是以前我們法相學社的社長了。我是沒有跟他直接學過東西,但是後來一個社長(範老居士)是跟他學的。前一陣,江味農老居士(可能有人知道,就是《金剛經》有一部注解,他注的),他往生的時侯,我們的很多同學,有些就是送的,他病了大概一個多月,有一天就請他的學生一起來吃,他還從床上起來招待,這麼吃飯,就像沒有病一樣,飯吃好了,大家一起念佛,他要走了。那麼大家念,大家心裏還沒有踏實,到底他走不走啊?他這個人,看看滿好的啊,不像是病重的人、那個快走的樣子,他的先生叫他們念佛嘛,就念起來了。念念念一陣子,有一個同學(就是我們法相學社的同學),他就聞到奇香,香得不得了,這個香是人間沒有的香,聞了之後他就感到奇怪了,再看看呢,先生圓寂了。那是現世的事情,看到的人現在還在。

  

  像這一類的,谛閑大師的事情,大家可能也是有人知道的,他也是正要走的時侯,把寺院的僧人都聚集在大殿上,他自己坐在缸裏邊,他還把一顆念珠,是哪個人供養的他的,他說我現在不要了,還給他,然後念佛,端端正正的走了。這些事情是有的,這些功德,都要靠自己行持。

  

  在藏地,那更多了。有一個居士,拉薩一個居士,他是拉薩kankanduo(

  60:51請協助辨音),他說藏地,這個“走”,不是像漢地這樣子臨終預知時至,這個不稀奇的,他們走怎麼走啊?他們就走了之後呢,化光,全部身體物質化成能,五彩的光,放完了,全部放掉,只留下指甲、頭發,這個指甲、頭發是我們直接沒有感覺的,這個沒有化掉,其他的全部沒有了,整個的身體化成能,走掉了。那麼有這樣的人,這是最高等的了。稍微低一等的,一部分化成能,身體縮小了,縮了這麼大的、一尺多的那麼大的也有,跟原來人一樣,就是小一點;不但是小一點,敲敲呢,當當當的(響),不是軟趴趴的,他裏邊的那些東西結構都不一樣了,跟普通人不一樣了。這個東西他們說現在保存到的還不少,可以看得到的,當然沒有去西藏是看不到,去的人,他們直接親眼看到的人不少的。那就是說,修學佛法,你自己下了功夫呢,決定有證驗的。

  

  

  

  這裏我們講什麼叫咒?“咒”這個東西也講一下。咒,就是陀羅尼,印度話是陀羅尼(注10)。陀羅尼經被,印的不都是咒嗎?這個大家不要用啊,我再叁告訴大家,請大家不要用,陀羅尼經被不能蓋在死人身上,頭上頂一下加持加持可以的,假使供起來,供養,也可以的,經,法寶嘛。

  陀羅尼就是印度話,我們翻“咒”,也叫“總持”,它總持一切功德,總一切功德、持無量的意,一切功德把它緊縮起來,很多的道理把它壓縮起來,菁華,總持一切善法、令不失,總持一切惡法、令不生。這個陀羅尼的作用,能夠把功德集中起來,把它的道理濃縮起來,把善法持了使不失,惡法不給它生起來,這是總持的意思。

  另外一個翻譯叫“真言”(注11)。真言宗就是密宗了。這個是諸佛的真心裏邊所說的東西,真言。也叫密語,密咒,秘密的話,這個話不是秘密不可告人的,就是凡夫、二乘,他的智慧不夠、不能達到這個境界,叫秘密。並不是一些不可告人之語,是不可思議的意思,凡夫跟二乘的智慧,沒有辦法領會那麼高的境界。那麼這樣子怎麼辦呢?那就是給你一個咒,你念就是了,你只要能夠如法的念,那麼有神妙不測的用馬上會起來,小一點的,身心平安,消災滅罪,增長智慧;大一點的,解脫生死,證無上菩提。這個就是咒的功能。

  

   注10(參考資料) 陀羅尼

  (術語)Dha%ran!i,又曰陀羅那,陀鄰尼。譯作持,總持,能持能遮。以名持善法不使散,持惡法不使起之力用。分之爲四種:一法陀羅尼,于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也,又名聞陀羅尼。二義陀羅尼,于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也。叁咒陀羅尼,依禅定發秘密語,有不測之神驗,謂之咒,咒陀羅尼者,于咒總持而不失也。四忍陀羅尼,于法之實相安住,謂之忍,持忍名爲忍陀羅尼。聞義咒忍之四者爲所持之法也。由能持之體言之,法義之二者以念與慧爲體,咒以定爲體,忍以無分別智爲體。大乘義章十一末曰:「陀羅尼者,是外國語,此翻爲持。念法不失,故名爲持。」佛地論五曰:「陀羅尼者,增上念慧,能總任持無量佛法,令不忘失。」智度論五曰:「陀羅尼者,秦言能持,或言能遮。能持集種種善法,能持令不散不失。譬如完器盛水,水不漏散。能遮者,惡不善心生,能遮不令生。若欲作惡罪,持令不作,是名陀羅尼。」法界次第下之下曰:「陀羅尼,是西土之音,此土翻雲能持,或言能遮。(中略)又翻爲總持。隨有若名若義,若行地功德,皆悉能持,故名總持。」瑜伽略纂十二曰:「論雲:陀羅尼有四種:一法二義叁咒四能得忍。(中略)法陀羅尼以法爲境,即能诠名言,以念慧爲體。義陀羅尼其體同法,唯境界異。其異者何?所诠義爲境,謂無量義意越等,即唯在意地。咒陀羅尼以定爲體,依定持咒令不忘故,以咒爲境也。能得忍陀羅尼者,以無分別智爲忍體,即證真如。」可洪音義一下曰:「陀鄰尼,此雲總持。」今日常指咒陀羅尼曰陀羅尼。(丁福保 《佛學大辭典》)

  注11(參考資料)真 言

  (術語)梵語曼怛羅Mantra。是如來叁密之隨一語密也,總謂法身佛之說法。假令經中有顯言,而其聲名句文以大日如來之秘密加持爲體性,故總爲真言秘密藏也。演密鈔一曰:「釋曰:密宗一一文言無非字門,秘密加持而爲體性。雖有顯言,從宗體俱屬秘藏。」別雲陀羅尼。譯雲總持。又雲秘密號,密言,密語。又雲咒明。……【又】于顯教稱贊佛菩薩之言教,謂之真言。安樂集上曰:「采集真言,助修往益。」五會法事贊曰:「叁世諸佛誠谛之真言。」教行信證序曰:「誠哉攝取不舍真言,超世希有正法。」。(丁福保 《佛學大辭典》)

  [color=

  #000000]

  道 之 叁 要

  

  所以說修密法也好,修顯教也好,道理是一樣的,藏地的尤其是我們格魯派的黃教,不通顯教是不准修密法的,因爲你不通顯教的空性,沒有菩提心,沒有出離心,你就是外道,你再修什麼氣脈明點,還沒有脫離外道的範疇,那麼你將來修起來決定要出毛病。爲什麼?你“空”不知道。你沒有菩提心,沒有出離心,你的功能(神通)即使起了一點,不會做好事。爲什麼呢?你起了菩提心,就會做好事,對衆生愛護,救苦予樂;有了出離心,也不會貪著五欲了。你假使出離心沒有,貪瞋的心有,菩提心沒有,對有情也沒有那麼的起悲心,那麼你做的事情,就可以加問號了,功能越大,做的事情呢,做壞事的可能性也越大。所以說我們佛教裏邊不取,不要從功能上追求,因爲這個功能來了,你掌握不住,等于說一匹野馬,你騎不住,不會騎的人,你騎了野馬,恐怕自己也摔死了。那你自己功能空性有了,那你自己能調馭這批野馬了,那你有了這個馬,你跑得飛快,那就是得利益了。在沒有得到這個空性之前,還是慢慢的不要著急,不要急求于通的顯現。有了空自然會有通,沒有空,就是空了之後也不是真的空,邪空或者斷空或者是出毛病的空,那個後患不可預計。所以說佛教裏邊再再的——海公上師曾經說那個話,他說,我們佛教的主要的修行,重點就放在斷煩惱,如果你不從這個方面下手,在佛法裏邊…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律海十門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