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们前面讲过的,再重复一遍,开始我们学这个空的道理的,这个时候的智慧叫空慧,这是初步的,等到你空慧增长了,能够悟入或者证到这个空性了,这个时侯的智慧叫般若了。菩萨当然是得到般若了,所以他能够得到究竟涅槃;佛,当然了,他的般若更圆满了,最高的层次的般若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这个我们讲过的,最初的是空慧,等到证到、悟道以后的叫般若,般若圆满了,就证无上正等菩提,佛的般若已经到究竟圆满了,所以证到无上正等菩提了。
注8(参考资料)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
(术语)Anuttara-samyak-sam%bodhi,佛智名。旧译曰无上正徧知,无上正徧道。真正徧知。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。维摩经佛国品肇注曰:「阿耨多罗,秦言无上。三藐三菩提,秦言正徧知。道莫之大,无上也。其道真正,无法不知,正徧知也。」净土论注曰:「佛所得法,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阿为无,耨多罗为上,三藐为正,三为遍。菩提为道,统而译之,名为无上正徧道。」新译曰无上正等正觉。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。法华玄赞二曰:「阿云无,耨多罗云上,三云正,藐云等。又,三云正,菩提云觉,即是无上正等正觉。」智度论八十五曰:「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」(丁福保《佛学大辞典》)
又《翻译名义集》: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肇论曰:秦言无上正遍知。道莫之大,无上也。其道真正,无法不知,正遍知也。苑师云:阿,此云无;耨多罗,翻上;三藐,翻正也;三,遍也,等也;菩提,觉也。
注9(参考资料) 二 智
(名数)一、如理智,如佛菩萨真谛之理之实智也。或名根本智,无分别智,正体智,真智,实智。二、如量智,如佛菩萨俗谛之事量之智也。或名后得智,有分别智,俗智,徧智。十八空论曰:「如理智,即是无分别智;如量智,即是无分别后智。」佛性论三曰:「此二智有二种相:一者无着,二者无碍。言无著者,见众生界自性清净名为无着,是如理智相。无碍者,能通达无量无边界故是名无碍,是如量智相。」行宗记一上曰:「迷是者,障俗谛故。世出世法,唯佛通达,名如量智。迷理者,障真谛故。法性真理,唯佛尽证,境智相冥名如理智。」【又】一、根本智,如理智之异名,真智初起契会真理之智也。证此真理之实智,为通后有为事相之俗智之本,故名根本智。二、后得智,如量智之异名,真智后照了有为万法之俗智也。此为生于根本智后边之智,故名后得智。此二者,又称无分别智,后得智,以根本智之境,离一切之分别也。唯识论十曰:「缘真如故是无分别,缘余境故,后得智摄,其体是一,随用分二。了俗由证真,故说为后得。」同九曰:「前真见道,根本智摄。后相见道,后得智摄。」(丁福保《佛学大辞典》 )
那么这里我们说,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了,是佛的菩提,是觉了,但是这个觉是包含一切佛的功德都在里边的,佛的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十八不共法,这些都在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这个名字里边全部包含有,就是说这个佛的无上的佛果,全部都在这个名字里边包括了。也就是说,这三世的佛,不管是过去、未来还是现在,你要得到无上的正等菩提,也必须要依靠这个深般若波罗密多。那么这个般若波罗密多的重要性充分地就显示出来了,她的利益也全部看出来了,可以心无罣碍、没有恐怖、远离颠倒梦想,一方面证得涅槃,一方面证得菩提,那就是我们要真正的得到这个无上的果呢,就必须要依靠般若波罗密多。
下边,“故知般若波罗密多,是大神咒”,这是赞叹她的功德了,“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”,那么从这个地方看出来了,他的功德那么大,我们就知道,这个般若波罗密多是“大神咒”。
在印度,他们婆罗门也有,欢喜、相信咒,咒有很大神力。那么这个般若波罗密多,它的功能神力也很大,跟咒一样,以咒的来形容这个般若波罗密多的功效,所以说呢,这个般若波罗密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。什么叫大神咒?我们说,它神通广大,一切障碍都除掉的,真实不虚,能除一切障,从这个方面说,“是大神咒”;另一方面,这个般若波罗密多的智慧无碍,它能够照破一切无明,“是大明咒”;这个般若波罗密多的功德,最高无上的,也没有比他超过的,“是无上咒”;这个般若波罗密多,只有佛跟佛才相等,其余的一切,都不能向他比,“是无等等咒”,“无等”,一切都不能跟他相等的,但是佛可以跟他等,佛佛相等,佛跟佛是相等的,“无等等”。这有很多解释,这是一个解释。另外的,能破烦恼的,能破一切烦恼,叫大神咒;能破无明的,叫大明咒;因地的功行圆满的,叫无上咒;果的功德圆满的,叫无等等咒。这是另外一个解法。超过凡夫的,大神咒;超过二乘的,大明咒;超过一切因地的,无上咒;果上佛与佛齐的,无等等咒。这个解释很多,我们就介绍这么几个。
它“能除一切苦”,我们就归结到这里了,他的功效是无等等,它能除一切苦,我们说,回到原来的头上来了,学般若波罗密多的目的到底在哪里?我们一开头讲了,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”。那前面这个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 照见五蕴皆空”,这个是整个的《般若波罗密多经》的一个经书的核心已经给你传出来了,现在经过这么大的一番讲解,又回到那个问题,“能除(度)一切苦”,我们学般若的目的,就是在度苦,不但自己度,还要度人家的苦,所以能度一切苦。什么苦?我们讲过的,三苦、八苦,六道苦,生死苦,这一切都能除掉,“真实不虚”,决定无疑,所以这个妙用无边。
这是用咒的那个功德,来赞叹般若经的功德。再可以配一下,我们说“心无罣碍,无有恐怖”,这就是大神咒;“远离颠倒梦想”,大明咒;“究竟涅槃”是无上咒;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无等等咒。这个也可以配上这四句。
那么这里讲了呢,我们能够一心的受持般若波罗密多,就能够得到上面那么大的利益,所以我们把那个咒呢,来引用他的功德,因为印度的人很相信咒。
确实,咒有很大的功效,我们说最近,我们前一年,有一个海外的居士,他就剪一张报纸寄给我,说印度婆罗门有一个瑜伽师,他要念一个咒,可以使人腾空,他寄来的照片,三个欧洲人,就是念这个咒腾空的照片,人飞到屋檐上那么高。这个照片照下来,他寄给我看,他好象瑜伽修婆罗门的功效很大,他也是爱神通了。其实,我们说神通有好多种,一种是修得的,是自己修禅定功夫证到的,这是自己的;一种是念咒的,念一个咒,凭那个咒的加持,也可以得通;还有一种是他人的通,人家的,附在你身上的,那是鬼神通。那么我们是佛教徒,我们以前也讲过,我们修持,不着眼于通,并不是排斥通,通它自己会现的,只要你把自己的烦恼、业障去掉了,功能自然会显发,不要向外追求,我们是内道,向内求,不向外求。什么吸太阳的气,去偷哪儿的气,甚至于去偷人家的气,这个是卑鄙的,我们佛教徒最不取的。
显 密 圆 融
(密法与显教的关系)
般若波罗密多,这部经,有二百六十个字,分两集,前面是显说,依显教的教理来讲的,后半片是密说(密法)。密法跟显法到底如何、差别在哪里?这个界线实在难分。有人说,你们修密的,我们学显的,尤其是温州,对修密法的人歧视的不得了,那你显教、学净土的,你早上念的什么东西?楞严咒啊!这个不是咒啊?大悲咒呢?也是咒嘛。十小咒呢?也是咒啊。那么你们放蒙山、放焰口啊,啥东西呀?密法嘛!你何必对人家学密法歧视得那么厉害呢?你自己天天在修!说个究竟的话,“密”跟“显”是分不开的,这两个东西就是一个是表、一个是里一样的,两个密切关系的。《法华经》是显教的(天台教)的根本的教理,《法华经》里边“陀罗尼品”,专门讲咒的;佛说《楞严经》,讲了一个楞严咒;心经,显教啊,“揭谛,揭谛,般若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”,也是密法嘛。所以显、密,不要把它截然地分离。显就是把密的功德用一种语言的方式把它阐发出来,讲道理;密就是把显的道理用密咒的方式把它功能显出来,念咒就能够起神效,这个大家都相信的,念咒的人,你起作用了——有的人害病了,什么咒一念,(病)没有了;有的人什么家里闹鬼神了,闹鬼的,你这个咒一念呢,也没有了,就有这么厉害。如果你这个修行好一点的,我们说一个叫什么咒啊,秽迹金刚咒,如果念了这个咒,你可以腾空,一天飞行多少里。这个书上就是有啊,不是骗骗人的,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功能就是了,我们修持的不够,达不到这个境界。如果你到了这个境界之后,就可以实现那些事情,佛绝对不会打妄语的。
这里就是说密咒跟显教的两个关系,我们可以用这个比喻,一个是表,一个是里,一个是把道理用语言思想表达出来,使你懂,一个把这个语言思想道理的东西用特殊的一个结构,使你产生一个极大的作用。这两个东西互相配合、互相联系,拆不开的。你如果说我学显教的,密法一概不要,你早晚课也做不来了,你就是在念——我们说念《心经》,前面念到这里:“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”,这都是显教的事情了,那个这显教的事情、这个话从哪里来的呢?也从密的功德、佛的智慧上阐发出来的,甚深的实相的般若,不可言说的,这个秘密的功德里边用语言……(录音断缺)到龙宫里把它取出来,取出的又是龙宫里极少一部分,很多很多的看都没有看到过,听都没有听到过的,那这哪里来的呢?都是从般若的秘密的,密跟显里边,从密的功德里边透露出来的,真正…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