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說「哦,這個人了不得」就好了,要親自去觀察。觀察的時候,最少的要六個月,乃至六年都可以。所以說,不能隨便。你一依止之後,那就要跟著依止法,好好聽話。不能犟著、不聽話。那就不行了。沒有依止之前,要仔細地觀察是不是夠格;既然已經依止了,就不要隨便地調動了。這個違背依止法呢,有過失的。
這裏就把如何找善知識的標准,給大家說了。找到善知識之後,我們如何依止善知識,這個也很重要。有的人,開始,聽到某某善知識名聲很大,興沖沖地依止他,依止了不久,就看了很多的過失,甚至于毀謗、背叛,跑了。這個,罪很大。這個等一下我們要講,這個罪是極大的。
我們依止善知識之後,如何依止、以什麼方法來依止,書上分了兩條:一個是意樂,意樂是心裏的意樂心;一個是加行,該怎麼做。心裏邊要怎麼樣的心態去依止,事上對這個依止師該怎麼做,以這兩層來說。
這個意樂心,是根據《華嚴經》裏邊,講了九種心,以這九個心來對待善知識。我們略略地介紹一下。
第一個,放棄自己,來聽善知識的話。衆生的煩惱,從哪裏來?從我執來的,我執是煩惱的頭子。從我執出發,有利于我的,就貪求;不利于我的,就要排斥,甚至于消滅它,那麼貪、瞋、癡都來了。所以說真正的煩惱的根子,在我執上面。現在我們要依止善知識,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了,把我執撇開,一切聽善知識的話,善知識叫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,把自己想怎麼怎麼的,丟開。這是一個困難的事情了。無始以來,我們都是自以爲是地在那麼做,今天呢,我們要放棄自己、要聽人家的,有的人就不情願了:我爲什麼要聽你的?我自己自由不好(不可以)嗎?我來做你的奴隸啊?——不是這個意思。因爲我們自己沒有修行,我們做的事情往往錯謬,我們與其以自己錯誤的煩惱去做、受苦,不如聽這個善知識,他學了很多佛法,他的標准很高嘛,那聽他的話不是更好嗎?他以佛法來教導我們,依他去做,不但不受苦,將來還慢慢地會成佛,當然這個效果是大大不一樣的了。我們看到這個利害關系了,我們應當知道,自己沒有修行過,對于佛法不了解,就不要自己講一套,「自以爲是」這個法(心)一定要放下,然後,聽善知識的話。
那怎麼樣子做?後邊就要講到了,要求把善知識,看他的功德,看到什麼程度?要看到跟佛的功德一樣大。這個不容易。這個仔細的觀法,在帕繃喀大師的《掌中解脫》裏講得很多,我們這裏當然了,解說這一些,一天的時間是不夠的。
要修佛法,最困難的是打破我執。第一道難關——把善知識當佛來看,一切聽善知識的,把自己的我執丟開,這是第一個、最難的一個。第二個最難的難關呢?發菩提心。我們從來都是爲自私自利而追求、造作一些事情,結果呢,造了很多惡業、受了很多的苦,現在我們要放棄自己,把自利都全部丟開,把利他的事情全部拿起來,這又是一個跟我執恰恰相反的事情,所以說也是很困難的。修行,最大的困難,一個是依止善知識,把他跟佛一樣地看待;第二個,發菩提心,把自己的利益全部拋開,爲一切衆生,甚至于犧牲自己的頭目腦髓,也是爲了利益衆生。這個很難的,但是,難是難,有方法的,依著佛的方法去做,難的也可以做得到,不要因爲難就不做了,那永遠受苦了。
這是九種心中第一個,如孝子心,對善知識,要放棄自己的自由自在,就是說我一切都聽善知識的話,自己呢,不要自作主張了。
第二個,如金剛心,對善知識的信心,任何人也破壞不了,就像金剛那樣的堅固。很多人,開始很好,後來碰到一些惡友惡知識,說,唉喲,你依止他幹什麼,他有什麼了不得?他很多過失的啊,他有哪些哪些都壞得很呀。這麼一說的話,你心動搖了,那你這個信心退失了,你這個依止法就破了。所以要有堅固如金剛的心,任何人不能破壞我們的這個信心。
第叁個,如大地心,要跟大地一樣,一切事情,負擔起來,不怕麻煩,師父叫你怎麼做,再大的事情、再困難的,都要做。大家都知道,彌勒日巴尊者傳,大家都看過吧?一般都看過。他的師父叫他造屋子,石頭一塊一塊地搬好,搬起來造,造好了,說,不對!拆掉!不但拆掉,還要石頭一塊一塊地原地擺好。這樣子折磨了好幾次,一般人都不幹了,哎呀,是你叫我造的,你說又錯了,又叫我拆,這搞來搞去幹啥呢?這個,不退!再大的擔子,肯承擔!要生這個心。這個擔子擔起來之後,一切苦惱,忍得下去,如輪圍山心。
還有,最下賤的事情還要做,如除穢人心。那是掃除我慢嘛。假如說師父叫你掃地、除糞、打掃廁所,也做。這個好啊,這些東西除我慢的嘛。人就是慢性高,要做高貴的事情,不願做下賤的事情。那麼就是要什麼事情都肯幹,不要我慢貢高。
還有一個,就是說,再重的事情、再難行的,也去做,如乘心。
師父罵的話,不起瞋恨心,如犬心,就像狗一樣。狗,你再罵它、打它,它對你還是搖尾巴。我們對善知識,也要有這樣的心。有這樣的心才能夠得好處。並不是叫我們做個狗,人怎麼是狗呢?這是如何從善知識那裏得到好處,要有這樣子的心。……這九個心,大概就這些了。
另外,對善知識,你要依止他、如法地依止,就要有信心,這個信心從何而來?天上不會掉下來,地下也不會長出來,自己心裏也不會冒出來。那從何而來呢?要修來的。怎麼修?就是觀師的功德。觀功德呢,很難,觀過失卻很容易。一般人在師父身邊的,總是找過失。藏地有個格言:越是靠近上師的人,他越容易退心。爲什麼?以煩惱的心看上師,都是看的過失,功德倒看不到。那麼這樣的人,就危險了。所以我們要觀功德,不要觀過失。這個觀的功德的高度是怎麼樣子呢?要像佛那麼的高度。因爲誹謗、看過失,對一般人,容易生起來,而在佛身上,哪個找過失呢?不會找了,佛是萬德俱全的。如果你把師(善知識)的地位看到跟佛的功德一樣大的話,那你絕對不會看過失了,那就保險了。
所以說我們觀師的功德,要提高到佛的高度。但是這個實在說是困難的了:我明明看到的是凡夫,怎麼他是佛呢?佛有叁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佛有神通廣大,什麼十力、四無畏等等,他啥都沒有,我也看不到嘛。
這個我們要這樣看:我們是凡夫,佛有叁身,法身、報身、化身,要看到佛的叁十二相的應化身,是什麼樣子的衆生才能看到呢?要得到法流叁摩地,把一切業障清淨了,我們看到的佛,才是這個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應化身;如果是佛的報身,那得要登地以上,才能看到;而圓滿的法身呢,佛與佛相等,才能看到。所以說,我們看到的佛,只能夠是凡夫身——佛在我們面前現的就是凡夫,因爲我們的業障蓋住了,我們看不到真正的佛,法、報、化叁身都看不到。
正如藏地經常說的一個公案:無著菩薩修慈心叁昧,要見彌勒菩薩。彌勒菩薩是慈心成就的人,要見彌勒菩薩,那就要修慈心叁昧了,自己慈悲的心成就了,那才能見到彌勒菩薩。他修了叁年,見不到,就退心下山了,路上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根鐵棒子在磨,無著菩薩就問他:你這是幹什麼?他說:我磨個針。噢,這麼大個鐵棒子磨一根針,你磨到哪年去啊?哎,你怎麼這麼說呢?我天天磨、天天磨,鐵棒子只會小下去,不會長出來的,哪有磨不成功的呢?——哦!無著菩薩一聽,開悟了:他磨個鐵棒子還那麼耐煩,我是要修慈心叁昧,怎麼馬馬虎虎就走了呢?回去又修。又修了叁年,還是沒有印象,又下山了。他下山之後,路上又看到一個人,拿一條哈達,在石頭上這麼刷,輕輕地刷,他問:你在幹什麼?啊,這塊石頭不平,我把它磨平。這個石頭那麼粗,哈達那麼細,你這樣磨,磨到哪一年去啊?哎,你怎麼這樣說啊?我天天磨,石頭又不會長的,我磨一天算一天、磨一天算一天,總有一天會磨平嘛。噢,他又感到這個要下功夫,又回去,回去再修。又修了叁年,還是沒有印象,又下山了。這次下山呢,看見一個癞皮狗,下身都爛完了,都是膿血,他是學過醫術的,像這一類的病,要把這個毒吸出來之後,才醫得好。他因爲是修慈心叁昧,看這個癞皮狗,雖然是個狗,也很臭,但是已修了那麼久的時間的慈悲心了,那麼也起個慈悲心,勉強去幫它,在它瘡口裏吸膿,把毒吸出來。第一下吸下去,哎呀,吃到嘴裏,惡心得要吐,唉,這個,不好搞。但還是耐煩,再慢慢吸。吸到後來,不對了——不臭了;再吸下去呢,甜了,成了甘露了。再一看,不是狗,就是彌勒菩薩。那就是說,慈心成就了,就能見到彌勒菩薩;你慈心沒有,彌勒菩薩就在你眼前,你還看不到,縱使看到了,一個癞皮狗。
所以說我們看到善知識,不要看他是凡夫相就不是佛,而要當佛的想。這個很重要。就是說,對善知識要敬重,多觀他的功德,觀得跟佛一樣,那麼我們的信心絕對退不了!這是很重要的。因爲很多人就觀過失,開始,依止法做得很好,後來就慢慢地退失信心,甚至于誹謗、背叛。要避免這個呢,就要多修信心。
另外一個,修敬心,恭敬的心。假如說相信了,不恭敬,也不好嘛。欲要得法益,應該修恭敬,「一切功德從恭敬中來」,這是印光大師說的話。這個一樣的,佛法都是一樣的,要從善知識那裏得到法益,一定要恭敬。有的人求法,好象是「你沒有人傳法了,沒地方送了,就把我喊來,喔,總算你傳了個法」。這個是完全錯誤的想法。「法」要「求」的,不求不給的;「法」是最珍貴的,不能隨便亂給的。這是說恭敬心很重要。
那麼恭敬心從何而來?從思惟善知識的恩德而來。我們要想一想,我們之所以能夠得到現在的這個地位,生活很安全,生活有保障,也能夠平穩地學法,都是善知識加持我們的。過去善知識給我們說法,使我們歸依叁寶,受過五戒,修過十善,才保證我們的人天身,得…
《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